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論篇》~ 卷四 (7)
卷四 (7)
1. 少陰經後篇
凡少陰傳經熱邪,正治之法,悉列此篇。
(1)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原文
陽脈滑大,陰脈微細,外邪傳入少陰,其脈必微細,而與三陽之滑大迥殊。衛氣行陽則寐,行陰則寐,邪入少陰,則氣行於陰,不行於陽,故但欲寐也,此少陰之總脈總證也。
(2)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原文
沉細之中加之以數,正熱邪入里之徵。熱邪入里,即不可發汗,發汗則動其經氣,而有奪血亡陽之變,故示戒也。
(3)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原文
少陰之脈,從足入腹,上循喉嚨,縈繞舌根,故多咽痛之證。其支別出肺,故間有咳證。今以火氣強劫其汗,則熱邪挾火力上攻,必為咳,以肺金惡火故也。下攻必為利,以火勢逼迫而走空竅故也。內攻必譫語,以火勢燔炳而亂神識故也。小便必難者,見三證皆妨小便,蓋肺為火勢所傷,則膀胱氣化不行;大腸奔迫無度,則水穀並趨一路;心包燔灼不已,則小腸枯涸必至耳,少陰可強責其汗乎?
(4)少陰中風,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原文
風邪傳入少陰,仍見陽浮陰弱之脈,則其勢方熾。必陽脈反微,陰脈反浮,乃為欲愈。蓋陽微則外邪不復內入,陰浮則內邪盡從外出,故欲愈也。少陰傷寒之愈脈,自可類推。
(5)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原文
各經皆解於所王之時,而少陰獨解於陽生之時,陽進則陰退,陽長則陰消,正所謂陰得陽則解也。即是推之,而少陰所主在真陽,不可識乎?
(6)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原文
少陰病難於得熱,熱則陰病見陽,故前篇謂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然病至八九日,陰邪內解之時,反一身手足盡熱,則少陰必無此候,當是藏邪傳府,腎移熱於膀胱之證也。以膀胱主表,一身及手足正軀殼之表,故爾盡熱也。膀胱之血為少陰之熱所逼,其出必趨二陰之竅,以陰主降故也。
(7)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是名下厥上渴,為難治。原文
強發少陰汗而動其血,勢必逆行而上出陽竅,以諸發汗藥皆陽經藥也。或口鼻,或耳目,較前證血從陰竅出自則倍甚矣。下厥者,少陰居下,不得汗,而熱深也;上竭者,少陰之血,盡從上而越竭也。少陰本少血,且從上逆,故為難治。然則上條不言難治者,豈非以膀胱多血,且從便出為順乎!
(8)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原文
心煩不得臥而無躁證,則與真陽發動迥別。蓋真陽發動,必先陰氣四布,為嘔,為下利,為四逆,乃至煩而且躁,魄汗不止耳。今但心煩不臥,而無嘔利、四逆等證,是其煩為陽煩,乃真陰為邪熱煎熬,如日中纖雲,頃刻消散,安能霾蔽青天也哉!故以解熱生陰為主治,始克有濟,少緩則無及矣。
白話文:
少陰經傳入熱邪的治療原則,都寫在這篇。
(1)少陰病的主要症狀是脈搏微弱細小,並且只想睡覺。
陽脈通常是滑大有力的,陰脈則微弱細小,當外邪侵入少陰經時,脈象一定會變得微弱細小,與三陽經的滑大脈象截然不同。衛氣在陽經運行時人會清醒,在陰經運行時人會想睡覺。邪氣侵入少陰經,導致衛氣運行於陰經,而不在陽經運行,所以人就會只想睡覺。這是少陰病的總體脈象和主要症狀。
(2)少陰病,脈象細而沉數,表示病邪在體內,不可以發汗。
脈象沉細又帶數,是熱邪進入體內的徵兆。熱邪深入體內,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發汗會擾動經氣,可能導致血虛和陽氣耗散的變故,所以要特別告誡。
(3)少陰病,出現咳嗽、腹瀉、胡言亂語的症狀,是因為被火熱之氣強行劫奪了津液,小便一定會困難,這是因為強行要求少陰經出汗造成的。
少陰經的經脈從腳通到腹部,向上環繞喉嚨,經過舌根,所以常常有咽喉疼痛的症狀。它還有一支脈絡與肺相連,所以偶爾會出現咳嗽的症狀。現在用火熱之氣強行逼迫出汗,熱邪挾帶火力向上攻擊,就會導致咳嗽,因為肺金害怕火熱;向下攻擊就會導致腹瀉,因為火熱逼迫使得腸道空竅失去控制;向內攻擊就會導致胡言亂語,因為火熱燒灼擾亂了神志。小便困難是因為上述三種症狀都會影響小便,肺臟受到火熱傷害,膀胱的氣化功能就會受阻;大腸奔流不止,水穀就一同從腸道排出;心包被火熱灼燒,小腸就可能乾涸。少陰病可以強行要求發汗嗎?
(4)少陰中風,如果陽脈變微弱,陰脈反而浮盛,表示病情正在好轉。
風邪侵入少陰經,如果脈象仍然是陽浮陰弱,表示邪氣正盛。必須是陽脈反而變微弱,陰脈反而變浮盛,才表示病情正在好轉。因為陽脈微弱表示外邪不再侵入,陰脈浮盛表示內邪都從體內向外發散,所以病情正在好轉。少陰傷寒的痊癒脈象,也可以由此類推。
(5)少陰病,病情好轉的時間,通常在子時到寅時之間。
各經的病都在其所屬的時辰好轉,唯獨少陰病是在陽氣開始升發的時候好轉。陽氣上升,陰氣就會衰退;陽氣增長,陰氣就會消散,這就是所謂的「陰得陽則解」。由此可知,少陰經所主的是人體的真陽,不是嗎?
(6)少陰病到了八九天,如果全身手腳都發熱,是因為熱邪在膀胱,一定會出現便血。
少陰病很難出現發熱的症狀,如果發熱,則是陰病轉為陽證,所以之前說,手腳沒有冰冷,反而發熱,表示不會死亡。然而病程到了八九天,陰邪開始消退的時候,如果反而出現全身手腳發熱,那肯定不是少陰病的表現,而是藏在體內的邪氣傳到膀胱,腎臟將熱傳到了膀胱。膀胱主表,全身和手腳正是軀體的表面,所以會發熱。膀胱的血液被少陰的熱邪逼迫,一定會從陰部的孔竅排出,因為陰氣主降。
(7)少陰病,如果只是手腳冰冷,沒有出汗,而強行發汗,一定會導致出血,但不知道從哪個部位出來,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眼睛出來,這叫做下虛上竭,難以治療。
強行發汗而導致出血,血氣一定會逆行向上,從陽竅排出,因為所有發汗藥都是陽經藥。出血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耳目,比起之前出血從陰竅排出更嚴重。下虛指的是少陰經在下,因為不出汗,所以熱邪深入;上竭指的是少陰的血液都從上方溢出。少陰本來就血少,又向上逆行,所以很難治療。那麼,上一條沒有說難以治療,難道不是因為膀胱血多,而且是從大便排出,所以比較順利嗎?
(8)少陰病,如果發病兩三天以上,出現心中煩躁、難以入睡的情況,可以用黃連阿膠湯來治療。
心煩不能入睡但沒有躁動的症狀,這與真陽發動的情況不同。真陽發動,會先出現陰氣四散,導致嘔吐、腹瀉、四肢厥逆,然後才會煩躁不安、汗流不止。現在只是心煩不能入睡,而沒有嘔吐、腹瀉、四肢厥逆等症狀,說明這種煩躁是陽氣過盛,是真陰被邪熱煎熬所致,如同太陽下的薄雲,頃刻間就會消散,無法遮蔽青天。所以要用清熱滋陰的方法治療,才能奏效,稍微延遲就會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