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二 (2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0)

1. 答杭州程云來傷寒十六問

六問,: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既寒去欲解,不用藥可矣,必用小青龍湯何也?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此水寒相搏,而傷其肺也。傷寒故發熱,水停心下故不渴,內水與外寒相得益彰矣。今服湯已而渴,明是表藥之甘溫,克勝其外襲之寒,所以知其證為欲解,然尚未解也。何以故?外寒為內水所持,開解最難,故必更用小青龍湯,逐其寒從外出,水從下出,斯一舉而開解無餘耳!倘不其然,縱外寒漸散,其水氣之射肺中者,無由得出,異日寧不為喘渴之人乎!

七問,: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云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衄家不可發汗,衄而已解,不用麻黃可也,復何用耶?

,:衄家不可發汗者,乃不病傷寒之人。平素慣衄,及病傷寒,不可發汗,所謂奪血者無汗,強發其汗,徒動其血,如下厥上竭之類也。傷寒之人,寒氣深重,其熱亦重,熱追血行,因而致衄。衄乃解者,不過少解其煩瞑,未能解深重之寒也。故必再用麻黃湯以發其未盡之沉滯,一以盡徹其邪,一以免其再衄,此定法也。仲景復申二法:其一云,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此則不用麻黃湯也。曰身無汗,必系已用麻黃湯,而未得汗,然亦足以推發其勢,而致自衄也。以其人既無發煩、目瞑之症,則一衄而邪從外解矣,何苦復用麻黃湯耶?其一云,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此因全不發其汗,因而致衄,是一衄不能盡徹其邪,仍當用麻黃湯以發之,邪始徹也。參二條以會,用法之意,了無疑惑矣。至於審邪勢之微甚,以分用劑之大小,更不待言已!

八問,: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發汗後桂枝既不可行,麻黃可行耶!無大熱,石膏可行耶,義不可知也!

,:治傷寒先分營衛受邪,桂枝湯與麻黃湯一彼一此,劃然中分,果真為麻黃湯症,斷無混用桂枝之理。故發汗以後,得汗而熱少除,但喘尚未除者,更與麻杏甘石湯,治之則愈,此中頗有奧義。蓋太陽之邪,雖從汗解,其熱邪襲入肺中者,無由得解。所以熱雖少止,喘仍不止,故用麻黃髮肺邪,杏仁下肺氣,甘草緩肺急,石膏清肺熱,即以治足太陽膀胱經藥,通治手太陰肺經,亦為天造地設之良法也。倘更誤行桂枝,寧不壅塞肺氣,而吐痛膿乎!必以此意,然後不可更行桂枝之戒,愈覺深切著明耳。

九問,:血弱氣盡一節,有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高指表耶?下指脅耶?

白話文:

六問:傷寒病人胸腹部有水氣,咳嗽並略微喘息,發燒但不口渴,服用湯藥後卻感到口渴,這是寒邪已退,病情將要痊癒的徵兆,小青龍湯可以治療。既然寒邪已退將要痊癒,不用藥也可以,為什麼還要用小青龍湯呢?

答:傷寒病人胸腹部有水氣,咳嗽並略微喘息,這是寒邪和水氣相互搏結,損傷了肺部。傷寒導致發燒,水氣停滯在胸腹部所以不口渴,內在的水氣和外在的寒邪互相助長。現在服用湯藥後感到口渴,說明溫和的藥物克服了外襲的寒邪,所以知道病情將要痊癒,但尚未完全痊癒。為什麼呢?因為外在的寒邪被內在的水氣阻滯,很難去除,所以必須再次服用小青龍湯,驅逐寒邪從體表排出,水氣從下排出,這樣就能一次性徹底解決問題。如果不然,即使外在的寒邪逐漸消散,但水氣仍然侵犯肺部,難以排出,將來豈不變成喘息口渴的病人嗎!

七問:太陽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燒,全身疼痛等等,病情嚴重者必定會鼻出血,鼻出血後病情就痊癒了,這是因為陽氣盛的原因,麻黃湯可以治療。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鼻出血後就好了,不用麻黃湯也可以,為什麼還要用呢?

答: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這指的是不是傷寒的病人。平時就習慣鼻出血的人,患了傷寒後,不能發汗,所謂奪血者無汗,強行發汗,只會擾動血液,如同下厥上竭那樣。傷寒病人,寒邪深入體內,其熱邪也重,熱邪促使血液運行,因而導致鼻出血。鼻出血後病情痊癒,只是稍微減輕了煩躁昏迷的症狀,還不能解除深重的寒邪。所以必須再次服用麻黃湯以發散未盡的寒邪,一方面徹底驅除邪氣,一方面避免再次鼻出血,這是確定的方法。仲景又補充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太陽病,脈象浮緊,發燒,身無汗,自行鼻出血而痊癒,這種情況就不需要麻黃湯了。因為身無汗,一定是已經服用過麻黃湯,但沒有出汗,然而也足以推動病情發展,而導致自行鼻出血。因為病人既沒有發熱煩躁、昏迷的症狀,那麼鼻出血一次邪氣就從體表解除了,為什麼還要再用麻黃湯呢?另一種情況是,傷寒,脈象浮緊,不發汗,導致鼻出血,則需要服用麻黃湯。這是因為完全沒有發汗,因而導致鼻出血,因為一次鼻出血不能完全驅除邪氣,仍然應該服用麻黃湯發汗,邪氣才能徹底清除。綜合這兩種情況,用藥的用意,就毫無疑問了!至於根據邪氣的輕重,來決定藥量的多少,更是不必多說了!

八問:發汗後不可以再服用桂枝湯;出汗但喘息,沒有明顯發熱的,可以服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發汗後桂枝湯不可以服用,麻黃湯卻可以服用嗎?沒有明顯發熱,石膏也可以服用嗎?道理不明白!

答:治療傷寒首先要區分營衛受邪,桂枝湯和麻黃湯各治一症,截然不同,如果確實是麻黃湯的症狀,絕對不能混用桂枝湯。所以發汗後,出汗了但熱邪減少不多,只是喘息還沒消除,再服用麻杏甘石湯治療就會痊癒,這裡面頗有奧妙。因為太陽經的邪氣,雖然通過出汗解除了,但熱邪侵入肺部的,卻無法解除。所以雖然熱邪稍減,但喘息仍然不止,所以用麻黃發散肺部的邪氣,杏仁宣降肺氣,甘草緩和肺部的急躁,石膏清熱,也就是用治療足太陽膀胱經的藥物,通治手太陰肺經,也是天造地設的好方法。如果再誤用桂枝湯,豈不堵塞肺氣,而導致咳嗽疼痛膿痰嗎!必須理解這個道理,然後才能明白不可以再服用桂枝湯的告誡,就更加深刻明瞭了。

九問:血虛氣弱一段,有臟腑相連,疼痛必定在下,邪氣在上痛在下,所以導致嘔吐。上指表證嗎?下指脅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