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辨厥陰病脈證 (2)

回本書目錄

辨厥陰病脈證 (2)

1. 辨厥陰病脈證

蛔厥證中下二焦俱寒,膈上獨熱,治當下其逆上之陽,此厥陰之正病也。節首脈微,藏厥與少陰有陰無陽之死證同。

厥陰中風,脈微浮為欲愈,不浮為未愈。

提綱中不言脈,讀此可知厥陰脈本沉也。又讀上條脈微為藏厥,可知厥陰不甚微也。

厥陰病欲解時,從醜至卯上。

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

此推開說,凡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手足逆冷,故不足冷,他證尚未必即是厥陰病,以起下諸條。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可灸之。

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不還者死。

灸厥陰脈起處,足大指叢毛之際。

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熟也,白虎湯主之。

白虎證兼有消渴,卻與厥陰病相似,惟脈滑,並無氣上撞心、心中疼為異耳。此巳下數條,俱非厥陰正病,因論手足厥冷,故類敘及之,以便同中審異耳。後嘔論與下利仿此。陽明論中,非陽明而仍稱陽明者,以皆有胃實證也,使人就胃實中分別。厥陰論中,非厥陰即不稱厥陰,而止稱傷寒者,以無氣上撞心、心中疼熱等證故也。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當且茯苓甘草湯,卻治其厥。不爾,水漬入胃,必作利也。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下攻下也。虛家亦然者,言虛家亦令四逆厥也。起下三節。

傷寒五六日,不結胸腹濡,脈虛復厥者,不可下。此為亡血下之死。

病者手足厥冷,言我不結胸,小腹滿按之痛者,此冷結在膀胱關元也。論厥而兩言為結胸者,以少陰論中有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一條。少陰論中手足冷者頗多,皆不論,獨取未經論者論之。其白虎證雖經論過,但前止去背惡寒,而未及手足冷,故復論人。

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有久寒者,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主之。

上方治腹濡脈虛證,下方治冷結在膀胱關元證。叔和釋脈云:「細極謂之微。」叨此之脈細欲絕,即與微脈混矣。不知微者薄也,屬陽氣虛;細者小也,屬陰血虛。簿者未必小,小者未必薄也。蓋營行脈中,陰血虛則實其中者少,脈故小;衛行脈外,陽氣虛則約乎外者怯,脈故薄。況前人用微字,多取薄字意,試問微云淡河漢,薄乎?細乎?故少陰論中,脈微欲絕,用通脈四逆主治回陽之劑也。兩脈陰陽各異,豈堪混釋?

傷寒熱少厥微,指頤寒,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便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

嘔而發熱者,小柴胡湯主之。

此即治上熱未除之證。

嘔而脈弱,小便複利,身有微熱見厥者,難治,四逆湯主之。

緩弱之脈,多屬太陰,非濕即寒。今小便利,非濕也,嘔而厥寒也。故用四逆。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陽明論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求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亦用吳茱萸湯。今雲頭痛,則嘔與咳在所必有。

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儘自愈。

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

傷寒發熱,下利至甚,咳不止者,死。

二厥論下利發熱之死證。

下利脈沉弦者,下重也。脈大者為未止。脈微弱數者,為欲自止,雖發熱不死。

白話文:

辨厥陰病脈證

蛔厥症狀是下焦及中焦都寒冷,但膈膜以上卻獨熱。治療應當攻下逆行上行的陽氣,這是厥陰病的本症。脈象細弱,與少陰症的陰盛陽衰、危及生命的證狀相同。

厥陰中風,脈象細弱而浮,表示病情將要好轉;脈象不浮則表示病情尚未好轉。

前文提綱中沒有提及脈象,由此可知厥陰病的脈象本就沉弱。又由前文提到脈象細弱是藏厥,可知厥陰病的脈象並非非常微弱。

厥陰病將要痊癒時,症狀會從丑時到卯時好轉。

厥陰病患者感到口渴想喝水,應少量多次給予飲水,病情就能好轉。

凡是厥證,都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所致。厥證的主要表現是手足逆冷。

以上是概括性的論述,凡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都會導致手足逆冷,但手足逆冷並不一定就是厥陰病,以下條文將會詳細說明。

傷寒患者脈象急促,手足厥逆,可以用灸法治療。

傷寒病發六七天,脈象細弱,手足厥冷,煩躁不安,灸刺厥陰穴位後仍無好轉,則會死亡。

灸刺厥陰穴位在足大拇指叢毛的邊緣。

傷寒患者脈象滑利且厥逆,表示內在邪氣已成熟,可用白虎湯治療。

白虎湯證與厥陰病症狀相似,只是脈象滑利,且沒有氣上衝擊心臟、心痛等症狀。以下幾條,都不是厥陰病的本症,因為都涉及手足厥冷,所以在此一併敘述,以便比較異同。嘔吐、下痢的論述也以此類推。陽明病的論述中,即使不是陽明病,也稱之為陽明病,因為都具有胃實證,方便人們在胃實證中進行區分。厥陰病的論述中,如果不是厥陰病就不稱為厥陰病,而只稱之為傷寒,是因為沒有氣上衝擊心臟、心痛發熱等症狀。

傷寒患者厥逆且心下悸動,應該先治療水飲,可以使用茯苓甘草湯,然後再治療厥逆。否則,水飲停滯於胃,必然導致腹瀉。

所有四逆厥證,都不能使用攻下法治療,虛弱體質的患者也是如此。

攻下就是指攻下法治療。虛弱體質的患者也是如此,是指虛弱體質的患者也會出現四逆厥證。以下三段以此為基礎。

傷寒病發五六天,沒有胸腹脹滿,脈象虛弱且厥逆,則不能使用攻下法。這是由於失血而導致死亡。

患者手足厥冷,自述沒有胸腹脹滿,小腹脹滿按壓疼痛,這是寒邪凝結在膀胱的關元穴。在論述厥證時,兩次提到胸腹脹滿,是因為少陰病的論述中,有一條是患者手足厥冷,脈象時而緊,邪氣凝結在胸中。少陰病論述中,手足厥冷的患者很多,但都沒有論述,只論述未曾論述過的。雖然白虎湯證已經論述過,但先前只論述了背部惡寒,沒有論述手足厥冷,所以再次論述。

手足厥冷,脈象細弱危急,應該用當歸四逆湯治療。如果患者體內有久寒,應該用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治療。

上方治療的是脈象虛弱、腹部脹滿的證狀,下方治療的是寒邪凝結在膀胱關元穴的證狀。叔和在《脈經》中說:「細到極點就稱為微。」所以這裡提到的脈象細弱危急,就和微弱的脈象混淆了。不知道微弱是脈象薄弱,屬於陽氣虛;細弱是指脈象細小,屬於陰血虛。薄弱的脈象未必細小,細小的脈象未必薄弱。因為營氣運行在脈管之中,陰血虛則脈管充盈的程度少,所以脈象細小;衛氣運行在脈管之外,陽氣虛則脈管外圍的氣血不足,所以脈象薄弱。況且前人使用「微」字,大多取其薄弱的意思,試問「微」是指像淡河漢一樣稀薄,還是細小?所以少陰病論述中,脈象微弱危急,使用通脈四逆湯治療回陽。兩種脈象陰陽各有不同,怎能混為一談?

傷寒患者發熱較少,厥逆較輕,手指冰冷,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煩躁數日,小便量少顏色白,這是因為體內的熱邪已經清除,想吃東西就能痊癒。如果厥逆且伴有嘔吐,胸脅煩悶,之後必然會便血。

嘔吐伴有發熱,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這指的是治療上焦熱邪未除的證狀。

嘔吐且脈象虛弱,小便量多,身體略微發熱且厥逆,這是難治之症,使用四逆湯治療。

脈象緩弱,大多屬於太陰病,不是濕邪就是寒邪。現在小便量多,不是濕邪,而是嘔吐伴有厥逆寒邪。所以使用四逆湯。乾嘔吐出涎沫,頭痛,使用吳茱萸湯治療。

陽明病論述中,發病二三日嘔吐且咳嗽,手足厥逆,必然會頭痛。如果只咳嗽不嘔吐,手足不厥逆,則頭痛也不會出現,也使用吳茱萸湯治療。現在說的是頭痛,那麼嘔吐和咳嗽必然會出現。

嘔吐伴有癰腫膿瘍,不可治療,膿瘍會自行痊癒。

傷寒患者發熱,下痢且厥逆,煩躁不安不能臥床,則會死亡。

傷寒患者發熱,下痢嚴重,咳嗽不止,則會死亡。

以上兩條論述的是下痢發熱的危重證狀。

下痢且脈象沉弦,表示下焦有實邪停滯。脈象洪大表示病情尚未停止。脈象細弱數,表示病情將要自行停止,即使發熱也不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