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三 (15)
卷三 (15)
1. 厥二道
)曰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也。白虎湯主之。此一綱二目者。皆專於熱。而其最重焉者也。八綱者。熱微而厥微。其目凡二焉。論曰。少陰病。四逆。(按此雖曰四逆。未必厥逆者也。)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曰傷寒熱少厥微。
指頭寒。默默不欲食。煩躁數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熱除也。欲得食。其病為愈。若厥而嘔。胸脅煩滿者。其後必便血。(按此蓋小柴胡湯之所之也。)此一綱二目者。亦皆專於熱。而其稍輕焉者也。此之為八綱三十有三目也。厥之為證。惟在於二陰焉。肇於少陰。而極於厥陰。
太陰則不與也。而有寒有熱。有上下之位。有輕重之等。雖均之為厥乎。各有其分別。而處方之所以隨以差之者。悉具於八綱三十有三目。豈可不審辨矣哉。厥之極於厥陰也。率以發熱逾之。以為生之候也。而發熱又有其可畏者。凡三焉。躁不得臥。此其一也。厥不止。此其二也。
汗出不止。此其三也。此之為死之候也。亦復不可不審辨矣。
白話文:
傷寒脈象滑利卻出現厥證(四肢厥冷),是因為體內有熱邪。用白虎湯治療。這是一綱兩目,都專指熱證,而且是最嚴重的類型。八綱中,熱邪輕微,厥證也輕微,此類症狀共有兩目。書中記載:少陰病,出現四逆證(手足厥冷)。(雖然稱為四逆,但未必都是厥逆。)患者可能咳嗽、心悸、小便不利、腹痛或腹瀉下墜,可用四逆散治療。
傷寒發熱少,厥證輕微,手指冰冷,默默無言不想吃東西,煩躁數日,小便通暢但顏色發白,這是熱邪已除的表現,想吃東西,病情就會好轉。如果出現厥證並嘔吐,胸脅煩悶,之後可能會便血。(這可能是小柴胡湯的適用範圍。)這是一綱兩目,也專指熱證,但比前述的稍輕一些。這就是八綱三十三目。
厥證這種症狀,只存在於少陰和厥陰兩經。起源於少陰,發展到極點就是厥陰。太陰經則不涉及厥證,但寒熱皆有,部位有上下之分,輕重也有區別。雖然都稱為厥證,但各有不同,處方也因此而有所差異,都詳列於八綱三十三目中,豈能不仔細辨別呢?厥證發展到極點(厥陰),往往伴隨發熱加重,這是病情好轉的徵兆。但發熱也有危險的徵兆,共有三種:煩躁不安睡不著覺,這是第一種;厥證持續不止,這是第二種;汗出不止,這是第三種。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同樣不可不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