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三 (3)
卷三 (3)
1. 汗二道(附發汗之辨)
凡汗之別。其本為二道也。一為陽。一為陰。陽主熱。陰主寒。而其治法之綱七。而其目則三十有八也。汗本是一身之津液也。而其所委源。全在於胃焉。故胃焉者。津液之原也。乃其漏乎外也。名以為汗。夫汗之發於外一也。而或熱或寒。各殊其候。既各殊其候。而一於津液焉。
雖熱之可畏。不若寒之太甚。此陰陽之所以分也。三陽之主熱而有汗也。在太陽。則發熱惡寒。漐漐汗出。此其邪之在肌表。而其最淺者也。在陽明。則不惡寒。反惡熱。濈然汗出。此其邪之既入於胃。而其最深者也。在少陽。則往來寒熱。非頭汗則盜汗出。此其邪之在胸脅。
而深於太陽。淺於陽明者也。三陰之主寒而有汗也。專於厥陰。其於太陰與少陰也。治法則不與焉。於太陰。則不在身。而但在頭。但在頭者。必發黃。由瘀熱也。治法則猶屬於陽明也。於少陰。則雖曰屬。治法則視於厥陰也。故於太陰與少陰也。治法則不與焉。於厥陰。則雖或發熱。
脈不來。四支厥冷。大汗出。此其篤革之極。將外馳內竭者也。豈非寒熱之殊其候。而一於津液。雖熱之可畏。不若寒之太甚乎。此其陰陽之辨也。於是其於太陽也。發之以桂枝。以葛根。此以其在肌表也。其於陽明也。或挫之以白虎。或下之以承氣。此以其在於胃也。其於少陽也。
制之以柴胡。此以其在胸脅也。於太陰。則治法在陽明。於少陰。則治法在厥陰。其於厥陰也。固非可汗。亦非可下。掇收之。牢固之。使其不外馳內竭者。惟四逆之力也。而其力之尚不能衡其勢。於是乎有通脈及加豬膽汁之略也。此豈非特篤革之極乎。是其治法之概也。乃立之綱。
而其目附之。何謂七綱三十有八目乎。其一為純於表之綱。而其目凡七焉。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曰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曰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曰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不愈者。
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曰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曰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此皆純於表者也。其二為自里達表之綱。而其目凡十焉。論曰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躁。大便必鞕。
鞕則讝語。小承氣湯主之。曰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曰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須下之。曰二陽並病。太陽證罷。但發潮熱。
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難而讝語者。下之則愈。皆大承氣湯主之。曰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曰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白話文:
汗的分類,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屬陽,一種屬陰。陽氣主熱,陰氣主寒。治療方法的大原則有七種,細分則有三十八項。汗本來是全身的津液,而其源頭,完全來自於胃。所以說,胃是津液的源頭,津液外洩,就形成了汗。汗從體表發出,雖都是同一種津液,但因體質的寒熱不同,而有不同的狀況。
雖然熱的症狀令人擔憂,但寒的症狀更為嚴重。這就是陰陽的區別。屬於陽的三種病症,都會發熱且出汗。在太陽病,會發熱惡寒,微微出汗,表示邪氣在肌膚表面,是最淺層的。在陽明病,則不會惡寒,反而怕熱,大量出汗,表示邪氣已經進入到胃,是最深層的。在少陽病,會出現忽冷忽熱,不是頭部出汗就是盜汗,表示邪氣在胸脅之間,比太陽病深,比陽明病淺。屬於陰的三種病症,都會發寒且出汗,主要表現在厥陰病,太陰病和少陰病,則不屬於汗法的治療範圍。太陰病,汗不是出在身體上,而是只在頭部,頭部出汗,多半會發黃疸,是因體內有瘀熱,治療方法要歸屬於陽明病。少陰病,雖然與厥陰病有關聯,但治療方法要參考厥陰病。所以,太陰病和少陰病,不屬於汗法的治療範圍。厥陰病,雖然有時會發熱,但脈搏卻微弱不明顯,四肢冰冷,大量出汗,這表示病情已經到了非常危急的階段,將會出現體內精氣耗竭而外散的狀況。由此可見,寒熱症狀雖然不同,但都源於津液,而寒的症狀比熱的症狀更為嚴重。這就是陰陽的區別。針對太陽病,可以用桂枝或葛根來發汗,因為邪氣在肌膚表面。針對陽明病,可以用白虎湯來清熱,或是用承氣湯來攻下,因為邪氣在胃。針對少陽病,可以用柴胡來調和,因為邪氣在胸脅之間。太陰病的治療方法要歸屬於陽明病,少陰病的治療方法要參考厥陰病。而厥陰病,不能用發汗或攻下的方法治療,而是要用收斂固澀的方法,使精氣不外散內竭。這時需要用到四逆湯的力量,如果四逆湯的力量還不足以控制病情,就要使用通脈藥或加豬膽汁的方法。可見厥陰病是到了非常危急的階段。以上是治療方法的概要,也是確立的綱領。
接著是細分的項目。什麼是七大綱領三十八項目呢?第一綱領是純屬表證的,細分有七項。例如:太陽病,頭痛發熱,出汗怕風,用桂枝湯治療;太陽病,脖子和背部僵硬,反而出汗,怕風,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服用桂枝湯後,大量出汗,脈搏洪大,還是用桂枝湯;病人沒有其他疾病,只是間歇性發熱,自己出汗卻不能痊癒,在發熱前就用發汗的方法就能痊癒,適用桂枝湯;傷寒出汗而口渴,用五苓散治療,不口渴,用茯苓甘草湯治療;陽明病,脈搏遲緩,大量出汗,微微怕冷,表示表證還沒有解除,可以用發汗的方法,適合用桂枝湯。這些都屬於純表證的範疇。第二綱領是從裡往表解的,細分有十項。例如:陽明病,病人大量出汗,導致津液外洩,胃中燥熱,大便必然乾硬,大便乾硬就會胡言亂語,可以用小承氣湯治療;陽明病,脈搏遲緩,雖然出汗,卻不惡寒,身體一定會沉重,氣短,腹脹喘氣,有潮熱,表示表證快要解除,可以攻下裡證。手腳大量出汗,表示大便已經乾硬;傷寒四五天,脈搏沉弱且喘氣腹脹,出汗胡言亂語,是因為胃中有燥屎,必須攻下;兩個陽經同時發病,太陽病的症狀消失,只剩下潮熱,手腳微微出汗,大便乾硬且胡言亂語,攻下就能痊癒,都用大承氣湯治療;三陽經同時發病,腹脹身體沉重,難以翻身,口中麻木面色污穢,胡言亂語小便失禁,如果自己出汗,用白虎湯治療;陽明病,脈搏浮緊,咽喉乾燥口苦,腹脹喘氣,發熱出汗卻不惡寒,反而怕熱身體沉重,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用白虎加人參湯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