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卷二 (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5)

1. 惡寒三道

惡寒之於別。凡三道焉。有發於陽者。有發於陰者。有因精氣虛者。此三道者。為惡寒之別也。而其發於陽者。必脈浮。而有熱。是即桂枝麻黃之所之也。例曰。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其發於陰者。必脈沉而無熱。是即附子之所之也。例曰。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其因精氣虛者。

必在於表裡已解之後也。例曰。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又曰發汗後。惡寒者虛故也。此既非病之所使也。固無有藥之可以治矣。故例曰。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然則何以乎。惟飲食之養而已。古語曰。養精以穀肉果菜。此即其法也。夫藥也者。制變焉者也。故病已愈之後。

猶且因循服藥而不罷者。固非法也。況乎無故而常服藥乎。惡風惡寒。亦惟輕重之別已。雖然。考仲景氏之所論。傷寒言惡風。中風言惡寒。互而不拘也。然試辨其輕重。才風於身。則忽灑淅毛穴聳起。不風則否。是為惡風也。不在其風於身之與否。寒既自內而發。不但毛聳。

雖襲衣被之數枚乎。嗇嗇如身將縮狀。是為惡寒也。此其輕重之辨也。雖然。觀乎仲景氏既互言而不拘。則欲以此而強辨傷寒中風者。太拘且泥矣。

惡寒之於陰陽。其治法分為二十有四焉。其發於陽者。凡十有七。論曰。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鼻鳴乾嘔者。曰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皆桂枝主之。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主之。曰太陽病。

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曰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曰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日二三度發。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曰若形如瘧。日再發。宜桂枝二麻黃一湯。曰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湯。曰傷寒中風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曰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皆小柴胡湯主之。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

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曰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裡。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曰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出汗。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曰傷寒若吐若下後。

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曰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皆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此其發於陽者。而其治法。或專於表。或制之於中位者也。其遂之於陰位者凡二。論曰。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

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曰太陽病。下之後。脈促。胸滿。微惡寒者。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主之。此其遂之於陰位者。而其治法。猶主陽而及陰者也。其陰陽相錯者一。論曰。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

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此其陰陽相錯者。而其治法。陰陽並治者也。其發於陰者凡五。論曰。心下痞。而復惡寒。汗出者。附子瀉心湯主之。曰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附子湯主之。曰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

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皆四逆湯主之。曰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此其發於陰者。而其治法。皆專於陰者也。惡寒之於陰陽。其治法之分若此。不可不審矣。

夫三陽之自外也。其所主在於熱。而其所候專在於惡寒。故以惡寒為外候之標準也。是故於太陽之篇首。姑措發熱。而獨舉惡寒以示其為標準也。惡寒既為外候之標準也。莫論其為太陽。於少陽則為往來。於陽明則獨無有矣。少陽之為往來也。以其在胸脅也。陽明之獨無有也。

以其入於胃也。若其有之也。猶取之於表。必先發其汗。惟俟惡寒止。為專於陽明之候。而後攻其里。此為法也。故例曰。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又曰。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又曰。陽明病。

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又大陷胸湯曰。脈浮而動數。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大黃黃連瀉心湯曰。心下痞。惡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當先解表。十棗湯曰。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此惡寒果為外候之標準也。所以於太陽之篇首。

姑措發熱。而獨舉惡寒也。是故凡曰表證。曰外證。曰表不解。曰外已解者。皆指太陽之發熱惡寒言之也。於脈則必浮。故例曰。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又曰。脈浮數者。可發汗。又曰。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又曰。脈浮宜以汗解。脈之於例。亦惟為然矣。三陰之自內也。

其所主在於寒。而其所候之法。在於析其有熱否。以發熱為外候之標準也。是故論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又曰以二三日無里證故。微發汗也。發熱之果為外候之標準也。其論其為少陰。姑以發熱。取之於表。曰無里證。以明其以發熱為外候之標準也。於是微發其汗。

此為法也。又曰。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亦取之於表者也。由是觀之。發熱果為外候之標準也。惟厥陰則寒之極也。熱之極也。故雖或發熱惡寒乎。頗異於太陽也。何以見其異乎。太陽則脈浮。手足自溫。厥陰而脈微欲絕。四支厥逆。所以為異也。惡寒之於別。或發於陽。

或發於陰。或因精氣虛。而治法各以其類。分惡寒之別。豈可不審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