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方證互略

方證互略

處方之從脈證也。對舉以詳悉焉。然後或舉證而略方焉。或舉方而略證焉。見證而知方。見方而知證。所以使人自得於轉機之道也。如柴胡之於嘔。白虎之於渴。則證之所定也。故於此二者。舉證而略方焉。乾薑附子湯曰。下之後。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

桂枝附子湯曰。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此其於證。皆似柴胡及白虎而異。故舉證之所定。以略其方。使之不混也。曰此而有嘔。即有柴胡。此而有渴。即有白虎。如承氣之於胃實。四逆之於厥冷。則方之所本也。故於此二者。舉方而略證焉。

調胃承氣湯曰。太陽病。三日發汗不解。蒸蒸發熱者。屬胃也。又曰。傷寒吐後。腹脹滿者。此其於方。固具胃實者也。四逆湯曰。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又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又曰。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茯苓四逆湯曰。發汗若下之。

病仍不解。煩躁者。此其於方。固具厥冷者也。故於此二者。舉方之所本。以略其證。使之不眩也。此而承氣湯曰。此里有實也。此而四逆湯曰。此欲厥冷也。故舉證而略方。舉方而略證者。欲使人辨其證於微也。又有承氣之略方焉者。如論曰。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

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是也。又有白虎之略證焉者。如論曰。傷寒脈浮滑。此表有熱。里有寒。又曰。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若自汗出者。又曰。傷寒脈滑而厥者。里有熱是也。又有桂枝麻黃之略證焉者。如論曰。

脈但浮者。又曰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又曰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又曰脈浮虛者。宜發汗。又曰脈浮無餘證者是也。此皆使人審諦其證於若存若亡之中。的然處其方也。又有舉重而略輕焉者。如桂枝之脈證。而以麻黃。四逆湯之脈證。而以通脈四逆湯。舉大承氣湯

而略小承氣湯之類是也。又有舉輕而略重焉者。如麻黃湯之脈證。而以桂枝湯。大柴胡或柴胡加芒硝湯之證。而以小柴胡湯。通脈四逆湯之證。而以四逆湯。舉小承氣湯。而略大承氣湯之類是也。此皆使人知不必拘輕重緩急之常例。而先後其處方之道也。此轉機之大者也。凡是皆或證或方。

略其所定之與其所本。互以發其活用者也。又有曰表裡證者。即指柴胡證言之也。此以其表之遠太陽。而其里之未及陽明。故取之於少陽。以表裡連言爾。蓋以其位於中間也。既位於中間。故但為之半猶可。謂為半表半裡不可也。何則。或雖既及少陽乎。猶有太陽之證也。或雖既及陽明乎。

猶有少陽之證也。或太陽之未罷。而見陽明之證也。是皆有表亦有里者也。此何以不言之半表半裡。而言並病若轉屬轉入乎。表裡連言者。本是指中位之稱。而非半彼半此之稱也。然則表裡連言者。獨可於少陽。而不可於太陽陽明。可以知矣。故但為之半猶可。謂為半表半裡不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