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四 (19)
卷四 (19)
1. 服法
不宜以常論也。病有輕重緩急。藥有大毒小毒。劑有大小多少。參伍之而察其機。商量之而適其宜。是醫之術也。夫巴豆甘遂附子。皆是大毒之品也。故非其最重且急之病。則不用之矣。然猶且不能無輕重緩急。則何得無大小多少之略哉。乃察其機而適其宜。以料其勝藥之與否。
惟醫之術為然。不然。或用藥之太少。而其力之微。不足挫其勢也。或其過多。則瞑眩之甚。殆且傷其正。所以有大小多少之略也。且夫證有一定。而藥不可移易。故醫之為術。料病之輕重緩急。與其人勝藥與否之強羸。然後大小多少。取之於其略。故人稟之厚薄強羸。在常而不在病也。
病人之強壯羸弱。在病而不在常也。故所謂強人羸者。當就病之輕重緩急。與勝藥與否而辨之。不宜以常論也。惟於斯三方。所以有強人羸者之辨者。以巴豆甘遂附子。皆為大毒之品也。於是乎強人一錢。或半錢。羸者半錢。或減之。大附子一枚。而乾薑三兩。是為大小多少之略也。
亦惟服法為然矣。
於論脈證之中。及其方後發例者。往往而有之。各半湯曰。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桂枝二麻黃一湯曰。汗出乃解。桂枝二越婢一湯曰。脈微弱者。此無陽也。不可發汗。
大青龍湯曰。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又曰。一服汗者。停後服。小青龍湯曰。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麻黃湯曰。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曰。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梔子豉湯曰。
得吐者。止後服。桃核承氣湯曰。下者愈。又曰。當微利。抵當湯曰。下血乃愈。又曰。不下再服。抵當丸曰。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大陷胸丸曰。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大陷胸湯曰。得快利止後服。白散曰。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進熱粥一杯。
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柴胡桂枝幹薑湯曰。初服微煩。服後汗出便愈。十棗湯曰。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瓜蒂散曰。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甘草附子湯曰。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出。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妙。
白虎湯曰。發汗則讝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茵陳蒿湯曰。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吳茱萸湯曰。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桃花湯曰。若一服愈。余勿服。白通加豬膽汁湯曰。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理中丸曰。服湯後。如食頃。
白話文:
服法
用藥不能一概而論,疾病有輕重緩急之分,藥物也有毒性強弱之別,劑量也有大小多少之差。醫師需仔細觀察病情,權衡藥物,根據病情調整用藥,這是醫術的精髓所在。巴豆、甘遂、附子等都是劇毒藥物,除非病情危急,否則不能使用。即使使用,也需根據病情輕重緩急,調整用藥劑量,謹慎觀察藥效,判斷藥物是否適用。
唯有精湛的醫術才能做到這樣。否則,用藥過少,藥力不足以控制病情;用藥過多,則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損害正氣。所以,用藥劑量必須謹慎斟酌。每種疾病都有其特定的證候,用藥不能隨意更改。因此,醫師需要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以及患者的體質強弱,判斷是否適合用藥,然後決定用藥劑量。人的體質強弱屬於常態,與疾病本身無關;而患者的強弱則與疾病相關,與常態無關。因此,所謂的「強人」和「羸弱之人」,應該根據疾病的輕重緩急,以及藥物是否適用來區分,不能以常態來判斷。這三種藥物(巴豆、甘遂、附子)都是劇毒之物,所以才需要區分體質:體質強壯者,用量可達一錢或半錢;體質虛弱者,則應減半,甚至更少。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這就是劑量大小多少的區別。
服藥方法也應如此。
在脈證論述及方劑後發例中,常有這樣的記載:例如「各半湯」說:「脈微緩者,為將要痊癒。」「脈微而惡寒者,陰陽俱虛,不可再發汗、再瀉下、再催吐。」「面色反而發熱者,尚未痊癒。」因為無法微微出汗,身體必定發癢。「桂枝二麻黃一湯」說:「汗出即痊癒。」「桂枝二越婢一湯」說:「脈微弱者,這是無陽氣,不可發汗。」
「大青龍湯」說:「若脈微弱,汗出怕風者,不可服用,服用則會出現厥逆、筋惕肉跳,這是藥物逆反。」又說:「服用一次見汗者,停服後再服用。」「小青龍湯」說:「服用藥物後感到口渴者,這是寒邪已去,將要痊癒。」「麻黃湯」說:「服用藥物後症狀略微減輕,病人煩躁,眼睛昏沉,嚴重者必定會流鼻血,流鼻血後即痊癒。」「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說:「發汗會刺激經脈,身體會感到顫抖。」「梔子豉湯」說:「能嘔吐者,停止後再服用。」「桃核承氣湯」說:「大便通暢則痊癒。」又說:「應該微微通便。」「抵當湯」說:「排出瘀血即痊癒。」又說:「沒有效果可再服用。」「抵當丸」說:「周歲時應該排出瘀血,如果沒有排出,可再服用。」「大陷胸丸」說:「一宿之後應當大便通暢,如果沒有效果可再服用,以大便通暢為有效。」「大陷胸湯」說:「大便通暢後停止服用。」「白散」說:「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瀉。若不瀉,可服用一杯熱粥。」
「瀉下過度不止,可服用一杯冷粥。」「柴胡桂枝幹薑湯」說:「初服微煩,服後汗出便愈。」「十棗湯」說:「如果瀉下少,病情未除,明日可再服用,劑量增加半錢。大便通暢後,可食用稀粥調養。」「瓜蒂散」說:「如果不能嘔吐,可少量增加劑量,能迅速嘔吐後停止。」「甘草附子湯」說:「初服微微出汗則痊癒。能吃飯,出汗,又煩躁者,可服用五合;擔心一升太多,服用六七合為佳。」
「白虎湯」說:「發汗則會說胡話,瀉下則額頭會出汗,手腳冰冷。」「茵陳蒿湯」說:「小便應該通暢,尿液像皂角汁一樣,顏色鮮紅,一宿後腹部消減,黃色從尿液排出。」「吳茱萸湯」說:「服用藥物後病情加重者,屬於上焦病症。」「桃花湯」說:「如果服用一次就痊癒,其餘就不用再服。」「白通加豬膽汁湯」說:「服用藥物後脈搏突然跳動者會死,脈搏微弱者能活。」「理中丸」說:「服用藥物後,像吃飽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