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讀》~ 平脈法 (1)

回本書目錄

平脈法 (1)

1. 平脈法

脈法一篇方喻二家以為非仲景舊制而程郊倩獨尊信不疑抑何識見之迥異耶良以是篇原非出自一手故也嘗讀仲景原敘知是論引用有平脈辨證一書想撰論時所引用者採布六經其所不引用者不忍棄置附於論末仍名平脈法後被俗醫附會所以間雜鄙俚而叔和較訂時又將太陽中無六經字面及無方治數條併入所以愈增錯亂今將太陽中所不可缺者補入太陽其二脈法扔全錄不遣以備查考至若併入處附會處非敢臆斷謹於各條下注明證據與同志商之

問曰脈有三部陰陽相乘營衛血氣在人體躬呼吸出入上下於中因息遊布津液流通隨時動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觀脈大小不同一時之間變無經常尺寸參差或短或長上下乖錯或存或亡病輒改易進退低昂心迷意惑動失紀綱願為具陳令得分明師曰子之所問道之根源脈有三部尺寸及關營衛流行不失衡銓腎沉心洪肺浮肝弦此是經常不失銖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二刻一周循環當復寸口虛實見焉變化相乘陰陽相干風則浮虛寒則牢堅沉潛水畜支飲急弦詆則為痛數則熱煩設有不應知變所綠三部不同病各異端太過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見中必有奸審察表裡三焦別焉知其所含消息診看料度府藏獨見若神為子條記傳與後人

白話文:

脈法一篇,方喻二家認為不是仲景原有的文章,而程郊倩獨自尊信不疑,他的見解怎麼會如此與眾不同呢?這是因為這篇文章原本不是出自一人之手。

我讀過仲景的原序,知道他引用過一本《平脈辨證》的書,他寫文章時引用了其中的內容,同時也採納了六經的觀點。他沒有引用的部分,他捨不得捨棄,就把它附在文章的最後面,仍然稱之為《平脈法》。後來被庸醫附加,所以間雜著一些粗俗的內容。而叔和訂正時,又把沒有「六經」字眼和沒有治療方法的幾條併入,所以更加錯亂。

我現在把《太陽中》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補入,而把其他脈法全都抄錄下來,作為參考。至於那些併入的地方和附加的地方,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在每條的下面註明證據,與各位同好商榷。

問題:脈有三部,陰陽相乘,營衛血氣在人的身體裡,隨著呼吸的出入,在中焦升降,滋潤身體,推動各種機能,體現出不同的特徵。春季脈弦,秋季脈浮,冬季脈沉,夏季脈洪,觀察氣色、脈的大小,在同一時間不同,變化不定,尺寸長短不一,或有或無,病情隨時變化,時而上升時而下降,讓人迷惑不解,失去規律。希望您詳細說明,讓我明白。

回答:你所問的是醫學的根本,脈有三部:寸、關、尺,營衛運行不失衡量,腎沉主水,心主火,肺浮主氣,肝弦主木,這是正常的脈象,毫釐不差。營氣升,衛氣降,每隔一刻鐘一個循環,當再次回到寸口,虛實可見。脈象隨時變化,陰陽相干,風邪則脈浮而虛,寒邪則脈牢而堅,水濕則脈沉而緩,支飲則脈弦而急,痛症則脈牢,熱病則脈數。如果脈象不符合這些規律,就要知道變化的原因。三部脈象不同,病症也不同,太過或不及都是異常,邪氣不會無緣無故出現,一定有原因。要仔細辨別表裡、三焦,才能查明病因,瞭解其發展規律,診斷病情,預測吉凶,如同神靈一般。我將這些知識條理分明地記下來,傳授給後人。

師曰呼吸者脈之頭也

初持脈來疾去遲此出疾入遲名曰內虛外實也初持脈來遲去疾此出遲入疾名曰內實外虛也

問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願聞其說師曰病家人請云病人苦發熱身體疼病人自臥師到談及脈沉而遲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表有病者脈當浮大今脈反沉遲故知其愈也假令病人云腹內卒痛病人自坐師到脈之浮而大者知其差也何以知之東有病者脈當沉而細今脈浮大故知愈也

按太陽病發熱頭痛脈反沉此用四逆湯之重證豈可妄言愈乎此以下陽節定屬醜工附會

師曰病家人來請云病人發熱煩極明日師到病人向壁臥此熱已去也設令脈不和處言已愈

白話文:

老師說:「呼吸是脈象的源頭。」

「一開始摸脈,脈來得快去得慢,這叫做內虛外實;一開始摸脈,脈來得慢去得快,這叫做內實外虛。」

學生問:「上工望而知之,中工問而知之,下工脈而知之,請您講解一下。」

老師說:「病人家人來請,說病人發熱身體疼痛,病人自己躺著,我去到摸脈,脈沉而遲,就知道他病好了。為什麼知道呢?因為外感病人的脈應該浮大,現在脈反而是沉遲,所以知道病好了。假設病人說肚子突然疼痛,病人自己坐著,我去到摸脈,脈浮而大,就知道他病好了。為什麼知道呢?因為內傷病人的脈應該沉而細,現在脈浮大,所以知道病好了。」

「按太陽病發熱頭痛,脈反沉,這用四逆湯的重證,怎麼能胡亂說病好了呢?以下陽節,定是拙劣的工匠附會。」

老師說:「病人家人來請,說病人發熱煩躁,第二天我去到,病人背靠牆壁躺著,這熱已經退了。假設脈不正常,就說病好了。」

設令向壁臥聞師到不驚起而盼視若三言三止脈之嚥唾者此詐病也設令脈自和處言汝病太重當須服吐下藥針灸數百處

師持脈病人欠者無病也脈之呻者病也三言遲者風也搖頭言者里痛也行遲者表強也坐而伏者短氣也坐而下一腳者腰痛也裡實護腹如懷卵物者心痛也

上工望而知之者望其明堂闕庭蕃蔽等部位現何色則知何邪何藏之病以便施治如本論之臉內際黃者知為欲解是也若第云知病而究不知所以病將何以施治豈得謂之上工也哉

師曰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有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若脈微弱者當喉中痛似傷非喉痹也病人云實喉中痛雖爾今復欲下利

白話文:

如果病人躺在牀上聽到醫生來了,卻沒有驚醒並只是凝視著,這種情況下的病情可能是虛假的。如果脈象平穩,說你病得很重,應該服用吐瀉藥、針灸等治療方法。

如果脈象正常,病人欠伸,這表明他沒有病;如果脈象發出呻吟聲,那麼這表明他有病;如果脈象三言兩語,延遲,這可能是風症;如果脈象搖擺,這是腹部疼痛的徵兆;如果脈象行進緩慢,這是表層強烈的徵兆;如果病人坐在那裡,頭部低垂,這是呼吸困難的徵兆;如果病人坐在那裡,一腳下垂,這是腰部疼痛的徵兆;如果腹部緊縮,像是懷抱著卵物,這是心痛的徵兆。

優秀的醫生能通過觀察診斷疾病,他們能根據臉上的不同部位(如明堂、闕庭、蕃蔽等)呈現的不同顏色來判斷病症所在。例如,臉上出現黃色,表示即將痊癒。但如果僅僅知道病症,但不知道其原因,那又如何進行治療呢?怎能稱之為優秀的醫生呢?

我說,潛伏的病症要通過意念去預測。現在的月份中,可能有潛伏的病氣。假如之前就有潛伏的病氣,應該脈診一下。如果脈象微弱,可能會感到喉部疼痛,類似於受傷,但又不是喉頭炎。病人說喉頭疼痛,雖然如此,現在還想拉肚子。

問曰人病恐怖者其脈何狀師曰脈行如循絲累累然其面白脫色也

人不飲其脈何狀師曰脈自澀唇乾燥也

人愧者其脈何類脈浮而面色乍白乍赤

問曰病有災怪何謂也師曰假令人病脈得太陽與形證相應因為作湯比還送湯如食頃病人乃大吐下利腹中痛師曰我前來不見此證今乃變異是名災怪問曰何緣作此吐利答曰或有舊時服藥今乃發作故為災怪耳

已上九節俱是江河訣斷非仲景語

問曰經說脈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謂也師曰脈人以指按之如以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假令下利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然尺中時一小見脈苒舉頭者腎氣也若見損脈來至為難治

白話文:

問:當人感到恐懼時,他的脈搏會呈現什麼樣子?老師回答說,脈搏會像纖細的絲線一樣,一環扣一環,而且臉色會變得蒼白無華。

問:當人不喝水時,脈搏又會呈現什麼樣子?老師回答說,脈搏會變得渾厚,嘴脣乾燥。

問:當人感到羞恥時,脈搏會呈現什麼樣子?脈搏會浮現,而且臉色會忽白忽紅。

問:有什麼叫做災怪的疾病?老師回答說,假設有人生病,脈搏表現出太陽病的特徵,並且和症狀相符,他可能會在喝湯後不久就出現劇烈的嘔吐和腹瀉、腹部疼痛。老師說,這並不是我之前預見的情況,而是突然改變了,這種情況被稱為災怪。

問:經書中提到脈搏有「三菽」、「六菽」等不同重量的描述,這是什麼意思?老師回答說,以手指按脈,如果感覺到的力度像三菽那麼輕,那代表肺的氣息;如果感覺到的力度像六菽那麼重,那代表心的氣息;如果感覺到的力度像九菽那麼重,那代表脾的氣息;如果感覺到的力度像十二菽那麼重,那代表肝的氣息;如果按到骨頭都還能感受到脈動,那代表腎的氣息。如果出現下利(即腹瀉)的情況,但寸口、關、尺中的脈搏都看不到,然而在尺中時時可以見到脈動,那代表腎的氣息。如果脈搏來得強烈且持續,則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以上九段內容並非出自張仲景的著作。

問曰東方肝脈其形河似師曰肝者本也名厥陰其脈微弦濡弱而長是肝脈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純弦脈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脈加弦直此是肝藏傷故知死也

南方心脈其形何似師曰心者火也名少陰其脈洪大而長是心脈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脈來微去大故名反病在裡也脈來頭小木大故名覆病在表也上微頭小者則汗出下微本大者則為關格不通不得尿頭無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西方肺脈其形何似師曰肺者金也名太陰其脈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脈若得緩遲者皆愈若得數者則劇何以知之數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當壅腫為難治也問曰二月得毛浮脈何以處言至秋當死師曰二月之時脈當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屬木脈應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脈也肺屬金金來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白話文:

醫生問:「東方的肝脈,形狀像什麼?」老師回答:「肝是人體的根本,稱為厥陰,其脈搏細微、柔軟、濕潤而長,這就是肝脈。肝病只要摸到脈搏濕潤柔軟,就能痊癒。如果摸到脈搏強硬有力,就會死亡,為什麼呢?因為脈搏變得強硬有力,說明肝臟受損,所以知道會死亡。」

醫生問:「南方的心脈,形狀像什麼?」老師回答:「心臟像火一樣,稱為少陰,其脈搏洪大而長,這就是心脈。心臟病只要摸到脈搏洪大,就能痊癒。如果脈搏來的時候微弱,去的時候強大,稱為反病,病在裡面。如果脈搏來的時候頭小尾大,稱為覆病,病在外面。如果上面微弱頭小,會出汗;如果下面微弱尾大,則是關格不通,無法排尿。如果頭部沒有汗,可以治療;如果有汗,就會死亡。」

醫生問:「西方的肺脈,形狀像什麼?」老師回答:「肺像金一樣,稱為太陰,其脈搏毛細而浮。肺病只要摸到這種脈搏,如果脈搏緩慢,都能痊癒;如果脈搏快速,病情就會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快速脈搏代表南方火克西方金,容易引起腫脹,難以治療。醫生問:「如果在二月摸到毛浮脈,該怎麼處理?」老師回答:「二月時,脈搏應該濕潤柔軟,反而是毛浮脈,就表示會在秋天死亡。二月時,肝臟主事,肝屬木,脈搏應該濕潤柔軟,反而是毛浮脈,這就是肺脈。肺屬金,金剋木,所以知道會在秋天死亡。」其他情況也以此類推。

師曰脈肥人責瘦痠人責浮肥人當沉今反浮瘦人當浮今反沉故青之

師曰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此皆不治決死也若計其餘命生死之期期以月節克之也

師曰脈病人不病名曰行屍以無王氣卒眩僕不識人者短命則死入病脈不病名曰內虛以無穀神雖困無苦

已上七節議論雖不出素難但筆氣與仲景迥異

問曰脈有相乘有縱有橫有逆有順何謂也師曰木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名曰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本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順也

肝乘脾名曰縱肝乘肺名曰橫論中所引用

寸口脈諸微亡陽諸濡亡血諸弱發熱諸緊為寒諸乘寒者則為厥鬱冒不仁以胃無穀氣腳塞不通口急不能言戰而慄也

白話文:

老師說,脈象肥胖的人應該瘦弱,痠痛的人應該浮腫,肥胖的人應該沉重,現在卻浮腫,瘦弱的人應該浮腫,現在卻沉重,所以是青色的。

老師說,寸脈向下不到關脈為陽絕,尺脈向上不到關脈為陰絕,這些都是不治之症,必死無疑。如果要計算餘命,就以月為單位,推算其生死之期。

老師說,脈象病人卻沒有病症,稱為行屍,因為沒有王氣,突然頭暈目眩,不認識人,是短命之相,很快就會死去。病脈卻沒有病症,稱為內虛,因為沒有穀神,雖然虛弱卻沒有痛苦。

以上七節論述,雖然都出自《素問》,但筆風卻與仲景迥異。

問道:脈象有相乘、縱、橫、逆、順,是什麼意思?老師說:木行乘火、金行乘木,稱為縱;火行乘水、木行乘金,稱為橫;水行乘金、火行乘本,稱為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稱為順。

肝乘脾,稱為縱;肝乘肺,稱為橫。論述中所引用的是...

寸口脈微弱,為亡陽;濡弱,為亡血;發熱,為緊;緊脈為寒;寒脈乘寒者,則為厥,出現鬱悶、冒汗、不仁,因為胃中沒有穀氣,腳部阻塞不通,口急不能說話,並且戰慄發抖。

首四句是要言

問曰濡弱河以反適十一頭師曰五藏六府相乘故令十一

問曰何以知乘府何以知乘藏師曰諸陽浮數為乘府諸陰沉澀為乘藏也

問曰脈有殘賊何謂也師曰脈有強緊浮滑沉澀此六脈名曰殘賊能為諸脈作病也

兩節亦是緊要語

問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謂也師曰沉為純陰翕為正陽陰陽和合故令脈滑關尺自平陽明脈微沉食飲自可少陰脈微滑滑者緊之浮名也此為陰實其人必股內汗出陰下濕也

論中脈浮滑用白虎湯主治是滑為熱也此云滑者緊之浮名且云陰實又以滑為寒也殊不可解

問曰會為人所難緊脈何從而來師曰假令亡汗若吐以肺裡寒故令脈緊也假令咳者坐飲冷水故令脈緊也假令下利以胃中虛冷故令脈緊也

白話文:

問曰:脈象濡弱,與正常相反,符合十一種頭部診察的標準嗎?師曰:五臟六腑的機能失調,造成了這十一種頭部診察的現象。

問曰:如何知道六腑被五臟侵襲?師曰:陽氣浮動、數跳的脈象表示六腑被侵襲;陰氣沈穩、凝滯的脈象則表示五臟被侵襲。

問曰:脈象中出現了殘疾和盜竊的象徵,是什麼意思呢?師曰:脈象中強烈、緊繃、浮動、滑膩、沈穩、凝滯等六種脈象,被稱為「殘疾和盜竊」,能對其他脈象造成影響。

兩節也是重要的話:

問曰:脈象既沈又翕動,為什麼稱為滑呢?師曰:沈是純陰的表現,翕動是正陽的表現,陰陽和諧結合,所以脈象呈現滑動。關、尺兩脈自然平衡,陽明脈微沈,飲食依然正常。少陰脈微滑,滑是熱象的表現。此處的滑是指浮動的脈象,表示陰虛實證,此人必定會在大腿內側出汗,陰部濕潤。

在論述中,脈象浮滑使用白虎湯來治療,主因是滑代表熱象。這裡提到的「滑」,既是浮動脈象的特徵,又是陰虛實證的表現,令人不解。

問曰:難道是因為人容易遇到困難?緊脈是從哪裡來的呢?師曰:如果失掉了汗液或嘔吐,導致肺部寒涼,脈象就會緊繃。如果是咳嗽,喝了冷水,脈象也會緊繃。如果是下利,胃中虛冷,脈象也會緊繃。

偏失郤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寸口衛氣盛名曰高營氣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綱衛氣弱名曰惵營氣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損衛氣和名曰緩營氣和名曰遲遲緩相搏名曰沉

論中論遲脈不一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以營氣不足血少故也脈浮而遲表熱裡寒四逆湯主治脈遲為寒反與黃芩湯徹其熱則為除中厯觀數條止主虛寒從未有主營氣和者此條脈名俱已換過今即其不換過之脈辨之已如此謬解則換過名式之脈不必講矣

寸口脈緩而遲緩則陽氣長其色鮮其顏光其聲商毛髮長遲則陰氣盛骨髓生血充滿肌肉緊薄鮮鞭陰陽相抱營衛俱行剛柔相搏名曰強也

白話文:

  1. 偏離正常脈象,陰陽脈都緊張的,稱為「傷寒」。

  2. 寸口處脈象旺盛,稱為「高營氣」;脈象強盛,稱為「章高」;脈象強盛到兩脈相交,稱為「綱」。如果脈象弱,稱為「惵」;脈象弱,稱為「卑惵」;兩脈相交,稱為「損」。如果脈象平和,稱為「緩」;脈象慢,稱為「遲」;兩脈相交,稱為「遲緩」;脈象深沈,稱為「沈」。

  3. 討論遲脈時,通常遲脈是沒有陽氣,無法出汗。在尺中出現遲脈,不可以發汗,因為營氣不足,血量不足。

  4. 脈象浮而遲,表示表面有熱,內部有寒。使用四逆湯來治療。如果脈象遲,是因為寒,反而使用黃芩湯來消熱,會導致病情加重。觀察幾條條例後,只主導虛寒,從未有主導營氣和的,這條脈象名稱已經更改過,現在根據未更改過的脈象進行辨別已經如此錯誤,那麼更改過名稱的脈象就不必再解釋了。

  5. 寸口處脈象緩慢且遲滯,表示陽氣增長,皮膚的顏色鮮亮,臉部光彩,聲音清脆。毛髮長。脈象遲滯,表示陰氣增強,骨髓生成血液,充實肌肉,脈象緊繃、細薄,陰陽相抱,營氣與衛氣一同運行,剛柔相輔,稱為「強」。

趺陽脈滑而緊滑者胃氣實緊者脾氣強持實擊強痛還自傷以手把刃坐作瘡也

以上三節出自一手無容再辨

寸口脈浮而大洋為虛大為實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跌陽脈伏而澀伏則吐逆水穀不化澀則食不得入名曰關格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人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久為疥癩

此節議論醇正的是平脈之舊

寸口脈羽而遲弱者衛氣微遲者營中寒營為血血寒則發熱衛為氣氣微者心內肌肌而虛滿不能食也

跌陽脈大而緊者當即下利為難治

寸口脈弱而緩弱者陽氣不足緩者胃氣有餘噫而吞酸食卒不下氣填於膈上也

跌陽脈緊而浮浮為氣緊為寒浮為腹滿緊為絞痛浮緊相搏腸鳴而轉轉即氣動膈氣乃下少陰脈不出其陰腫大而虛也

白話文:

如果趺陽脈摸起來光滑又緊,代表胃氣實,脾氣強壯,容易導致身體內部強烈的疼痛,甚至自己傷害自己,就像用手拿刀子,不斷地割傷自己一樣。

寸口脈摸起來浮而大,如果浮大是虛,代表氣虛;如果浮大是實,代表氣實。尺脈是關,寸脈是格,關則小便不通,格則嘔吐、腹瀉。跌陽脈摸起來伏而澀,伏則嘔吐、食物消化不良,澀則食物無法進食,這就是所謂的「關格」。

寸口脈摸起來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互作用,就會長出疹子,身體會發癢,這就是「泄風」,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疥癩。

寸口脈摸起來像羽毛一樣輕柔而緩慢,代表衛氣虛弱,營氣寒,營氣是血,血寒則發熱,衛氣是氣,氣微則心肌虛弱,無法進食。

跌陽脈摸起來又大又緊,代表即將腹瀉,很難治療。

寸口脈摸起來虛弱而緩慢,代表陽氣不足,緩慢代表胃氣有餘,容易打嗝、吞酸,食物吃下去卻無法消化,氣體積聚在膈膜之上。

跌陽脈摸起來緊而浮,浮代表氣緊,寒,腹脹,緊代表絞痛,浮緊相互作用,腸鳴,肚子咕嚕咕嚕響,代表氣動,膈氣下降,少陰脈不出,陰部腫大而虛弱。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不行澀者營氣不足營衛不能相將三焦無所仰身體痹不仁營氣不足則煩疼口難言衛氣虛者則惡寒數欠三焦不歸其部上焦不歸者噫而吞酸中焦不歸者不能消穀引食下焦不歸者叫遺溲

跌陽脈沉而數沉為實數消穀緊者病難治

寸口脈微而澀微者衛氣衰澀者營氣不足衛氣衰面色黃營氣不足面色青營為根衛為葉營衛俱微則根葉枯稿而寒慄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跌陽脈浮而芤浮者衛氣虛芤者營氣傷其身體□肌肉甲鉻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屬斷絕

寸口脈微而緩微者衛氣疏疏則其膚空緩則胃氣實實則谷消而水化也谷入於胃脈道乃行水入於經其血乃成營盛則其膚必疏三焦絕經名曰血崩跌陽脈微而緊緊則為寒微則為虛微緊相搏則為短氣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白話文:

寸口脈

  • 微而澀:衛氣運行不暢
  • 澀:營氣不足
  • 營衛不能相協調,三焦無法運作,身體麻木不仁
  • 營氣不足:煩躁不安、口難以言語
  • 衛氣虛:惡寒、頻頻哈欠
  • 三焦功能失調:
  • 上焦:呃逆、吞酸
  • 中焦:消化不良、食慾不振
  • 下焦:小便失禁

趺陽脈

  • 沉而數:脈象實而頻快,難以治療
  • 沉:證實
  • 數:消化不良
  • 緊:病重

寸口脈

  • 微而澀:
  • 衛氣衰弱:面色發黃
  • 營氣不足:面色發青
  • 營衛俱微:根葉枯槁,寒慄、咳嗽、咳出腥味痰液
  • 跌陽脈
  • 浮而芤:衛氣虛,營氣受損,身體肌肉萎縮、麻木
  • 浮芤相搏:宗氣衰微,四肢末梢氣血斷絕

寸口脈

  • 微而緩:衛氣疏鬆,皮膚空虛
  • 緩:胃氣充實
  • 實:食物消化,水分被轉化
  • 營氣充足:皮膚必鬆
  • 三焦功能失調,被稱為血崩

趺陽脈

  • 微而緊:寒氣入侵
  • 微:虛弱
  • 微緊相搏:氣促
  • 少陰脈
  • 弱而澀:輕微煩躁
  • 澀:厥逆

跌陽脈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腠鞭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厥當刺期門巨闕

寸口脈微尺脈緊其人虛損多汗知陰常在絕不見陽也

辨脈法

問曰脈有陰陽何論也答曰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沉澀弱眩微此名陰也凡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編入太陽)

問曰脈有陽結陰結者何以別之答日其脈浮而數能食不大便者此為實名曰陽結也期十七日當劇其脈沉而遲不能食身體重大便反鞭名曰陰結也期十四日當劇

此論不大便也陽結即風熱入陽明之證陰結即寒濕假陽明之證想是平脈辨證中語仲景以其語焉不詳故不採入陽明論

白話文:

如果陽氣跌落,脈象不出,脾臟功能失調,上下身冰冷,毛孔閉塞。

如果少陰脈象不到達腎臟,氣虛精少,血液奔流,氣息急促上衝胸膈,宗氣逆聚,血結於心下,陽氣退下,熱氣歸於陰股,與陰氣相互作用,導致身體麻木,這就是屍厥,應該刺期門、巨闕穴。

如果寸口脈微弱,尺脈緊弦,說明此人虛損多汗,陰氣常在,陽氣衰竭不見。

辨別脈象的方法:

問:脈象有陰陽之分,如何判斷呢? 答:凡是脈象浮大、數快、動滑的,稱為陽脈;沉伏、澀滯、弱小、微細的,稱為陰脈。凡是陰病出現陽脈的,可以治癒;凡是陽病出現陰脈的,就會死亡。

問:脈象有陽結和陰結,如何區分呢? 答:脈象浮大而數快,能吃但大便不暢,這是實證,稱為陽結,一般在十七天內病情會加重;脈象沉伏而遲緩,不能吃,身體沉重,大便反而通暢,這是虛證,稱為陰結,一般在十四天內病情會加重。

這裡所說的“不大便”是指便秘,陽結即風熱侵犯陽明經的證候,陰結即寒濕假冒陽明經的證候。這段文字應該是平脈辨證中的話語,仲景只是提及了這些話,沒有詳細說明,所以沒有收錄在陽明論中。

問曰病有灑淅惡寒而復發熱者何答日陰脈不足陽往從之陽脈不足陰往乘之曰何謂陽不足答日假令寸口脈微名曰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也曰何謂陰不足答日假令尺脈弱名曰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發熱也(入太陽)陽脈浮陰脈弱者則血虛血虛則筋急也其脈沉者營氣微也其脈浮而汗出如流珠者衛氣衰也營氣微者加燒針則血流不行更發熱而煩躁也,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脈累累加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

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陰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脈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脈來數時一止復來者名曰促脈陽盛則促陰盔則結此皆病脈,陰陽相搏名曰動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此三焦傷也若數脈見於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也

白話文:

**問:**病症出現發冷、發熱,反覆發作,這是什麼原因?

**答:**陰脈虛弱,陽氣牽引而去;陽脈虛弱,陰氣乘虛而入。

**問:**什麼是陽脈虛弱?

**答:**如果寸口脈微弱不顯,稱為陽脈虛弱,陰氣上侵陽中,就會發冷、惡寒。

**問:**什麼是陰脈虛弱?

**答:**如果尺脈虛弱不顯,稱為陰脈虛弱,陽氣下陷陰中,就會發熱。

**進入太陽經後:**陽脈浮起而陰脈虛弱的,表示血氣不足,血虛則筋脈痙攣;其脈沉伏的,表示營氣微弱;其脈浮起而汗出如珠的,表示衛氣衰弱。營氣微弱的人,如果使用針灸,會使血流阻滯,導致發熱加重,煩躁不安。脈搏像車蓋一樣覆蓋的,稱為陽結;脈搏累累延長的,稱為陰結。

脈搏散亂如羹湯上的肥肉的,表示陽氣微弱;脈搏纏繞如蜘蛛絲的,表示陰氣衰弱;脈搏綿長如滴下的漆汁的,表示血氣消亡;脈搏時而緩慢、時而停滯的,稱為結脈;脈搏時而急速、時而停滯的,稱為促脈。陽盛則脈促,陰盛則脈結,這些都是病脈。

陰陽相爭,稱為動。陽動則出汗,陰動則發熱,身體冰冷,惡寒,這是三焦受傷。如果有多條脈象出現在關脈之上,上下脈象不相連接,如豆粒大小,並伴隨著肢體震顫的,稱為動脈。

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濡陰脈與陽脈同等者名曰緩也(編入傳解)

脈浮而緊者名曰弦也弦者狀如弓弦按之不移也脈緊者如轉索無常也(編入太陽)

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

此是病脈辨證要語即下文浮而緊按之反芤之脈也大抵戰汗之裡虛未必不從此數證得來

問曰病有戰而汗出因得解者何也答日脈浮而緊拔之反芤此為本虛故當戰而汗出也其人本虛是以發戰以脈浮故當汗出而解也若脈浮而數按之不芤此人本不虛若欲自解但汗出耳不發戰也(編入傳解)

問曰病有不戢而汗出解者何也答曰脈大而浮數故知不戰汗比而解也(入傳解)

白話文:

陽脈和陰脈都浮大且濡潤,且兩者大小相等,稱為緩脈。脈浮而緊,稱為弦脈,弦脈摸起來像弓弦,按下去不會移動。脈緊則像繩索般,摸起來不固定。弦脈而大者為減脈,大而空虛者為芤脈,減脈代表寒,芤脈代表虛寒,虛寒相搏則稱為革脈。婦人則半產漏下,男子則亡血失精。這些都是辨別病脈的要點。緊而浮的脈按下去卻反而是芤脈,這類脈象通常是裡虛,戰汗的病症可能也跟這些脈象有關。有人問:有些病人戰抖卻伴隨出汗,為什麼會自己痊癒?答:這是因為脈浮而緊,按下去卻反而是芤脈,代表本虛,所以會戰抖出汗。由於本虛,才會發抖,脈浮則會出汗,所以就痊癒了。如果脈浮而數,按下去不芤,則代表此人本不虛,如果要痊癒,只要出汗即可,不會發抖。有人問:有些病人持續不斷地出汗,為什麼會自己痊癒?答:這是因為脈大而浮數,所以知道不會發抖,只是出汗,就會自己痊癒。

問曰病有不戰不汗出而解者何也答曰其脈自微此以曾經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以內無津液此陰陽自和必自愈故不戰不汗出而解也(入傳解)

問曰傷寒三日脈浮數而微病人身涼和者何也答曰此為欲解也解以夜半脈浮而解者濈然汗出也脈數而解者必能食也脈微而解者必大汗出也(入傳解)

問曰脈病欲知愈未愈者何以別之答日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雖有寒熱不解者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入傳解)

師曰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本位其人病身體苦疼重者鬚髮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須發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脈是其時脈故使然也四時仿此(入傳解)

白話文:

問:有些病患不需用藥,也不流汗,就自己好了,這是為什麼呢?

答:這種病人的脈搏微弱,是因為以前曾經用過發汗、催吐、瀉下、放血等方法,導致體內津液不足,現在陰陽已經恢復平衡,自然會痊癒,所以不用藥也不流汗就自己好了。

問:傷寒病患發病三天,脈搏浮而數卻又微弱,病人身體卻是涼的,這是什麼情況呢?

答:這表示病症將要好轉。如果在半夜時脈搏浮而病就好了,病人會大量流汗;如果脈搏數而病就好了,病人一定能吃東西;如果脈搏微弱而病就好了,病人一定會大量流汗。

問:怎麼判斷病人是否已經痊癒了呢?

答:觀察寸口、關上、尺中三處脈搏,如果大小、浮沉、遲數都相等,即使還有寒熱症狀沒有消失,但由於脈象呈現陰陽平衡,病情一定會好轉。

師傅說:立夏時節,如果病人脈搏洪大,屬於正常脈象,病人身體疼痛且沉重,需要發汗;如果第二天疼痛和沉重感消失,就不需要再發汗;如果汗水自然流出,第二天就會好轉。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立夏時節,脈搏洪大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會這樣。其他季節也以此類推。

問曰凡病欲知何時得何時愈答日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陽得陰則解也夜牛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陰得陽則解也(入傳解)

以上七條論欲解之候應在太陽論中想叔利較訂時見此數條既無六經字面又無方治所以摘置此處但摘還未盡與此相類者尚存數條在太陽中可據

寸口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數為在府遲為在藏假令脈遲此為在藏也(入太陽)

趺陽脈浮而滴少陰脈如經也其病在脾法當下利何以言之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今跌陽脈浮而滴故知脾氣不足胃氣虛也以少陰脈弦而浮才見此為調脈故稱如經也若反滑而數者故知當屎膿也

白話文:

人們問,所有疾病要如何知道什麼時候發病,什麼時候痊癒呢?回答說,假設半夜發病,第二天中午就會痊癒;中午發病,半夜就會痊癒。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中午發病,半夜痊癒,是陽氣得陰氣而解除;半夜發病,第二天中午痊癒,是陰氣得陽氣而解除。

這七條論述關於疾病痊癒的時機,應該放在《太陽論》中,但仔細考量後,發現這幾條文字既沒有六經的字面描述,也沒有治療方法,所以就摘錄放在這裡。不過,與此類似的論述,在《太陽論》中還存在一些,可以參考。

寸口脈浮在表面,沉在裡面,數在府,遲在藏。假如脈遲,就是屬於在藏了。

趺陽脈浮而滴,少陰脈如經,這屬於脾病,治療方法是下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脈浮大表示氣實血虛,而現在趺陽脈浮而滴,說明脾氣不足,胃氣虛弱。少陰脈弦而浮,才符合這個脈象,所以叫做如經。如果相反,滑而數,就說明會拉出屎膿。

寸口脈浮而緊浮則為風緊則為寒風則傷衛寒則傷營營衛但病骨節煩疼當發其汗也(編入太陽)

趺陽脈遲而緩胃氣如經也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動脾此非本病醫特下之所為也營衛內陷其數先微脈反但浮其人必大便鞭氣噫而除何以言之本以仿脈動脾其數先微故知脾氣不治大便鞭氣噫而除今脈反浮其數改微邪氣獨留心中則肌邪熱不殺穀潮熱發渴數脈當遲緩脈因前後度數如法病者則肌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復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裡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脈浮而大心下反鞭有熱屬藏者攻之不令發汗屬府者不令溲數數溲則大便鞭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雞脈遲尚未可攻

白話文:

寸口脈

  • 脈浮而緊:為風邪
  • 脈緊:為寒邪
  • 風邪:傷及衛氣
  • 寒邪:傷及營血
  • 營衛氣血俱病:骨節煩疼,宜發汗解表(分類於太陽病)

趺陽脈

  • 脈遲緩:胃氣如常
  • 脈浮而數:
  • 浮:胃氣受傷
  • 數:脾氣受累
  • 此非本病,而是醫生治療不當所致
  • 營衛氣血內陷,脈數先微,後轉浮,此人大便鞭氣,噫氣而 بهبود
  • 原因:原先治療以攻下法,動搖脾氣,脈數先微,表明脾氣受損;後脈反浮,脈數轉微,邪氣獨留心中,故肌熱不能消穀,潮熱發渴
  • 治療:應遲緩脈象,脈因應前後度數合乎法度。病者脈數不時,易生惡瘡

師曰

  • 病人脈微而澀:是因醫生治療不當所致
  • 過度發汗,又數次攻下,導致亡血,應惡寒後發熱,經久不愈
  • 夏季炎熱,反想多穿衣服;冬季寒冷,反想裸露身體
  • 原因:陽氣微弱則惡寒,陰氣衰弱則發熱。醫生發汗使陽氣更微,再攻下使陰氣更弱
  • 五月時陽氣在外,胃中虛冷,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想穿衣服
  • 十一月時陽氣在內,胃中煩熱,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想脫衣服
  • 又因脈遲澀,故知亡血
  • 脈浮大,心下反而鞭氣,有熱邪屬藏腑,攻之不能發汗(屬藏),不能溲數(屬腑)。溲數則大便鞭氣,汗多則熱愈,汗少則便雞。脈遲尚未可攻

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水漿不下形體不仁乍靜乍亂此為命絕也又未知何藏先受其災若汗出發潤喘而不休者此為肺先絕也陽反獨留形體如又煙燻直視搖頭者此為心先絕也唇口反青四肢漐習者此為肝絕也環口黧黑柔汗發黃者此為睥絕也泄便遺失狂言目反直視者為此腎絕也又未知何藏陰陽先絕若陽氣前絕陰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青陰氣前絕陽氣後竭者其人死身色必赤腋溫心下熱也

身色或青或赤禾死之前必以漸而來非死後突見也醫有望色一法真防微杜漸之意不可廢也因思藍斑一證即色青之漸實為陽絕之徵世反謂熱極胃爛重投寒藥是乃速絕其陽宜乎旦發夕死百無一生矣曾見一老醫大用參附奏效讀此始悟治法之有本益深欽服

白話文:

脈象浮而洪大,全身汗出如油,呼吸急促喘不過氣,水喝下去卻無法下嚥,身體失去知覺,時而安靜時而躁動,這是命不久矣的徵兆。若汗液發出潤澤,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則代表肺部先衰竭。陽氣獨留,形體如被煙燻過,直視前方,搖頭晃腦,這是心臟先衰竭的徵兆。嘴唇和嘴巴發青,四肢冰冷麻木,這是肝臟衰竭的徵兆。口唇周圍發黑,汗液細膩發黃,這是脾臟衰竭的徵兆。大小便失禁,胡言亂語,眼睛直視前方,這是腎臟衰竭的徵兆。也可能無法確定哪個臟腑的陰陽先衰竭,若陽氣先衰竭,陰氣後衰竭,則人死後身體顏色必為青色;若陰氣先衰竭,陽氣後衰竭,則人死後身體顏色必為紅色,腋窩溫度高,心口發熱。

人死前身體顏色會逐漸變成青色或紅色,絕非死後突然出現。醫術中有一種望色診斷方法,目的是預防微小病症,杜絕病情的惡化,不可輕忽。例如藍斑,就是身體呈現青色的徵兆,實際上是陽氣衰竭的徵兆,世人卻誤以為是熱症,胃部潰爛,而大量使用寒涼藥物,反而加速陽氣衰竭,導致很快死亡。我曾見過一位老醫生大量使用人參和附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讀到這篇文章才明白他的治療方法有根據,益處良多,令我十分敬佩。

寸口脈浮大而醫反下之此為大逆浮則無血大則為寒寒氣相搏則為腸鳴醫乃不知而反飲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䭇(入誤下)

趺陽脈浮浮則為虛虛浮相搏故令氣䭇言胃氣虛竭也脈滑則為噦此為醫咎責虛取實守空逼血脈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諸脈浮數當發熱而灑淅惡寒若有痛處飲食如常者畜積有膿也(入太陽)脈浮而遲而熱赤而戰惕者六七日當汗出而解反發熱者差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也(入傳解)

寸口脈陰陽俱緊者法當清邪中於上焦濁邪中於下焦清邪中上名曰潔也濁邪中下名曰渾也陰中於邪必內慄也表氣微虛里氣不守故使邪中於陰也陽中於邪必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痠所謂陽中霧露之氣故曰清邪中上濁邪中下陰氣為痠足膝逆冷便溺妄出表氣微虛里氣微急三焦相溷內外不通上焦怫鬱藏氣相熏口爛蝕斷也中焦不洽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為濁螢衛不通血凝不流若衛氣前通者小便赤黃與熱相搏因熱作使遊於經絡出入藏府熱氣所過則為癰膿若陰氣前遍者陽氣厥微陰無所使客氣內入嚏而出之聲溫咽塞寒厥相逐為熱所壅血凝自下狀如豚肝陰陽俱厥脾氣孤弱五液注下下焦不合清便下重令便數難臍築湫痛命將難全脈陰陽俱腎者口中氣出唇口乾燥踡臥足冷鼻中涕出舌上胎滑勿妄治也到七日以來其人微發熱手足溫者此為欲解或到八日以上反大發熱者此為難治設使惡寒者必欲嘔也腹內痛者必欲利也

白話文:

寸口脈

寸口脈浮大而醫師卻下瀉,這是大逆之舉。浮脈表無血,大脈表寒氣,寒氣相沖會引起腸鳴。醫師不懂,反而讓病人喝冷水,導致大汗淋漓,冷水與寒氣相沖,病人就會昏迷(誤寫為入)。

趺陽脈

趺陽脈浮,浮脈表虛,虛浮相沖會導致氣結,表示胃氣虛竭。脈滑表嘔吐,這是醫師的錯,把虛證當實證治,充血脈浮,鼻中乾燥的人必定會流鼻血。

諸脈

諸脈浮數,本應發燒、惡寒,但飲食如常,說明是蓄積有膿(屬於太陽病)。脈浮而遲緩,發熱面赤而戰慄,六七天後本應出汗而解,卻反而加重發燒,是因為遲脈無陽氣,無法發汗,身體必定發癢(屬於傳解病)。

寸口脈(陰陽俱緊)

寸口脈陰陽俱緊,說明上焦有清邪,下焦有濁邪。清邪在上的稱為潔邪,濁邪在下的稱為渾邪。陰中邪氣必定會內心恐懼,因為表氣微弱,裏氣不固,導致邪氣進入陰中。陽中邪氣必定會發熱頭痛,項強頸攣,腰痛脛痠,這就是陽中霧露之氣,故稱清邪在上,濁邪在下。陰氣為酸,會導致足膝逆冷,便溺失常。表氣微虛,裏氣急迫,三焦混亂,內外不通。上焦氣機鬱悶,藏氣燻蒸,導致口舌潰爛斷裂。中焦失和,胃氣上衝,脾氣不轉,胃中濁氣上浮,衛氣不通,導致血凝不流。如果衛氣通暢,小便赤黃,與熱氣相沖,熱氣遊走經絡,出入藏府,熱氣所到之處就會化為癰膿。如果陰氣遍佈,陽氣微弱,陰無所使,客氣內入,會噴嚏而出,咽喉阻塞,寒厥相逐,被熱氣壅塞,血凝從下排出,狀如豬肝。陰陽俱厥,脾氣衰弱,五液注下,下焦不通,清便下重,小便頻數,臍周築脹疼痛,性命難保。脈陰陽俱腎,口中氣出,脣口乾燥,蜷臥足冷,鼻中流涕,舌上有胎滑,不要妄加治療。七天後病人微熱,手足溫暖,說明欲解,或者八天後反而大熱,則難治。如果惡寒,必定嘔吐;腹痛,必定瀉利。

脈陰陽俱緊至於吐利其脈獨不解緊夫人安此為欲解若脈遲至六七日不欲食此為晚發水停故也為未解食自可者為欲解(入傳解)

病六七日手足三部脈皆至大煩而口噤不能言其人躁擾者必欲解也若脈和其人大煩目重臉內際黃者此為欲解也(入傳解)

脈浮而數浮為風數為虛風為熱虛為寒風虛相搏則灑淅惡寒也(入太陽)

脈浮而滑浮為陽滑為實陽實相搏其脈數疾衛氣失度浮滑之脈數疾發熱汗出者不治(入陽明)

傷寒咳逆上氣其脈散者死謂貫形損故也

程郊倩稱二脈法為法祖百千法皆從此辨定余獨以為不盡然是論六經篇首必題辨某經病脈證是教人病脈參看方得真據不然則一面之詞矣況論中脈同而病異者不一而足即如同一陰陽俱緊無汗者當發汗汗出者為亡陽同一脈數能食者實熱吐食者胃冷夫當汗與亡陽實熱與胃冷證如冰炭而脈則毫無異處是知辨脈而不合參病證貽害尚可問哉

白話文:

如果陰陽脈絡都很緊,甚至出現嘔吐腹瀉症狀,而脈絡卻不緩解鬆動,通常這種情況是表示身體欲求緩解。但是如果脈搏遲緩達到六七天,而且不思飲食,則表示水液停滯較晚才發作,因此身體還未緩解,能進食時即表示身體欲求緩解(此時應採取傳導緩解的方法)。

如果生病六七天,手腳三部脈都很強大,煩躁不安,口齒緊閉說不出話,而且躁動不安,則表示身體肯定會緩解。如果脈搏平和,患者煩躁不安,眼睛沉重,臉色內側發黃,則表示身體欲求緩解(此時應採取傳導緩解的方法)。

脈搏浮動而脈數,浮動表示有風,脈數表示體虛,虛實相搏則會出現發抖惡寒的症狀(此病應歸於太陽經)。

脈搏浮動而滑動,浮動表示陽氣旺盛,滑動表示體實,陽氣實盛相搏,脈搏會又數又快,衛氣失衡,浮滑的脈搏又數又快,會發熱出汗,此病無法治癒(此病應歸於陽明經)。

傷寒咳嗽上氣,脈象散亂者會死亡,因為這表示身體貫穿受損。

程郊倩稱二脈法為醫學的祖先法,後世的所有療法都從此衍生出來,但我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因為在《辨六經病脈證》篇的開頭都一定會標題指出辨別某個經絡脈象的疾病,這是教導人們將疾病的脈象與證據參照對照,才能得到真實的依據。否則只是一個片面的說法。而且書中提到的脈象相同而疾病不同的情況不勝枚舉,例如同樣是陰陽脈絡都很緊,但沒有出汗的應採取發汗的方式;出汗的則是陽氣衰竭。同樣是脈搏數快,能進食的應該是熱盛,嘔吐食物的則是胃寒。陰陽證、虛實證的病狀就像冰炭一樣相差極大,但脈搏卻沒有絲毫差異,可見僅僅辨別脈象而不與疾病證據相參照,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