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之研究》~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冒首

邪之於人也,不一而止焉。或自外,或自內;或輕,或重。淺深之狀、緩急之態,奚止什佰而已哉?於是乎,重為寒,輕為風;其自外者為陽,其自內者為陰。陽主乎熱,陰主乎寒。熱之匹乎三,以析淺深之狀;寒之匹乎三,以序緩急之態。然後有傷寒,有中風,而三陽三陰之部位定矣。

部位既定,而熱莫不趨,寒莫不極。熱有合併,寒有兩厥,變耶!變耶!雖之於千萬,無有所遺也。三陽三陰之於部位,各有其脈證具焉。乃舉其脈證於各篇之發端,以例之於各篇之每條。曰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曰陽明之為病:胃家實也。曰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曰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曰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曰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飢而不欲食是也。各篇之每條,引之以為冒首,曰太陽病、曰陽明病、曰少陽病、曰太陰病、曰少陰病、曰厥陰病是也。

三陽三陰之為病,雖異其脈證,而其邪即傷寒中風也。夫傷寒中風,輕重之別也;三陽三陰,內外之分也。傷寒中風為之經,三陽三陰為之緯。是故特舉其脈證於太陽之發端,以示其為輕重之別,以例於陽明以下,至於厥陰。曰:脈緩者名為中風;曰:脈陰陽俱緊者,名為傷寒是也。陽明以下,至於厥陰,亦例之以為冒首。各篇之中,曰傷寒、曰中風,皆是也。故傷寒中風者,邪之名也,以明其通者也;三陽三陰者,其部位也,以明其別者也。而今系中風傷寒之名於各篇之部位,則又如具一脈證然。然此未必然也;惟為其欲各就其部位,而見其輕重故也。

凡冒首曰太陽病、曰陽明病、曰少陽病、曰太陰病、曰少陰病、曰厥陰病、曰傷寒、曰中風之類,皆統其脈證而言之也,固矣。各有其旨存焉,豈徒任意而發之者哉?姑以太陽言之:惟標其本位者,是之為太陽病也。此或為中風,或為傷寒,其病之所在,不出於太陽本位者也。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大青龍湯等是也。

又有通於傷寒中風二者,曰太陽病者,如大小柴胡湯等是也。又有其病仍不解,復加他證者,通之猶曰太陽病者,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葛根黃連黃芩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大陷胸湯、十棗湯、真武湯、桂枝人參湯等是也。又有前證已愈之後,更見他證者,亦通之猶曰太陽病者,如桂枝湯(其氣上衝者)、桂枝去芍藥湯、及去芍藥加附子湯、五苓散等是也。此皆通於發汗後、吐後、下後而言之也。

又有直曰發汗後、曰吐後、曰下之後、曰發汗吐下後、曰大汗出後,而不及冒首者,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梔子豉湯、調胃承氣湯、白虎加人參湯、乾薑附子湯等是也。此其前證已愈之後,更見他證者,通而言之也,故皆曰後。又有直曰發汗若下之;曰發汗若下之,病尚不解;曰發汗病不解。

白話文:

疾病侵襲人體,不會只有一種狀況。有的從外而來,有的從內而發;有的輕微,有的嚴重;病情的深淺、病勢的快慢,遠不止百十種。因此,病情嚴重就稱為寒,輕微就稱為風。從外而來的病邪屬於陽,從內而來的病邪屬於陰。陽主熱,陰主寒。熱又可細分為三種程度,用來分析病情的深淺;寒也細分為三種程度,用來區分病勢的緩急。這樣就有了傷寒和中風這兩種病,也確定了三陽和三陰的部位。

部位確定後,熱邪就會往熱的方向發展,寒邪就會往寒的方向發展。熱可能合併出現其他症狀,寒可能導致雙厥的現象。病情變化多端,千變萬化,但都逃不出這些規律。三陽三陰在人體各有其部位,也各有其對應的脈象和症狀。所以每一篇的開頭都會列出該篇的脈象和症狀,用來作為每一條條文的範例。例如,太陽病的特點是脈浮、頭項僵硬疼痛且怕冷;陽明病的特點是腸胃積滯;少陽病的特點是口苦、咽乾、頭暈。太陰病的特點是腹脹、嘔吐、吃不下東西、大便次數多、時常腹痛;少陰病的特點是脈微細、只想睡覺;厥陰病的特點是口渴、氣往上衝撞心胸、心中煩熱、肚子餓卻不想吃。每一篇的每條條文,都會引用這些症狀作為開頭的提示。例如:「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等等。三陽和三陰的疾病,雖然脈象和症狀不同,但其病邪就是傷寒和中風。傷寒和中風,只是病情的輕重區別;三陽和三陰,則是病邪侵犯部位的內外之分。傷寒和中風如同疾病的經線,三陽和三陰如同疾病的緯線。所以特別在太陽篇的開頭列出脈象和症狀,以此說明輕重之別,並以此為例推廣到陽明以下各篇,直到厥陰篇。例如:「脈象緩慢的稱為中風」,「脈象陰陽都緊的稱為傷寒」。陽明以下,直到厥陰,也都是這樣作為每一篇的開頭。所以,每一篇中提到的「傷寒」和「中風」都是這個意思。因此,傷寒和中風是病邪的名稱,用來表明它們是相通的;三陽三陰是病邪侵犯的部位,用來表明它們是不同的。現在把中風傷寒的名稱繫於各篇的部位,就像具體描述了某種脈象和症狀一樣,但其實未必完全如此。這樣做只是為了讓人們能夠在各個部位,看到疾病的輕重程度。凡是以「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傷寒」、「中風」等等開頭的,都是統括該病的所有脈象和症狀而言的,都有它們的意義存在,並不是隨意發表的。就以太陽病來說,只要標示出病邪所在的本位,就是太陽病。這可能是中風,也可能是傷寒,但病邪所侵犯的部位都在太陽的本位上。例如,桂枝湯、麻黃湯、葛根湯、桂枝加葛根湯、桂枝麻黃各半湯、桂枝二越婢一湯、大青龍湯等等都屬於這種情況。還有的病是傷寒和中風都可能出現的,例如太陽病可以使用大小柴胡湯等。還有的病,病邪沒有解除,又出現了其他症狀,但仍然屬於太陽病,例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葛根黃連黃芩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桃核承氣湯、抵當湯、大陷胸湯、十棗湯、真武湯、桂枝人參湯等。還有的病,之前的症狀已經痊癒,之後又出現其他症狀,也仍然可以歸為太陽病,例如桂枝湯(氣上衝的情況)、桂枝去芍藥湯及去芍藥加附子湯、五苓散等等。這些都是指在發汗、嘔吐、腹瀉等治療方式之後出現的狀況。還有一些條文直接說「發汗後」、「嘔吐後」、「腹瀉後」、「發汗吐下後」、「大汗出後」,而沒有提及開頭的病名,例如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梔子豉湯、調胃承氣湯、白虎加人參湯、乾薑附子湯等等。這些都是指之前的症狀已經痊癒後,又出現其他症狀,所以都用「後」來表示。還有的條文直接說「發汗如果腹瀉」、「發汗如果腹瀉,病情仍然沒有好轉」、「發汗病情沒有好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