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四 (18)
卷四 (18)
1. 服法
然則此等之物,何可不禁乎?不獨於發汗,凡當服藥之時,食飲之將奪夫氣味而喪其效者,亦不可不禁也。故陷胸丸方後曰:「禁如藥法。」烏梅丸方後曰:「禁生冷滑物臭食等。」禁忌之不可全無也,可以知已。雖然,此唯禁之在服藥之前後,而非久之之謂也。故為全無禁忌,妄也。
又據此而久之,泥矣。
下之之法,必須惡寒止;小便濁;必須小便利;屎定鞕;必須汗多出;發潮熱。於是或宜調胃承氣湯,或宜小承氣湯,或先與小承氣湯,益審燥屎之候,而後及大承氣湯,此之為法也。故於調胃承氣湯,則曰:「當和胃氣,即一升為一劑,少少溫服。」於小承氣湯,則曰:「微和胃氣。」
勿令大泄下。又曰:「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又曰:「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又曰:「若一服讝語止,更莫復服。」又曰:「若一服利,止後服。」此以一升二合為一劑,分為二服也。大抵煎煮之法,雖有多少乎,煮取三升為常也。服藥之法,雖不同一乎?
分服一升,亦為其常也。而今二湯之於煎煮與服法也若此,較之於常,則其作劑者三之一,而其所服者幾減其半,慎之至也。於大承氣湯,則曰:「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未可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又曰:「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
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出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又曰:「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鞕者,可與大承氣湯;不鞕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鞕。
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又曰:「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鞕,後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又曰:「陽明病,讝語,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裡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又曰:「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又曰:「心下鞕滿者,不可攻之。」又曰:「得下,余勿服。」此以二升為一劑,分為二服。
其於煎煮與服法也若此,較之於常,則其作劑者三之二,而其所服者不及於三,以其非可數服之藥也,亦慎之至也。此之為服法也。
惟於白散、十棗、四逆之三方也,有強人、羸者之辨。其所謂強人、羸者,當就病而辨,不宜以常論也。大凡人之於常,各有其稟;稟有厚薄強弱之差,不可得而一也。及其受病也,未必不失其常;既已失其常,則向之強人,今反為羸者;而向之羸者,猶保其強。故曰:「強人、羸者,當就病而辨。」
白話文:
服法
然而這些藥物,怎麼可以不忌口呢?不只是發汗的時候,凡是服藥的時候,飲食如果會影響藥物的氣味和功效,也是不可以不忌口的。所以陷胸丸的方劑後面說:「忌口如同藥方規定」。烏梅丸的方劑後面說:「忌生冷滑膩的食物和臭氣的食物等等」。禁忌不能完全沒有,這是可以理解的。雖然如此,這些禁忌只是在服藥的前後,而不是指長久地忌口,所以說完全沒有禁忌,那是錯誤的。
又根據這個道理長期忌口,那就糊塗了。
瀉下的方法,必須等到惡寒停止;小便混濁,必須等到小便通暢;大便乾燥,必須等到汗出得多,發熱潮濕。於是,可能要用調胃承氣湯,或者用小承氣湯,或者先用小承氣湯,仔細觀察大便乾燥的情況,然後再用大承氣湯,這就是方法。所以對於調胃承氣湯,就說:「應該調和胃氣」,一升為一劑,少量溫服。對於小承氣湯,就說:「稍微調和胃氣」,
不要讓它大量瀉下。又說:「少量稍微調和,讓病人舒服一些」。又說:「初次服藥,應該換衣服,不然的話,就儘管喝完。如果換了衣服,就不要再服藥了。」又說:「如果一服藥後症狀停止,就不要再服藥了。」又說:「如果一服藥後通暢了,就停止後續服用。」這是以一升二合為一劑,分為兩次服用。總之煎煮的方法,雖然多少有些不同,煮取三升是常用的。服藥的方法,雖然不完全相同,
分次服用一升,也是常用的。現在這兩種湯劑的煎煮和服法就是這樣,和常用的相比,它的劑量是三分之一,服用的量幾乎減半,這需要非常謹慎。對於大承氣湯,就說:「傷寒病,如果大便不通六七天,頭痛發熱,還不能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就知道病不在裡在表。」又說:「手腳微微出汗,這是大便已經乾燥了,
可以用大承氣湯。如果汗出很多,微微發熱惡寒,那是外邪還沒有解,熱不潮濕,還不能用承氣湯。」又說:「陽明病,潮熱,大便稍微乾燥,可以用大承氣湯;不乾燥,就不能用。如果大便不通六七天,恐怕是大便乾燥,想知道方法,就少用些小承氣湯,湯進入腹部,排出臭氣,這就是大便乾燥,就可以攻下它;如果不出臭氣,這就是剛開始乾燥,
以後會變稀,不能攻下它,攻下它一定會腹脹難以進食。」又說:「到了四五天,即使能進食,用小承氣湯,少量稍微調和,讓病人舒服一些。到了六天,用承氣湯一升。如果大便不通六七天,小便少,即使不能進食,但只是剛開始乾燥,以後會變稀,還沒有完全乾燥,攻下它一定會腹瀉,必須小便通暢,大便乾燥,才可以攻下它。」又說:「陽明病,神志不清,發熱潮濕,
脈滑而數,小承氣湯主治,因此用承氣湯一升,腹部排出臭氣,再服一升;如果不出臭氣,就不要再服了。第二天大便不通,脈象反而微弱澀滯,這是裡虛,很難治癒,不能再用承氣湯了。」又說:「嘔吐很多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能攻下它。」又說:「心下乾燥脹滿,不能攻下它。」又說:「已經瀉下後就不要再服藥了。」這是以二升為一劑,分為兩次服用。
它的煎煮和服法也是這樣,和常用的相比,它的劑量是三分之二,服用的量不到三分之一,因為它不是可以多次服用的藥物。這也需要非常謹慎。這就是服藥的方法。
只有白散、十棗湯、四逆湯這三種藥方,有強人瘦弱之分的辨證,它所謂的強人瘦弱,應該根據病情來辨別,不應該用常規來論。大凡人體的常態,各有其稟賦,稟賦有厚薄強弱的差異,不能一概而論。等到生病了,未必不失去常態;已經失去了常態,那麼原來強壯的人,現在反而變得瘦弱;而原來瘦弱的人,仍然保持強壯。所以說,強人瘦弱,應該根據病情來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