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集成》~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卷七

蜜煎方

食蜜(七合)。

上一味,於銅器內,微火煎之。稍凝如飴狀,攪之勿令焦者。欲可丸,並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硬。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疑非仲景意,已試甚良。(「蜜煎方」,《成本》作「蜜煎導方」,非;《玉函成本全書》無「食」字;《成本全書》無「上」字,非;「於銅器內」《玉函成本全書》作「內銅器中」;「攪」《成本》作「擾」,非;「欲可丸」《玉函》作「俟可丸」,是;「之稍」二字《宋板》作「當須」,非;今依《成本》改之。《玉函成本全書》無「疑非仲景意已試甚良」九字,是也。)

並手捻作挺者,謂兩手合併而捻之,欲剛柔得所也。挺與梃、鋌古字通用。《正字通》梃字注云:「他頂切,木枝條梃出也。」《孟子》注,趙岐曰:「梃,杖也。」《字典》鋌字注曰:「音挺,金鋌也。《說文》銅鐵樸也。」是也。若夫挺者,勁直貌,又拔也、寬也,與本文不合。按《外臺》二十五卷《駐車丸》方後云:「消膠令熔,並手丸如大豆。」「並手」二字,義與本論同。一說「並」字屬上句,「手捻作挺」四字為句,非矣。以手急抱以下二十字,語意不通,蓋不知醫事者所攙,當刪之。(《萬氏家抄》卷三《蜜導法》:凡諸秘結不通,或兼他症,又老弱虛極,不可用藥者,用蜜入皂角末少許,同熬至蜜老,乘熱捻如棗核大,納入穀道中,良久即通。)

豬膽汁方

大豬膽一枚,瀉汁和少許法醋,以灌穀說內。如一食頃,當大便出,宿食惡物甚效。(「和少許法醋」五字,《成本》、《玉函》並作「和醋少許」四字。《玉函成本全書》『穀道內』作『穀道中』,又無「宿食惡物甚效」六字。)

土瓜根方

《外臺》引《古今錄驗》療大小便不通方:「取生土瓜根,搗取汁,以水解之,於筒中吹內下部即通。」

《證類本草》引《肘後方》治小便不通及關格方:「生土瓜根,搗取汁,以少水解之,筒中吹下部取通。」

〔二百四十一〕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玉函》「多」字下有「而」字。)

《金鑑》曰:「汗出多之下,當有發熱二字。若無此二字,乃是表陽虛,桂枝附子湯證也,豈有桂枝湯發汗之理乎?陽明病脈當數大,今脈遲汗出多,設不發熱惡寒,是太陽表邪已解矣;今發熱微惡寒,是表猶未盡解也,故宜桂枝湯,解肌以發其汗,使初入陽明之表邪仍還表而出也。」

《正珍》曰:「『陽明病』三字承上條大便硬言之。《金鑑》補發熱二字極是。前第百五十四條云:『發熱微惡寒,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二百十七條云:『微發熱惡寒者,表未解也。』是也。錢潢解所謂『遲』者,非寒脈之遲,乃緩脈之變稱也,又非中寒之陽明脈遲也。錢潢此說頗失於鑿,遲唯是遲,以其當數而不數言之而已。」

〔二百四十二〕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

白話文:

[卷七]

蜜煎方

取七份蜂蜜,放入銅器中,用小火慢慢煎熬,直到略微凝固成飴狀。 過程中要不斷攪拌,避免燒焦。待其可製成丸劑時,用手搓成細長條狀,前端削尖,大小如手指,長約二寸。 必須趁熱製作,冷卻後會變硬。將藥丸放入肛門內,用手緊緊捂住,想排便時再取出。 此方可能不是張仲景的原意,但經試驗效果很好。

關於「並手捻作挺」:指的是雙手合力搓揉,以達到剛柔適中的效果。「挺」與「梃」、「鋌」古字通用。

關於「以手急抱以下二十字」:此段文字語意不通,可能是後人添加的,應予刪除。

另有一種蜜導法:凡是秘結不通,或伴隨其他症狀,又或是年老體弱虛弱不堪服藥者,可用蜂蜜與少量皂角末一起熬煮至蜂蜜變稠,趁熱搓成棗核大小的丸劑,放入肛門內,不久即可通便。

豬膽汁方

取一隻大豬膽,將膽汁取出,與少許醋混合,灌入肛門內。約莫一頓飯的時間,就會排便,對於宿食積滯效果甚佳。

土瓜根方

治療大小便不通的方法:取新鮮土瓜根搗碎取汁,加水稀釋,用管子吹入下腹部即可通便。

〔二百四十一〕 陽明病,脈象遲緩,汗出很多,輕微惡寒,說明表證未解,可以發汗,宜用桂枝湯。

金鑑注釋:汗出很多之後,應該有發熱的症狀。如果沒有發熱,那就是表陽虛弱,屬於桂枝附子湯的證候,怎麼可以用桂枝湯發汗呢?陽明病的脈象應該數而有力,現在脈象遲緩,汗出很多,如果沒有發熱惡寒,說明太陽表邪已經解除了。現在有發熱輕微惡寒,說明表證尚未完全解除,所以應該用桂枝湯解肌發汗,使初犯陽明經的表邪重新回到體表排出。

正珍注釋:陽明病三個字承接上文大便硬結而言。金鑑補充發熱二字十分正確。前面一百五十四條提到發熱輕微惡寒,外證未除者,用柴胡桂枝湯主治;二百十七條提到輕微發熱惡寒,說明表證未解,也是這個道理。錢潢解釋所謂遲緩,不是寒脈的遲緩,而是脈象緩慢的變異稱謂,也不是中寒引起的陽明脈象遲緩。錢潢這種說法略顯牽強,遲就是遲,因為它本該是數脈,卻不是數脈而已。

〔二百四十二〕 陽明病,脈象浮,無汗而喘,發汗則可痊癒,宜用麻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