《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5)
第三編 證治各論 (5)
1. 第二節,大傷(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輕則涼血化瘀,犀角地黃湯(犀角片一錢、鮮生地一兩、丹皮二錢、赤芍二錢)加光桃仁三錢、廣鬱金三錢、白薇五錢、歸鬚二錢、青糖一錢拌炒活䗪蟲五隻等清消之;重則破血逐瘀,桃仁承氣湯急攻之;極重用抵當湯去虻蟲(光桃仁二十顆、酒醋炒生川軍二錢、鹽炒水蛭三支研細),加夜明砂三錢包煎、蜜炙延胡錢半、炒穿甲一錢、杜牛膝四錢、麝香五釐沖等峻攻之。
若夫邪實正虛,應下失下,不下必死,下之或可望生者,其證有四:(一)氣虛甚而邪實者,氣短息促,四末微冷,大便至十餘日不通,矢氣頻轉,腹滿不舒,躁則惕而不安,手足瘛瘲;靜則獨語如見鬼,循衣摸床。舌淡紅,苔前中截嬌嫩而薄,後根灰膩而腐。脈寸雖微,兩尺沉部反堅,此仲景所謂「微澀者裡虛,最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
法當培元養正,參草薑棗湯(別直參三錢、炙粉草一錢、鮮生薑五分、大紅棗四枚)提補之。外用蜜煎導而通之,用好蜜煎成膏子一二時許,將皂莢、麝香、細辛各三釐研末,和蜜捻成條子,放入肛門中,其便即通。(二)陰虧甚而邪實者,口乾舌燥,心煩不寐,便閉已十餘日,頻轉矢氣,液枯腸燥,欲下不下。舌前半絳嫩,後根黑膩。
脈細而澀。此景岳所謂「便雖不通,必不可用硝黃,而勢有不得不通者,宜用通於補之劑」也,法當滋陰潤腸,張氏濟川煎潤利之。或用吳氏六成湯(熟地五錢,淡蓯蓉三錢,當歸二錢,天冬、麥冬、白芍各一錢),使其津液流通,自能潤下。(三)氣血兩虧而邪實者,證本應下,耽誤失下,邪火壅閉,耗氣爍血,以致循衣摸床,撮空理線,兩目斜視,昏譫妄笑,便閉已十餘日,甚或有數十日不通。舌苔干黃起刺,根帶黑色。
脈右弦澀,左細數,兩尺細堅而搏。證雖氣消血枯,而邪熱獨存,補之則邪火愈甚,攻之則氣血不勝,補瀉不能,兩無生理。然與其坐以待斃,莫若含藥而亡,勉用陶氏黃龍湯,或可回生於萬一。(四)精神衰弱而邪實者,應下失下,邪熱未除,靜則鄭聲重語,喃喃不休,躁則驚惕不安,心神昏亂,妄笑妄哭,如見神靈,大便不通,溺赤涓滴。舌苔黃刺干澀。
脈兩寸陷下,關尺細堅而結。此由邪盛正虛,神明被迫,故多瞀亂之象也。急急大補陰氣以提神,幽香開竅以清心,復脈湯調下妙香丸(辰砂三錢,巴霜一錢,冰麝、西黃、膩粉各三分,金箔五小張另研極細,入黃蠟三錢,白蜜一匙,同煉勻和藥為丸,每一兩作三十丸,弱者二三丸,壯者四五丸,大便通即止服),標本兼顧,庶可挽救於什一。
(戊)邪熱傳入厥陰經證,一身筋攣,寒熱類瘧,熱重寒輕,頭痛脅疼,耳聾目赤,輕則但指頭冷,重則手足乍溫乍冷,胸滿而痛。舌紫苔黃,脈左弦滑。此陽經熱邪,傳入足厥陰經標病也。法當清泄肝熱,清肝達郁湯主之,或用四逆散(川柴胡八分、生枳殼錢半、生白芍錢半、生甘草五分)加制香附二錢、小川連八分、霜桑葉二錢、童桑枝二尺切寸酒炒、廣鬱金磨汁兩匙沖等疏通之。
白話文:
第二節,大傷(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症狀較輕者,應以涼血化瘀為主,使用犀角地黃湯(犀角片一錢、鮮生地一兩、丹皮二錢、赤芍二錢),並加入桃仁三錢、鬱金三錢、白薇五錢、當歸尾二錢、冰糖一錢,拌炒活蚯蚓五隻,以達到清熱消腫的效果;症狀較重者,應以破血逐瘀為主,使用桃仁承氣湯迅速攻下;症狀極重者,使用抵當湯去虻蟲(桃仁二十顆、酒醋炒生川軍二錢、鹽炒水蛭三支研細),並加入夜明砂三錢(包煎)、蜜炙延胡索半錢、炒穿山甲一錢、杜牛膝四錢、麝香五釐沖服,以峻猛攻邪。
若邪氣盛而正氣虛弱,需要攻下而未能攻下,若不攻下則必死,能攻下則尚有一線生機,其症狀有四種:
(一)氣虛甚而邪氣實者,症狀為氣短氣促,四肢微冷,大便秘結十餘日,放屁頻繁,腹部脹滿不適,躁動不安,手足抽搐;靜止時則獨自說話,如同看見鬼魂一般,摸衣摸床。舌頭淡紅,舌苔前部中間嬌嫩而薄,後部根部灰膩腐敗。寸脈雖弱,但兩尺脈沉部反而堅實有力。這是張仲景所說的「脈微澀者裡虛,最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的情況。
治療方法應當培補元氣,服用參草薑棗湯(黨參三錢、炙甘草一錢、鮮生薑五分、大紅棗四枚)來提升元氣。體外則使用蜜膏導瀉,用上好蜂蜜煎熬成膏,加入皂莢、麝香、細辛各三釐研磨成粉末,和蜂蜜揉成條狀,放入肛門,即可通便。(二)陰液虧虛甚而邪氣實者,症狀為口乾舌燥,心煩失眠,便秘已達十餘日,放屁頻繁,津液枯竭,腸道乾燥,欲排便而不能。舌頭前半部絳紅色而嬌嫩,後部根部黑膩。
脈象細而澀。這是李景延所說的「便雖不通,必不可用硝黃,而勢有不得不通者,宜用通於補之劑」的情況,治療方法應當滋陰潤腸,使用張氏濟川煎潤腸通便。或使用吳氏六味地黃湯(熟地五錢,肉蓯蓉三錢,當歸二錢,天冬、麥冬、白芍各一錢),使津液流通,自然能夠潤腸通便。(三)氣血兩虛而邪氣實者,本應攻下,但耽誤了治療時機,邪火壅塞,耗傷氣血,導致摸衣摸床,捻空理線,斜視,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便秘已達十餘日,甚至數十日不通。舌苔乾燥發黃,並有刺狀,舌根部發黑。
脈象右側弦急而澀,左側細數,兩尺脈細弱而堅實有力。雖然氣血已衰竭,但邪熱獨存,補則邪熱更盛,攻則氣血難以承受,補瀉兼施都無效。但是,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服用藥物而亡,勉力使用陶氏黃龍湯,或許可以有一線生機。(四)精神衰弱而邪氣實者,本應攻下而未攻下,邪熱未除,靜止時則聲音低沉,喃喃自語,躁動時則驚恐不安,心神昏亂,胡言亂笑哭,如同看見神靈一般,大便秘結,小便赤少。舌苔黃燥而乾澀。
脈象兩寸脈沉陷,關尺脈細弱而結實。這是由於邪氣盛而正氣虛,神明受損,所以出現許多神志不清的症狀。應當迅速大補陰氣以提振精神,使用芳香之品開竅以清心,使用復脈湯配合妙香丸(硃砂三錢,雄黃一錢,冰片、西黃、膩粉各三分,金箔五小張另研極細,入黃蠟三錢,白蜜一匙,煉勻和藥為丸,每一兩作三十丸,體弱者二三丸,體壯者四五丸,大便通暢即可停止服用),標本兼治,或許可以挽救一絲希望。
(戊)邪熱傳入厥陰經證:全身筋脈拘攣,寒熱如瘧疾,熱重於寒,頭痛脅痛,耳聾目赤,輕則僅指尖冰冷,重則手足忽冷忽熱,胸部脹滿疼痛。舌頭紫暗,舌苔黃,脈象左側弦滑。這是陽經熱邪傳入足厥陰經的症狀。治療方法應當清泄肝熱,使用清肝達鬱湯,或者使用四逆散(柴胡八分、枳殼半錢、白芍半錢、甘草五分),並加入香附二錢、川楝子八分、霜桑葉二錢、桑枝(二尺長,切成寸段,用酒炒)、鬱金汁液兩匙沖服,以達到疏通經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