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通俗傷寒論》~ 第六章傷寒脈舌 (4)
第六章傷寒脈舌 (4)
1. 第三節 脈象張長沙四言脈訣
王肯堂《傷寒準繩脈法》曰:此訣後人以為出王叔和,今按《脈經》載仲景論脈,只此一條,則知非叔和自撰也。爰述其說,以為診脈之總訣。
白話文:
王肯堂在《傷寒準繩脈法》中提到:這段脈訣,後世的人認為是出自王叔和之手。但根據現在查閱《脈經》中記載的張仲景對於脈象的討論,僅有這一段描述,由此可知,這並非王叔和自己編寫的內容。因此,我在此陳述這個觀點,將這段脈訣視為診斷脈象的總結和要訣。
2. 崔真人四言脈訣
宋南康名醫崔希範隱君,著四言脈訣,《東垣十書》用以冠首,《金鑑四診》採集成編,精密簡明,易誦易記,特為增刪以錄出之,俾後學奉為準繩。
脈為血府,氣血之神。心機舒縮,逼令循行。資始於腎,資生於胃。陰陽相貫,本乎營衛。營行脈中,衛行脈外。脈不循行,營壅衛敗。氣如橐鑰,血如波瀾。血脈氣息,上下循環。十二經中,皆有動脈。惟手太陰,寸口取決。脈之大會,息之出入。脈行六寸,一呼一吸。初持脈時,令仰其掌。
掌後高骨,是謂關上。關前為陽,關後為陰。陽寸陰尺,先後推尋。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腎與命門,兩尺推究。左大順男,右大順女。男左女右,各宜分主。關前一分,十二經注。左為人迎,右為氣口。神門決斷,兩在關後。人無二脈,病死不愈。男女脈同,惟尺則異。脈有七診,曰浮中沉。
上下左右,消息求尋。又有九候,舉按輕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動。寸候關上,關後膈下。尺候於臍,下至跟踝。左脈候左,右脈候右,病隨所在,不病者否。浮主心肺,沉主腎肝。脾胃中洲,浮沉之間。專主中氣,脈宜和緩。命門元陽,右尺同斷。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緩,是謂平脈。
太過實強,病生於外。不及虛微,病生於內。四時百病,胃氣為本。脈貴有神,不可不審。
秀按,此總括《內》《難》二經脈理診法之精義,句句名言,字字金玉,學者當熟讀之。
調停自氣,呼吸定息。四至五至,平和之則。三至為遲,遲則為冷。六至為數,數即熱症。轉遲轉冷,轉數轉熱。遲數既明,浮沉當別。浮沉遲數,辨內外因。外因於天,內因於人。天有陰陽,風雨晦冥。人喜怒憂,思悲恐驚。外因之浮,則為表症。沉里遲陰,數則陽盛。內因之浮,虛風所為。
沉氣遲冷,數熱何疑。浮數表熱,沉數里熱。浮遲表虛,沉遲冷結。表裡陰陽,風氣冷熱。辨內外因,脈症參別。脈理浩繁,總括於四。既得提綱,引申觸類。浮脈法天,輕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洪大,來盛去悠。無力虛大,遲而且柔。虛甚則散,渙漫不收。有邊無中,其名曰芤。
浮小為濡,綿浮水面。濡甚則微,不任尋按。沉脈法地,近於筋骨。深深在下,沉極為伏。有力為牢,實大弦長。牢甚則實,愊愊而強。無力為弱,柔小如綿。弱甚則細,如蛛絲然。遲脈屬陰,一息三至。小駃於遲,緩不及四。三損一敗,病不可治。兩息奪精,脈已無氣。浮大虛散,或見芤革。
浮小濡微,沉小細弱。遲細為澀,往來極難。促則來數,一止即還。結則來緩,止而復來。代則來緩,止不能回。數脈屬陽,六至一息。七疾八極,九至為脫。浮大者洪,沉大牢實。往來流利,是謂之滑。有力為緊,彈如轉索。數見寸口,有止為促。數見關中,動脈可候。厥厥動搖,狀如小豆。
白話文:
脈搏是血液的府邸,是氣血精神的表現。心臟的收縮和舒張,逼迫血液按照規律運行。血液的產生源於腎臟,營養的生成源於胃。陰陽相互貫通,根本在於營氣和衛氣。營氣在脈管中運行,衛氣在脈管外運行。如果脈搏不按規律運行,就會導致營氣淤積,衛氣衰敗。氣就像風箱的鑰匙,血就像水面的波浪。氣血在脈管中呼吸,上下循環。十二經脈中都有動脈,只有手太陰肺經的寸口處最能反映全身脈象。脈搏是氣血匯聚的大會,呼吸是氣息的出入。脈搏運行六寸,呼吸一次。初診脈時,要讓病人手掌向上。
手掌後面的高骨,稱為關。關之前為陽,關之後為陰。陽位在寸口,陰位在尺部,要先後推尋。心肝在左手,肺脾在右手。腎和命門,在兩手的尺部尋找。左手脈大代表男性順利,右手脈大代表女性順利。男左女右,各自有所主導。關前一分,是十二經脈的灌注點。左手是人迎脈,右手是氣口脈。神門在關後,可以決定脈象的吉凶。人沒有兩個脈象,有則病重不愈。男女脈象相同,只有尺脈有差異。脈有七種診法,即浮、中、沉、上、下、左、右,通過消息來尋找。還有九候法,即按脈的輕重。三部(寸、關、尺)浮沉,各自有五個動態來觀察。寸部候在關之上,關部候在膈之下,尺部候在臍部,下至腳踝。左脈候左側的病,右脈候右側的病,疾病隨所在部位反映,沒有病則無此反映。浮脈主心肺之病,沉脈主腎肝之病。脾胃居中,其脈在浮沉之間。專主中氣,脈象宜和緩。命門元陽,在右尺一同判斷。春季脈象如弦,夏季脈象如洪,秋季脈象如毛,冬季脈象如石。四季脈象和緩,是平脈。
脈象過於實強,病生於外。脈象不及虛微,病生於內。四季百病,以胃氣為根本。脈象貴在有神,不可不仔細審視。
筆者按,這總結了《內經》、《難經》二經脈理診法中的精要,句句是名言,字字是金玉,學習的人應當熟讀。
調整呼吸,安定氣息。呼吸四至五次,脈象平和。呼吸三次為遲脈,遲則體內寒冷。呼吸六次為數脈,數即體內有熱。轉遲就轉為寒冷,轉數就轉為熱。遲數判明後,應當分辨浮沉。浮沉遲數,用來分辨內外原因。外因來自天氣,內因來自人自身。天氣有陰陽,風雨晦明。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外因導致的脈浮,是表證。脈沉而遲屬陰,脈數則陽氣盛。內因導致的脈浮,是虛風導致的。
脈沉、氣遲則寒冷,脈數則熱無疑。脈浮而數為表熱,脈沉而數為里熱。脈浮而遲為表虛,脈沉而遲為寒邪凝結。表裡陰陽,風氣寒熱。分辨內外原因,脈象和症狀要相互參照。脈理繁雜,總括起來不外乎四種。掌握了綱領,就可以由此引申,觸類旁通。浮脈象徵天,輕輕按壓就可以摸到。脈象浮在表面,如水上漂木。有力而洪大,來勢盛大,去勢緩慢。無力而虛大,遲緩而柔弱。虛極則脈散,渙散而無力。脈邊緣有而中間無,稱為芤脈。
脈浮而小為濡脈,像絲綿浮於水面。濡脈更甚則為微脈,輕微而難以摸到。沉脈象徵地,接近筋骨。深深在下,沉到極致為伏脈。有力為牢脈,實大而弦長。牢脈更甚則為實脈,充實而強硬。無力為弱脈,柔小如絲綿。弱脈更甚則為細脈,細如蛛絲。遲脈屬陰,一息之間三次跳動。比遲脈稍快,卻不足四次的是緩脈。三損一敗,病不可治。兩息之間脈搏跳動一次,說明脈氣已經衰竭。浮脈大而虛散,或者出現芤脈、革脈。
浮脈小而濡微,沉脈小而細弱。遲而細為澀脈,往來艱難。促脈來勢急數,一止後又恢復。結脈來勢緩慢,止後又來。代脈來勢緩慢,止後不能恢復。數脈屬陽,一息之間六次跳動。七次為疾,八次為極,九次為脫。浮脈大為洪脈,沉脈大為牢實脈。脈象往來流利,稱為滑脈。有力為緊脈,如轉動的繩索。數脈出現在寸口,有間歇性的停止,為促脈。數脈出現在關部,可以診斷動脈的情況。脈搏厥厥跳動,形狀如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