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消渴四道(附承氣白虎之辨)

消渴亦有陰陽矣。而治之之法。分為四道焉。其於陽也。惟專於二陽。而熾於陽明。太陽不與也。其於陰也。惟專於二陰。而甚於厥陰。太陰不與也。蓋三陽之主熱也。太陽則表之表。而太輕且緩。故未與於此矣。少陽則間乎表裡。而重於太陽。而輕於陽明。故既及於此矣。

陽明則表之裡。而愈重且急。故最熾於此矣。此因其津液之為熱所耗故也。三陰之主寒也。太陰則里之初。而稍輕且緩。故未與於此矣。少陰則里之本。而重於太陰。而輕於厥陰。故既及於此矣。厥陰則里之末。而益重且急。故甚於此矣。此因其津液之為寒所耗故也。此為消渴之別焉。

消渴之為病。或熱或寒。雖固有其別。而其耗津液則一也。夫惟一也。是以通三方於陰陽。而隨其證也。各有法焉。渴欲飲水。口乾舌燥。無論其小便。是乃白虎湯之所之也。若其小便不利。是乃豬苓湯之所之也。若小便不利。有表證。是乃五苓散之所之也。三方之各隨其證也如此。

此之為三法焉。又意欲飲水反不渴。是乃文蛤散之所之也。此雖均欲飲水。而反不渴。則於證最為輕矣。乃與之而不差。於是繼及五苓散而已。此既曰不渴。則雖如不類乎。觀乎其繼及五苓散。則亦為不太相遠。當屬為一法。合上三法。而為治消渴之四法焉。又身黃小便不利。

渴引水漿者。是為茵陳蒿湯之所之也。乃如其曰。渴引水漿則類矣。而不曰欲飲水則不類也。惟以其所主之不在於此。而在於發黃也。又熱利下重。欲飲水者。是為白頭翁湯之所之也。乃如其曰欲飲水則類矣。而不曰渴則不類也。亦惟以其所主之不在於此。而在於下利也。又少陰病。

口燥咽乾者。及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是皆為大承氣湯之所之也。乃如其曰口燥咽乾。曰口乾燥。則類矣。而不曰渴。不曰欲飲水則不類也。亦惟以其所主之不在於此。而在於熱與利也。又如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等。亦皆兼治渴。惟兼治之。

故亦為不類矣。凡之六者。皆類而不類。故不取之於專治渴之法也。又有雖渴欲飲水。或小便不利乎。不可必施治焉者。例曰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又曰厥陰病。渴欲飲水者。少少與之愈。又曰。大下之。復發汗。

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夫渴之與小便不利。固與於病焉。而又或有不與於病焉者。乃其與於病焉者。藥之所能治也。其不與於病焉者。非藥之所能治也。故以先與之水。而不施治為法焉。可見其慎於藥而不苟施也。只是乎知所謂調理之劑。古之所必無也。

故不審其所由。而強施之治則妄也。與其強施之為妄也。不若先其所由是審之無謬也。夫然後尚不愈。於是乎施治。亦為未晚也。例又曰。渴欲飲水。少少與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是也。不可不慎矣。

白話文:

消渴病也有陰陽之分。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四種途徑。在陽證方面,主要針對陽明和少陽,而太陽不參與。在陰證方面,主要針對厥陰和少陰,而太陰不參與。因為三陽主要主熱,太陽位於最表層,性質輕緩,所以不屬於這裡討論的範疇。少陽位於表裡之間,比太陽重,比陽明輕,所以也與消渴有關。

陽明位於表層的裡面,性質更重更急,所以是熱邪最盛的地方,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被熱邪耗損所導致。三陰主要主寒,太陰位於里層的初期,性質稍輕緩,所以不屬於這裡討論的範疇。少陰位於里層的根本,比太陰重,比厥陰輕,所以也與消渴有關。厥陰位於里層的末端,性質更加重和急迫,所以是寒邪最盛的地方,這是因為體內的津液被寒邪耗損所導致。這就是消渴病陰陽之分的區別。

消渴病的病因,有熱有寒,雖然病因不同,但耗損津液的結果是一樣的。正因為耗損津液的結果相同,所以可以使用三種方劑來治療不同證型的消渴。渴得想喝水,口乾舌燥,無論小便情況如何,這種情況屬於白虎湯的治療範圍。如果小便不利,則屬於豬苓湯的治療範圍。如果小便不利,同時伴有表證,則屬於五苓散的治療範圍。這三種方劑各自根據不同的證型使用。

這是三種治療方法。另外,如果想喝水卻不覺得口渴,則屬於文蛤散的治療範圍。這種情況雖然也想喝水,但不覺得口渴,說明病情最輕微。即使這樣,使用文蛤散也能有效治療。接著,還可以考慮使用五苓散。雖然說不渴,看起來與消渴的症狀不太符合,但考慮到之後可以使用五苓散,說明兩者之間還是有關聯的,可以歸為同一種方法。將以上三種方法,加上文蛤散,就構成了治療消渴病的四種方法。另外,如果身體發黃、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則屬於茵陳蒿湯的治療範圍。這種情況雖然也說渴想喝水,但又不說只是想喝水,這和前面的描述不太一樣。因為茵陳蒿湯主要治療發黃,而非單純的口渴。另外,熱痢下重,口渴想喝水,則屬於白頭翁湯的治療範圍。這種情況雖然也說想喝水,但又不說只是口渴,也與前面的描述不太一樣。因為白頭翁湯主要治療痢疾,而非單純的口渴。另外,少陰病,口乾咽燥,或拉肚子拉出像清水一樣的,顏色是純青色的,心口一定會痛,而且口乾,這些都屬於大承氣湯的治療範圍。這種情況雖然說口乾咽燥、口乾燥,但又不說只是口渴,也與前面的描述不太一樣。因為大承氣湯主要治療熱和拉肚子,而非單純的口渴。還有像小青龍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乾薑湯等,也都能兼治口渴,但因為是兼治,所以也不把它們歸類為專門治療口渴的方法。以上六種情況,都和消渴的症狀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所以不把它們歸類為專門治療口渴的方法。

還有一些情況,雖然也口渴想喝水,或者小便不利,但不一定需要用藥物治療。例如,發汗後,大量出汗,導致胃中乾燥,煩躁不安,睡不著覺,想喝水,只需要少量地給予飲水,等胃氣恢復正常就會好轉。又例如,厥陰病,口渴想喝水,也只需要少量地給予飲水就能好轉。又例如,大量排泄之後,又發汗,導致小便不利,這是由於津液耗損所造成的,不需要治療,等小便恢復正常就會自行痊癒。口渴和小便不利,確實與疾病有關,但也有些情況不是因為疾病引起的。對於疾病引起的口渴和小便不利,可以用藥物治療。對於非疾病引起的口渴和小便不利,用藥物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應該先給予飲水,而不是急於用藥。可見,對於用藥應該謹慎,不能隨意用藥。那些所謂的調理劑,在古代是沒有的。

所以,不弄清楚病因,就強行用藥治療,是錯誤的。與其這樣做,不如先搞清楚病因,確定沒有錯誤,再用藥治療也不遲。還有的情況,例如口渴想喝水,少量給予飲水後,用正確的方法治療,例如口渴宜用五苓散,就應該非常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