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三 (12)
卷三 (12)
1. 下利六道
急下之。
曰: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
曰: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
曰: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
曰: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也,當下之。
皆宜大承氣湯。此十者,皆因裡熱者也。因裡寒者,凡十有七焉。
論曰: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
曰: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
曰: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
曰: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曰: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曰: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
曰: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曰: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
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
曰:既吐且利、小便復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
曰: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皆四逆湯主之。
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曰: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或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皆通脈四逆湯主之。
曰: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
曰: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曰: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
曰: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此十有七者,皆因裡寒者也。是之為四十有二目也。下利之為證,雖區以眾多,而統之於陰陽,歧以綱之與目,隨其轉機而制之也若此,豈可不辨矣哉?
且燥屎之必讝語也,須辨於鄭聲;宿食之必滑數也,須辨於微澀。熱利之與協熱利,大不同也。里有熱而下利、欲飲水者,謂之熱利也。本里有寒,協合外熱以下利者,謂之協熱利也。熱利則脈數有力;協熱利則脈微弱。此為其辨也。凡是皆寒熱之易混也,亦不可不辨矣。
白話文:
下痢六種情況
急著要瀉下。如果下痢脈象遲緩而滑利,是內部實證,瀉下後症狀還未停止,應該繼續瀉下。如果下痢脈象反而滑利,應該去除某些病邪,瀉下後就能痊癒。如果下痢好轉後,在某年月日又復發,是因為病情未根除,應該再次瀉下。如果下痢不想吃東西,是因為有宿食,應該瀉下。以上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大承氣湯。這十種情況都是因為裡熱引起的。因裡寒引起的下痢,共有十七種。
論述說:自行下痢但不渴,屬太陰證,因為太陰經藏有寒邪,應該溫補,服用四逆湯類藥物。如果想吐但吐不出來,心煩意亂,只想睡覺,五六天自行下痢並且口渴,屬於少陰證。少陰病,二三天不好轉,到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行下痢,這是由於有水氣,真武湯主治。少陰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痛、小便不利、下痢不止、排出膿血,桃花湯主治。少陰病,下痢、咽喉痛、胸悶心煩,豬膚湯主治。少陰病,下痢脈象微弱,服用白通湯。如果下痢不止,出現厥逆、無脈、乾嘔、心煩,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如果大量出汗,或者大量下痢而厥冷,或者大量出汗,熱邪不去,內部拘急,四肢疼痛,或者下痢、厥逆而惡寒,或者吐瀉、出汗、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者既吐且瀉、小便頻數、大量出汗、下痢稀薄如米湯、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將絕,或者下痢腹脹滿、身體疼痛,都用四逆湯主治。如果下痢稀薄如米湯,裡寒外熱,出汗而厥冷,少陰病,下痢稀薄如米湯,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象微弱將絕,身體反而不惡寒,病人可能面紅、腹痛、乾嘔、咽喉痛,或者下痢停止但脈象不出,都用通脈四逆湯主治。如果惡寒、脈象微弱而再次下痢,下痢停止後失血,服用四逆加人參湯主治。少陰病,吐瀉、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吳茱萸湯主治。傷寒,本來就因寒邪而下痢,醫生又用吐瀉法治療,寒邪更盛,反而加重吐瀉症狀,如果吃東西就吐,服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治。霍亂,頭痛發熱、全身疼痛,發熱多想喝水,服用五苓散主治;發熱少不想喝水,服用理中丸主治。這十七種情況都是因為裡寒引起的。
總計有四十二種下痢的症狀。下痢的證候雖然很多,但總歸屬於陰陽,用綱領和條目來區分,根據病情的變化來治療。這樣,怎麼能不辨別呢?而且,燥屎必然是粗糙的,需要和滑利分辨;宿食必然是滑利而頻數的,需要和微澀分辨。熱利和協熱利,差別很大。裡有熱邪而下痢,想喝水,稱為熱利;本有裡寒,與外感熱邪相合而下痢,稱為協熱利。熱利脈象數而有力,協熱利脈象微弱,這就是它們的區別。所有這些都是寒熱容易混淆的,也不能不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