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太陽合陽明方

或又曰:結胸倘有外症,大陷胸可用否?予曰:結胸無外症,或有微熱,或有小潮熱,仲景已明言之,其餘別無表症。若有外症,其邪亦未結實,不可以結胸論也。經曰:傷寒六七日,發熱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症未去,柴胡加桂枝湯主之。又傷寒六七日,已發汗而復下,胸脅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

已上之症,雖云心下支結,及言胸脅滿微結,二條俱有外症,所以柴胡加桂枝及加乾薑以和解之。如無外症,止有胸腹結實而痛者,方為結胸病也。

陽明少陽各方

大承氣湯方

厚朴(去痞),枳實(泄滿),芒硝(軟堅),大黃(蕩實),必痞滿燥實四症全者方可用

小承氣湯方

厚朴,枳實,大黃

調胃承氣湯方

芒硝,大黃,甘草

發汗後,不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原文下三十四條同。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

傷寒十三日,過經不解,譫語者,以有熱,當以調胃承氣湯下之。

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心下溫溫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滿,鬱郁微煩,先此時自極吐下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陽明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恐有燥屎,欲和之法,與小承氣湯。

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止後服。

此段分作三截看。自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止,為上一截。是將潮熱、譫語、不惡寒、不大便、對為現證。下文又分作一截,以辨劇者、微者之殊。微者但發熱、譫語,但字為義,以發熱、譫語之外,別無他症,其用承氣湯一方,利止後服,見其熱輕,猶恐下之太過也。

至於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如此熱極證危,不可不決死生以斷,斷以脈弦者生,澀者死。此陽熱已極,若脈弦為陰未絕,猶可下之,以復其陰;若弦澀為陰絕,不可救藥而必死矣。

潮熱者,若潮汐之來,不失其時,一日一發,按時而發者,謂之潮熱。若日三五發者,即是發熱,非潮熱也。潮熱屬陽明,陽明旺於未申,必於日晡時發,乃為潮熱。

譫語者,謂亂言無次,數數更端也。鄭聲者,語鄭重頻煩也,只將一字內言重迭頻言之,終日殷勤不換他聲也。蓋神有餘則能機變,而亂語數數更端,神不足則無變聲,而只守一聲也,此虛實之分也。譫語屬陽,鄭聲屬陰。經云:實則譫語,虛則鄭聲。譫語者,顛倒錯亂,言出無倫,常對空獨語,如見鬼狀。

白話文:

太陽合陽明方

有人問:如果結胸病有外在症狀,可以用大陷胸湯嗎?我說:結胸病沒有外在症狀,或者只有輕微發熱,或者有低燒,張仲景已經明確說明了,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表證。如果有外在症狀,邪氣也未凝結,就不能用結胸病來論。經書說:傷寒病五六七天,發熱惡寒,四肢關節疼痛,輕微嘔吐,心下痞硬,外在症狀未消失,用柴胡加桂枝湯治療。又說:傷寒病五六七天,已經發汗又瀉下,胸脅略微痞硬,小便不利,口渴但不嘔吐,只有頭汗出,寒熱往來,心煩,這是邪氣未解,用柴胡桂枝乾薑湯治療。

以上這些症狀,雖然都說到心下痞硬,以及胸脅滿悶略微痞硬,兩條都帶有外在症狀,所以用柴胡加桂枝湯或加乾薑湯來調和解表。如果沒有外在症狀,只有胸腹痞硬疼痛,才是結胸病。

陽明少陽各方

大承氣湯方

厚朴(去痞)、枳實(泄滿)、芒硝(軟堅)、大黃(蕩實),必須同時具有痞滿、燥熱、實證四種症狀才能使用。

小承氣湯方

厚朴、枳實、大黃

調胃承氣湯方

芒硝、大黃、甘草

發汗後,不惡寒的是虛證;不惡寒,但發熱的是實證,應該調和胃氣,服用調胃承氣湯。原文後三十四條也是同樣的道理。

太陽病未解,脈象陰陽俱停,必須先出現戰慄出汗後才能痊癒,如果想瀉下,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

傷寒病十三天,超過經期未痊癒,出現神志不清的,是因為有熱邪,應該用調胃承氣湯瀉下。

太陽病,超過經期十幾天,心下溫溫的想嘔吐,而且胸中疼痛,大便稀溏,腹部略微脹滿,鬱鬱寡歡略微煩躁,之前已經自行大量嘔吐瀉下的,可以用調胃承氣湯。

陽明病潮熱,大便略微乾燥的,可以用大承氣湯。擔心有燥屎,想潤腸通便,用小承氣湯。

傷寒病,如果嘔吐或瀉下後,沒有痊癒,不大便五六天,最多十幾天,用大承氣湯治療。如果服用一次見效,之後就停止服用。

這一段分成三部分看。從「傷寒病,如果嘔吐或瀉下後,沒有痊癒,不大便五六天,最多十幾天」開始,到「日晡時發的潮熱,不惡寒,獨語像見鬼一樣」,是第一部分。這是將潮熱、神志不清、不惡寒、不大便,作為現狀。下文又分成一部分,來區分病情嚴重和輕微的差別。輕微的只是發熱、神志不清, 「但」字是「只有」的意思,除了發熱、神志不清之外,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承氣湯,見效後就停止服用,因為病情輕,擔心瀉下過度。

至於病情嚴重的,發熱時不認識人,摸衣摸床,坐立不安,輕微氣喘直視前方,這是熱邪極盛,危及生命的症狀,必須當機立斷,根據脈象來判斷生死,脈象弦數的能活,脈象澀滯的必死。這是陽熱已經極盛,如果脈象弦數,說明陰氣未絕,還可以瀉下,來恢復陰氣;如果脈象弦澀,說明陰氣已絕,不可救藥,必死無疑。

潮熱是指像潮汐一樣,不失其時,一天發作一次,按時發作的,叫做潮熱。如果一天發作三五次的,那是發熱,不是潮熱。潮熱屬於陽明,陽明盛於未申時(下午一點到三點),必須在日晡時發作,才是潮熱。

神志不清是指胡言亂語,言語雜亂無章,經常更改話題。鄭聲是指說話聲音鄭重,頻頻煩躁,只重複一個字,整天喋喋不休不改變聲調。神氣充足就能機智靈敏,所以胡言亂語經常改變話題;神氣不足就不能變換聲調,只重複一個聲調,這是虛實的區別。神志不清屬陽,鄭聲屬陰。經書說:實則神志不清,虛則鄭聲。神志不清是指顛倒錯亂,言語無倫次,經常對著空氣獨自說話,像見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