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指迷方》~ 卷三 (2)
卷三 (2)
1. 諸痛
論曰:諸心腹痛者,或外邪來客,或氣相干,其卒然痛而即止者,此寒氣客於脈外,得寒則縮蜷絀急,外引小絡,得熱即止,宜先用熨法,後以良薑散主之。
白話文:
古人認為,各種心腹痛症,可能是外邪入侵,也可能是內氣失調。如果疼痛突然發作又很快消失,這是寒氣停留在脈絡外圍,遇寒則收縮緊繃,牽扯小血管,遇熱就停止。這種情況應先用熨法溫暖,然後服用良薑散來治療。
談到所有的心腹疼痛,有的可能是外來的邪氣侵入,有的可能是因為氣的運行受阻。如果突然疼痛,但很快又停止,可能是寒氣停留在脈絡之外,遇寒則收縮蜷曲,牽引到小脈絡,遇熱則停止疼痛。此時應先用熨法溫熱腹部,再服用良薑散來治療。
熨法《指南方》云:治心腹痛,卒然而止,遇寒再發。
鹽(半斤,炒極熱)
上以舊帛包,熨痛處。《指南方》云:漸去至一重。
良薑散
白話文:
談到所有的心腹疼痛,有的可能是外來的邪氣入侵,有的可能是因為氣的運行受阻。如果突然疼痛,但很快又停止,可能是寒氣停留在經脈之外,遇到寒冷就收縮蜷曲,牽引到細小的經脈,遇到溫暖就停止疼痛。此時應先用熨法溫熱腹部,再服用良薑散來治療。
熨法,《指南方》記載:治療心腹疼痛,突然發作又突然停止,遇到寒冷就再次發作。
將半斤鹽炒至極熱,用舊布包好,熨燙疼痛的地方。《指南方》記載:逐漸減輕疼痛,直到完全消失。
良薑散:可參考相關的中藥方劑。
高良薑(五兩),厚朴(去皮),薑汁(塗,炙,二兩),當歸,桂心(各三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白話文:
- 高良薑:五兩
- 厚朴:去皮
- 薑汁:塗抹,炙烤,二兩
- 當歸:三兩
- 桂心:三兩
若腰者腎之外候,足太陽經之流注。如痛連小腹,不得仰俯,惙惙短氣,由腎氣虛弱,有所不榮,補腎散主之。
補腎散
白話文:
腰痛是腎外部的表證,屬於足太陽經的流注。如果腰痛連及小腹,不能彎腰或仰起,胸口悶悶的、呼吸短促,是腎氣虛弱、濡養不足所引起的,可用補腎散治療。
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炒焦,一兩),桂(去皮),牡丹皮(各半兩)
白話文:
杜仲(去掉粗皮,搗碎,用酒拌勻,炒至焦黑,一兩),桂皮(去掉外皮),牡丹皮(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用豬腎一個,批開,糝藥在內,入鹽少許,以線扎定,水煮熟,空心食之。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服三錢,配豬腎一個,剖開,將藥粉填入,加入少許鹽,用線紮緊,水煮熟,空腹食用。
若隱隱腰痛,以熱物熨痛處即少緩,由處卑濕,復為風邪傷足太陽之經,其脈緩澀,白朮散主之。
白朮散
白話文:
如果隱隱作痛,用熱物熨燙疼痛處就會稍微緩解,由於處所低濕,又為風邪侵襲太陽經絡,脈搏緩慢澀滯,以白朮散治療為主。
白朮(二兩),芍藥(三兩),桂(去皮),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銼)
上為細末。溫酒調二錢匕,食前服。
白話文:
白朮(四十五公克),芍藥(六十八公克),桂枝(去皮,二十二公克),附子(半夏,去皮,臍,各二十二公克,切碎)
若腰痛不能轉側,由勞役動傷經絡,或從高墮下,氣滯於腰,正氣流行,相搏則痛,其脈沉,大小不常,謂之䐴腰,趁痛丸主之。
趁痛丸(諸氣門見趁痛散)
白話文:
如果腰部疼痛,不能轉動側身,是由於勞累役使,損傷了經絡,或者從高處跌落,氣滯在腰部,正氣運行,互相搏擊,就產生疼痛,脈搏沉伏,快慢不正常,叫做拗腰,用趁痛丸來治療。
若腰如錐刀所刺,大便黑色,小便赤黑,此留血滯於腰間,謂之血瀝腰痛,其脈澀,當歸丸主之。
當歸丸
白話文:
如果腰部疼痛像錐子或刀子刺一樣,大便呈現黑色,小便呈深紅色或黑色,這種情況是血氣停留在腰部,中醫稱之為「血瀝腰痛」,脈象澀滯,服用「當歸丸」能夠調理。
當歸(三兩,銼碎),水蛭(好者,炒,三十個),桃仁(去皮尖,三十個,炒,研)
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粒,未知,加至三十粒。
白話文:
當歸(三兩,切碎)、水蛭(上好的,炒熟,三十個)、桃仁(去除外皮和尖端,三十個,炒熟,研成粉末)
若腰冷,腹重如帶五千錢,如坐於水,由腎經為陰濕所逼,復受風冷,久不治,變成水病,腎著湯主之。
腎著湯
白話文:
如果腰部冰冷,腹部沉重,如同束縛了五千枚錢幣,就像坐在水裡,這可能是由於腎經受到陰濕侵襲,加上風寒的影響,長久不治療,就會演變成水病。治療這種情況,可以使用「腎著湯」。
甘草(炙),乾薑(各二兩),白茯苓,白朮(各四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白話文:
甘草(烘炒過的),乾薑(各二兩),白茯苓,白朮(各四兩)
若腰脊不舉,由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陽氣內伐,熱舍於腎,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減,蓋陽明並腎,則腎脂枯。而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是謂骨痿,菟絲子丸、補腎散主之。
菟絲子丸
白話文:
如果腰脊不舉,是因爲長期勞累,加上遇到炎熱而口渴,陽氣內侵,熱氣積聚在腎臟,水不足以勝過火,則骨骼枯萎而骨髓減少,因爲陽明經與腎經相通,所以腎臟的脂液枯竭。而宗筋的主要功能是束縛骨骼而使關節活動靈活,所以這種情況叫做骨痿,可以用菟絲子丸、補腎散來治療。
菟絲子(揀淨,酒浸透,搗爛,焙乾,二兩),牛膝(酒浸,一兩),杜仲(去粗皮,杵碎,酒拌一宿,炒焦,三兩),乾地黃(焙,二兩),萆薢(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飲下三十粒,食後服。
補腎散(見前。)
白話文:
菟絲子(挑選乾淨,用酒浸透,搗碎,烘乾,二兩),牛膝(用酒浸泡,一兩),杜仲(去掉粗糙的皮,搗碎,用酒拌一宿,炒焦,三兩),乾地黃(烘烤,二兩),萆薢(一兩)。
若脅痛不得息,痛則咳而汗出,由邪客於足少陽之絡,屬膽。宜灸足小指次指爪甲上與肉交處七壯,竅陰二穴也。
白話文:
假使肋間疼痛不能平息,疼痛且咳嗽並流汗,是因邪氣侵犯足少陽經絡,與膽腑相關。應灸治足小指次指(第四指)指甲和肉交接處七次,與足少陽經聯屬的竅陰穴。
若臂外臁痛,手不及頭,心煩喉痹者,以邪客於手少陽之絡,以針刺手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令血出而止。
白話文:
如果上臂外側疼痛,手抬不起來,心煩喉嚨腫痛,是邪氣侵犯了手少陽經,可以用針刺大拇指和食指的指尖,針刺的深淺跟韭菜葉差不多,刺出來血後就停止。
若臂痛不能屈伸,此邪客於臂掌之間,取腕踝骨後,以指按之極痛,刺之留二呼,急出針,或灸。
若筋拘攣,背急痛,引脅下,從項推下夾脊,按之應手痛者,於其上灸七壯,未定,加至十四壯。
白話文:
如果手臂疼痛無法彎曲伸直,這是邪氣侵入了手臂和手掌之間,可以在手腕後方的骨頭處找到痛點,用針刺並留針兩下呼吸的時間,然後迅速拔出針,或者進行艾灸。
如果出現肌肉痙攣、背部緊張疼痛,並牽扯到脅下,在從頸部沿脊柱兩側向下按壓時感到疼痛的地方,可以在此處施以七次艾灸,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可以增加到十四次。
若痛引小腹,由寒氣客於厥陰之脈,或脅肋相引,腎肝脈弦大,久成寒疝,桂枝烏頭湯主之。
白話文:
若疼痛引導到小腹,是由於寒氣阻滯在厥陰經脈,或脅肋部位互相牽引疼痛,腎臟和肝臟脈搏弦緊而有力,長期發展成寒性疝氣,可用桂枝烏頭湯來治療。
桂枝烏頭湯
桂心(三兩),芍藥(三兩),烏頭(炮,去皮臍,二兩半),甘草(炙,二兩)
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二盞,薑五片,棗一枚,同煎至一盞,去滓,入蜜半匙許,再煎一二沸,稍熱服。
白話文:
將桂心、芍藥各三兩,炮製去皮臍的烏頭二兩半,炙過的甘草二兩,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五錢藥粉,用水二盞,加入薑五片、大棗一枚,一起煎煮至一盞,去渣,加入半匙蜜,再煮沸一兩次,稍涼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