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三 (5)
卷三 (5)
1. 燥屎宿食八道
燥屎宿食之為匹也。其候之之目。凡八道焉。而其治法則一也。熱之入於胃。即是燥屎宿食之所成也。熱之入於胃。其熱但熾而未成物。此之謂白虎。既已成物而有形。此之謂承氣也。論曰。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此其一也。曰不大便五六日。
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此其二也。曰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此其三也。曰傷寒五六日。脈沉而喘滿。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此其四也。曰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
白話文:
燥屎宿食之為匹也。其候之之目。凡八道焉。而其治法則一也。
燥屎宿食就像一對冤家。觀察它,有八個徵兆。但治療方法都一樣。
熱之入於胃。即是燥屎宿食之所成也。熱之入於胃。其熱但熾而未成物。此之謂白虎。既已成物而有形。此之謂承氣也。
熱進入胃裡,就會形成燥屎宿食。熱氣剛開始進到胃裡,只是熾熱尚未成形,這稱為白虎。熱氣持續下去,形成有形的物體,就稱為承氣。
論曰。陽明病。讝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此其一也。
經書上說,陽明病的病人,說胡話、發熱,卻吃不下東西,胃裡肯定有五六枚燥屎。這是第一個徵兆。
曰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此其二也。
不排便五六天,肚臍周圍疼痛,偶爾煩躁不安,這是燥屎導致便秘。這是第二個徵兆。
曰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此其三也。
小便不順暢,排便時而困難時而順暢,偶爾發熱,呼吸困難,無法躺臥,這是燥屎的徵兆。這是第三個徵兆。
曰傷寒五六日。脈沉而喘滿。汗出讝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也。此其四也。
傷寒病發五六天,脈象沉伏,呼吸急促,出汗並說胡話,這是燥屎積聚在胃裡導致的。這是第四個徵兆。
曰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
瀉藥治療後,六七天沒有排便,煩躁不安,肚子脹痛,這是燥屎積聚在體內。這是第五個徵兆。
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此其五也。曰下利讝語者。有燥屎也。此其六也。曰下利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此其七也。曰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此其八也。皆宜大小承氣湯。燥屎宿食之為匹也。雖分為八。而其治法則一也。治法之雖一。而八者不可不分焉。燥屎本是因宿食之為熱所焦而成焉者也。
蓋素有宿食。而熱入於胃。則為其勢所扇激。而津液必走乎外涸乎內。宿食遂焦。此燥屎之所以成也。而其所以為匹也。而其所以一治法也。若夫熱之獨恣其勢於內。則亦能足焦胃也。誰謂屎之益燥。獨能不焦胃乎。二者不或食養之繼。終將繫於命期。是故屎之燥。不可不下也。
白話文:
因此,是因為有宿食的緣故。這就是第五點。說到腹瀉說話模糊不清的,是因為有燥屎。這就是第六點。說到腹瀉脈象滑數的,是因為有宿食。這就是第七點。說到腹瀉不想吃東西的,也是因為有宿食的緣故。這就是第八點。這些情況都適合用大承氣湯治療。燥屎和宿食是相互依存的,雖然分為八種情況,但治療原則卻是一樣的。雖然治療方法一致,但這八種情況不可不分。燥屎本就是宿食因熱而焦灼形成的。
通常是本來就存在宿食,然後熱邪進入胃部,就會被宿食的勢頭煽動,津液就會流失到體外,而內部則會乾燥。宿食因此焦灼,這就是燥屎形成的原因。燥屎和宿食相互依存,所以治療方法也一致。如果熱邪單獨在體內肆虐,也會灼傷胃部。誰說只有燥屎會灼傷胃部呢?這兩種情況如果不及时调理,最终只会危及生命。因此,燥屎必須要泻掉。
熱之勢。不可不挫也。承氣以下之。白虎以挫之。是之為治法也。屎之成燥也。熱之恣勢也。唯在其緩急。而本非有二途。則其於治法。亦當一之而已。此何以二之耶。夫屎之物而有形。熱之邪而無形。不可得而一也。有形之故。下而去之於外也。無形之故。挫以御之於內也。
此其所以二之也。熱之雖二乎。其未得物之初。孰與其得物之熾耶。譬猶火之連就其燥焉。當其未得物之初也。溉之以水。則鮮其不滅矣。此即白虎湯之挫之也。及其得物之熾也。溉之未足以滅。不若急徹去夫燥之物。不使其連就也。此即承氣湯之下之也。或溉以水。或徹去物。
白話文:
熱勢不可不挫,白虎承氣各有所用
熱勢不可不挫: 熱證勢力強勁,不可不加以抑制。
承氣以下之,白虎以挫之: 針對熱證,承氣湯用於瀉下,白虎湯用於抑制。這正是治療的準則。
屎之成燥也,熱之恣勢也: 大便乾燥是熱證肆虐的表現。
唯在其緩急,而本非有二途,則其於治法,亦當一之而已。此何以二之耶? 熱證的治療,關鍵在於緩急輕重,本質上只有一種方法,為何要分成兩種呢?
夫屎之物而有形,熱之邪而無形。不可得而一也。有形之故,下而去之於外也。無形之故,挫以御之於內也。 因為大便有形體,可以通過瀉下排出體外;而熱邪無形,只能通過抑制來控制。這就是兩種方法的根本區別。
此其所以二之也。 因此,兩種方法之所以存在,是因為面對的對象不同。
熱之雖二乎,其未得物之初,孰與其得物之熾耶? 熱證雖然有兩種治療方法,但熱邪剛侵入人體之初,和熱證已發展到極盛狀態,其狀況截然不同。
譬猶火之連就其燥焉。當其未得物之初也,溉之以水,則鮮其不滅矣。此即白虎湯之挫之也。 就像火焰遇到乾燥的物質就會燃燒得更旺盛,熱邪初犯之時,就像火焰剛開始燃燒。此時用白虎湯清熱解毒,如同用清水澆滅火焰,效果顯著。
及其得物之熾也,溉之未足以滅。不若急徹去夫燥之物,不使其連就也。此即承氣湯之下之也。 當熱邪已經發展到極盛狀態,就像火焰已經燃燒得非常旺盛,此時單靠清熱解毒已不足以滅火。必須快速地清除乾燥的物質,防止火勢蔓延。這就如同使用承氣湯瀉下,把熱邪積聚的物質排出體外。
或溉以水,或徹去物。 因此,對於熱證的治療,要根據熱邪的發展階段,選擇不同的方法,或用白虎湯清熱解毒,或用承氣湯瀉下,才能有效地控制熱證。
至其救火則一也。乃挫之。乃下之。及其除熱則一也。惟仲景氏之術為然。仲景氏之於術。獨具於其候之目與其治法。則其可據以行於今者。亦惟此而已。故燥屎宿食之為匹也。於其候之目與其治法。豈可不審焉矣哉。豈可不審焉矣哉。
白話文:
至於救治火症,方法都是一樣的,要麼是消退它,要麼是降伏它。至於消除熱症,也只有一種方法。唯獨張仲景的醫術如此。張仲景在醫術方面,獨具慧眼,精通診斷和治療方法,我們今天可以借鑒的,也只有這一點了。所以,燥屎宿食這些病症,在診斷和治療方面,難道不應該仔細審慎嗎?難道不應該仔細審慎嗎?
2. 瘀血二道
瘀血之成於熱也。其綱凡二道焉。而吐衄及打撲墜損不與也。熱或入血室。或結膀胱。則能腐其血。血之腐也。由於瘀熱。故命血以瘀也。而或血室。或膀胱。處方之隨其候而異。此其綱之所以為二道也。乃其入血室也。其候之之目。凡四焉。曰經水適來。胸脅下滿如結胸狀。
讝語。一也。曰經水適斷。如瘧狀。往來寒熱。發作有時。二也。曰晝日明瞭。暮則讝語。如見鬼狀。三也。曰下血讝語。四也。是皆小柴胡湯之證也。其結膀胱也。其候之之目。凡八焉。曰其人如狂。少腹急結。血自下。一也。曰其人發狂。少腹鞕滿。小便自利。二也。曰其人善忘。
白話文:
瘀血的形成是由於熱造成的。其主要的成因可以分為兩類,但吐血、鼻出血以及跌打損傷等情況則不在此列。
熱進入血液或膀胱,就會腐蝕血液。血液腐敗的原因是瘀熱,所以稱為瘀血。而根據熱進入血液或膀胱的不同,治療方法也要隨之調整。這就是為何主要的成因要分為兩類的原因。
如果熱進入血液,其症狀表現可分為四種:
一、月經剛來,胸脅下部脹滿,如同結胸一般。
二、月經剛結束,如同瘧疾一樣,寒熱往來,發作有時間規律。
三、白天清醒,晚上神志不清,像見鬼一樣。
四、下血時神志不清。
以上四種情況都屬於小柴胡湯的症狀。
如果熱進入膀胱,其症狀表現可分為八種:
一、病人像發狂一樣,下腹部緊縮,血從下部流出。
二、病人發狂,下腹部脹滿,小便自利。
三、病人容易忘事。
屎雖鞕。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三也。曰消穀善飢。不大便。四也。曰一身手足盡熱。便血。五也。曰唇萎舌青。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胸滿無寒熱。腹不滿而言我滿。六也。曰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反無熱。七也。曰下利數十日不止。暮即發熱。少腹裡急。腹滿手掌煩熱。
唇口乾燥。八也。是即桃核承氣湯。抵當湯之證也。大抵此二湯之於別。在其新久之與其輕重也。血自下與畜血。急結與鞕滿。此為新久輕重之別也。口燥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此大類乎承氣湯之證。惟無寒熱。腹不滿。為其別也。雖或渴乎。反無熱。此頗異乎白虎湯之證。
白話文:
雖然大便堅硬,但排便反而變得容易,且顏色必定偏黑,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說食慾旺盛,很快就感到餓,卻不大便。第三點是一身的手腳都感到熱,伴有便血的情況。第四點是唇色枯萎,舌頭呈青色,口腔乾燥只想要漱水而不願吞咽,胸部充滿感但並無寒熱感,腹部並不明顯脹滿卻自覺滿漲,這是第五點。第六點表現為類似發熱的症狀,感到煩躁不安,口乾舌燥並且口渴,但實際上並無發熱的現象。第七點是連續多日腹瀉不止,到了傍晚就會發燒,小腹內部緊迫不適,腹部感覺脹滿且手掌發熱。第八點是唇口乾燥。
以上這些症狀,正符合使用[桃核承氣湯]或[抵當湯]的治療情況。這兩種藥方的主要區別,在於病症的新舊以及輕重程度。區分在於出血的性質—是持續出血還是瘀血積聚,以及是急性的血脈鬱結還是僅僅大便堅硬和腹部脹滿,這些都是判斷新舊輕重差異的依據。口腔乾燥只想漱水而不願吞咽,這與[承氣湯]的症狀非常相似,只是沒有伴隨寒熱感和腹部明顯脹滿,這點作為區分。雖然可能感到口渴,但並無發熱,這與[白虎湯]的典型症狀有較大的不同。
雖或發熱乎。少腹裡急。亦為其別也。若其入血室與結膀胱。此二者之於別。一則上在於胸脅。一則下在於少腹。經水適來與血自下。經水適斷。與久為畜血。是之為其別也。瘀血之於候也。其綱凡二道。而其入血室之目四。其結膀胱之目八。而其於別也若此。不可不審焉。
又如經水不利及過多等。則不在此之數也。
白話文:
即使可能發燒、小腹急痛,也都是血瘀的表現。如果血瘀進入血室或膀胱,這兩種情況的區別在於,前者表現為胸脅疼痛,後者則表現為小腹疼痛。經期出血量正常,或是月經剛結束,或是長時間積蓄血液,都是血瘀的表現。血瘀的症狀分為兩大類,其中血瘀入血室有四種表現,血瘀結膀胱則有八種表現。血瘀的各種表現如同上述,不可不謹慎觀察。
此外,經期不順或出血過多等情況,則不屬於血瘀的範疇。
3. 下利六道
下利之為證。雖區以眾多。而其所統。亦惟在寒之與熱。寒之與熱。二者之所以為下利者。寒始受之於里者。而其為吐利腹痛。固其所也。惟熱雖始受之於表乎。遂內及於胃。則亦能為嘔為下利。勢之使然也。頗似寒而異。何以見其異乎。此則惟熱是主之為異。寒則不主乎熱矣。
雖下利之相似。而寒熱之果異。豈可混乎。寒熱也者。陰陽之謂也。此二者之於綱。歧以為六焉。有合病之自下利者。有並病之自下利者。或本不可下而反下之。利遂不止。猶在於陽位也。或未可下而數下之。利不止。遂之於陰位也。或因裡熱也。或因裡寒也。此之為六綱也。
而其目則四十有二焉。是乃隨其轉機而制之者也。不可不辨矣。合病之自下利者凡三焉。論曰。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曰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黃芩湯主之。曰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大承氣湯主之。此三者。皆合病之自下利者也。
白話文:
下痢作為病症的表現,雖然其情況多樣,但歸根結底主要由寒與熱兩種因素所統領。無論是寒還是熱,它們導致下痢的方式不同:寒性起始通常影響內臟,因而伴隨著嘔吐、腹痛等症狀,這是符合其性質的;而熱性雖然起初可能影響身體表面,但一旦進而影響到胃部,同樣也能引起嘔吐和下痢,這是由疾病發展的趨勢所決定的。熱性引起的下痢雖貌似寒性,但兩者有其不同之處,其差異在於熱性是以熱為主導,而寒性則不然。
即便下痢的外在表現相似,寒性與熱性的本質卻截然不同,絕不能混為一談。寒與熱,實際上就是陰陽的兩個面向。這兩種基本對立的狀態,在中醫的辨證體系中進一步分化為六種病機。有時下痢可能伴隨著其他疾病的合併,如同時患有太陽病和陽明病而自發下痢,此時使用[葛根湯]治療;太陽病與少陽病合併且自發下痢的,應用[黃芩湯];當陽明病與少陽病合併,必定會有下痢,若脈象滑數,則表示有舊存食物未消化(即宿食),這種情況下使用[大承氣湯]治療。以上三種情況均屬於合病過程中出現的自發性下痢。
總的來說,根據病情的不同轉化,治療方法也應相應調整,共有四十二種具體的辨證類型需要仔細辨別。對於合病引發的自發性下痢,就有上述三種典型情形,這強調了在診治過程中精確辨證的必要性。
並病之自下利者凡五焉。論曰。傷寒發熱。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嘔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湯主之。曰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與調胃承氣湯。曰若自下利。脈反和者。此為內實也。宜調胃承氣湯。曰陽明病。
發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小柴胡湯主之。曰傷寒汗出解之後。心下痞鞕。乾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此五者。皆並病之自下利者也。本不可下而反下之。利遂不止。猶在於陽位者。凡二焉。論曰。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
白話文:
合併下利的情況共有五種。文獻記載,當傷寒引起發熱出汗而症狀未能解除,同時伴有心下痞硬、嘔吐以及下利時,應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另外提到,如果太陽病已經超過經期十多天,病人感到心下溫熱想吐,胸口疼痛,大便變得稀薄,腹部稍微脹滿,心情抑鬱且有輕微煩躁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之前已經嘗試過強烈的嘔吐或瀉下治療,則應該給予[調胃承氣湯]。
再說,如果病人自然下利,但脈象反而平和,這表示體內有實邪,適合使用調胃[承氣湯]。對於陽明病來說,如果出現間歇性發熱、大便稀軟、小便正常,且胸胁部位的滿悶感持續不消退,就應該使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還有,在傷寒出汗後症狀看似緩解,但心下仍感痞硬,頻頻打嗝且能聞到食物的異味,胁部有水氣感,腹部響如雷鳴並伴有下利,這種情況適用[生薑瀉心湯]治療。以上五種情況,都是屬於合併下利的病症。
其中,本來不應該使用瀉下治療卻誤用了瀉下法,導致下利不止,而病邪仍然停留於陽性病位的,共有兩種情況。文獻又說,對於太陽病,如果表現出應使用桂枝治療的症狀(即桂枝證),但醫生錯誤地使用了瀉下治療,...(這裡的記錄似乎被截斷了,接下來應該是描述誤用瀉下方後的處理方法)。
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湯主之。曰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鞕而滿。干吐心煩不得安。甘草瀉心湯主之。此二者。皆本不可下而反下之。利遂不止。猶在於陽位者也。未可下而數下之。利不止。遂之於陰位者。
凡五焉。論曰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曰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中痞鞕。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曰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
白話文:
病人出現持續不停的腹瀉。若脈象急促,表明體表的病邪尚未解除。倘若伴有喘息及出汗的情況,應以葛根、黃連、黃芩湯作為主要治療方劑。假設是因為感受傷寒或中風,而醫師錯誤地使用了瀉下療法,導致病人每天腹瀉多次,食物無法消化,腹部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心下感到痞硬且滿脹,還會乾嘔、心煩不安,這時就應該以甘草瀉心湯來治療。這兩種情況,都是本來不應該使用瀉下方剂卻誤用了,導致腹瀉不止。如果腹瀉仍停留在身體的陽性部位,表示病情還在表層;若因不當多次瀉下而使腹瀉不止,並影響到陰性部位,則病情已經深入。
總共有五種情況需要討論:理論上說,對於太陽病,如果外表的症狀還未消退卻頻繁使用瀉下方剂,會使得病人同時發燒和腹瀉,腹瀉不止,且心下感到痞硬,這種表裡都未解的情況,可以使用桂枝人参汤來治療。另外,有時在治療傷寒過程中,服用湯藥後腹瀉不止,心下痞硬,雖經瀉心湯治療有所緩解,但隨後又因其他藥物的瀉下作用,腹瀉依然不停,甚至在給予理中湯後腹瀉更加嚴重,這種情況下,赤石脂禹餘糧湯是最合適的治療選擇。再者,有時治療傷寒時,誤用瀉下方法後,病人繼續腹瀉,排出未成形的稀便,這種情況也要妥善處理。
身疼痛者。急當救里。曰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皆宜四逆湯。曰假令已下之。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協熱而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此五者。皆未可下而數下之。利不止。遂之於陰位者也。因裡熱者凡十焉。論曰。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
急下之。宜大承氣湯。曰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曰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曰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曰下利讝語者。有燥屎也。小承氣湯主之。曰下利脈平。按之心下鞕者。
白話文:
身體感到疼痛的人,應當優先治療內臟問題。如果脈象浮且緩慢,表示外表有熱而內部寒涼,大便呈清稀水樣的情況下,都適合使用[四逆湯]來治療。假設已經使用了瀉下的方法,但脈搏仍然快速且沒有好轉,並且腹瀉不止,同時伴有發燒和排泄物中帶有膿血的情況,則應該使用[桃花湯]作為主方。這五種情況,都是不適合使用瀉下療法卻錯誤地多次使用,導致腹瀉不止,進而影響到身體更深层次的部位。由於內臟有熱而引起腹瀉的情形總共有十種。
根據經典記載,少陰病中,如果病人自己排出清澈如水的大便,且大便顏色純青,胸口下方必定會感到疼痛,口部乾燥,這種狀況下,
應當迅速使用[大承氣湯]進行瀉下治療。另外提到了少陰病的情況,如果腹瀉已經持續六七天,伴有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無法安睡的,則以[豬苓湯]為主要治療方劑。對於少陰病中出現四肢厥冷的患者,他們可能有咳嗽、心悸、小便不暢、腹部疼痛、或排便時肛門有墜脹感等症狀,這些都適用[四逆散]來治療。至於因熱性腹瀉且伴有肛門墜脹感的,則應該使用[白頭翁湯]。如果腹瀉的同時還胡言亂語,這表明腸中有燥屎積聚,可以使用[小承氣湯]來治療。而當腹瀉時脈象平和,但按壓腹部心下位置感覺堅硬的,
急下之。曰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曰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曰下利差後。至其年月日復發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曰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也。當下之。皆宜大承氣湯。此十者。皆因裡熱者也。因裡寒者。凡十有七焉。論曰。自利不渴者。
屬太陰。以其藏有寒故也。當溫之。宜服四逆輩。曰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曰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真武湯主之。曰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
白話文:
-
急速排出體內積滯物。若出現脈遲而滑的症狀,表示體內有實熱,需及時排出。若排便不暢,應進行通便。
-
若脈象轉為滑動,表示身體應排除異物。進行通便治療後,情況會得到改善。
-
排便後若在某個時間點再次出現病症,通常意味著疾病尚未完全消除,仍需進行通便治療。
-
若患者排便時無食慾,可能因為消化系統有積食。應進行通便治療。
-
以上所有情況都與體內熱邪有關。對於因體內寒邪導致的病症,則有十七種不同的情況。
-
自身出現排便情況但沒有口渴感的,屬於太陰經範疇。這可能是由於體內有寒邪,需要進行溫暖治療,適合服用四逆湯等藥物。
-
若患者出現想吐卻吐不出來,心煩意亂,只想睡覺的情況,且在五到六天後開始排便且有口渴感,這可能屬於少陰經的病症。
-
少陰經病患者,在兩三天後病情未見好轉,進入第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以及持續性排便的情況,可能是有水氣聚積,應使用真武湯來治療。
-
若少陰經病患者在兩三天後進入第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利、排便不停的情況,應進行對症治療。
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曰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曰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曰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曰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
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曰既吐且利。小便複利。而大汗出。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曰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皆四逆湯主之。曰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汗出而厥者。曰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或面赤色。或腹痛。
白話文:
排泄物中帶有脓血的情況,應使用《桃花湯》來治療。對於少陰病來說,如果伴隨有腹瀉、咽喉痛、胸部滿脹及心情煩躁的症狀,則建議使用《豬膚湯》作為主方。在少陰病的狀況下,如果腹瀉且脈搏微弱,應該給予《白通湯》。如果腹瀉不止,伴有手足冰冷、脈搏難尋、乾嘔及煩躁不安的症狀,則應該使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
當出現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且四肢冰冷的症狀時,這被稱為「大汗出」且伴有體熱不退、身體內部緊繃、四肢疼痛,再加上腹瀉和手腳冰冷、畏寒的症狀,又或者出現嘔吐、腹瀉、出汗、發燒及畏寒的症狀。
當四肢感到收縮緊繃、手腳冰冷時,以及已經有嘔吐加腹瀉、小便頻繁且大量出汗、腹瀉時排泄物呈稀水樣、體內寒涼而外表發熱、脈搏細微近乎消失的情況,都應該使用《四逆湯》來治療。腹瀉如水、體內寒而外表顯示熱象、出汗伴随手腳冰冷,甚至脈搏細微幾近消失,病人可能不畏寒,有時面部泛紅或腹部疼痛,這些也屬於少陰病的表現。
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皆通脈四逆湯主之。曰惡寒脈微而複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曰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曰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主之。曰霍亂頭痛發熱。
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此十有七者。皆因裡寒者也。是之為四十有二目也。下利之為證。雖區以眾多。而統之於陰陽。歧以綱之與目。隨其轉機而制之也若此。豈可不辨矣哉。且燥屎之必讝語也。須辨於鄭聲。宿食之必滑數也。須辨於微澀。
白話文:
或者出现乾呕,或者喉咙痛,又或者是腹泻停止但脉搏微弱难以触及,这些情况都应当使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當患者感到畏寒,脈象微弱並且再次出現腹瀉時,這表示腹瀉已導致血液損失,應以[四逆加人參湯]為主進行治療。假設是少陰病,症狀包括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甚至煩躁到有生命危險的状况,就應該使用[吳茱萸湯]來治療。如果原本是傷寒,身體本已寒冷,但經過醫療處理後又進行催吐和瀉下,導致寒氣鬩牆而反覆嘔吐腹瀉,嚴重到食物一進口就吐出的情況,則應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來處置。對於霍亂引起的頭痛、發熱,以及全身疼痛、熱多口渴想喝水的症狀,應以[五苓散]治療;而若是寒多且不想喝水的情況,則應使用理中丸。
以上十七種情況,都是由於體內寒氣所引起。這些總共歸納為四十二個不同的症狀特點。關於下利(腹瀉)的診斷和治療,雖然表現形式多樣,但基本上可以歸納到陰陽兩大類別,並進一步根據具體表現細分為各個症狀特徵。治療時需根據病情的變化靈活應對。這些差異怎能不仔細辨別呢?再者,對於便秘導致的谵語,必須與一般虛弱的言語區分開來;而陳舊食物積滯通常脈象滑數,這也需要與微弱遲滯的脈象做區分。
熱利之與協熱利。大不同也。里有熱而下利。欲飲水者。謂之熱利也。本里有寒。協合外熱以下利者。謂之協熱利也。熱利則脈數有力。協熱利則脈微弱。此為其辨也。凡是皆寒熱之易混也。亦不可不辨矣。
白話文:
當出現熱性腹瀉和協同性的熱性腹瀉時,兩者的差別很大。如果腸胃中有熱並且伴有腹瀉,想喝水的人,叫做熱性腹瀉。原本腸胃中有寒氣,再加上外部的熱量導致腹瀉的人,被稱為協同性的熱性腹瀉。熱性腹瀉會使脈搏跳動快速且有力,協同性的熱性腹瀉則是脈搏微弱。這就是區分的方法。所有這些都是寒性和熱性容易混淆的地方,也不能不加以分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