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三 (3)
卷三 (3)
1. 眩暈
論曰:頭眩之狀,謂目眩旋轉,不能俯仰,頭重不能舉,目不能開,閉則不能視物,(史氏《指南方》云:觀物如反,或如浮水。)或身如在車船上,是謂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由肝虛血弱,則風邪乃生,蓋風氣通於肝。又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左手關脈虛弦,謂之風眩,香芎散、桃紅散主之。
香芎散
芎藭,獨活,旋覆花,藁本(去苗),細辛(去苗),蔓荊子(各一兩),石膏(研),甘草(炙),荊芥穗(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桃紅散
白附子(新羅者),黃丹(等分)
上同炒,候黃丹深紫色,篩出黃丹不用,只將白附子為末,清茶調下一錢匕。
若頭眩,發則欲嘔,心下溫溫,胸中如滿,由胸上停痰,胃氣不流,盤郁不散,氣上騰入腦,腦滿則眩,關脈沉弦,或謂之痰眩,旋覆花丸主之。
旋覆花丸(見前熱證門。)
若但暈而不眩,發則伏地昏昏,食頃乃蘇,由榮衛錯亂,氣血溷濁,陽氣逆行。(《指南》云:此由邪客諸氣,陰陽持厥,上者不得下,下者不得上,上下相隔,精神散亂。)上下相隔,氣復通則蘇,脈虛大而澀,謂之氣暈,流氣飲子、草烏頭湯主之。
流氣飲子
紫蘇葉,青皮,當歸(洗),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為末,薑汁和,陰乾),黃耆,枳實(麩炒,去瓤),防風(各半兩),甘草(炙),橘皮(洗,各三分),木香(一分),連皮大腹(銼,薑汁浸一宿,焙,一兩),川芎(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蓋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草烏頭湯
草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等分)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緩緩服盡。
若但欲上視,目瞑不能開,開而眩,唾出若涕,惡風振寒,由腎氣不足,動作勞損,風搏於肺,腎氣不足,膀胱不榮於外,故使強上瞑視。因其勞而受風在肺,故唾出若涕而惡風,謂之勞風,芍藥黃耆湯主之。
芍藥黃耆湯
芍藥(二兩),黃耆(三兩),川芎(二兩),烏頭(炮,去皮,半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眩暈
頭暈眼花,指的是眼睛發黑旋轉,無法低頭抬頭,頭沉重抬不起來,眼睛張不開,閉上眼睛也看不見東西(史氏《指南方》記載:看東西像倒影,或像漂浮在水面上)。或者感覺身體像在車船上晃動,這叫做徇蒙招尤,症狀包括眼閉耳聾,下焦實熱,上焦虛寒,病因在足少陽經和厥陰經,由於肝臟虛弱,血氣不足,所以風邪就產生了,因為風邪會影響肝臟。又說,所有因為風引起的頭暈目眩都屬於肝臟的病症。左手寸關脈虛弱弦細,稱為風眩,用香芎散、桃紅散治療。
香芎散的組成:川芎、獨活、旋覆花、藁本(去苗)、細辛(去苗)、蔓荊子(各一兩),石膏(研磨)、炙甘草、荊芥穗(各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一起煎煮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不拘時間。
桃紅散的組成:白附子(新羅產)、黃丹(等量)。將藥材一起炒,直到黃丹變成深紫色,篩出黃丹不用,只將白附子研磨成粉末,用清茶調服一錢匕。
如果頭暈伴隨想嘔吐,心窩處溫溫的,胸部覺得飽脹,這是因為胸部停積痰液,胃氣運行不暢,鬱結不散,氣體上衝到腦部,腦部充盈就導致頭暈,寸關脈沉而弦細,也稱為痰眩,用旋覆花丸治療。(旋覆花丸的配方見前文熱證部分)。
如果只是暈倒而不頭暈眼花,發病時會伏地昏迷,過一會兒就醒來,這是因為榮衛氣機失調,氣血混濁,陽氣逆行。(《指南方》記載:這是因為邪氣侵犯正氣,陰陽失調,上面的氣機下不去,下面的氣機上不來,上下氣機阻隔,精神渙散。)上下氣機阻隔,氣機恢復通暢後就醒過來了,脈象虛大而澀,稱為氣暈,用流氣飲子、草烏頭湯治療。
流氣飲子的組成:紫蘇葉、青皮、當歸(洗淨)、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用熱水洗七遍,烘乾,研磨成粉,用薑汁調和,陰乾)、黃耆、枳實(麩炒,去瓤)、防風(各半層)、炙甘草、橘皮(洗淨,各三分)、木香(一分)、連皮大腹皮(切碎,用薑汁浸泡一夜,烘乾,一兩)、川芎(三分)。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生薑三片,大棗一個,一起煎煮至一盞,過濾藥渣溫服。
草烏頭湯的組成:草烏頭(去皮尖,生用)、細辛(去苗)、茶芽(等量)。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煎煮至一盞,過濾藥渣緩緩服用。
如果只是想往上看,眼睛閉著張不開,張開就頭暈,唾液像鼻涕一樣流出來,怕風怕冷,這是因為腎氣不足,活動勞累,風邪侵犯肺部,腎氣不足,膀胱不能滋養於外,所以導致強行睜眼向上看。由於勞累受風邪侵犯肺部,所以唾液像鼻涕一樣流出來,並且怕風,這叫做勞風,用芍藥黃耆湯治療。
芍藥黃耆湯的組成:芍藥(二兩)、黃耆(三兩)、川芎(二兩)、炮製去皮的烏頭(半兩)。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盞,生薑三片,大棗一個,一起煎煮至一盞,過濾藥渣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