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一 (3)
卷一 (3)
1. 太陽經上篇
欲自解者,必當先煩,(煩)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脈浮,故知汗出解[也]。
(脈浮屬太陽,太陽主表,故症即自解,亦必汗出也。煩者,陽邪鬱蒸也。地氣上為云,鬱蒸,故煩;天氣下為雨,邪解,故有汗也。)
太陽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湯則愈。
(此節中風之最重者。中風用桂枝,宜矣。乃服之而反煩不解者何?蓋藥輕不勝病也。舍桂枝而用別藥不可,(仍)服桂枝湯又無益,不得已,而刺風池、風府,稍泄其風,風勢輕而桂枝得令矣。此猶兵家不勝而添救也。風池、風府,太陽經穴,在項上。)
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風家表解,外邪已退;不了了者,營血未復也。蓋邪已盡散,十二日經行兩周,營足自愈,不必更用藥也。)
凡服桂枝湯[者]反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桂枝辛甘,本胃所愛,服之反吐,其人素有濕熱矣。濕熱之人,忌用辛甘,更服桂枝,濕溢上吐,吐則熱溢上焦,蒸為敗濁,故有必吐膿血也。)
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湯](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酒客,飲酒之人也。其濕熱必盛,雖有中風症,不可與桂枝湯。若酒客服桂枝湯必吐,以桂枝湯味甘,甘能動濕,故酒客所不喜也。此即於上節文義,重引酒客以示禁。)
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已見寒傷營之脈症,即不可復用風傷衛之治法。誤用桂枝湯,則斂寒邪於內,貽禍無窮矣。
以上十六節,太陽中風之傷寒也。)
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名曰傷寒。
(太陽病,指前首節之病而言也。或者,未定之詞。蓋病發於陰者,無熱惡寒,寒為陰,陰應不熱。然寒邪客於太陽,太陽本寒標熱,經氣蒸郁,亦有發熱者;有不發熱者,故曰或已發或未發也。必者,定然之詞。寒邪在表,故必惡寒。體痛,氣血因寒,不能濡呴,所以肌肉疼痛也。
嘔逆,寒邪上逆而嘔也。脈緊,寒性緊急,故脈寸尺如絞索而緊也。病名傷寒,病原由感寒也。此承第一節,而別其為太陽病寒,乃寒症之總綱,後凡言傷寒,指此而言也。)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此節亦詳言症治,以足上節之義也。頭乃太陽經行之地,寒侵故痛也。發熱,就已蒸熱者而言也。身疼,即體痛。腰者,腎之府;骨節,腎之合。腎屬寒水,寒邪在表,故腎陽不舒而疼痛也。表既受寒,則不勝覆被風而惡風。無汗者,寒閉腠理,而汗不出也。喘者,寒傷皮毛,皮毛乃肺之合,肺寒氣不降,寒氣生濁,呼吸不利也。
白話文:
太陽經上篇
想要自行痊癒的人,必定會先感到煩躁,煩躁之後才會出汗而病癒。如何知道呢?因為脈象浮,所以知道出汗後病就會好。
(脈浮屬於太陽經,太陽主表,因此病症要自行痊癒,必定會出汗。煩躁是因為陽邪鬱積蒸發。地氣上升形成雲,鬱積蒸發,所以煩躁;天氣下降成雨,邪氣解除,所以會出汗。)
太陽病,初次服用桂枝湯後,反而煩躁不癒的,應先針刺風池、風府穴,再服用桂枝湯就會痊癒。
(這是中風症狀最嚴重的情況。中風用桂枝湯是對的,但服用後反而煩躁不癒,是因為藥力不足以對抗病情。不用桂枝湯改其他藥不行,繼續服桂枝湯又無效,不得已才針刺風池、風府,稍微疏散風邪,風勢減輕後桂枝湯就能發揮作用。這就像打仗不勝而增援。風池、風府是太陽經的穴位,位於頸部。)
風邪表症解除後仍不舒適的,十二天後會痊癒。
(風邪表症解除,外邪已退;不舒適是因為營血尚未恢復。邪氣已散盡,十二天經氣運行兩周,營血充足自然痊癒,不需再用藥。)
凡是服用桂枝湯後反而嘔吐的人,之後必定會吐膿血。
(桂枝辛甘,本應為胃所喜,服用後反而嘔吐,表示此人體內原有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忌用辛甘藥物,再服桂枝湯會使濕熱上湧而嘔吐,熱邪上衝,化為敗濁,因此必定會吐膿血。)
如果是嗜酒的人患病,不可給予桂枝湯,服用後會嘔吐,因為酒客不喜歡甘味。
(酒客是指常飲酒的人,濕熱較重,即使有中風症狀,也不可用桂枝湯。酒客服用桂枝湯必定嘔吐,因為桂枝湯味甘,甘味會助濕,所以酒客不適合。此段重申上節文義,以酒客為例說明禁忌。)
桂枝湯本是解肌之藥,如果病人脈浮緊、發熱、無汗,不可使用。務必記住這一點,避免誤用。
(已出現寒傷營的脈症,就不可再用治風傷衛的方法。誤用桂枝湯會使寒邪內斂,造成嚴重後果。)
太陽病,可能已發熱,也可能未發熱,但必定會惡寒、身體疼痛、嘔吐、脈象寸尺皆緊,這稱為傷寒。
(太陽病指前文所述的病症。「或」是不確定的詞。病發於陰者,無熱惡寒,寒屬陰,本應不熱。但寒邪侵犯太陽,太陽本寒標熱,經氣鬱蒸,也可能發熱或不發熱,所以說「或已發或未發」。「必」是確定的詞。寒邪在表,所以必定惡寒。身體疼痛是因為氣血受寒,無法濡養肌肉。嘔吐是寒邪上逆所致。脈緊是因寒性緊急,寸尺脈如絞索般緊繃。病名傷寒,病因是感受寒邪。此段承接第一節,區分太陽病的寒症,是寒症的總綱,後文提到傷寒皆指此。)
太陽病,頭痛發熱,全身疼痛,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氣喘的,用麻黃湯主治。
(此段詳細說明症狀與治療,補充上節內容。頭是太陽經循行之處,寒邪侵犯故頭痛。發熱指已出現熱象。身疼即全身疼痛。腰為腎之府,骨節為腎之合,腎屬寒水,寒邪在表,腎陽不舒故疼痛。表受寒邪,故怕風且無汗。氣喘是因寒傷皮毛,皮毛為肺之合,肺寒氣不降,呼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