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平脈法 (2)
平脈法 (2)
1. 平脈法
問曰:病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問曰:何緣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為災怪耳。
已上九節,俱是江河訣斷,非仲景語。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人以指按之,如以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苒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問曰:東方肝脈,其形何似?師曰:肝者,本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純弦脈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脈加弦直,此是肝藏傷,故知死也。
南方心脈,其形何似?師曰: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木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脈,其形何似?師曰:肺者,金也,名太陰,其脈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脈,若得緩遲者皆愈;若得數者則劇,何以知之?數者,南方火,火剋西方金,法當壅腫,為難治也。問曰:二月得毛浮脈,何以處?言至秋當死?師曰:二月之時,脈當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屬木,脈應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脈也。肺屬金,金來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師曰:脈肥人責瘦,痠人責浮。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青之。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入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已上七節,議論雖不出素難,但筆氣與仲景迥異。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木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本,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肝乘脾名曰縱,肝乘肺名曰橫。論中所引用。
寸口脈,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腳塞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慄也。
首四句是要言。
問曰:濡弱何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問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師曰:諸陽浮數為乘府,諸陰沉澀為乘藏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強、緊、浮、滑、沉、澀,此六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兩節亦是緊要語。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食飲自可。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內汗出,陰下濕也。
論中脈浮滑,用白虎湯主治,是滑為熱也。此云滑者,緊之浮名,且云陰實,又以滑為寒也,殊不可解。
問曰:會為人所難,緊脈何從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白話文:
《平脈法》:
有人問:疾病會出現異常變化,這是什麼原因?醫師回答:比如病人脈象屬太陽病,與症狀相符,因此開了湯藥。送藥剛服下不久,病人卻突然劇烈嘔吐、腹瀉並腹痛。醫師說:原先未見過這種症狀,現在突然變化,稱為"災怪"。問:為何會引起吐瀉?答:可能之前服用的藥物現在才發作,所以出現異常變故。
有人問:醫經提到"三菽重""六菽重"的脈象是指什麼?醫師解釋:用手指按壓診脈時,如同三粒大豆重量的壓力感受到的脈搏是肺氣;六粒重量是心氣;九粒為脾氣;十二粒為肝氣;按到骨面才感受到的是腎氣。假如腹瀉患者寸關尺三部位都摸不到脈,但尺部偶爾出現微弱脈搏且如草芽萌動的,是腎氣未絕。若出現斷續不全的損脈,則病難治癒。
關於五臟脈象特徵:
- 肝脈:屬木,名厥陰,脈象微弦柔軟而長。肝病若見柔軟脈是好轉跡象;若見繃直如琴弦的純弦脈則是死症,因肝氣嚴重受損。
- 心脈:屬火,名少陰,脈象洪大而長。心病見洪大脈易愈。若脈來弱去強為"反病",主里證;脈頭細尾粗為"覆病",主表證。上段細弱多汗,下段粗大則小便閉塞。頭面無汗可治,有汗則危。
- 肺脈:屬金,名太陰,脈象輕浮如羽毛。肺病得此脈或緩遲脈易愈;若見數脈則加重,因火克金易發腫脹難治。春季二月反見秋令的毛浮脈,預示秋季危重,因金氣克肝木。
診脈要點:
- 體胖者脈應沈反浮,體瘦者脈應浮反沈,均屬異常。
- 寸脈不到關部是陽氣斷絕,尺脈不到關部是陰氣斷絕,均屬危症,死期可按節氣推算。
- 脈象異常但無病症稱"行屍",易猝死;有病症而脈象正常稱"內虛",雖虛弱無大礙。
脈象關係:
- 相克順次為"縱"(如木克火),逆克為"橫"(如火克水),反克為"逆"(如水克金),相生為"順"。
- 微弱脈多陽虛,柔軟脈多血虛,細弱脈多發熱,緊脈多寒證。受寒邪侵襲易致昏厥、肢體麻木,因胃氣虛弱、氣血不通所致。
關鍵脈象特徵:
- "濡弱脈"能對應十一臟腑的變化關係。
- 陽脈浮數為腑病,陰脈沈澀為臟病。
- 弦、緊、浮、滑、沈、澀六種脈象稱為"殘賊脈",易引發各類疾病。
- 滑脈是陰(沈)陽(浮)調和的脈象,關尺平和。陽明脈微沈飲食正常,少陰脈微滑主陰寒實證,可見大腿內側汗出、陰部潮濕。
關於緊脈成因:大汗或嘔吐導致肺寒,飲冷水引發咳嗽,腹瀉因胃寒等都會出現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