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疼痛二道
疼痛之有陰陽也。其凡二道焉。而治法。則其綱五矣。何謂其凡二道也。乃其於陽也。必乎熱。是桂枝麻黃之所之也。其於陰也。必乎寒。是附子之所之也。必乎熱者。主其發之也。必乎寒者。主其溫之也。此為疼痛之別矣。而治法則其綱五者何謂也。一者剬在於陽位也。二者在於陽位。
而始及於陰位也。三者陰陽相雜也。四者剬在於陰位也。五者剬在於陰位。而波及於陽位也。此五綱者。有次有序。審其條目。以臨其病。以處其方。則千變萬轉。一而萬。萬而一。會其有極。歸其有極也。而其條目分為十有八。其剬在於陽位者。凡三焉。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
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湯主之。此其剬在於陽位者之治法也,。其在於陽位。而始及於陰位者。
凡二焉。論曰。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曰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主之。此其在於陽位。面始及於陰位者之治法也。其陰陽相雜者。凡四焉。論曰。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難。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曰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曰霍亂頭痛。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
五苓散主之。此其陰陽相雜者之治法也。其剬在於陰位者。凡五焉。論曰。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曰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湯主之。曰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冷而惡寒者。
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皆四逆湯主之。曰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此其在於陰位者之治法也。其剬在於陰位。而波及於陽位者。凡四焉。論曰。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
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曰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曰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吐利止。
白話文:
標題:[疼痛兩種性質]
內容:疼痛有陰性和陽性之分,治療上主要有五大原則。何謂陰性和陽性?陽性疼痛,通常與熱相關,可用桂枝麻黃湯來治療;陰性疼痛,通常與寒相關,則需用附子來處理。熱性疼痛需發散,寒性疼痛需溫暖,這是疼痛的基本區別。
治療的五大原則為:一是位於陽位的疼痛;二是從陽位開始影響到陰位的疼痛;三是陰陽混合的疼痛;四是位於陰位的疼痛;五是位於陰位但波及到陽位的疼痛。這些原則有其順序,應詳細理解,面對病情時,可靈活運用,變化無窮,最終達到治療目標。
在陽位的疼痛有三種情況,如太陽病的頭痛、發燒、身體痠痛、腰痛、骨節疼痛、怕風、無汗且呼吸困難,可用麻黃湯;發燒、怕冷、身體痠痛、不出汗且煩躁,可用大青龍湯;發燒、微感寒涼、肢節疼痛、嘔吐、心下有結塊、外證未消失,可用柴胡加桂枝湯。
從陽位開始影響到陰位的疼痛有兩種情況,如太陽病出汗過多導致持續流汗、怕風、小便困難、四肢微緊,可用桂枝加附子湯;出汗後身體疼痛、脈象沉遲,可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陰陽混合的疼痛有四種情況,如風濕交纏導致身體疼痛、活動不便、不嘔吐、不口渴、脈象浮虛且澀,可用桂枝附子湯;風濕交纏導致骨節疼痛、抽搐、難以彎曲,接觸時疼痛更劇烈、汗出、呼吸短促、小便不通暢、怕風、不想脫衣、身體微腫,可用甘草附子湯;霍亂導致頭痛、身體疼痛、熱量高想喝水,可用五苓散。
位於陰位的疼痛有五種情況,如少陰病導致身體疼痛、手腳冰涼、骨節疼痛、脈象沉,可用附子湯;少陰病持續兩三天,第四五天出現腹痛、小便不暢、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可用真武湯;大汗淋漓後熱量不退、內部緊張、四肢疼痛、下利厥冷且怕冷,可用四逆湯;嘔吐、下痢、出汗且四肢拘急未減、脈象微弱,可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位於陰位並波及到陽位的疼痛有四種情況,如傷寒後續出現下痢、清穀不止、身體疼痛,需先救裏,再救表,救裏可用四逆湯,救表可用桂枝湯;發燒頭痛、脈象反常沉,若症狀未改善、身體疼痛,需先救裏,可用四逆湯;下痢腹脹、身體疼痛,需先溫裏再攻表,溫裏可用四逆湯,攻表可用桂枝湯;霍亂導致頭痛、發燒、身體疼痛、寒多不用喝水,可用理中丸;嘔吐、下痢停止,但身體疼痛持續,需調和外部,可用桂枝湯。
疼痛的陰陽性質,主要取決於寒熱的區別,治療方法也因此不同,不可不仔細區分。桂枝和麻黃的使用,雖然都用於陽位,但也有各自適用的情況,不可不加以分辨。熱度高且嚴重,適合用麻黃;熱度較輕,適合用桂枝。因此,桂枝常用於較輕微的症狀。桂枝和附子合用,雖然適用於陰陽混合的情況,但更偏向於陰位,附子成為主藥,用量可能增加至兩三枚,或因大便乾硬,去掉桂枝加入白朮。先用四逆湯、理中丸,再用桂枝湯,也是因為主要位於陰位,稍微影響到陽位。對於桂枝和麻黃的選擇,應考慮症狀的輕重,這一點也不可不注意。例如瘡家的身體疼痛,就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