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二 (18)
卷二 (18)
1. 咳喘各二道
咳喘之岐以陰陽也。凡各二道焉。亦必以熱以寒。猶嘔吐耳。此二者之為咳為喘者。或自外。或自內。雖均為咳為喘乎。寒熱之分。不可不辨矣。咳之為證。雖云有陰有陽。而輕重隨之。亦唯可以為一證耳。唯喘也有所異。喘之為證。獨多乎熱。而少乎寒也。熱之聚會乎為喘。
寒之奔騰乎為喘。熱之極也。寒之極也。惟其於極。寒之為甚。故寒之於喘。為極之極也。危殆之至也。既是為極之極。所以獨多乎熱。而少乎寒也。於熱乎猶可救。於寒乎不可救也。是故三陽有治法。而三陰無治法也。喘之為證。不可不畏矣。咳之於陰陽也。治法凡五焉。
而其於陽也。凡二焉。論曰。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者。小青龍湯主之。曰傷寒中風五六日。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其於陰也。凡三焉。論曰。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咳者。
真武湯主之。曰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曰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五者。皆咳之治法。而陰陽之別也。不可不審矣。喘之於陰陽也。熱可救。而寒不可救。故治法之關於此者。
惟在陽位。凡十有二焉。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曰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主之。曰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者。小青龍湯主之。曰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
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曰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湯主之。曰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主之。曰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曰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
腹滿而喘。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渴欲飲水。口乾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曰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曰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
此外欲解。可攻裡也。曰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須下之。曰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皆宜大承氣湯。此十有二者。皆關於喘之治法。而惟在陽位者也。喘之為證。熱之極也。寒之極也。而在太陽則熱之所延及。
猶專於表。而未及於極也。故發汗以治之也。至陽明。則熱之所聚會。已專於裡。而殊極於此。故下之以救之也。既下之。尚恐其不及。不及則斃。故例曰。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模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眩者生。澀者死。又曰。直視讝語。喘滿者死。惟熱之極為然。
白話文:
[咳嗽與氣喘各有兩種類型]
咳嗽和氣喘的區分在於陰陽。每種病症都有兩種情況,必須從熱性與寒性的角度來考慮,就像嘔吐一樣。這兩種疾病,咳嗽和氣喘,可能由外部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內部因素引起。雖然它們都是咳嗽或氣喘,但熱性和寒性的區別,我們不得不分辨清楚。咳嗽這種症狀,雖然說有陰性和陽性之分,但其嚴重程度隨之變化,只能算作一種病症。然而,氣喘的情況有所不同。氣喘這種症狀,熱性的情況較多,寒性的情況較少。熱性聚集會導致氣喘。
寒性奔騰也會導致氣喘。熱性到極點時,寒性到極點時。因爲達到極點時,寒性的影響更大,所以寒性對於氣喘來說,是最極端的,是最危險的。既然已經到了極點,所以熱性的情況較多,而寒性的情況較少。在熱性情況下,還有可能救治,在寒性情況下,就無法救治了。因此,三陽病症有治療方法,而三陰病症沒有治療方法。氣喘這種症狀,我們不得不感到畏懼。對於咳嗽而言,陰陽的治療法則共有五種。
對於陽性的咳嗽,有兩種情況。例如,傷寒病症未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並伴有咳嗽,小青龍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傷寒和中風五、六天後,出現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者咳嗽,小柴胡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對於陰性的咳嗽,有三種情況。例如,少陰病,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或者咳嗽,真武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少陰病,下利六七天,咳嗽且嘔吐口渴,心煩不得眠,豬苓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再如,少陰病,四肢冰冷,患者可能咳嗽,或者心悸,或者小便不利,或者腹中痛,或者泄利下重,四逆散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這五種情況,都是咳嗽的治療方法,陰陽的區別不可忽視。
對於氣喘而言,熱性的情況可以救治,而寒性的情況無法救治。因此,相關的治療方法只在陽性位置,共有十二種。例如,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且喘息,麻黃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太陽和陽明合併病,喘息且胸滿,不宜使用下法,宜用麻黃湯作爲主要治療方法。再如,傷寒病症心下有水氣,咳嗽且微喘,發熱但不渴,小青龍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太陽病,桂枝證,醫生反而使用下法,導致持續腹瀉,脈搏急促,表示表證未解,喘息且出汗,葛根黃連黃芩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再如,太陽病,使用下法後輕微喘息,表示表證未解,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發汗後,不應再使用桂枝湯,出汗且喘息,無大熱,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再如,陽明中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又如,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滿且喘息,發熱,汗出但不惡寒,反而惡熱身重,如果口渴想喝水,口乾舌燥,白虎加人參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如果脈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豬苓湯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又如,陽明病,脈遲,即使出汗,不惡寒,身體必定沉重,短氣,腹滿且喘息,有潮熱,表示外邪欲解,可以攻裏。又如,傷寒四、五天,脈沉且喘滿,汗出譫語,表示有燥屎在胃中,需要使用下法。又如,患者小便不利,大便時難時易,時有微熱,喘息不能臥,表示有燥屎,都適合使用大承氣湯。這十二種情況,都與氣喘的治療方法有關,且僅在陽性位置。
氣喘這種症狀,熱性到達極點,寒性到達極點。在太陽病中,熱性影響表面,但尚未達到極點,所以通過發汗來治療。到了陽明病,熱性聚集於裏部,且特別強烈,所以需要使用下法來救治。下法之後,仍擔心效果不足,效果不足則可能導致死亡,因此有案例表示,病情嚴重時,發作時會不認識人,摸着衣服在牀上不安,輕微喘息直視,脈象眩暈的人能活,脈象澀的人會死。又如,直視譫語,喘息滿肺的人會死,只有熱性極點纔會這樣,豈能不畏懼呢?至於厥陰病,寒性奔騰於內,且最強烈,所以是最極端的情況,危險莫過如此。這種情況能救治嗎?因此有案例表示,下利,手足厥冷,無脈,灸之不溫,如果脈不回,反而輕微喘息的人會死,只有寒性極點纔會這樣,豈能不畏懼呢?至於氣喘患者,則不在上述範圍內。有案例表示,氣喘患者製作桂枝湯,加厚朴杏仁爲佳。這隻適用於特定情況,而非全面治療氣喘的說法。意思是,如果患者有表證,使用這種方法最好。因此,氣喘患者不在上述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