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集成》~ 卷四 (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4)

1.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三

錢潢曰:若但結胸而身無大熱,其邪不在表可知。尚論言後人誤謂結胸之外,復有水結胸一證;又謂下文支結,乃支飲結聚,亦別一症,殊為可笑。愚謂若水飲必不與熱邪並結,則大陷胸方中,何必有逐水利飲之甘遂乎?可謂一言破惑。

希哲曰:傷寒十餘日則知邪不在太陽;熱結在裡,則陽明證見可知;復往來寒熱,則少陽經邪未解可知。此乃陽明少陽合病,與大柴胡湯,兼治二者也。

正珍曰:復,反也,詳見前第九十一條及九十二條。但頭微汗出者六字,發黃條內之文誤入,當刪之。無大熱者,身無翕翕熱之謂,詳見前六十一條。此為水結在胸脅也八字,釋所以名結胸之義,以示其病因。胸脅二字,該膈上膈下而言也。注家成無己諸人,皆謂此是為一種水結胸矣。

果爾,其治亦應用別方,豈均以一大陷胸療之乎?惟喻昌、錢潢,獨得古意。熱結在裡者,謂表裡俱熱、煩渴引飲,宜與本篇白虎加人參湯條互參考焉。凡熱結在裡者,宜不往來寒熱,而今反往來寒熱,故曰復也。

〔百四十五〕太陽病,重發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成無己曰:日晡潮熱者,屬胃。

方有執曰:晡,日加申時也。

錢潢曰:日晡,未申之時也。所者,即書云多歷年所之所也。

正珍曰:此承上條,見熱結在裡之外證也。復,又也。少當作小。此因發汗後又下之,表邪內陷,從實而化為結胸,兼有陽明白虎承氣之二證者也。三者中,結胸尤急,故攻之以陷胸,則餘證從而解矣。闢諸漢王一討楚王,而海外諸蠻,皆望風懾服,不亦愉快哉!

〔百四十六〕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病字,玉函、千金翼俱作者,宜從而改之。按結胸證,雖有輕重之異,俱不可不下。但其脈浮滑,故與小陷胸,以和解之也。蓋結胸者,不啻心下,並及兩脅下,所謂水結在胸脅,及婦人中風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可見矣。此則不然,正唯在心下,且不按則不痛,實結胸之小者已,故名曰小結胸也。小結胸與痞,其證極相似矣。按之則痛,不欲近手者,小結胸也;按之則痛,雖痛其人反覺小安,欲得按者,痞也。何者?結胸雖小,其因屬水也;痞雖大,其本屬氣故也。瀨穆、惟忠,俱謂按之而痛為小結胸,雖按不痛為痞,可謂千古大謬矣!凡病人心下硬而滿者,豈有按之不痛者邪?其或有之,亦十之一二已。要之彼徒求諸文字上,而不驗之於病人之實,以故往往致此鹵莽。昔者王燾,著《外臺秘要》,及其引《傷寒論》,廢六經而不取,一逐日數多少,以為之次第;舉小建中以為開卷第一方,發表攻裡,前後錯雜,陽病陰病,冠履倒置。要亦徒求諸文字上,而不驗之於病人之實故而已矣。世之腐儒村學究,喜著醫書,每每有此弊。惟忠雖豪傑之士,不事治療,徒求文字上,故如其所著《名數解辨正》,謬妄不壹而足也。夫醫雖小伎,人命所繫。

白話文: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第三

錢潢說:如果只是結胸,而身體沒有很大的發熱,那邪氣不在表證可知。後人誤以為除了結胸,還有水結胸一種病症,又說支結是支飲結聚,也是另一種病症,實在可笑。我認為,如果是水飲,必定不會和熱邪一起結聚,那麼大陷胸湯中,為什麼還要加入逐水利飲的甘遂呢?這句話真是點破了迷思。

希哲說:傷寒十多天就知道邪氣不在太陽經了,熱邪結在裡邊,陽明證候就可知道了。如果還反覆寒熱,那就是少陽經的邪氣還沒解除。這是陽明、少陽合病,用大柴胡湯可以同時治療這兩種病。

正珍說:「復」是重複的意思,詳見前面的第九十一條和九十二條。「但頭微汗出者」六個字,是發黃條裡的文字誤寫進來的,應該刪掉。「無大熱者」是指身體沒有持續發熱的意思,詳見前面的六十一條。 「此為水結在胸脅也」這八個字,解釋了結胸這個名稱的含義,說明了它的病因。「胸脅」兩個字,包括膈膜上面和下面。注釋家成無己等人,都認為這是水結胸的一種。

如果真是這樣,治療也應該用別的方劑,難道都用大陷胸湯治療嗎?只有喻昌、錢潢獨具慧眼,理解了古籍的原意。熱結在裡是指表裡都熱,煩躁口渴想喝水,應該和本篇白虎加人參湯那條一起參考。凡是熱結在裡,都不應該反覆寒熱,現在卻反覆寒熱,所以說「復」。

〔百四十五〕太陽病,重發汗又下瀉,不大便五六天,舌頭乾燥口渴,日晡時稍微有點潮熱,從心窩到腹部硬滿疼痛,不能靠近,大陷胸湯主治。

成無己說:日晡潮熱屬於胃。

方有執說:晡,是日落申時。

錢潢說:日晡,是未申時。 「所」是指書中說的多年累積的結果。

正珍說:這承接上一條,是熱結在裡的外在表現。「復」是又的意思,「少」應該寫作「小」。這是因為發汗後又下瀉,表邪內陷,從實證轉化為結胸,兼有陽明、白虎、承氣三證的病症。其中結胸最緊急,所以用陷胸湯攻治,其他的病症就會跟著好了。就像漢朝打敗楚國,海外蠻族都望風而降,不是很痛快嗎?

〔百四十六〕小結胸病,病在心窩下,按壓就痛,脈象浮滑,小陷胸湯主治。「病」字,《玉函千金翼》都作「在」字,應該改過來。按結胸的症狀,雖然有輕重之分,都不可不下瀉,但脈象浮滑,所以用小陷胸湯來調和解表。結胸不只在心窩下,也包括兩脅下,所謂「水結在胸脅」,以及婦女中風,胸脅下脹滿,都像結胸的樣子,但這不一樣。病只在心窩下,不按壓就不痛,這是結胸的輕症,所以叫做小結胸。小結胸與痞證,症狀非常相似。按壓就痛,不想讓人靠近手的是小結胸;按壓就痛,但病人反而覺得有點舒服,想讓人按壓的是痞證。為什麼呢?結胸雖然輕,但病因屬於水;痞證雖然重,但本質屬於氣。

瀨穆、惟忠都說按壓就痛是小結胸,不按壓不痛是痞證,這真是千古大謬論!凡是病人感到心窩下硬滿的,難道還有不按壓就不痛的嗎?如果有,也只佔十分之一二而已。總之,他們只從文字上尋找答案,而不去驗證病人的實際情況,所以常常會犯這種粗心大意的錯誤。過去王燾寫《外臺秘要》,引用《傷寒論》時,廢棄了六經的理論而不採用,只根據發病時間的多少來安排順序,

把小建中湯放在開卷第一方,發表與攻裡混雜在一起,陽病陰病顛倒,這也是只從文字上尋找答案,而不去驗證病人的實際情況造成的。世上的腐儒村學究,喜歡寫醫書,常常有這種毛病。惟忠雖然是傑出的人物,但不從事治療,只從文字上找答案,所以他所寫的那些解說辨正,謬誤很多。醫術雖然是小技藝,卻關係到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