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集成》~ 卷五 (7)

回本書目錄

卷五 (7)

1. 卷五

近因病者吝財薄醫;醫復算本惜費,不肯用參療病,以致輕者致重,重者至危。斯言也,深中世人之膏肓矣。

〔百八十〕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玉函太陽下,有與字。心下下,有痞字。成本脫肝俞二字,當補之。又按,正脈本,有肝俞二字,蓋據注補之也。)

甲乙經曰:大椎,在第一椎陷者中,刺入五分。肺俞,在第三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七呼。肝俞,在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針入三分,留六呼。

正珍曰:太陽與少陽並病,屬柴胡桂枝湯證。若其心下痞硬,頸項強而眩者,所兼客證也。大椎肺俞,以泄頸項之郁;肝俞,以泄心下之郁也。前第百五十九條云:太陽少陽並病,而反下之,成結胸。此其所以禁下也。成無己云:心下硬而眩者,少陽也;頸項強者,太陽也。

可謂強辨矣。又按結胸證,有心下硬而項亦強者,大陷胸丸下之則愈。此條見證略同,而不痛不滿;其非結胸可知矣。故曰慎勿下之。又按前一百二條曰: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小柴胡湯主之。乃知此條亦小柴胡證矣。若夫刺法者,兼施之術耳。

然慎一字不似仲景氏辭氣,則恐亦王叔和撰次之文矣。

〔百八十一〕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

成無己曰: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為在表,當與葛根湯發汗。陽明少陽合病,自下利,為在裡,可與承氣湯下之。此太陽少陽合病自下利,為在半表半裡,非汗下所宜。故與黃芩湯,以和解半表半裡之邪。嘔者,胃氣逆也;故加半夏生薑,以散逆氣。

惟忠曰:此以其邪之客於中位,不宜發汗,亦不宜下;故惟於中間而制之者也。

發秘曰:已稱太陽少陽合病,而方中絕無解表之品者,何也?所主在少陽也,猶三陽合病所主在陽明,而處以白虎而已。

正珍曰:自下利,當作而下利。說見葛根湯下。葛根湯,治太陽陽明合病之方;黃芩湯,治太陽少陽合病之方;而下利與嘔,皆所兼客證已。猶小柴胡小青龍等方,有或以下諸兼證焉。按並病則兼解二經;合病則獨解其一經。大柴胡湯之於少陽陽明並病,柴胡桂枝湯之於太陽少陽並病,桂枝加芍藥湯之於太陽太陰並病,皆爾。若夫葛根湯及麻黃湯之於太陽陽明合病,黃芩湯之於太陽少陽合病,白虎湯之於三陽合病,皆獨解其一經者也。蓋以並病者,邪勢緩,而合病則邪勢急也耳。按厥陰篇云: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由茲觀之,黃芩湯證,其不惡寒而惡熱,脈數者可知矣。小柴胡、大柴胡、甘草瀉心、黃連阿膠四方,皆有心煩而用黃芩。乃知黃芩湯證,亦有心煩矣。況心煩少陽一證,而此條為太陽少陽合病乎?大氐合病熱勢猛烈;故表急里緩者,麻黃葛根發之;裡急表緩者,白虎清之;病在中位,

白話文:

[卷五]

以前病人因為吝嗇錢財而輕視醫生,醫生又為了算計成本而節省藥材,不肯用人參治療疾病,導致病情由輕轉重,重症則危及性命。這句話深刻地揭示了世人的通病。

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心下堅硬,頸項僵硬且頭暈目眩的,應該刺大椎、肺俞、肝俞穴,但要謹慎,不可瀉下。(《玉函經》中「太陽下」有「與」字, 「心下下」有「痞」字,「成本脫肝俞二字」應當補上。又據《正脈本》有肝俞二字,也是根據註解補充的。)

《甲乙經》記載:大椎穴位於第一節頸椎的凹陷處,針刺深度五分;肺俞穴位於第三節頸椎下,左右各一寸五分,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七呼;肝俞穴位於第九節胸椎下,左右各一寸五分,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呼。

《正珍錄》說: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屬於柴胡桂枝湯的證候。如果心下痞硬、頸項僵硬且頭暈目眩,則是兼夾的客邪。刺大椎、肺俞穴,是為了疏通頸項的鬱結;刺肝俞穴,是為了疏通心下的鬱結。《卷五》一百五十九條說,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反而瀉下,則會導致結胸,這就是為何要謹慎不可瀉下的原因。成無己說,心下堅硬而頭暈目眩是少陽經病證,頸項僵硬是太陽經病證,

這可以說是精闢的論述了。又據說,結胸證候,有心下堅硬且頸項也僵硬的,服用大陷胸丸瀉下則會痊癒。此條所見證狀略同,但不痛不脹,可知它不是結胸症。所以說要謹慎,不可瀉下。又據《卷五》一百二條記載,傷寒四五天,身熱惡風,頸項僵硬、脅下滿,手足溫熱而口渴的,可用小柴胡湯治療,由此可知,此條也是小柴胡湯的證候。至於針刺方法,則是兼施並用的手法。

然而,「慎」字不像仲景的說話風格,恐怕是王叔和整理編纂的文字。

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自己腹瀉的,服用黃芩湯;如果嘔吐的,服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成無己說: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患病,自己腹瀉,屬於表證,應該用葛根湯發汗;陽明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自己腹瀉,屬於裡證,可以用承氣湯瀉下。這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自己腹瀉,屬於半表半裡證,不宜發汗也不宜瀉下,所以服用黃芩湯,以調和半表半裡的邪氣。嘔吐是胃氣逆亂,所以加半夏生薑,以散逆氣。

惟忠說:這是因為邪氣侵犯於中間部位,不宜發汗,也不宜瀉下,所以只能在中間調和。

發秘說:已經說了是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但方劑中卻沒有解表藥物,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針對少陽經的病證。如同三陽經同時患病,主要是針對陽明經的病證,而用白虎湯治療一樣。

《正珍錄》說:自己腹瀉,應當是「而下利」,詳見葛根湯條。葛根湯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患病的方劑,黃芩湯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的方劑。而腹瀉和嘔吐都是兼夾的客邪。就像小柴胡湯、小青龍湯等方劑,也有一些兼夾的證候。同時患病,則兼顧兩經的治療;同時侵犯,則只治療其中一經。大柴胡湯治療少陽經與陽明經同時患病,柴胡桂枝湯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患病,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太陽經與太陰經同時患病,都是這樣。而葛根湯及麻黃湯治療太陽經與陽明經同時侵犯,黃芩湯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侵犯,白虎湯治療三陽經同時侵犯,都是只治療其中一經。這是因為同時患病,邪氣較緩;同時侵犯,邪氣則較急。據《厥陰篇》記載,傷寒脈遲六七天,反而用黃芩湯透發其熱,脈遲是寒證,由此看來,黃芩湯的證候,是不惡寒而惡熱,脈數的。小柴胡湯、大柴胡湯、甘草瀉心湯、黃連阿膠湯等方劑,都有心煩的症狀而使用黃芩,由此可知,黃芩湯的證候,也有心煩。況且心煩是少陽經的一個證候,而此條是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侵犯的病症。總之,同時侵犯的病症,熱勢猛烈,所以表證急而裡證緩的,用麻黃湯、葛根湯發汗;裡證急而表證緩的,用白虎湯清熱。病在中間部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