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四 (8)

回本書目錄

卷四 (8)

1. 太陽合陽明方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發汗不解,腹滿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或謂減不足言,復曰當下之何也?此古之文法如是也。言腹滿不減,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此滿而不減之謂也。若時滿、時減者,不可以當下而論,假如太陽篇中雲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必衄,宜桂枝湯,緣桂枝為當發汗而設,非為治衄也。其減不足言之說,亦不外乎是理張論。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或問:承氣湯,陽明當下之症宜用,今少陰病亦用何也?蓋胃為水穀之海,主養四旁,四旁有病,皆能傳之入胃,其胃土燥,則腎水乾,以二三日口燥咽乾,是熱之深傳之速也,故曰急下以全腎水。夫土實則水清,謂水穀不相混,故自利清水而口乾燥,此胃土濕熱而致然也。

下利色青,青,肝也,乃肝邪傳腎。緣腎之經脈從肺出絡心,注胸中,由是而心下痛,故急下以去實熱,逐腎邪。其六七日腹脹,不大便,以入腑之邪壅甚,胃土勝則腎涸,故急下以逐胃熱,滋腎水。蓋陽明與少陰皆有急下之條,然而症雖不同,其入腑之理則一,是以皆用大承氣也。

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

大法秋宜下。

凡服下藥,用湯勝丸,中病即止,不必盡劑。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硬者,急下之,大承氣湯。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大承氣湯。

問曰:人病宿食,何以別之?

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又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不欲食者,以為宿食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瘥後,至其年月日復發,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硬;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以下之,宜大承氣湯。

或問:承氣湯仲景有大小調胃之名,何也?然。傷寒邪熱,傳受入里,謂之入府。府者,聚也。蓋邪熱與糟粕蘊而為實也。實則潮熱、譫語,手心濈濈汗出者,此燥屎所為也。如人壯大熱、大實者,宜大承氣湯下之。又熱結不堅滿者,故減去厚朴、枳實,加甘草而和緩之,故曰調胃承氣也。

白話文:

太陽合陽明方

陽明病,發燒出汗很多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發汗後症狀沒有減輕,肚子脹痛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肚子脹滿沒有減輕,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就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有人問:「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為何還要使用瀉下藥物呢?」這是古代的文法如此,意思是說肚子脹滿沒有減輕,就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這就是指脹滿沒有減輕的情況。如果時而脹滿、時而減輕,就不能單純以需要瀉下藥物論。例如《傷寒論》太陽篇中提到,傷寒病患者大便不通六七天,頭痛發熱,可以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就知道病邪不在裏,還在表,應該讓病人發汗,如果頭痛而且還會流鼻血,就應該服用桂枝湯,因為桂枝湯是用來發汗的,並不是治療流鼻血的。所謂「減輕的程度微不足道」的說法,也是基於這個道理。

陽明和少陽合病,必然腹瀉。脈象正常的是順利的,脈象異常的是失常的,互相克制,稱為「負」。脈象滑而數的,是有宿食,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患病二三日,口乾舌燥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腹瀉排出清澈的水樣便,顏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舌燥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六七天,腹部脹滿而不通大便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有人問:承氣湯是陽明病需要瀉下的症狀才使用,現在少陰病也使用,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胃是水穀的倉庫,負責滋養周圍臟腑,周圍臟腑有病,都能傳到胃,胃土乾燥,則腎水也會枯竭。因為二三日就口乾舌燥,這是熱邪深入傳播迅速的緣故,所以說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來保護腎水。因為土實則水清,是指水穀沒有混合,所以腹瀉排出清澈的水樣便而且口乾舌燥,這是因為胃土濕熱造成的。

腹瀉的顏色青,青色屬肝,這是肝邪傳到腎。因為腎的經脈從肺出來絡於心,注入胸中,因此心下疼痛,所以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去除實熱,驅逐腎邪。六七天腹部脹滿,不大便,是因為進入腑臟的邪氣阻塞嚴重,胃土過盛則腎水枯竭,所以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來驅逐胃熱,滋養腎水。陽明和少陰都有緊急使用瀉下藥物的條文,然而症狀雖然不同,其進入腑臟的道理則相同,因此都使用大承氣湯。

腹瀉,神志不清的人,是有燥屎,應該服用小承氣湯。

治療的大原則是秋天宜瀉下。

凡是服用瀉下藥物,湯劑比丸劑好,病好了就停藥,不必服用完所有的藥。

腹瀉,三部脈象都平緩,按壓心下堅硬的人,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腹瀉,脈象遲而滑的人,是內部實證。腹瀉還沒有要停止,要緊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有人問:病人有宿食,怎麼區分呢?

老師說:寸口脈浮大,按壓又澀滯,尺脈也微弱而澀滯,就知道是有宿食,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腹瀉不想吃東西的,是因為宿食的緣故。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腹瀉痊癒後,到了一定的年月日又復發,是因為病情沒有徹底痊癒的緣故。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腹瀉,脈象反而是滑的,應該去除某些東西,瀉下後就好了,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腹部脹滿疼痛的,這是實證。應該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脈象雙弦而遲的,必然心下堅硬;脈象大而緊的,是陽中有陰。可以使用瀉下藥物,應該服用大承氣湯。

有人問:承氣湯張仲景有大小調胃承氣湯的區分,這是為什麼呢?是的。傷寒邪熱,傳導進入裏證,叫做入府。府,聚集的意思。邪熱和糟粕積聚而形成實證。實證就會潮熱、神志不清,手心發熱出汗,這是燥屎造成的。如果人壯實,發高燒,實證很重,就應該服用大承氣湯瀉下。又熱邪結聚而不堅滿的,就減去厚朴、枳實,增加甘草來緩和,所以叫做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