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六章傷寒脈舌 (20)

回本書目錄

第六章傷寒脈舌 (20)

1. 第四節 太陰經臟舌苔歌

太陰主濕舌多灰,濕甚每兼灰黑色。灰而滑膩濕兼寒,灰而淡白脾陽失。灰而燥膩熱結中,灰而乾燥脾陰竭。灰膩粗澀刮不淨,濕竭化燥成熱證。黑膩滑嫩洗如常,定是濕重夾陰證。

黑如墨兮灰如草,雖屬陰邪宜溫燥。但看舌上已結苔,畢竟熱多寒已少。灰潤淡黑或白滑,亦無別色頻變更。此是陰寒之確據,制方用藥本宜溫。他如黃苔轉灰黑,不論尖黑與尖灰,不論中灰與中黑,不論根黑與根灰,不論純灰與純黑,但看舌質澀而干,或生刺瓣或紋裂,非是溫熱傷臟者,定是傷寒漸化熱。法宜急下以存津,莫與陰寒混為一。

惟有夏月中暑邪,其苔宜常多灰黑。灰黑中見厚膩形,均是濕痰與鬱熱。又有胖嫩舌形圓,苔不甚燥心灰黑,亦無苔垢起中央。暑濕傷陰須別白,急亦壯水以滋陰,誤投攻消禍甚烈。

白話文:

第四節 太陰經臟舌苔辨證

太陰經主濕,舌苔多呈灰色;濕氣嚴重時,常夾雜灰黑色。

  • 舌苔灰白滑膩:濕邪兼寒。
  • 舌苔灰白淡薄:脾陽虛弱。
  • 舌苔灰黃燥膩:熱邪鬱結中焦。
  • 舌苔灰黑乾燥:脾陰耗竭。
  • 舌苔灰膩粗澀且難以刮除:濕邪化燥轉為熱證。
  • 舌苔黑膩滑嫩且能洗淨:為濕重夾陰寒之證。

若舌色烏黑如墨或灰暗如枯草,雖屬陰邪,治療宜溫燥。但若舌苔已厚結,則表示熱盛寒輕。

  • 舌苔灰潤、淡黑或白滑,且無其他變化:為陰寒證的明確證據,用藥宜溫補。

若黃苔轉為灰黑,無論出現在舌尖、舌中或舌根,或呈全舌灰黑,只要舌質乾澀,或出現裂紋、芒刺,均非單純寒證,而是溫熱傷臟或傷寒化熱,應急用瀉下法以存津液,不可誤辨為陰寒證。

夏季中暑時,舌苔亦常見灰黑:

  • 灰黑苔厚膩:濕痰鬱熱所致。
  • 舌形胖嫩圓潤、苔灰黑但不甚乾燥,中央無厚苔:暑濕傷陰,需以滋陰補水為治,誤用攻伐藥物恐加重病情。

2. 第五節 少陰經臟舌苔歌

少陰主熱藏君火,邪入此經舌必紅。紅色淺淡血虧證,深紫熱邪在絡中。鮮明色灼陰虛火,干嫩因知腎水枯。若見舌苔紅轉絳,液被火灼識陰虛。虛熱舌苔多紅潤,燥熱舌苔多絳干。絳而起刺血熱極,絳而燥裂液傷殘。根紅下焦血熱爍,若是尖紅火上炎。通紅無苔血熱象,或兼穢濁膩且黏。

苔生斑點與碎裂,熱毒盛極不可言。紅中兼白寒包火,兼黑熱邪腎已傳。又如紅中雜灰色,其證顯然是濕熱,胃中或有冷食兼,亦使熱邪被抑遏。紅中若有白點疱,心熱灼肺形如此。心熱傳入胃腑中,紅兼黃黑起芒刺。淡紅中兼黃白苔,氣虛不能化津液。倘若紅中色帶青,血分虛寒定可必。

更有嫩如硃紅柿,汗下太過有由致。望之似潤捫無津,血液告竭不能治。

白話文:

《第五節 少陰經臟舌苔解析》

少陰經主掌熱能與心火,病邪侵襲時舌色必定泛紅。
舌色淺淡紅:顯示血氣虧虛。
深紫色:熱邪深入經絡。
鮮紅灼亮:陰虛火旺。
乾燥柔嫩:腎水枯竭所致。
若舌色由紅轉深絳,代表體液被火熱耗損,屬陰虛證候。

  • 虛熱:舌質紅潤。
  • 燥熱:舌色絳紅且乾燥。
  • 絳紅有刺狀突起:血分極熱。
  • 絳紅乾裂:體液嚴重損傷。

局部徵象

  • 舌根紅:下焦血熱。
  • 舌尖紅:心火上炎。
  • 全舌通紅無苔:血分熱盛,可能夾雜穢濁黏膩苔。

異常舌苔與裂紋:熱毒熾盛至極。
紅舌夾雜

  • 白色苔:寒邪包裹火熱(寒包火)。
  • 黑色苔:熱邪已傳入腎。
  • 灰色苔:濕熱證或胃中兼夾冷食,壓抑熱邪。
  • 白色皰點:心火灼傷肺陰的表現。

心熱傳至胃腑:舌紅兼黃黑苔並有芒刺。
淡紅帶黃白苔:氣虛導致津液化生不足。
紅中透青:血分虛寒確證。

特殊舌象

  • 硃紅如柿:因過度發汗或瀉下所致。
  • 看似潤澤實則無津:血液耗竭,屬危重難治之症。

3. 第六節 厥陰經臟舌苔歌

厥陰舌苔多焦紫,亦有青滑不相同。寒青熱紫宜分辨,青紫舌苔病本凶。熱瘀必呈深紫色,或干或焦非一律。肝陽熾盛現斯苔,或因酒毒熏蒸烈。寒瘀紫色必兼青,或滑或黯常常改。外傷冷飲內凝痰,即見紫苔亦干晦。又有一種真臟苔,宛如煮熟豬肝色,雖有良方難挽回,肝腎二臟皆已竭。

白話文:

第六節 厥陰經臟舌苔症狀解析

厥陰病症的舌苔常見焦黑或暗紫,但也有呈現青滑的類型,兩者性質不同。寒證多見青色,熱證多呈紫色,需仔細區分。若舌苔呈現青紫色,通常表示病情嚴重。

熱證血瘀時,舌苔會顯現深紫色,可能乾燥或焦黑,沒有固定形態。這種舌象多因肝陽過盛或長期酗酒導致體內熱毒積聚所致。

寒證血瘀則會出現紫中帶青的舌苔,表面可能濕滑或暗沈且變化不定,常見於外感寒邪、過飲冷食或痰濕內阻,即使舌苔呈現紫色也顯得乾燥暗沈。

另有一種危重的「真臟苔」,顏色如同煮熟的豬肝,此時肝腎功能已極度衰竭,即使使用良方也難以輓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