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太陽合陽明方

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小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當湯主之。原文下三條同。

仲景凡稱太陽症脈沉者,皆謂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而脈反沉也。其症兼發狂,小腹痛者,為蓄血,此條抵當湯是其例也。

自經而言,則曰太陽;自腑而言,則曰膀胱。陽邪由經而入結於膀胱,故曰隨經瘀熱在裡。

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小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陽明症,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當湯下之。

病人無表裡症,發熱六七日,雖脈浮數者,可少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而下不止,必協熱而便膿血也。或問:攻下之法,須外無表症,里有下症,然後可攻。上言無表裡症,況脈更浮數,何故言可以下之?曰:此非風寒之所病,是由內傷而致然也。若外不惡寒,里無譫語,但七八日發熱,有爍津液,乃陽盛陰虛之時,苟不攻之,其熱不已,必變生焉。故云:雖脈浮數可下,不待沉實而攻之。

夫內傷者,經曰趺陽脈浮而數,浮則傷胃,數則傷脾,此非本病,醫特下所為也,仲景之意不外是理。凡傷寒當下之症,皆從太陽、陽明在經之邪而入於腑,故下之。今不言陽明病,而但曰病人無表裡症,此非自表之裡而病也。但為可下,故編於陽明篇中,學者宜詳玩焉。

傷寒有熱,少腹痛,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按:成注身黃、屎黑、喜忘、發狂,亦是推廣之詞,若依上文,只是滿而不硬耳。

抵當湯、丸,藥味同劑,如何是二法?蓋喜忘、發狂、身黃、屎黑者,疾之甚也;但小腹滿硬、小便利者,輕也,故有湯、丸之別。桃仁、大黃等分,水蛭、虻蟲多者作湯,三分之二者作丸,作丸之名,取其數少而緩也。故湯用煎服一升,丸止服七合也。

活人云:若抵當湯、丸,更宜詳慎審其有無表症,若有蓄血而外不解,亦未可便用,宜先用桂枝湯以解外,緣熱客膀胱太陽經也。

大陷胸湯,方見前。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動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又下之,動數變遲,宜大陷胸湯。

按:太陽病,在表未曾解,在表而攻裡,可謂虛矣。而況所得之脈,皆浮而動數乎!今得誤下,動數變遲矣。而又曰胃中空虛。又曰短氣、躁煩,虛之甚矣。借曰陽氣內陷,心下同硬,而可迅攻之乎!豈大陷胸之力緩於承氣。況已下者,不可再下,寧不畏其虛乎!且經明曰,結胸脈浮大者,不可下,下者死。

又曰結胸症悉具,煩躁者死。今曰脈浮,又曰煩躁,大陷胸果可用乎?彼陽病實下結,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下懊憹者,以梔子豉湯,吐胸中之邪。況太陽失下後,明有虛症乎!

白話文:

太陽合陽明方

太陽病持續六七天,表證仍然存在,脈象微弱而沉,卻沒有胸部緊束感,患者卻出現發狂的症狀,這是因為體內熱邪積聚在下焦,小腹部應該硬而脹滿;如果小便通暢,則出血後病情就會好轉,此時應該使用抵當湯治療。

仲景所說的太陽病脈象沉者,都是指患者發熱惡寒,頭項強痛,而脈象卻反而沉的症狀。如果病情同時伴隨發狂、小腹疼痛,就是由於瘀血積聚導致的,這個方子抵當湯就是治療這種情況的例子。

從經絡的角度來說,屬於太陽經;從臟腑的角度來說,屬於膀胱。陽邪循經絡侵入,在膀胱部位凝結,所以說瘀熱積聚在裡。

太陽病,身體發黃,脈象沉而緊,小腹硬,小便不利,這是因為沒有出血;陽明病,患者喜歡遺忘,必然有瘀血積聚。原因是原本就有長期瘀血,所以導致喜歡遺忘,大便雖然硬,但排便卻比較容易,大便顏色必然發黑,應該使用抵當湯攻下。

病人沒有表裡證候,發熱六七天,即使脈象浮數,也可以少量攻下。假如已經攻下,脈象浮數沒有消失,而且下利不止,一定是體內熱邪加重,而排出膿血。有人可能會問:攻下的方法,必須要沒有表證,裡有下症,才能攻下。上面說沒有表裡證候,況且脈象更浮數,為什麼說可以攻下呢?回答是:這不是風寒所致的疾病,而是由內傷引起的。如果外無惡寒,裡無譫語,只是發熱六七天,體液被灼傷,這是陽盛陰虛的時候,如果不攻下,熱邪不會停止,必然會產生變化。所以說:即使脈象浮數也可以攻下,不必等到脈象沉實才攻下。

內傷的患者,經書上說趺陽脈浮數,浮則傷胃,數則傷脾,這並不是本來的疾病,只是醫生攻下所造成的結果,仲景的意思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凡是傷寒需要攻下的症狀,都是從太陽、陽明經的邪氣侵入腑臟,所以要攻下。現在沒有提到陽明病,而只說病人沒有表裡症候,這不是從表證發展到裡證的疾病。只是因為可以攻下,所以編在陽明篇中,學習者應該仔細研讀。

傷寒有熱,少腹疼痛,應該小便不利,現在卻小便通暢,這是因為有出血。應該攻下,不必用其他藥物,應該用抵當丸。

注釋:書中提到的身體發黃、大便黑色、喜歡遺忘、發狂,都是推廣的說法,如果按照上文的意思,只是小腹脹滿而不硬而已。

抵當湯、丸,藥物成分和劑量相同,為什麼有兩種使用方法呢?因為喜歡遺忘、發狂、身體發黃、大便黑色,是病情嚴重的情況;而只是小腹脹滿硬、小便通暢,則是病情較輕的情況,所以才有湯劑和丸劑的區別。桃仁、大黃等量,水蛭、虻蟲用量多則做湯劑,用量為三分之二則做丸劑,丸劑的名稱,取其藥量少而緩和之意。所以湯劑煎服一升,丸劑只服七合。

活人說:使用抵當湯、丸,更應該仔細審慎判斷是否有表證,如果有瘀血積聚而外感沒有解除,也不能隨便使用,應該先使用桂枝湯來解表,因為熱邪侵犯膀胱和太陽經。

大陷胸湯,方劑在前文已經記載。

太陽病,脈象浮而動數,浮則為風,動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輕微盜汗,卻仍然惡寒,這是因為表證沒有解除。醫生又攻下,動數的脈象變慢了,應該使用大陷胸湯。

注釋: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在表證的時候攻裡,可以說是很虛弱的。何況所得的脈象,都是浮而動數呢!現在因為錯誤的攻下,動數的脈象變慢了。又說胃中空虛。又說氣短、煩躁,已經非常虛弱了。可以說陽氣內陷,心下堅硬,而可以迅速攻下嗎?難道大陷胸湯的攻下作用比承氣湯緩和嗎?況且已經攻下,不可以再攻下,難道不害怕虛弱嗎?而且經書明確說,結胸脈象浮大,不可以攻下,攻下就會死。

又說結胸症狀全部出現,煩躁的人會死。現在說脈象浮,又說煩躁,大陷胸湯果真可以使用嗎?那些陽明病實證而下焦瘀結,胃中空虛,邪氣擾動膈肌,心下懊憹的患者,應該用梔子豉湯,吐出胸中的邪氣。況且太陽病失治後攻下,明顯有虛弱的症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