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辯陽明病脈證 (5)
辯陽明病脈證 (5)
1. 辯陽明病脈證
微者,較前證稍輕耳,故亦治以大承氣湯。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此言譫語之死證,上文直視譫語微喘者,尚生死參半,此則喘而且滿,法在必死。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
期門,足厥陰宮名,在乳下三肋乳旁三指,此承上言譫語下利者死,下血者可治。
婦人傷寒發熱,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譫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必自愈。
婦人中風發熱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也,當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
以上四節言熱入血室,亦有譫語者。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言陽明病,中風可下,中寒不可下,何以別之?蓋能食者風,不能食者寒,應並病提筆中不能食句。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者但鞭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能食為中風,可下;不能食為中寒,不可下。此物論不譫語之胃實證耳。若譫語有潮熱,明明是胃中燥熱,非中寒也,放有燥屎者,反不能食,非大承氣攻之不下,若能食者,但鞭耳,無燥屎也。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鞭,到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少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鞭,後必溏,未定成鞭,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鞭,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前論過經,乃可下,此特申明之上截,言四五日未過太陽經,不可下;下截言,即過太陽經,而小便少者,濕氣未除,亦不可攻。拖起下文論小便諸節。蓋五氣入陽明,惟風燥熱二陽邪為可下,略雜寒濕陰邪,即不可下。故不惡寒反惡熱,念其寒邪退也;自汗出,小便利,驗其濕邪退也,然後可用大承氣下法。陽明病,心下鞭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尚在膈上,乃太陽地面,非陽明胃也,是水飲所聚,非停食之所。若誤下,寒飲必至利不止而死。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必大便初鞭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初鞭後溏,以病之先後言,非於一便之中分先後也。此無方,即下文四逆主治,稱陽明自燃諸證悉具,惟汗止在手足,而不遍出為異耳。且不能食,而又無譫語潮熱,則中寒明矣;小便不利,則濕無出路明矣。所以大便雖鞭,其後必溏,必曰痼瘕,假陽明也。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若胃中虛寒,不能食者,飲水則噦。
表熱裡寒者,言外雖發熱,而里則有寒也。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陽明病反無汁,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著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論中咳證,除小青龍,真武,豬苓湯,四逆散,小柴胡湯之外,絕少。今言嘔而咳,手足厥,頭痛諸證並見,似非小柴胡不能主治。以上二節,論陽明病之無汗者,即帶出嘔字,以下數節論嘔,應並病提筆中嘔字。
白話文:
微症比之前的病情略輕,因此也用大承氣湯治療。
眼神呆滯、胡言亂語、呼吸困難且腹部脹滿者,將會死亡;腹瀉者也會死亡。
這是指胡言亂語的死症,前面提到眼神呆滯、胡言亂語、輕微呼吸困難者,生死各半;而這裡呼吸困難且腹部脹滿,則必定死亡。
陽明病,下血且胡言亂語,這是熱邪侵入血室,但如果頭部出汗,就刺期門穴,隨著病情變化瀉出氣血,汗出即愈。
期門穴,是足厥陰經的穴位,位於乳房下方第三肋骨與乳頭旁三指寬處。這段承接上文「胡言亂語、腹瀉者會死亡」,說明下血的情況是可以治療的。
婦女患傷寒,發熱,月經恰巧來潮,白天神志清楚,晚上則胡言亂語,像看見鬼一樣,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沒有侵犯胃氣及上焦,必然自愈。
婦女中風發熱惡寒,月經恰巧來潮,病程七八天,熱退脈遲,身體發涼,胸脅下腹部脹滿,像結胸一樣,胡言亂語,這是熱邪侵入血室,應該刺期門穴,隨著病情變化瀉出氣血。
婦女中風七八天,接著寒熱發作,間歇性發作,月經恰巧停止,這是熱邪侵入血室,血氣凝滯,所以像瘧疾一樣間歇發作,小柴胡湯主治。
以上四段都說明熱邪侵入血室,也會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
陽明病,如果能進食,稱為中風;不能進食,稱為中寒。
陽明病,中風可以瀉下,中寒不可以瀉下,如何區別?因為能進食的是風邪,不能進食的是寒邪。應在「不能進食」一句上作標記。
陽明病不能進食,攻其熱邪必定嘔吐,原因是胃中虛冷,因為病人本身虛弱,所以攻其熱邪必定嘔吐。
陽明病胡言亂語,有潮熱,反而不能進食,胃中必定有乾燥的糞便五六枚。如果能進食,只需輕瀉即可,應該用大承氣湯瀉下。
能進食為中風,可以瀉下;不能進食為中寒,不可以瀉下。這段只論述不胡言亂語的胃實證。如果胡言亂語且有潮熱,明明是胃中燥熱,而非中寒;即使有乾燥的糞便,反而不能進食,非用大承氣湯瀉下不可;如果能進食,只需輕瀉即可,沒有乾燥的糞便。
得病二三日,脈象微弱,沒有太陽經、少陽經的症狀,煩躁,心下痞滿,到四五日,即使能進食,也用小承氣湯,少量服用,使其緩和;到第六天,服用大承氣湯一升。如果大便不通六七天,小便量少,即使不能進食,也先輕瀉,之後必定大便溏瀉,尚未成形就瀉下,必定大便溏瀉。需要小便通暢,大便成形,才可以瀉下,應該用大承氣湯。
先前論述過經後才可以瀉下,這裡只是進一步說明上文,說明四五日內未經過太陽經,不可以瀉下;下文說明,如果經過太陽經,而小便量少,濕邪未除,也不可以攻下。引出下文論述小便的幾段。因為五氣入陽明,只有風、燥、熱三種陽邪可以瀉下,略帶寒、濕、陰邪,則不可以瀉下。所以不惡寒反而惡熱,說明寒邪已退;自汗出,小便通暢,說明濕邪已退,然後才可以采用大承氣湯瀉下的方法。陽明病,心下痞滿,不可以攻下,攻下後腹瀉不止則會死亡,腹瀉停止則痊癒。
心下位於膈膜之上,是太陽經的部位,不是陽明經的胃部,是水飲聚集的地方,不是食物停滯的地方。如果錯誤瀉下,寒飲必定導致腹瀉不止而死亡。
陽明病,如果中寒不能進食,小便不利,手足突然出汗,這是要變成痼疾的徵兆,必定是大便先成形後溏瀉。原因是胃中寒冷,水穀不分。
先成形後溏瀉,是根據病情先後順序來說的,不是指一次大便中先成形後溏瀉。這沒有處方,即下文四逆湯主治,陽明病自燃的諸多症狀都具備,只是汗出侷限於手足,而不是遍身出汗不同。而且不能進食,又沒有胡言亂語、潮熱,則中寒明確;小便不利,則濕邪無出路明確。所以大便雖然先成形,其後必定溏瀉,必定是痼疾,是假陽明病。
脈象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四逆湯主治。如果胃中虛寒,不能進食,飲水則嘔吐。
表熱裡寒,是指外雖發熱,而裡則有寒邪。
陽明病,通常多汗,反而無汗,其身體像蟲子在皮膚裡爬一樣,這是因為久病虛弱。
陽明病反而沒有津液,而小便通暢。二三日,嘔吐咳嗽,手足厥冷,必定頭痛;沒有咳嗽嘔吐,手足不厥冷,則不頭痛。
論述咳嗽的證候,除了小青龍湯、真武湯、豬苓湯、四逆散、小柴胡湯之外,很少。現在說嘔吐咳嗽,手足厥冷,頭痛等症狀同時出現,似乎非小柴胡湯不能主治。以上兩段,論述陽明病無汗者,就帶出了嘔吐這個詞,以下幾段論述嘔吐,應在嘔吐這個詞上作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