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貺

《全生指迷方》~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風食

論曰:若其人翕翕如熱,淅淅如寒,無有時度,支節如解,手足痠痛,頭目昏暈,此由榮衛虛弱,外為風邪相乘,搏於陽則發熱,搏於陰則發寒,久不治成勞氣,荊芥散主之。

荊芥散

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細,焙),黃耆,芍藥,桂(去皮,各一兩),柴胡(去苗,二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若忽然牙關緊急,手足瘛瘲,目直視,此風客血經,謂之風痓,脈緊大者不可治,獨活湯主之。

獨活湯

獨活(半兩,銼),荊芥穗(一兩)

上以水三盞,煎荊芥汁至一大盞,再入獨活煎一半,去滓溫服。凡用獨活,紫色有成臼子者。蓋羌活極大而老者,是尋常所用。白色者,乃老宿前胡也,慎不可用。

又方

煎荊芥濃汁於盆中,坐病人於上熏蒸,然後淋洗之。

若寒熱如瘧,不以時度,腸滿膨脝,起則頭暈,大便不通,或時腹痛,胸膈痞悶,此由宿谷停留不化,結於腸間,氣道不舒,陰陽交亂,備急丸主之。

備急丸

大黃(濕紙裹煨),巴豆(去皮心及油),乾薑(去皮,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米飲下。羸人服一丸,如綠豆大。以便快利為度。

白話文:

風食

文中所述,患者時冷時熱,忽冷忽熱無規律可循,四肢關節像要散架一樣,手腳酸痛,頭昏眼花。這是因為人體的衛氣不足,外邪風邪乘虛而入,侵犯陽氣則發熱,侵犯陰氣則發冷,久治不愈則會導致勞損。治療此症可用荊芥散。

荊芥散的組成:

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細,烘乾)、黃耆、芍藥、桂枝(去皮)、柴胡(去苗),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杯,煎成一杯,去渣溫服。

如果患者突然牙關緊閉,手腳抽搐,眼睛直視,這是風邪侵犯血脈,稱為風痓,脈象緊而有力者不可治療,可用獨活湯。

獨活湯的組成:

獨活(半兩,切碎)、荊芥穗(一兩)。

將藥材加水三杯,先煎荊芥取汁一杯,再加入獨活煎至一半,去渣溫服。使用獨活時,應選擇紫色且有像臼子一樣紋路的,那是老而大的羌活,是常用的藥材。白色的則是老宿前胡,不可使用。

另一種方法:

將荊芥煎取濃汁倒入盆中,讓病人坐在盆上熏蒸,然後用藥汁淋洗。

如果患者寒熱像瘧疾一樣,發作時間無規律,腸脹腹滿,起來時頭暈,大便秘結,有時腹痛,胸悶氣堵,這是因為宿食停留在腸道內未消化,阻塞腸道,氣機不暢,陰陽失調,可用備急丸。

備急丸的組成:

大黃(用濕紙包好煨)、巴豆(去皮、心及油)、乾薑(去皮),三者等量。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做成丸藥,如豌豆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體質虛弱者,服用綠豆大小即可。服藥後以大便通暢為度。

2. 風濕

論曰:若身體疼,心煩口燥,欲得水而不能飲,額上微汗,背強,欲得覆被向火,其脈浮虛,或日晡發熱,或身重汗出,而脈但浮,或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極短氣,或身微腫,或發熱面黃而喘,鼻塞而煩,脈大自能飲食,此由汗出當風,或因冒濕冷,復遇風邪之氣,閉固腠理,病名風濕,麻黃加朮湯主之。日晡發熱者,薏苡仁湯主之。

掣痛不得屈伸者,甘草附子湯主之。鼻窒塞氣不通者,瓜蒂散主之。惡風身體重者,防己湯主之。

麻黃加朮湯

麻黃(去根節,三兩),桂心(二兩),甘草(炙,一兩),杏仁(湯洗,去皮尖,半兩),白朮(四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薏苡仁湯

麻黃(去根節,三兩),杏仁(去皮尖,半兩),甘草(炙),薏苡仁(各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甘草附子湯

甘草(炙,二兩),附子(炮,去皮臍,一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瓜蒂散

瓜蒂,細辛(去苗),藜蘆(去苗,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用半字許,內鼻中,以氣通為度。

防己湯

防己(四兩),黃耆(四兩),甘草(炙,二兩),蒼朮(去皮,三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二片,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風濕

如果身體疼痛、心煩口乾、想喝水卻喝不下、額頭微微出汗、背部僵硬、想蓋被子靠近火取暖,脈搏浮弱,或者下午發熱,或者身體沉重出汗,脈搏卻只是浮,或者抽痛到無法屈伸,靠近患處就痛得厲害且喘不過氣,或者身體輕微腫脹,或者發熱、臉色發黃且喘息、鼻子堵塞且煩躁,脈搏有力且能正常飲食,這是因為汗出受風,或者因為冒犯濕冷,又遇到風邪,阻塞肌膚腠理所致,病名為風濕,可用麻黃加朮湯治療。下午發熱者,可用薏苡仁湯治療。抽痛到無法屈伸者,可用甘草附子湯治療。鼻子堵塞氣不通者,可用瓜蒂散治療。怕風、身體沉重者,可用防己湯治療。

麻黃加朮湯:

麻黃(去根節,三兩)、桂枝(二兩)、甘草(炙,一兩)、杏仁(湯洗,去皮尖,半兩)、白朮(四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至一盞,過濾藥渣後溫服。

薏苡仁湯:

麻黃(去根節,三兩)、杏仁(去皮尖,半兩)、甘草(炙,一兩)、薏苡仁(一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至一盞,過濾藥渣後溫服。

甘草附子湯:

甘草(炙,二兩)、附子(炮製,去皮臍,一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至一盞,過濾藥渣後溫服。

瓜蒂散:

瓜蒂、細辛(去苗)、藜蘆(去苗,各等分)

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指尖量,放入鼻中,以氣流通為度。

防己湯:

防己(四兩)、黃耆(四兩)、甘草(炙,二兩)、蒼朮(去皮,三兩)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生薑二片、大棗一個(掰開),一同煎至一盞,過濾藥渣後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