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四 (1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6)

1. 服法

醫之為術也,在於察機而處方焉。而其處方而作之也,在備銖兩升斗及煎煮之法。銖兩升斗及煎煮之法備,而後藥可得而服也。乃其服之也,又各有法焉,不可不慎以守矣。如銖兩則姑舍諸,升斗之隨而不一也,煎煮之法,亦隨而不一也。不唯此而已,服法亦復不一也。其不一也,各有其義而存焉,非苟而已。

故煎煮之法,與其服法,抑雖復末也,而是助我轉機之術而成之者也。其為用也,不輕而重矣。緩急遲速多少,各有其法存焉。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及加附子湯、桂枝加芍藥湯及加大黃湯、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柴胡加桂枝湯、麻黃附子甘草湯,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如桂枝湯,則服至二三劑。如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白頭翁湯,則煮取一升,溫服一升。如吳茱萸湯,則分溫服七合。如桃花湯,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如桃核承氣湯,則煮取二升半,分溫服五合。如葛根黃連黃芩湯,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如附子湯、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理中湯,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如真武湯,則服七合。如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煮取四升,溫服一升。如麻黃湯,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如大青龍湯,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如桂枝人參湯,則日再夜一服。

如小青龍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炙甘草湯、茵陳蒿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黃芩湯及加半夏生薑湯、麻黃升麻湯,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如大承氣湯,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如黃連湯,則煮取六升,日三服,夜二服。如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如白虎湯,則煮米熟湯成溫服一升,日三服。如竹葉石膏湯,則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

如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則以水一斗一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如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如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如小陷胸湯、桂枝附子湯、赤石脂禹餘糧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如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分溫三服。如桂枝麻黃各半湯,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溫服六合。如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

如黃連阿膠湯,則服七合。如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則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如芍藥甘草附子湯,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服。如茯苓四逆湯,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如抵當湯,則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白話文:

醫術的關鍵在於觀察病情變化,然後開立處方。而開立處方並製作藥劑的過程,則在於準備好藥材的重量(銖、兩)和容量(升、斗),以及煎煮的方法。當這些重量、容量和煎煮方法都準備妥當後,藥物才能被服用。然而,服藥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必須謹慎遵守。至於藥材的重量,我們暫且不談;容量的單位(升、斗)也並非固定不變。煎煮的方法也各有不同,不僅如此,服藥的方式也同樣不盡相同。

這些不同的服藥方式各有其意義,並非隨意而為。因此,煎煮的方法和服藥的方式,雖然看似細節末節,卻是幫助我們轉變病情的重要環節。它們的作用不可輕忽,而是至關重要的。服藥的快慢、緩急、多寡等,都有各自的方法。例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桂枝加附子湯、桂枝去芍藥湯及其加附子湯、桂枝加芍藥湯及其加大黃湯、桂枝加桂湯、小建中湯,以及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柴胡加桂枝湯、麻黃附子甘草湯等,都是用水七升煎煮,取藥汁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桂枝湯則服用至二、三劑。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白頭翁湯等,則煎煮取一升,一次溫服。吳茱萸湯則分次溫服七合。桃花湯則先煮米至熟,去渣,溫服七合。桃核承氣湯則煎煮取二升半,分次溫服五合。葛根黃連黃芩湯則用水八升煎煮,取藥汁二升,分兩次溫服。附子湯、當歸四逆湯及其加吳茱萸生薑湯、理中湯等,都是煎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真武湯則溫服七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則煎煮取四升,溫服一升。麻黃湯則用水九升煎煮,取藥汁二升半,溫服八合。大青龍湯則煎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桂枝人參湯則白天服用兩次,夜晚服用一次。小青龍湯、葛根湯、葛根加半夏湯、桂枝加葛根湯、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炙甘草湯、茵陳蒿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黃芩湯及其加半夏生薑湯、麻黃升麻湯等,都是用水一斗煎煮,取藥汁三升,溫服一升。大承氣湯則煎煮取二升,分兩次溫服。黃連湯則煎煮取六升,每日服用三次,夜晚服用兩次。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旋覆代赭石湯等,都是煎煮取六升,去渣後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白虎湯則煮米至熟,湯成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竹葉石膏湯則煎煮取六升,去渣後加入粳米,煮至米熟,去米後溫服一升,每日三次。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則用水一斗一升煎煮,取藥汁三升,溫服一升。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則用水一斗二升煎煮,取藥汁三升,溫服一升。小柴胡湯、大柴胡湯、柴胡桂枝乾薑湯等,都是煎煮取六升,去渣後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每日三次。小陷胸湯、桂枝附子湯、赤石脂禹餘糧湯、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等,都是用水六升煎煮,取藥汁二升,分兩次溫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則煎煮取三升,溫服一升,分三次溫服。桂枝麻黃各半湯則用水五升煎煮,取藥汁一升八合,溫服六合。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等,都是煎煮取二升,溫服一升。黃連阿膠湯則溫服七合。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則煎煮取二升半,溫服八合。芍藥甘草附子湯則煎煮取一升五合,分次溫服。茯苓四逆湯則煎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每日三次。抵當湯則溫服一升,若效果不佳,則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