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一 (2)
卷一 (2)
1. 太陽經上篇
一服病差,即停後服,恐過劑也。不汗更服依前法,依前歠粥以助藥力,令微似有汗之法也。後服小促役其間,用小劑促之,亦過劑也。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防其傷胃也。)
太陽病,頭痛發熱,[惡]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此節中風,不鼻鳴乾嘔,症之輕者也。桂枝湯主之者,發熱自汗,與桂枝、芍藥、甘草相宜也。)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主之]。
(此節症之最輕者,不但不鼻鳴乾嘔,並無頭痛惡風之症也。經云:汗出身熱者,風也。既發熱汗出,即系風(傷)衛症。風邪在衛,衛故強;汗出;營(本)弱,汗之出,由風邪在衛,衛疏耳。邪風,外感之風也。宜桂枝湯,解風邪,斂自汗也。營弱衛強,熱病亦然。但熱病忌甘辛,故非欲救邪風,即不可主以桂枝也。)
太陽病,外[症](證)未解,脈[微](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此憑症不憑脈也。外症未解,身熱、頭痛、惡風寒、自汗,諸症俱在也。弱而兼微,脈又虛極,若據脈論,鮮不疑其不當汗解矣。不知病症既系中風,桂枝允為對[症](病)。即脈見微弱,而解肌之法仍相宜也。)
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為]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臟無他病,內不傷也;時發熱自汗出,發熱自汗,(雖)時發時止,洵為風傷衛矣。風邪在衛,衛氣不和也。先其時者,乘其未熱之先,以桂枝湯解表,則可不熱不汗也。)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營氣[不]和。營氣和者,外不諧,以衛疏氣不共營不氣和諧故[耳](爾)。以營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營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中風症服桂枝湯,諸症皆愈,惟汗自出耳。病仍在衛,而不在營也。營本和,以衛不能固營,而汗自出耳。復發其汗,復者,已服過桂枝湯之詞也。營衛不和,仍宜再(主)以桂枝湯。)
太陽病,外[症](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外症未曾全解,雖大便閉結,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指結胸也。所以成結胸者,以病發於陽,而下之太早故也。解外仍宜桂枝,以風故也。)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此節雖汗下兩誤,病未增變,其脈仍浮,桂枝症仍在,仍當急解其表,而自愈也。)
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硬耳。設利[之](者),為大逆。硬為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當以汗解。
(浮大之脈,陽盛陰虛證也。陰虛血燥,故大便硬耳。利之為大逆者,利藥徒傷腸胃氣,不能解陽盛表邪,反致結胸也。硬為實,言便硬有似乎內實也。豈內實可以汗解乎?即緊承曰:脈浮當汗解。其所解者脈浮也,蓋陽盛陰虛,宜桂枝之辛甘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服藥一次病就好轉,就停止後續服用,以免藥量過多。沒有出汗再繼續服用,方法依舊,服用藥物後喝點粥幫助藥力發揮,讓身體微微感覺有出汗的樣子。後續服藥時間間隔縮短,用小劑量促進,也是藥量過多了。禁止食用生冷黏滑、肉類、辛辣食物、酒、酪漿等臭味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太陽病,頭痛發熱,惡寒出汗惡風者,用桂枝湯治療。
(這是輕微的中風,沒有鼻塞、乾嘔等症狀。桂枝湯治療的原因是,發熱自汗,與桂枝、芍藥、甘草相配伍。)
太陽病,發熱出汗者,這是營氣虛弱、衛氣強盛,所以導致出汗。想要治療外邪風寒,應該用桂枝湯治療。
(這是最輕微的症狀,不僅沒有鼻塞乾嘔,也沒有頭痛惡風的症狀。經書說:出汗身熱者,是風邪。既發熱又出汗,就是風邪傷及衛氣的症狀。風邪在衛氣,所以衛氣強盛;出汗則營氣虛弱,出汗的原因是風邪在衛氣,衛氣疏泄所致。邪風,是外感風邪。宜用桂枝湯,解表散風,止住自汗。營氣虛弱衛氣強盛,熱病也是如此。但是熱病忌諱辛甘,所以如果不是為了治療外邪風寒,就不能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外在症狀尚未解除,脈象微弱者,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宜用桂枝湯。
(這是根據症狀而非脈象判斷。外在症狀未解,身體發熱、頭痛、惡寒、自汗等症狀都存在。脈象弱且微細,如果根據脈象論治,很少有人不懷疑不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但是因為病症屬於中風,桂枝湯確實是對症的藥物。即使脈象微弱,解表發汗的方法仍然適用。)
病人臟腑沒有其他疾病,時常發熱自汗不止者,這是衛氣不和。及時發汗就能痊癒,宜用桂枝湯治療。
(臟腑沒有其他疾病,內無損傷;時常發熱自汗,發熱自汗雖然時發時止,確實是風邪傷及衛氣。風邪在衛氣,衛氣不和。及時治療,趁著尚未發熱之前,用桂枝湯解表,就能避免發熱和出汗。)
病人經常自汗者,這是營氣不和。營氣和順,外邪就不會侵犯,因為衛氣疏泄,氣血不協調所致。因為營氣運行在脈管內,衛氣運行在脈管外,再次出現出汗,營衛調和就能痊癒,宜用桂枝湯。
(中風症服用桂枝湯,所有症狀都好了,只有自汗還存在。病邪仍在衛氣,而不在營氣。營氣本已調和,因為衛氣不能固護營氣,所以自汗不止。再次出現出汗,再次指的是已經服用過桂枝湯的情況。營衛不和,仍然應該再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外在症狀未解,不能用下瀉的方法治療,下瀉是逆治。想要解除外邪,宜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外在症狀還沒有完全解除,即使大便祕結,也不能用下瀉的方法治療。下瀉是逆治,指的是結胸。之所以會形成結胸,是因為疾病發作在陽經,而過早用下瀉的方法治療。)
太陽病,先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沒有痊癒,又用下瀉的方法治療,脈象浮者不會痊癒。脈象浮表示病邪在外,卻用下瀉的方法治療,所以不能痊癒。現在脈象浮,所以知道病邪在外,應該解表才能痊癒,宜用桂枝湯治療。
(這一節雖然發汗和下瀉都用錯了方法,但病情沒有加重變化,脈象仍然浮,桂枝湯的治療指徵仍然存在,仍然應該迅速解表,就能自愈。)
病人脈象浮大,詢問病情,病人說只是大便乾燥而已。如果使用通便的藥物,是大逆不道的治療方法。乾燥屬於實證,出汗就能痊癒,為什麼呢?脈象浮,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
(浮大之脈,是陽盛陰虛的證候。陰虛血燥,所以大便乾燥。使用通便藥物是大逆不道的治療方法,因為通便藥物只會損傷腸胃之氣,不能治療陽盛表邪,反而會導致結胸。乾燥屬於實證,意思是便乾燥好像內部實證一樣。難道內部實證可以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嗎?緊接著說:脈象浮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所治療的是脈象浮,因為陽盛陰虛,應該用桂枝湯的辛甘之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