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昌

《尚論後篇》~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若論天時自然之運,如環無端,豈有甫終一運,重轉土運十八日,五運而為八轉者乎!此其道惟以六氣之配而始明,蓋三百六十日,五分之,各得七十二日,則為五運:六分之,各得六十日,則為六氣。

自小雪至大寒六十日,屬太陽寒水之氣;自大寒至春分六十日,屬厥陰風木之氣;自春分至小滿六十日,屬少陰君火之氣;自小滿至大暑六十日,屬少陽相火之氣;自大暑至秋分六十日,屬太陰濕土之氣;自秋分至小雪六十日,屬陽明燥金之氣。此則水木火土金相生不息之義也。

可見冬季大寒後十八日之土,即從太陽寒水之氣為用,故能生厥陰之風木。而春季穀雨後十八日之土,早已屬少陰君火之所生,而不從木風為同類。又加仲夏少陽相火,重生其土,至長夏大暑後,其土之盛為始極,而為生金之正土矣。未立夏之前,氣已從火。既立秋之後,氣上從土。

火土之氣,共管一百八十日,分歲之半。昌所謂夏月三氣相合,與冬春秋之各主一氣迥乎不同者,正以天時自然之運而知之也,豈故為牽強其說,以欺人哉!但君相二火之分,即與濕土合司其化,所以夏月暑熱中有濕,濕中有暑熱。自春分至秋分,有極濕之時,有極熱之時,又有濕熱交蒸之時,雖云長夏建未之月,濕土主事,其實已行半年之久矣。

夫春分後,土膏地溽,濕行半年不謂之濕,直至秋後,土乾地燥反謂之濕,昔賢以訛傳訛,其因仍苟簡為不少矣,可無論歟!

熱濕暑三氣,同於夏月見之,直所謂同氣相求也。蓋熱而益之以暑,則熱為甚酷,爍石流金,亦云僅矣。然但為乾熱已也,得陰涼尚可避之。若加以濕,而與炎威相會,盡大地為蒸蘢,礎磉流膏,蟣蝨悉出衣表,無可避也。必俟金風動,而暑始退,惟風動勝濕故也。三氣相兼之義,益可見矣。

夏日較他時獨永,而南方離明之位,天皇獨密,造化活潑之妙,非圓機之聖人,曷足以知之!

論逆四時之病為自取其殃

四序之中,當溫而溫,當熱而熱,當涼而涼,當寒而寒,以生、以長、以化、以收、以藏,四時極正之氣。民物原無疴疹,乃有違天而召戾,不可救藥者甚多。《內經》云:逆冬氣則傷腎,奉生者少;逆春氣則傷肝,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傷心,奉收者少;逆秋氣則傷肺,奉藏者少;其逆四季土旺之氣則傷脾,奉化者少,言外自寓造物不與人忤,而人自逆之也。

逆之之情,久而靡錮,如暴戾忿恨之人,始焉但覺肝氣有餘,終歲擾亂,一旦不足,則尪羸無似,更有何氣可奉他藏耶!所謂違天者不祥,人不可以不知也。

四序之中,有與病相鄰者,善保生者,宜默杜其機。如春氣在頭,頭間之氣倍旺於他部,氣旺則血克,血克則易至於溢出,故春病善鼽衄,其所損也多矣。《內經》云:上者下之。誠知春氣之在頭也。每日引而歸諸丹田氣海之內,且氣機雖發揚,而吾心不可無蕭瑟之應,不則微用苦降之藥以通其氣,凡此皆所謂嘿杜其機者也。若俟鼽衄淋漓尚不知其所來,則無具甚矣!鼽音求,鼻間窒塞也。

白話文:

從天時運行的角度來看,自然界的運行就像環環相扣,永無止境,怎麼會有剛結束一個運氣,就馬上又開始土運十八天的說法呢? 五運八轉的道理,只有根據六氣的配合才能明白。一年三百六十天,分成五份,每份七十二天,這就是五運;分成六份,每份六十天,這就是六氣。

從小雪到大寒六十天,屬太陽寒水之氣;從大寒到春分六十天,屬厥陰風木之氣;從春分到小滿六十天,屬少陰君火之氣;從小滿到大暑六十天,屬少陽相火之氣;從大暑到秋分六十天,屬太陰濕土之氣;從秋分到小雪六十天,屬陽明燥金之氣。這就是水木火土金相生相克、生生不息的道理。

可以看出,冬季大寒後十八天的土氣,是從太陽寒水之氣轉化而來,所以才能生出厥陰風木之氣。而春季穀雨後十八天的土氣,已經屬於少陰君火所生,而不是從木風轉化而來。到了仲夏,少陽相火又生土氣,到了長夏大暑之後,土氣達到最盛,成為生金之氣的正土。未到立夏之前,氣候已經轉向火;立秋之後,氣候轉向土。

火土之氣,共同支配一百八十天,佔據一年的一半時間。所謂夏月三氣相合,與冬、春、秋各主一氣的現象大不相同,這正是根據天時自然運行的規律而知曉的,怎麼能強詞奪理來欺騙人呢?君火、相火兩種火氣,與濕土共同主宰其變化,所以夏月暑熱之中有濕氣,濕氣之中又有暑熱。從春分到秋分,有極度潮濕的時候,有極度炎熱的時候,還有濕熱交蒸的時候。雖然說長夏是濕土主事,但其實濕土的影響已經持續了半年之久。

春分之後,土地濕潤,潮濕的狀態持續半年,這不算濕;到了秋天之後,土地乾燥,反而稱之為濕。古人以訛傳訛,其原因還是因為過於簡略的緣故,這就不必多說了。

熱、濕、暑三氣,在夏月同時出現,這叫做“同氣相求”。如果炎熱再加上暑氣,那熱就會更加酷烈,足以熔化金屬,這只是說法而已。但這只是乾燥的熱,只要陰涼一些就能避免。如果再加上濕氣,與炎熱的威力結合在一起,就會使大地蒸騰,地基都濕軟,蟲蝨都爬到衣服外面,就沒有辦法躲避了。必須等到秋風一起,暑氣才能消退,因為風能勝過濕氣。三氣相兼的道理,由此可見一斑。

夏日比其他季節長,而南方是太陽最熾熱的地方,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奧妙,不是具有高深智慧的聖人,怎麼能明白呢!

論逆四時之病為自取其殃

四季之中,應該溫暖的時候就溫暖,應該炎熱的時候就炎熱,應該涼爽的時候就涼爽,應該寒冷的時候就寒冷,這樣才能做到生長、收藏,維持四季正常的氣候。百姓萬物原本沒有疾病,都是違背自然規律而招致災禍,其中很多是不可救藥的。《內經》說:違背冬季的氣候就會傷腎,不利於生命的生長;違背春季的氣候就會傷肝,不利於生命的生長;違背夏季的氣候就會傷心,不利於生命的收藏;違背秋季的氣候就會傷肺,不利於生命的收藏;違背四季土旺的氣候就會傷脾,不利於生命的變化。這句話裡暗示了:造物主從不與人作對,都是人自己違背自然規律的。

違背自然規律的情況,時間久了就會導致身體機能衰竭,就像暴躁易怒的人,開始時只是覺得肝氣過盛,一年到頭都煩亂不安,一旦肝氣不足,就會變得體弱多病,還能有什麼氣來滋養其他的臟腑呢?所謂違背自然規律就會不祥,人不可以不知道這個道理。

四季之中,有些時候容易生病,善於養生的人,應該提前預防。比如春氣在頭,頭部的氣比其他部位旺盛,氣盛則血弱,血弱就容易溢出,所以春季容易患鼻出血等疾病,造成的損害很大。《內經》說:上者下之。這是指春氣在頭。每天把頭部的氣引導到丹田氣海之內,即使氣機發揚,也要保持內心的平靜,或者用一些苦寒的藥物來疏通氣機。這些都是所謂預防的措施。如果等到鼻出血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就太晚了!鼽,音求,指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