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集成》~ 卷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七 (1)

1. 卷七

〔二百三十八〕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成無己曰:陽明病,腹滿,不大便,舌上胎黃者,為邪熱入府可下;若脅下硬滿,雖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為邪未入府,在表裡之間,與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程應旄曰: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自是大柴胡湯證也,其用小柴胡湯者,以舌上白胎,猶帶表寒故也;若胎不滑而澀,則所謂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謂裡熱已耗及津液,此湯不可主矣。

錢潢曰:此亦陽明兼少陽之證也,上文雖潮熱,而大便反溏,小便自可也;此雖不大便,而未見潮熱,皆為陽明熱邪未實於胃之證。

劉棟曰:上焦得通以下,後人之注,誤混本文也。

正珍曰:脅下硬滿,乃小柴胡本條所謂脅下痞硬者也。胎與炲古字通用,炲,煤也,字本作炱。小補韻會炱字注云:「說文灰,炱煤也。徐曰:火煙所生也。」字典云:「炱,集韻。或書作炲,湯來切音胎。玉篇:炱煤,煙塵也。」合而考之,胎之為炲明甚。《痙濕暍篇》云:「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中有寒。」如字可味矣。一說云:胎,苔也,非也。蓋炲者火煙所生,而傷寒舌胎,亦是熱氣所生,於義尤為深切著明;若夫苔者水氣所生,與傷寒舌胎之義冰炭相反,下筆詳慎,智慮周密者,當不應若是。

〔二百三十九〕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劉棟曰:此條後人之所記也,因太陽中篇,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之條,又論柴胡湯麻黃湯之別也。

〔二百四十〕陽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玉函:發字下,有其字,無及字;成本及字下,有與字。)

成無己曰:津液內竭,腸胃乾燥,大便因硬,此非結熱,故不可攻,宜以藥外治而導引之。

方有執曰:竭,亦亡也。

金鑑曰:雖大便硬,而無滿痛之苦,不可攻之。

正珍曰:小便自利,當作小便不利,傳寫之誤也。故下文承之云:「此為津液內竭,乃前第五十九條所謂大下之後,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是也。」蓋小便以自利為常,以不利為病,惟其常,則津液內竭四字,無所照應也。且《傷寒論》中雲小便自利者,每於其當不利,而反快利如常者而言。太陽中篇,抵當湯諸條可見矣;今此條突然言之,益知其誤寫無疑焉。先輩諸家,未有一言及此者,嗚呼!讀書若斯疏漏,豈足窺古人精微之訓哉!(又按土瓜根方見肘後方)

白話文:

[卷七]

[二百三十八]

陽明病,如果出現脅肋下脹滿、便秘且嘔吐,舌苔是白色的,可以服用小柴胡湯。這樣可以疏通上焦的氣機,使津液下行,胃氣調和,身體就會微微出汗而病癒。

成無己認為,陽明病如果出現腹部脹滿、便秘,舌苔是黃色的,表示邪熱已經進入腸胃,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但如果出現脅肋下脹滿、雖然便秘但伴隨嘔吐,且舌苔是白色的,表示邪氣還沒深入腸胃,停留在表裡之間,可以用小柴胡湯來調和。

程應旄認為,脅肋下脹滿、便秘且嘔吐,本來應該使用大柴胡湯來治療。之所以用小柴胡湯,是因為患者舌苔是白色的,還帶有表寒的症狀。如果舌苔不是滑潤而是乾燥粗糙,也就是所謂的「舌上乾燥而煩,想喝很多水」,這表示體內的熱已經損耗了津液,就不能用小柴胡湯了。

錢潢認為,這也是陽明病同時夾雜少陽病的表現。前面說的陽明病雖然有潮熱,但大便反而稀溏,小便正常。這裡雖然沒有大便,也沒有潮熱,都是因為陽明的熱邪還沒有完全實化在胃中。

劉棟認為,後面「上焦得通」這段文字是後人加註的,錯誤地混淆了原文的意思。

正珍認為,脅肋下脹滿,就是小柴胡湯原文說的「脅下痞硬」。這裡的「胎」字和「炲」字是古字通用,「炲」就是煤的意思,原本寫作「炱」。古代字典解釋說,「炱」就是火煙產生的東西,這裡的「胎」就是指舌苔像沾了煤灰一樣。傷寒論裡說「舌上如胎」,是因為丹田有熱、胸中有寒的緣故。有人說「胎」是苔,這是錯誤的,因為「炲」是火煙產生的,而傷寒的舌苔也是熱氣產生的,這在道理上更為深刻明白。而苔是由水氣產生的,與傷寒舌苔的意義完全相反。所以,寫作要仔細謹慎,思考要周全,就不會犯這種錯誤了。

[二百三十九]

陽明中風,症狀是脈象弦浮而大,呼吸短促,腹部脹滿,脅肋下及心口疼痛,按壓很久氣機不暢,鼻子乾燥,沒有汗,只想躺著,全身和眼睛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時打呃,耳朵前後腫脹,用針刺稍微緩解,但外在的病症沒有解除。過了十天,如果脈象仍然浮大,可以使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只是浮大而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麻黃湯。如果不能小便,腹部脹滿且打呃,就無法醫治了。

劉棟認為,這條是後人記錄的,原因是太陽篇裡有「太陽病十天後脈浮而細」的條文,又議論了柴胡湯和麻黃湯的區別。

[二百四十]

陽明病,如果自然出汗,或者用了發汗的方法,導致小便正常,這表示體內津液已經耗竭,雖然大便乾硬,也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應該等到患者自己想大便的時候,用蜜煎導的方法來幫助排便。土瓜根和大豬膽汁,都可以用來做導便的藥。

成無己認為,津液耗竭,腸胃乾燥,導致大便乾硬,這不是因為熱邪結實,所以不能攻下,應該用外治的方法來導引排便。

方有執認為,「竭」就是「亡」的意思,表示津液已經耗盡。

金鑑認為,即使大便乾硬,但如果沒有腹部脹滿和疼痛的感覺,就不能用攻下的方法治療。

正珍認為,這裡的「小便自利」應該是「小便不利」,是抄寫時的錯誤。所以下文承接說「這是因為津液耗竭」,和前面第五十九條說的「大下之後,又發汗,小便不利」導致津液耗竭的情況是一樣的。小便以能正常排出為常態,不能排出才是病態。只有這樣才能和「津液內竭」這四個字照應起來。而且傷寒論中說「小便自利」時,常常是指那些本來應該小便不暢,卻反而像平常一樣順利的情況。太陽篇中抵當湯的條文可以佐證。現在這條突然說「小便自利」,更加說明是寫錯了。前輩醫家都沒有提到這個錯誤,真是令人感嘆!讀書如果如此疏漏,怎麼能夠窺探古人精微的醫理呢?(另外,土瓜根的方子可以在《肘後方》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