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三編 證治各論 (3)

回本書目錄

第三編 證治各論 (3)

1. 第二節,大傷(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其人素多濕熱,外感傷寒夾食,一傳陽明,熱結在胃,胃火熾盛,濕火轉成燥火,垢濁熏蒸,腐腸爍液,發痙撮空,譫語妄笑,按其脘腹,壯熱灼手,大便不通,溺赤短澀,甚或二便俱閉,舌苔黃刺干膩,或兼灰黑,捫之澀而戟手,脈右沉弦數實,左亦弦數搏指,此脾中濕濁與胃中熱結而成下證也。急急開泄下奪,承接未亡之陰氣於一線,小承氣湯加川連一錢、至寶丹兩顆急救之。

若再失下,其脾必約,蓋脾與胃以膜相連,任其熏蒸灼爍,則胃液告竭,脾陰亦枯,脾上脂膜,遂乾燥而收縮,腹堅而脹,矢如羊糞,仲景麻仁脾約丸,緩不濟急,速投三仁承氣湯加硝蜜煎(風化硝三錢、淨白蜜一兩)潤下之,庶可轉危為安。若尋常熱結液枯,病勢尚緩者,只須養榮承氣湯,鎮潤以緩下之。

五、少陰陽明。有輕重危三證。輕者陽明病外證未解,不先辛涼開達,而遽下之,則胃中空虛,客熱之氣,乘虛而內陷心包胃絡之間,輕則虛煩不眠,重即心中懊憹,反復顛倒,心窩苦悶,甚或心下結痛,臥起不安,或心憒憒,怵惕煩躁,間有譫語,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舌苔白滑微黃,或淡黃光滑,或灰白不燥,脈左寸細搏數,或兩寸陷下,右關弦滑。此外邪初陷於心胃之間,乃包絡熱鬱之悶證也。

法當微苦微辛,輕清開透,連翹梔豉湯主之。開透後,包絡血液被邪熱劫傷,往往血虛生煩,心中不舒,憒憒無奈,間吐黏涎,呻吟錯語,舌底絳而苔白薄,捫之糙手,脈右寸浮滑,左寸搏動。急急濡液滌涎,宣暢絡氣,五汁一枝煎清潤之。重者少陰病口燥咽乾,心下痛,腹脹不大便,或自利清水,色純青而氣臭惡,舌深紅,苔黑燥而厚,脈右沉數而實,左細堅數搏。此少陰邪從火化,合陽明燥化而成下證也。

法當急下存陰,大承氣湯加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峻瀉之。危者少陰病熱陷神昏,似寐如醉,譫語妄笑,甚則不語如屍,六七日至十餘日,大便不通,腹熱灼手,小便赤澀涓滴,脈沉弦而澀,按之牢堅,左小數堅搏。此少陰少火悉成壯火,合併陽明燥熱而成下證也。亟亟開泄下奪,瀉燎原之邪火,以救垂竭之真陰,犀連承氣湯加西黃五分、麝香五釐急拯之。

六、厥陰陽明。有輕重危三證。輕者其人素有肝氣,病傷寒六七日,熱陷在裡,氣上撞心,心中疼熱,嘔吐黃綠苦水,胸膈煩悶,氣逆而喘,四肢微厥,腹滿便閉,舌邊紫,苔黃濁,脈右滑,左弦數。此厥陰氣結,合陽明熱結而成下證,仲景所謂「厥應下之」是也。法當苦辛通降,下氣散結,六磨飲子去木香,加廣鬱金三錢磨汁主之。

重者熱陷尤深,四肢雖厥,指甲紫赤,胸脅煩滿,神昏譫語,消渴惡熱,大汗心煩,大便燥結,溲赤澀痛,舌苔老黃,甚則芒刺黑點,脈右滑大躁甚,左弦堅搏數。此厥陰火亢,合陽明熱結而成下證,仲景所謂「脈滑而厥,厥深熱亦深」也。法當清燥瀉火,散結泄熱。四逆散緩不濟急,白虎承氣湯加廣鬱金三錢磨汁沖潤下之。

白話文:

第二節,大傷寒(寒一名正傷寒,張仲景先師但名曰傷寒)

患者體內原先就有濕熱,又外感傷寒,飲食不節,病情傳至陽明經,熱邪結聚在胃部,胃火旺盛,濕熱轉化為燥熱,污濁之氣熏蒸腸道,灼傷津液,導致抽搐、神志不清、狂笑,按壓腹部則感覺灼熱,大便秘結,小便短少灼熱,甚至大小便都閉塞不通,舌苔黃厚乾燥黏膩,甚至呈灰黑色,舌苔摸起來粗糙,脈象右側沉而弦數有力,左側也弦數有力,此乃脾胃濕濁與胃中熱邪交結所致的下焦證候。應當迅速使用瀉下通便的方法,挽救僅存的陰氣,使用小承氣湯加川連一錢、至寶丹兩顆急救。

如果再次瀉下失敗,脾臟必然收縮,因為脾胃之間以膜相連,任其熱邪熏蒸灼傷,胃液就會耗竭,脾臟陰氣也會枯竭,脾臟表面的脂肪膜乾燥收縮,腹部堅硬脹滿,大便如羊糞。仲景的麻仁脾約丸緩慢,起效不及時,應當迅速使用三仁承氣湯加硝蜜煎(風化硝三錢、淨白蜜一兩)潤腸通便,或許能轉危為安。如果只是普通的熱結津液枯竭,病情發展較緩慢,只需使用養榮承氣湯,緩緩潤腸通便即可。

五、少陰陽明證候,分輕重危三種。輕症患者陽明經的表證未解,若不先用辛涼解表藥物疏通,就急於瀉下,則會導致胃中空虛,外邪乘虛而入,入侵心包和胃絡,輕則虛煩失眠,重則胸悶懊惱,輾轉反側,心窩苦悶,甚至心下結痛,臥立不安,或心神恍惚,驚恐煩躁,間或出現神志不清,食慾不振,但頭部卻出汗,舌苔白滑微黃,或淡黃光滑,或灰白不乾燥,脈象左側寸關脈細弱而數,或兩寸脈沉陷,右側關脈弦滑。這是外邪初次入侵心胃之間,屬於包絡熱鬱所致的悶證。

治療方法應當使用微苦微辛、輕清透邪的藥物,連翹梔豉湯為首選。邪氣透出後,包絡中的血液往往被邪熱損傷,導致血虛而煩躁,心中不舒暢,恍惚不安,間或吐出黏液,呻吟錯語,舌下顏色深紅,舌苔白薄,舌苔摸起來粗糙,脈象右側寸脈浮滑,左側寸脈搏動。應當迅速補充津液,清除黏液,疏通經絡之氣,使用五汁一枝煎清潤。重症患者少陰經出現口乾咽燥,心下疼痛,腹部脹滿,大便秘結,或腹瀉清水樣便,顏色青綠,氣味惡臭,舌頭深紅色,舌苔黑色乾燥厚膩,脈象右側沉而數有力,左側脈細弱有力而數。這是少陰經邪氣化熱,與陽明經燥熱交結所致的下焦證候。

治療方法應當迅速使用瀉下存陰的方法,使用大承氣湯加犀角一錢、鮮生地一兩峻瀉。危症患者少陰經熱邪深入,神志昏迷,似睡非睡,神志不清,狂笑,嚴重者不說話像屍體一樣,持續六七天到十幾天,大便秘結,腹部灼熱,小便短少灼熱,脈象沉而弦數且澀滯,按壓堅硬,左側寸脈細弱有力而數。這是少陰經的陰氣耗盡,陽氣化為實火,與陽明經的燥熱交結所致的下焦證候。應當迅速使用瀉下通便的方法,瀉去體內亢盛的邪熱,挽救將盡的真陰,使用犀連承氣湯加西黃五分、麝香五釐急救。

六、厥陰陽明證候,分輕重危三種。輕症患者原本就有肝氣鬱結,患傷寒六七天,熱邪深入內裡,氣機逆亂衝擊心臟,導致心胸疼痛灼熱,嘔吐黃綠苦水,胸膈煩悶,氣逆喘息,四肢輕微厥冷,腹部脹滿,大便閉塞,舌邊顏色紫暗,舌苔黃濁,脈象右側滑數,左側弦數。這是厥陰經氣機阻滯,與陽明經熱邪交結所致的下焦證候,正如仲景所說的「厥應下之」。治療方法應當使用苦辛通降、下氣散結的藥物,六磨飲子去木香,加廣鬱金三錢磨汁服用。

重症患者熱邪深入,四肢厥冷,指甲紫赤,胸脅煩悶,神志昏迷,神志不清,口渴喜飲,大汗淋漓,心煩,大便乾結,小便短少灼熱疼痛,舌苔深黃,嚴重者出現芒刺狀黑點,脈象右側滑數有力,左側弦數有力。這是厥陰經火盛,與陽明經熱邪交結所致的下焦證候,正如仲景所說的「脈滑而厥,厥深熱亦深」。治療方法應當清燥瀉火,散結泄熱。四逆散緩慢,起效不及時,應當使用白虎承氣湯加廣鬱金三錢磨汁沖服,潤腸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