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太陽合陽明方

又有老弱及血氣兩虛之人,亦宜用此。故經云,轉藥孰緊?有芒硝者,緊也。大承氣最緊,小承氣次之,調胃承氣又次之。其大柴胡加大黃,小柴胡加芒硝,方為轉藥。蓋為病輕者設也。仲景又云:盪滌傷寒熱積,皆用湯液,切禁丸藥,不可不知。

豬苓湯方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一兩)

陽明病,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仲景原文

按:此浮字,誤也。活人云:脈浮者,五苓散;脈沉者,豬苓湯。則知此症脈字下脫一不字也,據太陽篇內,五苓散乃豬苓、澤瀉、茯苓、三味中加桂、白朮也。陽明篇內豬苓湯,乃豬苓、澤瀉、茯苓、三味中加阿膠、滑石也。桂與白朮,味甘辛為陽,主外;阿膠、滑石,味甘寒為陰,主內。

奉議之言,亦可謂不失仲景之旨矣。第奉議欲區別二藥分曉,不覺筆下以沉對浮,遂使後人致疑,三陽症中不當言脈沉,更不復致疑經文之有闕也。更詳太陽症,固常脈浮,而陽明為表之裡,故其脈不曰浮而曰長,蓋長者,不浮不沉,中之脈也。成氏直以脈浮釋之,而朱氏卻以脈沉言之,胥失之矣。

若曰脈浮者五苓散,不浮者豬苓湯,則得仲景之意矣。又詳少陰篇,病下利六七日,咳而漚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一條。雖不言脈沉,然少陰之脈必沉也,豈活人以少陰對太陽一症而言歟?以此推之,成氏隨文誤釋明矣。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以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利其小便故也。原文

《針經》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為伍,天寒衣薄則為溺,天熱衣厚則為汗,是汗溺一液也。汗多為津液外泄,胃中乾燥,故不可以豬苓湯利小便也。

小柴胡湯,方見太陽中篇。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滿,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主之。仲景原文,下二十條同。

或問:少陽膽經,縈紙盤屈,皆多於各經,及觀少陽篇中,治病至簡,又不聞何藥為本經之正法,何也?夫經絡所據,身之後屬太陽,太陽為陽中之陽,陽分也;身之前屬陽明,陽明為陽中之陰,陰分也。陽為在表,陰為在裡,少陽在身之側,夾於表裡之間,故曰半表半裡。

太陽膀胱水,寒也;陽明大腸金,燥也。邪在陰陽二分之中,近後膀胱水,則惡寒;近前陽明燥,則發熱,故往來寒熱也。治法,太陽在標,可汗而解,麻黃湯是也;在本,可滲而解,五苓散是也;陽明在標,可以解肌,葛根是也;在本,可下而解之,承氣湯是也。獨少陽居中,不表不里,開竅於膽,有入無出,故禁發汗,禁利大便,禁利小便,惟宜和之,以小柴胡湯,故名三禁湯。冷熱均平,從於中治,乃和解之劑。

白話文:

太陽合陽明方

體弱多病、氣血不足的人也可以服用此方。古書上說,哪種藥效最急?含有芒硝的藥效最快。大承氣湯最快,小承氣湯次之,調胃承氣湯又次之。大柴胡湯加加大黃,小柴胡湯加芒硝,都是快速起效的方劑,主要用於病情較輕者。張仲景也說:治療傷寒熱邪積聚,都要用湯劑,絕對禁止服用丸藥,這一點務必記住。

豬苓湯方

豬苓、澤瀉、茯苓、滑石、阿膠(各一兩)

陽明病,如果脈象浮,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用豬苓湯治療。這是張仲景原文。

說明:原文中的「脈浮」有誤。有人說:脈象浮的用五苓散;脈象沉的用豬苓湯。這樣看來,原文中「脈」字下面少了一個「不」字。根據《傷寒論》太陽篇,五苓散是由豬苓、澤瀉、茯苓三味藥再加上桂枝、白朮組成的;而陽明篇的豬苓湯,則是由豬苓、澤瀉、茯苓三味藥再加上阿膠、滑石組成的。桂枝和白朮味甘辛屬陽,作用在外;阿膠和滑石味甘寒屬陰,作用在內。

這種說法也符合張仲景的原意。只是為了區分兩種藥方,便在描述中用「沉」來代替「不浮」,導致後人產生誤解,認為三陽病中不應該出現脈沉的現象,更誤以為經文有缺漏。仔細研讀太陽病篇,脈象通常是浮的,而陽明病是表證的裡證,所以脈象不能說是浮,而是長,所謂「長脈」是指不浮不沉,介於浮沉之間的脈象。成氏將其解釋為「脈浮」,朱氏則解釋為「脈沉」,都錯了。

如果說脈象浮的用五苓散,脈象不浮的用豬苓湯,那就符合張仲景的意思了。再仔細看少陰篇,記載著治療下痢六七天、咳嗽、口渴、心煩、睡不著的病症,要用豬苓湯。雖然沒有提到脈沉,但少陰病的脈象一定是沉的,難道是有人將少陰病和太陽病混為一談了嗎?由此推斷,成氏的解釋是錯誤的。

陽明病,汗出很多而且口渴的,不能用豬苓湯,因為汗出很多導致胃中乾燥,而豬苓湯會利尿,所以不能使用。原文。

《針灸甲乙經》說:水穀從口中進入,輸送到腸胃,其中的水分分為二路,天氣寒冷穿衣少則排出為尿,天氣炎熱穿衣多則排出為汗,所以汗和尿都是由同一樣水分組成。汗出過多導致津液外泄,胃中乾燥,所以不能用豬苓湯利尿。

小柴胡湯,方劑見於《傷寒論》太陽篇。

傷寒病五六天,中風,寒熱往來,胸脅部脹滿,默默不語不想吃東西,心煩想嘔吐,或者胸中煩悶但不嘔吐,或者口渴,或者腹痛,或者脅下痞塊堅硬,或者心下悸動,小便不利,或者小便量少,身體微熱,或者咳嗽,這些情況都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張仲景原文,以下二十條相同。

有人問:少陽膽經的經脈迂迴曲折,比其他經脈都長,但是看少陽篇的治療方法非常簡潔,也沒有提到哪種藥物是治療少陽病的主要藥物,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經絡的走向,身體後面屬於太陽經,太陽經是陽中之陽,屬陽;身體前面屬於陽明經,陽明經是陽中之陰,屬陰。陽在表,陰在裡,少陽經在身體側面,介於表裡之間,所以叫做半表半裡。

太陽經(膀胱經)屬水,寒;陽明經(大腸經)屬金,燥。邪氣在陰陽二經之間,靠近後面的膀胱經(屬水)就惡寒,靠近前面的陽明經(屬金)就發熱,所以寒熱往來。治療方法是:太陽經在表證,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麻黃湯就是這樣;在裡證,可以用利尿的方法治療,五苓散就是這樣;陽明經在表證,可以用解肌的方法治療,葛根湯就是這樣;在裡證,可以用瀉下方法治療,承氣湯就是這樣。只有少陽經居於中間,既非表證也非裡證,開竅於膽,有入無出,所以禁止發汗,禁止通大便,禁止利小便,只宜調和,所以用小柴胡湯,所以叫做三禁湯。寒熱均平,從中間調和治療,是調和解表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