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後篇》~ 卷一 (10)
卷一 (10)
1. 春溫中篇諸方(茲篇得十二法)
溫經散邪一法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二方之意前已論明。
溫經一法
附子湯
治得病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
治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
附子溫經散寒,人參補氣回陽,芍藥救陰,茯苓及術,制水燠土。
急溫一法
四逆湯
治寒邪深入於裡者。
治膈上有寒飲乾嘔者。
陰邪深入,則微陽必遭埋沒。陰邪上干,則微陽必致飛騰。故宜急溫,恐少遲則不及也。
急溫則無取於迴護矣。然以甘草為君,以乾薑附子為臣,正長駕遠馭,俾不至於犯上無等,無迴護中之迴護也。
通陽一法
白通湯
治陰寒下利,蔥白為君,乾薑附子為臣。以在經之陰極盛,格拒其陽於外而不納,故取用於蔥白,以通陽氣,而使陽氣自斂,見晛曰消之義也。
白通加豬膽汁湯
治下利脈微,及厥逆無脈,乾嘔煩者。呼吸存亡之際,恐陽藥不能直達,故加人尿、豬膽法之陰,以為嚮導。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通脈四逆湯
治下利清穀,裡虛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即前四逆湯而倍乾薑加蔥白也。
不惡寒,面色赤而外熱者,加蔥白以通陽氣。腹中痛者,真陰不足,去蔥,加芍藥;嘔者,加生薑;咽痛者,去芍藥少加桔梗。
利止脈不出者,陽氣未復,去桔梗加人參。
溫胃一法
吳茱萸湯
治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
桃花湯
治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胃虛土寒,不能制水,而下焦滑脫,故用乾薑、粳米之辛甘,以佐赤石脂也。
灼艾助陽一法
一二日,口中和,背惡寒者,即宜服附子湯,並用灸法以助陽。
吐利手足不逆冷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數更衣反少者,陽虛而氣下墜,血少而勤弩責也,宜灸頂門之百會穴,以升舉其陽也。
溫經鎮水一法
真武湯
治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或咳、或小便利、或嘔者,真武,北方司水之神也。陰邪熾盛,水泉泛溢,得真武則可以鎮攝而安其位也。
和陰一法
黃連阿膠湯
治心煩不寐者。少陰本欲寐,反心煩不寐,熱甚而里不和也。芩連除熱,雞子黃、阿膠少佐芍藥以和血,而生不足之真陰也。
急下一法
大承氣湯
治二三日口燥咽乾者。二三日病始發,便有腎水枯竭之象,不急下,將何救耶?
治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痛,口乾燥者。腎中之邪摶水而變青,熱之極也。心下痛者,水氣上逆也。水氣上逆而口反乾燥,則枯涸有立至矣。故當急下。治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腹脹不大便,胃實可知,水臟受病,加以土實,則水必竭,故當急下。
白話文:
[春溫中篇諸方(茲篇得十二法)]
溫經散邪法
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這兩種湯劑的作用已在前面詳細討論過。
溫經法
附子湯:適用於得病一到兩天,口中溫和但背部感覺寒冷的情況,以及身體疼痛、手腳冰涼、骨頭關節痛且脈搏沉弱的人。附子可溫暖經絡驅散寒冷,人參補充氣力,回復陽氣,芍藥滋養血液,茯苓和白朮調理水液,平衡濕氣。
急溫法
四逆湯:治療寒邪深藏體內的情況,以及胸腔有寒飲導致乾嘔的症狀。當陰邪深入,微弱的陽氣容易被抑制;陰邪上衝,微弱的陽氣可能過度興奮。因此,應立即進行溫暖治療,以免稍有延誤就來不及了。使用此法時,以甘草為主要成分,乾薑和附子為輔助,正如駕馭遠行,防止過度激發,保持平衡。
通陽法
白通湯:治療陰寒引起的下痢,以蔥白為主要成分,乾薑和附子為輔助。因為體內陰寒過剩,將陽氣排斥在外,所以使用蔥白來打通陽氣,讓陽氣自行收斂,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
通脈法
四逆湯的加強版:適用於下痢清稀,體內虛弱但體表有熱,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接近停止,身體不再感到寒冷,臉色潮紅,或者腹痛、乾嘔、咽喉痛,或者下痢停止但脈搏仍未恢復的情況。此湯是在原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倍乾薑的份量並加入蔥白。
溫胃法
吳茱萸湯:適用於嘔吐、下痢、手腳冰冷和精神煩躁的人。桃花湯:適用於二到五天內腹痛、小便不暢、下痢不止、便血的情況。這是因為胃虛和體寒,無法控制水分,導致下焦失調,所以使用乾薑和粳米的辛辣和甘甜,配合赤石脂來治療。
灼艾助陽法
對於一到兩天後,口中溫和但背部感覺寒冷的人,應服用附子湯,同時使用灸法來增強陽氣。若嘔吐和下痢但手腳溫暖,生命跡象正常。若脈搏消失,應在少陰穴施灸七次;下痢脈搏微弱而混濁,嘔吐且出汗,頻繁如廁卻尿量減少,這是陽氣衰弱導致氣體下墜,血量少而頻繁排尿,應灸頂門的百會穴以提升陽氣。
溫經鎮水法
真武湯:適用於腹痛、小便不暢、四肢沉重疼痛、下痢的情況,或者咳嗽、小便正常或嘔吐。真武是北方的水神,陰邪過盛,水分過多,真武湯能鎮定並穩定水份。
和陰法
黃連阿膠湯:適用於心煩失眠的情況。少陰通常使人想睡,但反而心煩失眠,這是因為熱氣過盛導致體內失衡。黃連和黃芩能清熱,雞蛋黃、阿膠和少量芍藥能調和血液,滋養不足的真陰。
急下法
大承氣湯:適用於二三天後口腔乾燥、咽喉乾澀的情況。如果病程僅二三天,就出現腎水枯竭的徵兆,不立即治療,該如何挽救?適用於自行排泄清水,顏色純青,心下疼痛,口乾燥的情況。腎臟中的邪氣使水變青,這是極度熱的表現。心下疼痛表示水氣上沖。水氣上沖但口反而乾燥,顯示身體可能很快就會乾涸,因此必須立即治療。適用於六七天腹脹且未排便的情況,腹脹且未排便,表示胃部實滿,水臟受到影響,再加上土實,水肯定會枯竭,所以需要立即治療。
清解法
四逆散:適用於四肢微冷、咳嗽、心悸、小便不暢、腹痛或下痢重的症狀。四肢微冷表示熱度尚未深入,所以使用柴胡來解熱,枳實來排泄,甘草來調和,最重要的是加上芍藥來收斂陰氣;咳嗽者,加五味子和乾薑,主要針對下痢;心悸者,加桂枝;小便不暢者,加茯苓;腹痛者,加附子;下痢重者,加薤白煮法煎散。
分利法
豬苓散:適用於下痢不止、咳嗽、嘔吐、口渴、心煩難眠的情況。通過水分和穀物分開,下痢自然停止,下痢停止後,嘔吐、口渴和心煩等症狀將自然恢復。然而,對於不能儲存精氣,膀胱功能不佳的人,這種方法應避免使用。
清咽法
甘草湯、桔梗湯、半夏湯:適用於風邪夾帶痰熱的情況。苦酒湯:適用於咽喉生瘡,說話聲音嘶啞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