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辨少陽病脈證 (1)

回本書目錄

辨少陽病脈證 (1)

1. 辨少陽病脈證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此是少陽提綱。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茈胡湯主之。

少陽屬火,純寒純濕,陰邪不能侵犯,惟兼陽邪乃能犯之,故傷寒必待五六日後,寒邪微解,方見此證。若中風,則雜陰邪,故可直中,不待五六日也。是證內挾水氣,與小青龍同,惟邪在太小之各異耳。

傷寒中風,有茈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但見一證,便是指或字以上諸證言。

血弱氣盡,腠埋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止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默默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此言病因,藏府相連,其痛必下,明指肝膽言。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與小柴胡湯主之。提綱中不言脈,此曰陽脈澀,陰脈弦,後曰脈弦細,又曰脈沉細,脈沉緊,合數條,體認少陽之脈自得。先與小建中湯者,恐邪未盡傳少陽也。

本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者,脅下鞭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也,依法治之。

脈沉緊不細,從太陽轉入少陽,未經吐下,故得此脈。既見柴胡證,自然用柴胡湯和解。然脈沉緊不細,非少陽本脈,既可轉入少陽,即可轉入陽明。若服柴胡湯已渴者,又屬陽明,不可泥於柴胡之治。二節本是一條,不可拆開。若止云服柴胡湯而渴者,未必即是陽明。不見柴胡湯,去半夏加栝蔞根,倍人參一方,亦治渴也。

傷寒脈弦細,頭痛有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煩而悸。 脈弦細,極似少陰,然考內經,少陰之脈不上頭,故以頭痛認少陽也。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此二節論少陽之禁。

若已吐下發汗溫針,譫語,柴胡證罷,此為壞病。知犯何逆,依沃治之。 此為壞病句,已遞入洽誤條。

凡柴胡湯病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復與柴胡湯,下文柴胡桂薑湯,柴胡龍牡湯,皆是不必小柴胡也。

少陽病欲解時,從寅至辰上。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末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胸滿微結,大似結胸,小便不利,渴而不嘔,大似五苓,全不見柴胡證,惟頭汗心煩往來寒熱,為柴胡證之未罷者也。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茈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此誤下少陽,傷其樞機者,惟胸滿煩三字,見少陽證未罷。 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寒,手足溫,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看與柴胡湯,後必下重,本渴而飲水嘔者,柴胡湯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此濕熱證,系在太陰而貌似少陽者,其系在太陰,證據未下時於脈遲上見,既下後於身黃上見,其貌似少陽處在脅下滿痛一證,恐人誤認少陽,故辨之。

白話文:

[辨少陽病症脈象]

少陽病的特徵表現為口苦、咽喉乾燥、眼睛眩暈。

這是描述少陽病的主要症狀。

在感冒五六天後,如果出現了冷熱交替、胸脅部位感覺悶脹、心情煩躁想嘔吐,或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感到口渴,或腹部疼痛,或脅下有硬塊,或心臟下方悸動,小便不通暢,或不口渴但身體浮腫,或有咳嗽等症狀,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少陽病屬火,純粹的寒或濕邪不會直接侵犯,只有當它們與陽邪結合,才會引發。因此,感冒通常在五六天後,寒邪稍微減退,才會出現少陽病的症狀;如果是風邪直接侵襲,可能不用等到五六天就出現症狀。這種情況下,體內可能夾雜著水氣,與小青龍湯適用的情況相似,只是邪氣所在的位置不同。

感冒或風邪引發的疾病,只要有柴胡湯的適應症狀之一,就可以使用,不一定所有症狀都要出現。

"但見一證便是"是指上面提到的所有"或"字的症狀。

血液虛弱、氣力耗盡,皮膚毛孔開放,邪氣趁機入侵,與體內的正氣搏鬥,聚集在脅下,導致冷熱交替的現象,有固定的發作時間,沉默不欲飲食。因為臟腑相鄰,疼痛必定向下延伸,所以會引起嘔吐。小柴胡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這段描述的是病因,特別指出是肝膽的問題。

感冒或風邪引發的疾病,如果有柴胡湯的適應症,但出現腹部急痛,應先使用小建中湯。如果效果不佳,再使用小柴胡湯。在提綱中沒有提到脈象,在這裡提到陽脈澀、陰脈弦,後面又提到脈象細或緊。綜合幾條脈象描述,可以推測出少陽病的脈象特徵。先使用小建中湯,可能是擔心邪氣未完全傳到少陽。

原本是太陽病,未痊癒就轉為少陽病,出現脅下脹滿、乾嘔、無法進食、冷熱交替等症狀,尚未嘔吐或瀉下,脈象沉緊,這種情況下使用小柴胡湯。服用柴胡湯後如果出現口渴,屬於陽明病,應按照陽明病的原則治療。

脈象沉緊但不細,代表從太陽病轉為少陽病,但未經過嘔吐或瀉下。既然已經出現柴胡湯的適應症,自然會使用柴胡湯調理。然而,脈象沉緊但不細,並非少陽病的基本脈象。有可能轉入少陽病,也可能轉入陽明病。如果服用柴胡湯後口渴,則屬於陽明病,不能固守柴胡湯的治療原則。這兩節原本是一條,不可分開。如果只說服用柴胡湯後口渴,不一定就是陽明病。未見到柴胡湯去掉半夏、增加栝樓根和人參,這一方也可以治療口渴。

感冒時,脈象細弱、頭痛且伴隨發熱,屬於少陽病。少陽病不能發汗,如果發汗,會導致精神錯亂。這是由於胃部功能失調所致。如果胃部功能恢復,症狀就會改善;如果胃部功能持續失調,就會感到煩躁且心悸。

脈象細弱非常像少陰病,但是根據《內經》記載,少陰病的脈象不會上衝到頭部,因此,通過頭痛來識別少陽病。

少陽病風邪侵襲時,雙耳聽力下降,眼睛紅赤,胸部感到滿悶且煩躁,不能進行嘔吐或瀉下。如果嘔吐或瀉下,會導致心悸和驚慌。

這兩節討論少陽病的禁忌。

如果已經嘔吐、瀉下、發汗或溫針,並且出現精神錯亂,柴胡湯的適應症消失,這表示病情已變得複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犯了哪種錯誤,再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這段描述病情已變得複雜,進入治療失誤的範疇。

對於柴胡湯的症狀,如果使用了瀉下的方法,但柴胡湯的適應症仍然存在,再次使用柴胡湯,病人會感到全身震顫,然後發汗,症狀就會改善。

再次使用柴胡湯,下面提到的柴胡桂薑湯、柴胡龍牡湯都可以使用,不必侷限於小柴胡湯。

少陽病在寅時至辰時之間最易康復。

感冒五六天後,已經發汗,但又進行瀉下,出現胸脇部位悶脹、小便不通暢、口渴但不嘔吐,僅有頭部出汗,冷熱交替,心情煩躁,這些症狀表示病情尚未康復。柴胡桂枝幹薑湯是主要的治療方式。

胸脇部位悶脹和小便不通暢很像結胸的症狀,口渴但不嘔吐很像五苓散的症狀,但這些症狀都不符合柴胡湯的適應症。只有頭部出汗、心情煩躁和冷熱交替纔是未消失的柴胡湯適應症。

感冒八九天後,如果進行瀉下,出現胸脇部位悶脹、心情煩躁、驚慌、小便不通暢、精神錯亂、全身沉重、無法翻身,可以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

這段描述的是瀉下少陽病後,影響了身體的調節機制。只有"胸脇部位悶脹"和"心情煩躁"兩個症狀顯示少陽病的症狀未消失。

患病六七天後,脈象遲緩、虛弱,畏寒怕風,手腳溫暖,醫生進行了兩三次瀉下,導致無法進食,脅下有脹痛感,面部和身體黃疸,頸部僵硬,小便困難。使用柴胡湯後,如果病情加重,原本口渴但喝水後又嘔吐,柴胡湯就不適合使用。如果能進食,可能會打嗝。

這是濕熱的症狀,雖然類似少陽病,但實際上是太陰病。證據是在未進行瀉下時,脈象遲緩;進行瀉下後,出現黃疸。類似少陽病的症狀是脅下脹痛,擔心人們誤診為少陽病,因此進行辨別。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存在,心臟下方有脹痛感,頸部僵硬且眩暈,應在大椎、肺前和肝俞穴位進行針刺,但切忌瀉下。肺前位於大椎下方第三節,肝俞位於第五節,距離中行一寸半,是足太陽經的穴位。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存在,如果進行瀉下,會導致結胸、心臟下方脹痛、瀉下不止、無法攝取水分,病人會感到煩躁,頸部僵硬,類似柔痙狀。這種情況下應使用大陷胸丸瀉下。

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存在,頭部和頸部僵硬疼痛,或感到眩暈,如同結胸的心臟下方脹痛,應在大椎、第一間、肺前和肝俞穴位進行針刺,但切忌發汗。如果發汗,會導致精神錯亂。在第六天精神錯亂仍未停止,應在期門穴位進行針刺。太陽病和少陽病合併,如果自行瀉下,應使用黃芩湯。如果伴有嘔吐,應使用黃芩加半夏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