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惟忠

《傷寒之研究》~ 卷三 (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

1. 疼痛二道

疼痛之有陰陽也。其凡二道焉。而治法。則其綱五矣。何謂其凡二道也。乃其於陽也。必乎熱。是桂枝麻黃之所之也。其於陰也。必乎寒。是附子之所之也。必乎熱者。主其發之也。必乎寒者。主其溫之也。此為疼痛之別矣。而治法則其綱五者何謂也。一者剬在於陽位也。二者在於陽位。

而始及於陰位也。三者陰陽相雜也。四者剬在於陰位也。五者剬在於陰位。而波及於陽位也。此五綱者。有次有序。審其條目。以臨其病。以處其方。則千變萬轉。一而萬。萬而一。會其有極。歸其有極也。而其條目分為十有八。其剬在於陽位者。凡三焉。論曰。太陽病。頭痛發熱。

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主之。曰太陽病。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曰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主之。此其剬在於陽位者之治法也,。其在於陽位。而始及於陰位者。

凡二焉。論曰。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支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曰發汗後。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主之。此其在於陽位。面始及於陰位者之治法也。其陰陽相雜者。凡四焉。論曰。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疼煩。

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若其人大便難。小便自利者。去桂枝加白朮湯主之。曰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主之。曰霍亂頭痛。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

五苓散主之。此其陰陽相雜者之治法也。其剬在於陰位者。凡五焉。論曰。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曰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湯主之。曰大汗出。熱不去。內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冷而惡寒者。

曰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皆四逆湯主之。曰吐已下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主之。此其在於陰位者之治法也。其剬在於陰位。而波及於陽位者。凡四焉。論曰。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里。

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里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曰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體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曰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四逆湯。攻表桂枝湯。曰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吐利止。

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此其剬在於陰位。而波及於陽位者之治法也。疼痛之於陰陽。亦惟寒熱之分。而其治法之所由歧如此矣。不可不審焉。且桂枝麻黃之所之也。雖均之在於陽位。而各有其分存焉。則亦不可無辨矣。乃其熱之熾且重者。此為麻黃之所之也。

其熱之不甚且輕者。此為桂枝之所之也。故惟於桂枝乎。曰為解肌。曰消息和解其外。然則桂枝之所之也。在其尤輕者也。故桂枝而伍之於附子。雖之於陰陽相雜者。而其證尤甚於陰位。而附子之為主。於是乎其用附子。或至二枚三枚。又或因大便鞕。去桂枝而加朮。此以其不甚於陽位故也。

又先四逆湯理中丸。而後桂枝湯者。亦惟剬於陰位。而微於陽位者也。桂枝麻黃之於辨。輕重之分。大抵為然。亦不可不審焉。又如瘡家之身疼痛。不在於此數也。

2. 煩躁四道

煩躁之歧以陰陽也。亦猶疼痛之別矣。而又有因大汗出。或下利者。有因火逆者。凡四道焉。乃其於陽也。必以熱。是即大青龍湯白虎湯承氣湯陷胸湯等之所之也。其於陰也。必以寒。是即乾薑甘草湯乾薑附子湯四逆湯茯苓四逆湯通脈四逆湯吳茱萸湯等之所之也。

此二道之別。煩躁之最重者也。其因大汗出。或下利者。必以渴之與小便不利。是即五苓散豬苓湯等之所之也。而一則在陽位。一則在陰位者也。其因火逆者。或驚狂。或清血。或腰以下重而痹。是即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等之所之也。而尚在陽位者也。

此四道者。煩躁之別也。不可不審矣。如梔子豉湯之於反覆轉倒。則煩躁之太甚者也。如梔子厚朴湯救逆湯之於起臥不安。則煩躁之稍輕者也。如大柴胡湯調胃承氣湯梔子乾薑湯之於微煩。則但煩而不躁者也。而其於證。非無輕重。亦皆在陽位者也。亦不可不審矣。不曰少而曰微。

微如幽微之微。隱邃而不大顯之義。與少小異。如微熱亦然。故屬之身熱也。煩但訓熱者。未盡其義也。蓋不可情狀。而困悶擾撓。謂之煩也。躁也者。擾動展轉四支也。故雖煩躁連言。而義之自別如此矣。論中有不煩而躁者。可以見已。他如曰反煩不解。曰更煩。曰心煩。

曰胸煩。曰心中滿而煩。曰心中懊憹而煩。曰虛煩。曰鬱郁微煩。曰煩熱。曰煩渴。曰煩疼。曰煩滿。曰煩驚。曰煩悸。曰發煩之類。亦皆取義於此而名焉。豈可但訓熱之為盡也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