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七 (9)

回本書目錄

卷七 (9)

1. 厥陰經全篇

以上十一節,厥陰熱病也。)

病人無表裡[症](證),發熱七八日,雖脈浮數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不解,合熱則消穀善飢,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當湯。若脈數不解,而下[利]不止,必[脅](協)熱而便膿血也。

(表謂太陽症惡寒也,里謂陽明症煩滿便閉也。無表裡症,僅日夜熱。七八日,應陰復之時,而身熱不解。其脈浮數,數雖陽盛陰虛,而浮則屬表,里空不實,然亦可下之以救陰矣。假令已下後,皆擬議防變之詞。脈數不解,陽邪不因下而解(減)也。陽邪不減,其變有二。

一者,為厥陰藏血之經,陽邪不解,而合肝經之火,致肝血內瘀,血瘀則陰不勝陽,陽火消穀善飢,血瘀不潤,至六七日不大便,則宜抵當湯,以去瘀血。一者,下後利不止,脈數不解,陽邪挾肝火,逼血妄行,便利膿血,則宜清熱止利,隨症而施治矣。)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宜抵當丸。

(少腹,膀胱之區,肝之部分也。有熱而少腹滿,有邪結少腹也。小便者,氣化乃出。熱邪入內,應傷氣化,故當小便不利。今小便仍利,則膀胱氣化無傷,而有形之血,結少腹肝部矣。肝藏血也,當下其血乃愈。不可余藥,宜抵當丸者,以他藥下之,不足勝病,惟丸可以去厥陰之瘀也。)

抵當丸

水蛭(二十五枚,豬脂熬黑),虻蟲(二十五枚,熬,去足,翅),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上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厥陰肝,其位下,與太陽陽明不同,所以藥不更易,減分兩成丸也。煮丸成糊,連查(渣)而服者,蓋湯用氣而親上,丸則用質而親下,煮糊則直走血分也。晬時,周時也。下血,血瘀行也。所以不可余藥,惟宜丸也。

以上二節,厥陰蓄血症也。)

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

(此節申明厥症之故也。手足三陰三陽,俱相接於指端。蓋手之三陰,從腹走至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之三陽,從頭下至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至腹。凡陰盛陽虛之症,則陽虛不能順接於陰;凡陽盛陰虛之症,則陰虛不能順接於陽。故一切病,傳入厥陰必厥也。厥者,手足逆冷,以手足十指屬肝,肝病必厥,厥則氣不行,手足而逆冷也。)

發熱而厥七日,下利者,為難治。

(厥利與熱,勢不並立。發熱而厥七日,而反下利,則陽亡於外而熱,陰盛於內而利。陰陽不順接而厥,所以難治也。)

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虛家亦然。

(諸四逆厥者,應用四逆湯之厥症也。不可下之者,陽厥可下,陰厥宜溫,寒症,故不可下也。虛家,元氣素虛之人。即犯陽厥症,亦不可下之也。)

白話文:

厥陰經全篇

以上十一節,描述的是厥陰熱病。

病人沒有太陽、陽明經的症狀(惡寒、煩滿便秘),只發熱七、八天,即使脈象浮數,也可以用瀉下法治療。如果已經瀉下,脈象仍然數而沒有改善,且伴隨消穀善飢,六七天沒有大便,這是瘀血的症狀,應該服用抵當湯。如果瀉下後,腹瀉不止,脈象仍然數,那就是脅熱導致排出膿血,需要清熱止瀉,並根據具體症狀治療。

(太陽經的症狀是惡寒,陽明經的症狀是煩滿便秘。沒有太陽、陽明經的症狀,只有持續的晝夜發熱。七、八天,正是陰氣應當恢復的時候,但體溫卻沒有下降。脈象浮數,雖然數脈表示陽盛陰虛,但浮脈屬表,裡證空虛不實,然而也可以用瀉下法來救陰。瀉下之後的描述,都是預防病情變化的論述。脈象仍然數,表示陽邪沒有因為瀉下而減輕。陽邪不減,會有兩種變化:

一、厥陰經是藏血的經脈,陽邪不解,與肝經的火氣相合,導致肝血瘀滯。血瘀則陰氣不足以制約陽氣,陽火旺盛導致消穀善飢,瘀血不能滋潤,六七天沒有大便,因此應該服用抵當湯,去除瘀血。二、瀉下後腹瀉不止,脈象仍然數,表示陽邪夾雜肝火,迫使血液妄行,導致腹瀉排出膿血,因此應該清熱止瀉,並根據具體症狀治療。)

傷寒伴有發熱,少腹脹滿,本該小便不利,但反而小便通暢,這是因為有血瘀,應該瀉血,不要用其他藥物,應該服用抵當丸。

(少腹是膀胱和部分肝臟的區域。發熱且少腹脹滿,表示邪氣結聚在少腹。小便是氣化而出的。熱邪入侵,應該損傷氣化功能,因此小便應該不利。現在小便仍然通暢,表示膀胱的氣化功能沒有受損,而是有形的血瘀結在少腹的肝臟部位。肝臟藏血,應該瀉去瘀血才能痊癒。不要用其他藥物,而要用抵當丸,是因為其他藥物不足以治療這種疾病,只有抵當丸可以去除厥陰經的瘀血。)

抵當丸配方:

水蛭(二十五枚,用豬油熬至黑色),虻蟲(二十五枚,熬制,去除足和翅),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去除皮和尖)

以上四味藥,研磨後分成四丸,用一升水,煮一丸,取七合服用。一天的時間內應該瀉下瘀血,如果沒有瀉下,則再服用。

(厥陰屬肝,位置在下,與太陽、陽明經不同,所以藥物不用改變,只減少劑量製成丸劑。將丸劑煮成糊狀,連渣一起服用,是因為湯劑藥力向上走,丸劑藥力向下走,煮成糊狀則可以直接到達血分。一天的時間,指一天的時間。瀉下瘀血,表示瘀血正在排出。所以不能用其他藥物,只宜用丸劑。)

以上兩節,描述的是厥陰經蓄血的症狀。

凡是厥症,都是陰陽之氣不相順接引起的。厥症,就是手足逆冷。

(這一節說明厥症的原因。手足三陰三陽經脈,都交會於指尖。手三陰經從腹部走向手部;手三陽經從手部走向頭部;足三陽經從頭部向下走向足部;足三陰經從足部走向腹部。凡是陰盛陽虛的症狀,陽氣虛弱,不能順接陰氣;凡是陽盛陰虛的症狀,陰氣虛弱,不能順接陽氣。所以,所有疾病傳入厥陰經都會導致厥症。厥症,就是手足逆冷,因為手足十指屬肝,肝臟有病就會導致厥症,厥症則氣血運行不暢,導致手足逆冷。)

發熱且伴隨厥症七天,並腹瀉,是難以治療的。

(厥症和腹瀉,不能同時存在。發熱且伴隨厥症七天,卻又腹瀉,表示陽氣外泄導致發熱,陰氣內盛導致腹瀉。陰陽不相順接而導致厥症,所以難以治療。)

各種四逆厥症,不可使用瀉下法治療,虛弱的病人也是如此。

(各種四逆厥症,是用四逆湯治療的厥症。不可使用瀉下法治療,是因為陽厥可以瀉下,陰厥應該溫補,寒症不能瀉下。虛弱的病人,元氣本來就虛弱。即使是陽厥,也不可以使用瀉下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