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少陰經全篇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腎也,左屬水而右屬火。病則火衰脈微,水虛脈細。但欲寐者,陽盡則神昏,陰虛則精倦。故少陰病,不論病之陰陽,皆昏昏欲寐也。經云:腎所生病嗜臥。嗜臥,即欲寐也。此少陰經經病,少陰一篇之總綱也。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熱邪客少陰之絡而]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甘桔湯。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熱邪客少陰之絡而痛也。甘草甘平而和陰陽,故能除之。不差用甘桔湯,甘不能除,加桔梗,苦以開之也。)

白話文:

少陰的病症,脈象細微,總是昏昏沉沉想睡覺。

少陰指腎臟,左邊屬水,右邊屬火。如果腎臟有病,火氣衰退脈象便會微弱,水液虛弱脈象便會細小。由於陽氣耗盡所以神志昏沉,陰氣虛弱所以精神疲倦。因此少陰病,無論是陰病還是陽病,都會昏昏欲睡。

經絡理論中提到,腎臟發病的人愛睡覺。這裏的「愛睡覺」就是昏昏沉沉想睡覺的意思。這裏所說的少陰病,就是少陰經絡的總綱。

少陰病發病兩三天出現咽喉疼痛的症狀,這是因為熱邪侵犯了少陰經絡的絡脈。此時可以用甘草湯治療。

如果甘草湯治療無效,就可以使用甘桔湯。這是因為甘草(甘味,平性)不能清除熱邪,所以加入桔梗(苦味,開鬱)來疏通氣結。

甘草湯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溫服七合,日二服。

(少陰之脈循咽喉,風邪客之,挾陰火而上升,所以痛也。甘草,甘以緩上逆之陰火也。)

甘桔湯

甘草(二兩),桔梗(一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溫再服。

(風為陽邪,客於少陰之絡則痛。甘草,甘以緩其上逆。肺者,腎之標也。桔梗苦開肺氣,肺氣開則下降,陰火無上結之患也。)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

(少陰之脈循咽喉。少陰中風,風為陽邪,陽邪挾陰火上逆,勢必攻咽。腎水亦凝結成痰,上結咽中而痛矣。半夏散及湯,平上炎之陰火,消已結之凝痰也。)

白話文:

甘草湯

甘草(二錢)

以上材料,用三碗水煎煮成一碗半,去除渣滓,溫熱後服用七分,一天服用兩次。

(少陰經的脈絡循行咽喉,風邪侵犯,挾帶陰火上升,所以疼痛。甘草性味甘,可緩和上逆的陰火。)

甘桔湯

甘草(二錢),桔梗(一錢)

以上兩味材料,用三碗水煎煮成一碗半,去除渣滓,分兩次溫熱後服下。

(風為陽邪,侵犯少陰經絡就會疼痛。甘草味甘,可緩和其上逆。肺是腎的外在表現。桔梗味苦,可宣通肺氣,肺氣通暢則下降,陰火就不會上逆積結。)

少陰病,咽中疼痛,服用半夏散及湯為主。

(少陰經脈循行咽喉。少陰中風,風為陽邪,陽邪挾帶陰火上逆,勢必攻犯咽喉。腎水也會凝聚成痰,上結在咽中而疼痛。半夏散及湯,可平息上逆的陰火,消散已經凝結的痰液。)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一二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當散服)

(此以風邪熱甚,痰上壅而吐者言也。主以桂枝,祛風也。佐以半夏,消痰也。和以甘草,除熱也。三物者,治咽痛之一法也。)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咽陰而生瘡,則比痛更甚矣。不能言語者,少陰之脈,入肺絡心,心開竅於舌,心熱,則舌不掉也。聲不出者,腎為聲音之原,肺為聲音之樞;肺屬金,金清則鳴;腎火乘肺,肺熱則聲塞也。苦酒湯,酸以斂,辛以散,寒以潤之也。)

白話文:

半夏散及湯

半夏、桂枝、甘草(烤過的),各等分

將以上三味藥材分別搗碎過篩後混合,用白開水送服,每次方寸匕(約一湯匙),每日三次。如果不能服用藥粉,可以用水一升煮沸七次,加入藥粉兩方寸匕,再煮沸一到兩次,離火後稍微放涼,少量多次地嚥下。(半夏有毒,不可直接服用藥粉)

(適用於外感風邪熱盛,痰液上湧導致嘔吐的情況。主用桂枝驅散風邪,佐用半夏化痰,配用甘草清熱。三味藥合用為治療咽痛的一種方法。)

少陰病,咽中傷,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者,苦酒湯主之。

(咽喉部位陰虛而生瘡,疼痛會更加劇烈。不能說話,是因為少陰經絡通往肺部和連接心臟,心主導舌頭的開合運動,心熱就會導致舌頭不能活動。聲音發不出,是因為腎臟是聲音的來源,肺臟是聲音的樞紐;肺屬金,金氣清才能通暢聲音;腎火侵犯肺臟,肺熱就會導致聲音嘶啞。苦酒湯酸味能收斂,辛味能疏散,寒性能滋潤。)

苦酒湯

半夏(十四枚),雞子(一枚,去黃)

上二味,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環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渣,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服。

(陰火團聚咽中,至生瘡不能言語,聲不出,痰結稠黏,而燥熱猖獗矣。故稠黏者,既與膩膈不宜,而燥熱者復與滋潤有益,故仍以半夏滌痰,雞子潤燥。苦酒即釅醋,醋以斂陰火,火降則陽邪自散,痰消而真陰得救矣。)

少陰中風,(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

(中風之脈,本陽浮而滑,陰濡而弱。若轉入少陰陰藏,而脈見陽微陰浮,微則無浮緩之象,而風邪已退。浮則非濡弱之形,而陰虛已滋矣。故為欲愈之診也。

白話文:

苦酒湯

半夏(十四片)、雞蛋(一個,去黃)

以上兩種材料,放入苦酒中,用雞蛋殼放在刀環中,放在火上加熱,煮沸三次,去掉渣滓,少量含著嚥下。若不痊癒,再服三劑。

(陰火團聚在咽喉中,嚴重到長出潰瘍無法說話,聲音出不來,痰液黏稠粘結,且燥熱猖獗。因此稠黏者不宜與油膩的食物一起食用,而燥熱者又與滋潤的食物相宜,所以仍用半夏化痰,雞蛋潤燥。苦酒即濃醋,醋能收斂陰火,火勢下降,陽邪自然消散,痰液消失,而真陰得以救護。)

少陽中風

(脈)浮者為陽氣虛浮,沉者為陰氣凝聚,如果轉為沉浮脈,脈象細微卻不浮緩,說明風邪已退。脈象浮起卻不濡弱,說明陰虛已得滋養。因此這是將要痊癒的徵兆。

以上四節,少陰中風也。)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此太陽直轉少陰之寒症也。太陽主表,表應發熱。今太陽初病不熱,轉入少陰,身反發熱,故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也。發熱何以知少陰?脈沉,故屬少陰也。既屬少陰,而又發熱,則仍連及表矣。故用少陰表劑,麻黃附子細辛湯,以發少陰之汗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附子(炮,一枚),細辛(一兩)

白話文:

以上四條,都是少陰中風。

少陰病,一開始得病時,反而發熱,脈沉的,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這是太陽直接轉化為少陰的寒症。太陽主表,表應當發熱。現在太陽初病沒有發熱,轉入少陰,身體反而發熱,所以說是少陰病,一開始得病時,反而發熱。發熱怎麼知道是少陰?脈沉,所以屬於少陰。既屬少陰,又發熱,那麼仍然關係到表。所以用少陰表劑,麻黃附子細辛湯,發出少陰的汗。)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附子(炮,一枚),細辛(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辛附,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補少陰之真陽,陽回寒自解。細辛散少陰之寒邪,邪去熱自除。太陽者,少陰寒邪之來路。用麻黃者,從其來路而發之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症](證),故微發汗也。

(此承上節而言。上節始得之而身熱脈沉,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以表少陰之寒。此節得之二三日,邪逗留少陰已久,身熱之外,並無里症,故以前方,去細辛之表劑,加甘草之和中,故曰微發汗。汗乃太陽津液所化,蓋亦從來路以驅之也。)

白話文:

上三種藥材,以一斗水,先煮麻黃,將水煮減兩升,去除上面的泡沫,放入附子,煮取三升水,去掉渣滓,溫服一升,每天服用三次。

(附子補強少陰之真陽,陽氣恢復,寒氣自然解除。細辛散發少陰之寒邪,邪氣去除,熱氣自會消退。太陽經,是少陰寒邪來襲的途徑。使用麻黃,就是順著其來路將它驅散出去。)

少陰病,患病後二、三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微發汗,因為二、三日內沒有(裡症),所以微微發汗即可。

(這段接續上段。上段是指剛患病時身熱脈沉,所以使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驅散少陰之寒。這段是指患病後二、三日,邪氣在少陰停留已久,除了身熱以外,並沒有裡症,所以以前方去除細辛的表劑,加上甘草調和中氣,因此稱為微微發汗。汗液是太陽經津液所化,驅散邪氣也從其來路發散出去。)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甘草(二兩),附子(炮,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甘附,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二三日,不同始得之時。易細辛以甘草者,甘緩之性,發汗亦微。同附子,則四逆之二,而溫經亦專也。)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經云:微者,陽氣衰也。少陰病脈微,則陽虛不可發汗,汗多則亡陽也。尺主腎,弱主澀,則陰陽俱衰,故又不可下,下多亡陰也。前二節,脈不微澀者,故曰無里症,而可汗也。)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白話文: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120 克),甘草(120 克),附子(炮製過,一枚)

以上三味藥材,加入 7 碗水,先將麻黃煮沸 1-2 次,去除浮沫,加入甘草和附子,煮沸後取 3 碗湯液,去除藥渣,溫熱服用 1 碗,每天服用 3 次。

(如果 2-3 日後患者症狀沒有改善,則可以將細辛換成甘草,因為甘草具有緩和作用,發汗效果較弱。同時加入附子,可以補腎陽,溫通經絡。)

少陰病,脈搏微弱,不能發汗,這是因為陽氣衰弱的緣故;陽氣已經虛弱,尺脈微弱而澀滯的人,也不能瀉下。

(《傷寒論》說:脈搏微弱,說明陽氣衰弱。少陰病脈搏微弱,說明陽虛不能發汗,發汗太多就會導致陽氣衰竭。尺脈主腎,脈弱說明腎氣衰弱,脈澀說明氣血不通暢,說明陰陽兩虛,所以也不能瀉下,瀉下太多會導致陰氣衰竭。前兩段提到的,脈搏不微弱、不澀滯的人,說明沒有裏症,可以發汗。)

病人脈搏陰陽兩盛,但是仍然出汗,說明陽氣衰竭,屬於少陰病,會有咽喉腫痛以及嘔吐腹瀉的症狀。

(脈緊為寒,脈陰陽俱緊,寒症也。汗乃心液,熱則沁出皮毛。寒症而汗出,則無陽衛外。而汗沁出皮毛,所以為亡陽也。少陰腎元陽之藏,亡陽故屬少陰。腎絡於咽,腎陽逆於絡故痛。內寒不生土,故吐利也。)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白話文:

脈搏緊實為寒症,脈搏陰陽都緊更是寒症。汗液是心臟所分泌的津液,熱症時會滲透到皮膚表面。但寒症時出現盜汗,說明陽氣無法保護身體外部。盜汗導致陽氣虛脫,而陽氣是少陰腎中元氣的來源,所以盜汗屬於少陰症。腎經與咽喉相連,腎陽上逆,就會引起咽喉疼痛。寒邪內侵不能溫養臟腑,所以會出現嘔吐腹瀉。

傷寒

脈搏浮大,自發性出汗,小便頻繁,心煩意亂,略感寒意,小腿抽筋,卻使用「桂枝」方劑來治療,這是錯誤的。這種情況伴隨著抽搐、咽喉乾燥、煩躁不安、嘔吐反胃,應使用「甘草乾薑湯」方劑來恢復陽氣。如果抽搐好轉、足部溫暖,再使用「芍藥甘草湯」方劑,小腿就會伸展。如果出現胃氣不和、神志不清,可少量服用「調胃承氣湯」方劑。如果盜汗嚴重,再配合灸法,則使用「四逆湯」方劑治療。

(少陰者,水火之原也。少陰脈浮,則腎經水火俱虛。衛氣出於下焦,腎虛則衛陽不固,而汗自出。腎氣不納而小便數,水不制君火而煩,衛陽虛而惡寒,氣血不呴濡而腳攣急。醫以脈浮惡寒,有似太陽中風,投以桂枝攻其表,故曰誤也。服藥即厥者,蓋陽虛於下為寒厥,陰虛於下為熱厥,厥由於腎也。

腎絡於咽,咽乾煩躁吐逆,皆陰火上逆之症也。甘草乾薑湯,導陰火以歸原,而緩煩躁吐逆也,陽回故厥愈而足溫。更作芍藥甘草湯者,蓋腎經陽欲上厥,由於陰虛不能收也。陽既復原,則斂陰之藥宜亟,故用芍藥甘草湯以補血,而足自伸也。脾與胃為合,胃為燥金,賴濕土以和其燥。

白話文:

少陰證

,是水火之源。少陰脈浮起,則腎經水火都虛弱。衛氣從下焦發出,腎虛則衛陽不固,因此會自汗。腎氣不攝納小便,所以小便次數多,水液不能控制君火,因此煩躁,衛陽虛弱所以怕冷,氣血不得滋潤,因此小腿抽筋。醫者看到脈浮怕冷,就像太陽中風的症狀,用桂枝湯治療它的表證,所以說是錯誤的。服用藥物後就昏厥的,是因為陽氣虛弱在下焦,導致寒厥;陰氣虛弱在下焦,導致熱厥,昏厥都是由於腎臟的緣故。

腎臟與咽喉相連,咽喉乾渴煩躁嘔吐,都是陰火上逆的症狀。甘草乾薑湯,引導陰火歸於原位,緩解煩躁嘔吐的症狀,陽氣迴流,所以昏厥痊癒,腳部溫暖。再使用芍藥甘草湯,是因為腎經陽氣想要上升造成昏厥,是因陰虛不能收斂陽氣所致。陽氣迴歸原位後,斂陰的藥物宜立即使用,所以用芍藥甘草湯補血,小腿自然伸展。脾臟和胃臟相互配合,胃屬燥金,需要濕土來緩和它

若厥後陰虛,則胃燥而不和。燥則火實,故譫語,則芍藥甘草不足以和胃,須少用調胃承氣湯,以治其燥。宜少與之者,以病本屬寒也。若脈浮自汗,惡寒心煩,便數腳攣,醫重發其汗,更用燒針以逼汗,則變症。決不若桂枝之輕,而回陽亦非甘草乾姜能勝任,故當以四逆湯,回其陽矣。

甘草乾薑湯

甘草(炙,四兩),乾薑(二兩,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渣,分溫再服。

(炮姜入腎,能導火歸原;甘草甘以緩上逆之陽,和以平吐逆之煩躁也。二味同用,辛甘可以益陽也。)

白話文:

若病人虛寒體質,導致胃火上升,胃部乾燥不和,產生燥熱症狀,出現神志不清的譫語,單靠芍藥甘草不足以調理胃部,需要少量使用承氣湯來治療燥熱。由於病人本質屬寒,所以應當少用承氣湯。如果病人出現脈搏浮弱、自發出汗、怕冷心煩、腹瀉、腳抽筋等症狀,醫生若過度使用發汗的方法,甚至用燒針逼汗,就會導致病症更加嚴重。相比之下,桂枝的溫和效果更好,但回陽的效果不如甘草乾薑,所以應該使用四逆湯來回補陽氣。

甘草乾薑湯:取甘草四兩,炙過;乾薑二兩,炮制。將兩味藥材用三升水煮至一升五合,去渣,溫熱後分兩次服用。

乾薑入腎,可以引導火氣歸位;甘草味甘,可以緩解上逆的陽氣,和緩平息嘔吐煩躁。兩味藥材合用,辛甘之性可以益補陽氣。

芍藥甘草湯

芍藥(四兩),甘草(炙,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溫再服。

(芍藥味酸,甘草味甘,甘酸益血,血和即柔,所以其腳即伸也。)

少陰(病),下利,白通湯主之。

(少陰,陰藏也。下利,寒盛而陰勝也。故用白通湯,以通其真陽之氣也。)

白通湯

乾薑(一兩),附子(生用,一枚),蔥白(四莖)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分溫再服。

(乾薑溫中,附子回陽,陽回則水土煖(暖)而寒邪散,寒散而利自止。名曰通者,以蔥白通其真陽也。)

白話文:

芍藥甘草湯

芍藥(四兩),甘草(炙,二兩)

將以上兩味藥材放入三升水中,煮至剩下半生,過濾掉渣滓,分次溫服。

(芍藥味酸,甘草味甘,甘酸能補益氣血,氣血調和就能柔軟,所以腳就會舒展。)

少陰病下利:可使用白通湯來治療。

(少陰:陰氣藏伏。下利:寒氣盛而陰氣過盛。因此採用白通湯,以通暢人體真正的陽氣。)

白通湯

乾薑(一兩),附子(生用,一枚),蔥白(四莖)

將以上三味藥材放入三升水中,煮至剩下半生,過濾掉渣滓,分次溫服。

(乾薑溫暖中焦,附子回陽,陽氣回歸則水土溫暖,寒邪消散,寒邪消散,腹瀉自然就會停止。之所以稱為通,是因為蔥白能通暢人體真正的陽氣。)

少陰病,下利,脈微者,與白通湯。利不止,厥逆無脈,乾嘔煩者,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

(脈微,少陰本脈也。今但言微,微則無鼓動之力,似有若無,而真陽虛矣,故下利也。與白通湯,通其真陽也。服湯利仍不止,反厥逆無脈,乾嘔煩者,陰寒之極,與陽藥拒格,致真陽厥逆也。白通加豬膽汁,則先其所因,而伏其所主,使陽藥依附自伸,自無格拒之患矣。

服湯,即服白通湯加豬膽汁也。脈暴出者,借姜附之溫,脈雖托出而已離根也。虛陽無根,故仍主死。脈微續者,真陽漸復,生機漸長,陽生以漸,故主生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是少陰病,出現腹瀉,脈搏微弱,可以用白通湯治療。如果腹瀉不止,出現四肢厥逆無脈,乾嘔煩躁等症狀,則可以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後,如果脈搏突然跳出,則預示死亡,如果脈搏微弱但逐漸恢復,則預示存活。

白通加豬膽汁湯

乾薑(一兩),附子(生用,一枚),蔥白(四莖),人尿(五合),豬膽汁(一合)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內人尿、膽汁,令和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汁亦可。

(白通湯,回陽藥也。然陰寒之症,反多拒格之虞,加人尿、膽汁,熱因寒用,逆者從之也。陰寒之(味),獨取人尿膽汁者何哉?蓋厥逆無脈,腎陽挾肝木以上升,人尿鹹入腎,膽汁苦入肝,亦同氣相求之意也。無膽汁亦可者,以少陰症宜味鹹入腎為主也。)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白話文:

白通加豬膽汁湯

材料:

  • 薑(1兩)
  • 附子(生用,1枚)
  • 蔥白(4根)
  • 人尿(5合)
  • 豬膽汁(1合)

做法: 將薑、附子、蔥白放入水中煮沸3升,煮至剩1升,過濾渣滓。加入人尿和豬膽汁,攪拌均勻,溫熱後服用。若沒有豬膽汁,也可以不加。

功效: (白通湯是一種回陽藥。但是,對於陰寒症狀,反而容易出現排斥的情況,因此加入人尿和膽汁,以熱治寒,用相反的方法來治療。為什麼對於陰寒症狀,特別採用人尿和豬膽汁呢?這是因為厥逆症狀沒有脈搏,腎陽挾帶肝木向上升,人尿鹹味能入腎,而膽汁苦味能入肝,所以具有同氣相求的意義。如果沒有豬膽汁,也可以使用,因為少陰症狀宜用鹹味入腎來調理。)

主治: 少陰病,腹瀉排出清水狀大便,身體內部寒冷而外部發熱,手腳冰冷,脈搏細弱幾不可見,身體反而不覺得發冷,患者面色紅赤,可能伴有腹痛、乾嘔、咽喉疼痛,或腹瀉停止後脈搏仍然不出。[可使用通脈四逆湯來治療。][如果脈搏出現,即為痊癒。]

(下利清穀,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而裡寒者,陰甚於內也。身反不惡寒,面赤色而外熱者,陽氣格於外也。陰陽不相通,所以逆亂而為諸症。利止,即欲罷也。脈不出,陽未復也。夫脈者,氣血之道路。血,陰也,非陽不行。姜附辛熱,助陽也。甘草甘平,益氣也。湯本四逆而分兩殊,通脈加蔥之謂也。

上節同一脈微,同一下利厥逆嘔吐,所異者,發熱面赤咽腹之痛與不痛耳。乃一加尿、膽而脈暴出者死,一與通脈四逆而脈即出者愈。此其故,不可不思也。上節少陰病,先與白通湯,不但利不止,反致厥逆無脈,乾嘔而煩。一切陽藥,先已拒格不入,何由通脈外出,此南陽不得已,有熱因寒用之法也。

白話文:

(下痢清稀,手腳冰冷,脈搏微弱欲絕,同時有內寒症狀的,是體內的陰氣過盛。身體反而不畏寒,面部發紅而有外熱症狀的,是陽氣阻滯在外導致的。陰陽無法相通,所以相互對抗而產生各種症狀。痢疾停止了,脈搏微弱的症狀就減輕了。脈搏不出,說明陽氣尚未恢復。脈搏是氣血運行的道路。血液屬於陰,沒有陽氣就不能運行。生薑和附子辛熱,可以助陽。甘草甘平,可以益氣。湯藥的組方雖然是「四逆湯」,但用途卻截然不同,加入蔥白就是通脈的用途。

上一節提到的脈微,以及下痢、厥逆、嘔吐等症狀都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有發熱、面赤、咽喉疼痛和腹痛與否。一方加了尿和牛膽後,脈搏突然顯現,但病人會死亡;一方使用了通脈四逆湯,脈搏很快顯現,病人會痊癒。其中的道理,不可不仔細思考。上一節提到少陰病,一開始使用白通湯,不僅痢疾沒有停止,反而出現了厥逆、無脈、乾嘔煩躁等症狀。所有的溫陽藥物,本來就因為體內有寒被阻隔在外而無法進入,怎麼可能通脈而出?這是張仲景不得已而為之,採取「因寒用熱」的方法。

因思其人,陽藥格拒不得入,內之陰寒已極,症復厥逆無脈,外之陽氣又無,則其陽不在內不在外,駸駸乎一線幾絕矣。爾時引陽,助彼回春,雖曰脈續,其實復也。復元陽於無有之鄉,銖積寸累而漸起,設暴不亦和盤托出,毫無蘊蓄耶!故暴出主死。若裡寒外熱,反不惡寒,面色帶赤,雖有下利、厥、嘔、痛種種寒症,而其陽尚在體中,且其人陰至格陽於外,雖外之為熱屬假,陽猶未至立散,內之真陽有根。

其陽既內非盡出,外不立亡,所以一招即至,爾時飲以通脈四逆,招其外亡之陽返於舊舍,雖曰即出,猶云歸也。不瞬息而神即守元,故曰愈也。兩條前後對看,生死同參,方可入南陽之室矣。)

白話文:

由於考慮到患者的情況,陽性的藥物無法進入體內,體內的陰寒之氣極盛,病症發作時,脈搏微弱乃至消失,體外也無陽氣,那麼患者的陽氣既不在內,也不在外,危在旦夕。此時應該引導陽氣,幫助患者恢復生機,雖然脈搏尚存,但實際上是複蘇了。在虛無之地恢復元陽,一點一滴地積累,逐漸康復,如果突然大量發作,就不會有所積蓄了!所以突然發作是死亡的徵兆。如果內部寒冷,外部炎熱,反而不畏寒,面色微紅,雖然有腹瀉、厥逆、嘔吐、疼痛等各種寒症,但其陽氣仍在體內,而且患者的陰氣極盛,將陽氣阻隔在外,雖然外表的熱屬虛假之象,但真正的陽氣尚未完全消散,體內的元陽有根基。

其陽既內非盡出,外不立亡,所以一招即至,爾時飲以通脈四逆,招其外亡之陽返於舊舍,雖曰即出,猶雲歸也。不瞬息而神即守元,故曰愈也。兩條前後對看,生死同參,方可入南陽之室矣。)

通脈四逆湯

甘草(二兩),乾薑(四五兩),附子(生用,一大枚),蔥白(四莖)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乾薑、附子、甘草,甘溫成大熱,以回其陽,陽回而陰寒自祛。加蔥白者,蔥能通陰陽,無捍格之虞也。面色赤,陽格甚也。加蔥九莖,通陽氣也。腹痛,脾陰虛也。去蔥,走表也;加芍,益陰也。嘔者,氣上逆也。加姜,通能止逆也。咽痛,氣結也。去芍,性斂也。加桔梗,苦能開也。利止脈不出,元氣虛也。加參,補元也;去桔梗,惡其開也。)

白話文:

通脈四逆湯

配方:

  • 甘草(二兩)
  • 乾薑(四到五兩)
  • 附子(生用,一大枚)
  • 蔥白(四莖)

煮法:

以上四味藥材,加入水三升煎煮,取一升二合(約600毫升)藥液,去渣,分溫服下。(脈像恢復正常後即可停止服用。)

加減法:

  • 面色發赤者,增加蔥白為九莖。
  • 腹中疼痛者,去掉蔥白,加入芍藥二兩。 *嘔吐者,加入生薑二兩。
  • 咽喉疼痛者,去掉芍藥,加入桔梗一兩。
  • 大小便通暢,脈象仍不出現者,去掉桔梗,加入人參二兩。(上述症狀與藥方對應者,纔可服用。)

藥理分析:

乾薑、附子、甘草,性味甘溫,發揮溫熱作用,有助於恢復陽氣,驅散陰寒。加入蔥白,有助於通調陰陽,避免藥性相駁。

面色發赤,表示陽氣過盛,因此增加蔥白為九莖,以通利陽氣。腹痛,表示脾陰不足,去掉蔥白,以避免散熱傷陰,加入芍藥以滋陰。嘔吐,表示氣機上逆,加入生薑以通順氣機,止逆。

咽喉疼痛,表示氣機鬱結,去掉芍藥,避免藥性收斂,加入桔梗,以苦寒之性疏通氣結。大小便通暢,脈象仍不出現,表示元氣虛弱,去掉桔梗,避免藥性耗散,加入人參以補益元氣。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脈浮而遲,浮則真陽有外格之虞機,故表熱;遲則真陽少生動之氣,故里寒也。寒甚利清穀,四逆湯以回陽也。)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不必諸症具,但脈沉,則內陰寒矣,宜急溫以四逆,回陽以祛寒也。)

少陰病,吐利,手足[厥](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少陰者,真陽之原也。少陰寒甚,則肝木少陽和之氣,而克脾土矣,故上逆而吐,下行而利也。手足,脾主之。脾受克,則不能行氣於四肢,故手足厥冷也。煩躁欲死者,陰盛格陽,而擾亂不寧也。吳茱萸湯主之,補氣扶元,以降陰火也。)

白話文:

脈浮而遲 脈搏浮起而緩慢,表示身體表面發熱,體內卻感到寒冷,大便清稀,適用四逆湯治療。

少陰病,脈沉者 少陰病症,脈搏沉伏,表示體內陰氣加重,應立即溫補身體,使用四逆湯調理。

少陰病,吐利,手足冰冷,煩躁欲死 少陰病症,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煩躁不安,有死亡徵兆,適用吳茱萸湯治療。因為少陰為真陽之源,寒氣過盛,會導致肝氣剋制脾氣,導致嘔吐、腹瀉。手腳冰冷是脾氣不足,無法溫暖四肢所致。煩躁不安則是陰氣過盛,擾亂陽氣所引起。吳茱萸湯具有補氣扶元、降陰火的功效。

少陰病,下利,脈微澀,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

(微,陽虛也;澀,血少也。嘔者,土寒而水逆也。汗出,陽虛不能衛外,陰弱不能內守也。更衣,古人大便必更衣也。反少者,陽虛則氣下墜,血少所以勤努責而多空坐也。上,謂頂上百會穴。灸之,陽虛宜溫。血又少又難溫,故灸百會,升舉其陽,陽升而不迫陰,陰自調和凝靜也。)

少陰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脈不至者,灸少陰七壯。

(少陰傷寒,寒則火不能生土,故上吐下利。吐利,則真陽有外亡之虞。手足,諸陽之本。手足不逆冷而身熱,內之真陽有根,即脈伏不至,決非死症。灸少陰七壯者,用火溫經,即陽回而脈自至也。少陰,應湧泉穴。)

白話文:

如果患了少陰病,出現腹瀉、脈搏微弱且澀、嘔吐並伴隨出汗,而且頻繁地換衣服,表示陽氣虛弱,應該溫暖頭頂,用艾灸治療。如果少陰病出現嘔吐腹瀉,手腳冰冷卻反覆發熱,則不致命,但如果脈搏摸不到,就應該在湧泉穴灸七壯。

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為欲愈也,雖煩下利,必自愈。

(少陰始病脈緊,緊為寒,而手足逆厥冷,寒盛陽虛也。至七八日,病傳一候矣。忽自下利,蓋陰寒內盛,必下泄也。自利之後,脈忽變微,微則陽虛,手足應冷。如手足反溫,緊脈反去,則脈微者,乃邪氣向衰之兆,而真陽內復之徵也。陽復則邪散,故為欲愈也。即利雖未止,而見心煩,煩乃火症,陰寒病而見火症,故可以決其愈也,必愈也。

以上十四節,少陰經傷寒症也。)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患了少陰病,脈搏緊緊的,持續了七八天,突然開始腹瀉,脈搏變得微弱,手腳卻反而變暖,原本緊緊的脈搏也變得鬆弛,這表示病症快要好了,雖然仍然腹瀉且感到煩躁,但一定會自行痊癒。

如果一個人患了少陰病,發病一两天,嘴巴裡沒什麼味道,但背部卻感到寒冷,就应该用艾灸治疗,可以用附子湯來治療。

(少陰病,得之一二日,病未久也。口中和,不燥不渴也。背者,胸中之府。其背惡寒者,胸中有濕,則陽無從受氣以衛其背,背獨惡寒而他處不惡也。灸之以火,所以扶陽也。陽附於背也。附子湯主之,所以溫中而散濕也。灸何穴,應任脈關元。)

附子湯

附子(二枚),人參(二兩),白朮(四兩),白茯(三兩),白芍(三兩)

上五味,以泉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散寒,白茯利水。然而氣不王(旺),則寒不去,用人參以補氣。土不健,則濕不行,用白朮以燥脾。但脾乃統血之藏,血不濡則脾不健,用白芍以養血也。)

白話文:

少陰病發病一兩天,病程尚短。患者口氣平和,不乾燥也不口渴。背部是胸腔臟腑的屏障,如果背部怕冷,說明胸腔內有濕氣,陽氣無法透過氣血滋養背部,導致背部獨自怕冷,其他部位則不畏寒。用艾灸的方式,可以扶助陽氣,讓陽氣到達背部。服用附子湯,可以溫暖胸腔,去除濕氣。灸治時,應選擇任脈上的關元穴。

附子湯方劑:附子兩枚、人參兩兩、白朮四兩、白茯苓三兩、白芍三兩。將上述五味藥材,用八升泉水煮至三升,去除藥渣,溫服一升,每日服用三次。

附子散寒,白茯苓利水。然而,如果體內陽氣不足,則寒氣無法去除,因此用人參補氣。如果脾胃虛弱,濕氣無法排出,則用白朮燥脾。但脾臟是統血之處,血氣不足,脾胃就無法健壯,因此用白芍養血。

少陰病,身疼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

(脾主肌肉四肢,脾為濕土,少陰寒濕,則火不生土,故肌肉痛而手足寒。腎主骨,寒濕流於關節,故痛。脈沉,沉主水也。附子湯,溫中燥濕,以通水道也。)

少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嘔者,真武湯主之。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白話文:

少陰病體內濕寒

身體痠痛,手腳冰冷,骨頭關節疼痛,脈搏沉弱,可以用附子湯來治療。

(脾臟支配肌肉和四肢,脾屬濕土,少陰虛寒,火氣無法生養脾土,所以肌肉痠痛,手腳也會冰冷。腎臟掌管骨骼,寒濕之氣流竄到關節,就會疼痛。脈沉,脈位在深層,代表水氣過盛。附子湯可以溫暖中焦,袪除濕氣,暢通水路。)

少陰病演變成濕邪

如果少陰病兩三天沒有好轉,到四五天時,會出現腹痛、小便困難、四肢沉重痠痛、拉肚子的情況,表示體內有水氣,病人可能會咳嗽、小便變少、拉肚子或嘔吐,可以用真武湯來治療。

如果病人咳嗽,可以加入五味子半升、細辛一兩、乾薑一兩;如果小便變少,去掉茯苓;如果拉肚子,去掉芍藥,加入乾薑二兩;如果嘔吐,去掉附子,加入生薑到半斤的量。

(腹痛,小便不利,陰寒內甚,濕勝而水不行也。四肢沉重疼痛,寒濕內滲,又復外薄也。自下利者,濕既甚,而水不行,則與谷不分清,故曰此為有水氣也。或有諸症,大約水性氾濫,無所不之之故也。真武湯,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湯,義取主水。然陰寒甚而水氾濫,由陽困弱而土不能制伏也。

故用白朮、白茯,燥土勝濕;芍藥、附子,健脾助陽;生薑通陽,則水有制而陰寒退,陽得和而濕氣祛矣。咳者,寒水搏肺也。五味保肺,乾薑、細辛散寒行濕,故加之。小便利,白茯利水,故去之。下利者,陰寒勝也。芍性收,故去之。姜性溫,故加之。嘔者,氣逆濁升也。

白話文:

腹痛,小便不通暢,陰寒在體內嚴重,濕氣盛行,水液不能正常運行。四肢沉重疼痛,寒濕之氣滲入內部,又從外部侵襲而來。從下方腹瀉的,濕氣過盛,水液運行不暢,混濁不清,所以叫做有水氣。或有各種症狀,總的來說,是因為水性氾濫,沒有什麼地方不去的緣故。

真武湯,北方掌管水之神,以它來命名湯藥,喻指主治水氣。但是陰寒嚴重而水氣氾濫,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控制水氣。

所以用白朮、白茯苓乾燥水氣;芍藥、附子壯盛脾胃,協助陽氣;生薑通暢陽氣,那麼水氣就能受到約束,陰寒消退,陽氣調和,濕氣消除。咳喘的,是寒水侵襲肺臟所致。五味子保護肺臟,乾薑、細辛散寒除濕,所以加用。小便通暢的,白茯苓利水,所以去掉。腹瀉的,陰寒過盛。芍藥性收斂,所以去掉。生薑性溫,所以加用。嘔吐的,氣逆濁氣上升所致。

附子壯熱,故去之。生薑止逆,故加之也。)

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少陰為寒水之藏。少陰病寒濕,則土亦寒而淖。欲吐不吐,白利慾寐,皆脾不健運,而水泛神昏也。水泛於中,則水道不通,不能制火,故心煩而渴也。屬少陰者,屬少陰寒濕症也。虛故引水自救者,腎虛水泛,則濕礙水道而煩渴,渴故飲水自救也。腎與膀胱為表裡,少陰病濕,故小便亦色白也。濕則寒,故曰下焦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白話文:

附子發熱,因此去掉它。生薑止嘔,因此加入它。

少陽病,想吐又吐不出來,心中煩悶只想要睡覺,五六天之後,自己發熱又口渴,這是少陽病的症狀,虛弱所以藉由喝水來救自己;如果小便的顏色是白色,少陽的病況已經全部出現,小便白色,這是因為下焦(虛)冷,不能控制水分,所以才會呈現白色。

(少陽為寒水所藏。少陽病寒濕,則脾臟也寒而虛弱。想吐又吐不出來,腹瀉呈白色,想要昏睡,都是因為脾臟功能不健全,水分氾濫神志昏沉所致。水分氾濫在體內,則水道不通,不能控制火氣,所以才會心煩口渴。屬少陽者,屬少陽寒濕症。虛弱所以藉由喝水來救自己,是腎虛水分氾濫,濕氣阻礙水道而感到煩渴,口渴所以喝水來救自己。腎臟與膀胱表裡相通,少陽病濕氣重,所以小便的顏色也會呈現白色。濕氣重的話就會有寒氣,所以說下焦有寒,不能控制水分,所以才會呈現白色。)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心下溫溫欲吐,復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脈弦遲者,此胸中實,不可下也,當吐之。若膈上有寒飲,乾嘔者,不可吐也,[急](當)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飲食入口則吐者,宿食不消也。心下,胃口也。溫溫欲吐,復不能吐者,胃口寒也。故始得病,則手足寒,胃乃陽氣之原也。脈弦遲者,遲為寒,寒則食鬱土中,肝欲升不能升,而脈弦矣。內有宿食,故曰胸中實。不可下,當吐者,寒為陰,陰可吐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乾嘔,則非食積實滯,少陰陽虛之症,吐之則陽亡,而不可吐矣。

宜急溫以四逆,以散其寒飲也。)

白話文:

少陰病症,吃東西就吐,胸口悶悶想吐,卻又吐不出來,剛開始發病時,手腳冰冷,脈象弦細而慢,這是胸中積食,不能瀉藥,需要催吐。如果膈膜上積寒,乾嘔不止,則不能催吐,應該趕快溫暖身體,服用四逆湯。

病發熱頭痛,脈反沉,若不差,身疼痛,當救其里,[宜]四逆湯(方)。

(頭痛發熱,表症也。脈應浮而反沉,沉屬陰,則表症應差。若病不差而身疼痛,則屬寒濕,濕在少陰,流及膀胱,所以頭痛身熱也。濕痹之脈本沉,宜四逆湯,里溫而濕行也。)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脾為濕土而統血,腎為寒水而主閉藏。寒濕在少陰,則腎失閉藏。故脾血不統,而下利腥穢也。桃花湯主之,溫腎以澀脾土也。)

桃花湯

乾薑(一兩),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半全,半末)

白話文:

如果病人發熱頭痛,脈象卻沉伏,病情沒有好轉,而且身體疼痛,就要救治內裏,應該服用四逆湯。

如果少陰病症出現下痢帶膿血,可以用桃花湯治療。

桃花湯的藥方是:乾薑一兩,粳米一升,赤石脂一斤,其中一半打碎,一半研成粉末。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渣,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乾薑辛溫入腎,粳米甘平入脾。赤石脂重澀入腸,半末半全,全取其氣,則不餬口可服;末用其質,則能戀腸止脫也。)

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少陰病則腎寒。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腎寒不生土,土寒而腹痛也。寒不化氣,故小便不利。水不利則濕並大腸,故下利不止。脾寒血不統,便膿血也。故用桃花湯溫澀其脾腎也。)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白話文:

將上列三味藥材,用七升水煮米飯至熟,去除米渣,溫熱服食七合。另取赤石脂粉末一寸匕,每日服食三次。如果一次服食就痊癒,則不再服用。

(乾薑性辛溫,入腎經;粳米性甘平,入脾經;赤石脂性重澀,入腸經。將赤石脂一半磨成粉末,一半保留原狀,完整保留其藥氣,則服食後不會塞住喉嚨;粉末則運用其藥性,可以停留腸道止瀉。)

少陰病患者,發病二三日到四五日,出現腹痛、小便不利、下痢不止、排泄物帶有膿血的症狀,可用桃花湯治療。

(少陰病屬於腎寒。發病二三日到四五日出現腹痛,是因為腎寒無法生化脾土,脾土虛寒導致腹痛。寒氣無法化為氣,所以小便不利。小便不暢則水濕停留在腸道,導致下痢不止。脾寒則血不統,所以排泄物帶有膿血。因此使用桃花湯溫暖澀收脾腎。)

傷寒患者服食湯藥後,下痢不止,心下痞硬。服食瀉心湯後,又用其他藥物瀉下,依然下痢不止,醫生用理中湯治療,下痢症狀改善許多。理中湯調理中焦,而下痢症狀屬於下焦失調,因此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治療。如果下痢症狀依然持續,則應利其小便。

(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者,服藥不對病。寒濕傳入少陰腎,腎主二便,利不止也。心下痞硬,寒濕則腸不運也。投瀉心湯,瀉心湯寒,故不能愈病也。復以他藥下之,痞屬陰,下非其法也。與之理中,利益甚者,少陰腎惡燥;理中,理中焦寒濕之方。下焦寒濕利則惡燥,故益甚也。

主以赤石脂禹餘糧湯,澀以止利,熱以祛寒也。利仍不止,濕未除也。當利其小便,小便利,則濕行而愈也。)

赤石脂禹餘糧湯

赤石脂(一斤,碎),禹餘糧(一斤,碎)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渣,分溫三服。

白話文:

病人患傷寒,服用湯藥後一直拉肚子,說明藥物不對症。這是因為寒濕入侵了少陰腎,腎臟主宰大小便,所以才會不停地拉肚子。另外,心下痞硬,也是寒濕阻礙腸道運化的表現。用瀉心湯來治療,瀉心湯性寒,因此無法治癒疾病。再用其他藥物瀉下,也不合適,因為痞屬於陰,瀉下不是正確的方法。應該服用理中湯,理中湯能調理中焦寒濕,效果顯著。因為下焦寒濕導致拉肚子,而理中湯能溫燥,所以效果特別好。

主要的治療方法是用赤石脂湯,赤石脂能澀腸止瀉,同時也能溫熱祛寒。如果拉肚子仍然不止,說明寒濕尚未清除,應該利尿,小便暢通,濕氣才能排出體外,疾病才能痊癒。

(赤石脂性溫味澀,禹餘糧性熱味甘,溫熱可以祛寒,甘澀可以平濕,濕平寒祛,利自止矣。)

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少陰,寒水之藏。腎陽虛則病寒濕。少陰負趺陽者,少陰脈衰,趺陽脈盛也。陽者,胃脘之陽。趺陽盛,則胃氣有權,腎陽有根。陽盛則寒濕易愈,故為愈也。

以上十節,少陰寒濕症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熱病傳少陰五六日,今二三日以上得之,陰虛火盛,傳入迅速也。陽不歸於陰,火邪並於心,故不臥而煩也。黃連阿膠湯,所以清熱而滋陰也。)

白話文:

赤石脂性溫味澀,禹餘糧性熱味甘,溫熱可以祛寒,甘澀可以平濕,濕平寒祛,利自止矣。

少陰負趺陽者,為順也。

少陰,寒水之藏。腎陽虛則病寒濕。少陰負趺陽者,少陰脈衰,趺陽脈盛也。陽者,胃脘之陽。趺陽盛,則胃氣有權,腎陽有根。陽盛則寒濕易愈,故為愈也。

以上十節,少陰寒濕症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熱病傳少陰五六日,今二三日以上得之,陰虛火盛,傳入迅速也。陽不歸於陰,火邪並於心,故不臥而煩也。黃連阿膠湯,所以清熱而滋陰也。

黃連阿膠湯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三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味取二升,去渣,內膠烊,令小汗,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黃連、黃芩,所以清火;白芍、阿膠,所以滋陰;雞子黃入血分而清煩熱。血潤火清,而心煩不臥自止也。)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少陰,水火之藏,水虛則火盛矣。下利者,傳化失常,火性迅速也。咽痛者,火客少陰之經而痛也。胸痛者,少陰經其支者注胸中,熱氣壅而滿也。煩者,心為火,火併於心而煩也。傷寒湯,壯水以制火也。)

白話文:

黃連阿膠湯

黃連(4 兩),黃芩(1 兩),芍藥(3 兩),阿膠(3 兩),雞子黃(2 枚)

以上五味,加入水 5 升,先煮黃連、黃芩、芍藥,取 2 升水,去除渣滓,加入阿膠融化,稍微汗一下,加入雞子黃,攪拌均勻,溫服 7 合,一天三次。(黃連、黃芩用來清火;白芍、阿膠用來滋陰;雞子黃入血分而清煩熱。血潤火清,心煩失眠自然會好。)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的人,適合服用豬膚湯

(少陰,是水火之藏,水虛則火盛。下利者,傳化失常,火性迅速。咽痛者,火客少陰之經而痛。胸痛者,少陰經其支者注胸中,熱氣壅而滿。煩者,心為火,火併於心而煩。傷寒湯,壯水以制火。)

豬膚湯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豬,水獸也,取其膚作湯。膚,革外薄皮,色黑入腎,潤燥之品也。蓋熱耗陰液,腎水泛而失開合之機,故下利胸滿。一切苦寒,概不用者,以腎惡燥。味苦者能堅,堅則必燥也。佐以粉蜜,培土和金,金不以下利介意,然利亦少陰燥利耳。所以除燥潤水,水制火,則咽愈;腎能合,則利止也。)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少陰,水藏也。脈細則無水,沉主陰分也。脈數則有火,陰分有火無水,故為病在裡,不可發汗也。)

白話文:

豬膚湯

豬皮(一斤)

以上材料,加水一斗(約10磅),煮取五升(約5磅),去除渣滓,加入白蜜一升(約10盎司),白粉五合(約100克),熬煮出香味,將它們混合均勻,溫服,分六次服用。

(豬屬於水獸,取其皮來製成湯。豬皮是皮革外層的薄皮,呈黑色,入腎,有滋潤乾燥的作用。因熱會耗損陰液,腎水過多而不受控制,因此出現腹瀉和胸悶。對於所有苦寒的藥物,都不可以使用,因為腎臟怕乾燥。苦味藥物能堅固,而堅固必定會乾燥。加入蜂蜜,可以滋養土(脾胃)和調和金(肺),金不致於因腹瀉而受影響,而腹瀉只是少陰燥性引起的腹瀉。所以消除乾燥並滋潤水,水能克火,則咽喉就不會痛了;腎能控制開合,腹瀉就能止住了。)

少陰病,脈搏細小沉穩有力,病在體內,不可發汗。

(少陰,是指腎臟。脈搏細小說明腎中缺水,沉主陰分。脈搏有力說明有火,陰分中有火又有水,所以病在體內,不可發汗。)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脈細沉數,不可發汗,如強出汗,汗出則血愈虛,火愈盛。火乘肺則咳,火下注則利,火盛則胃燥而譫語。被火氣劫故者,言咳利譫語,總被火氣劫奪陰津之故耳。陰津被截,故小便必難。蓋少陰主二便,因強責汗傷津液也。)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陰虛於下,則為熱厥。但厥無汗,陰虛熱厥也。強發其汗,必動血者,汗乃血化,陰虛無汗而強發之,汗藥上升,助火炎上,故必動血也。從口鼻出者,脾胃血也。脾竅於口,胃絡絡鼻。從目出者,肝血也。肝竅於目也。下厥上竭者,腎位下,腎水枯則熱深於內而厥,故曰下厥。口鼻目位上,血出於上,故曰上竭。陰虛而又奪血,所以難治也。)

白話文:

少陰病症,只有手腳冰冷而沒有出汗,卻強行發汗,必定會動血。無法預測血液會從哪個部位排出,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眼睛。這種情況稱為「下厥上竭」,很難治療。

原因是:下焦陰虛導致熱厥。只有熱厥而沒有出汗,說明陰虛火旺。強行發汗會導致血液流動,因為汗液是由血液轉化而來。陰虛且無汗,卻強行發汗,汗液會上升,助長火勢,從而導致血液流動。如果血液從口鼻流出,說明是脾胃之血;如果從眼睛流出,說明是肝血。腎位於下焦,腎水枯竭則熱氣深藏於內,導致厥症,所以稱為「下厥」。口鼻目位於上焦,血液從上焦流出,稱為「上竭」。由於陰虛且損失血液,所以很難治療。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弱澀為陰虛火盛之診。陰弱不能制火,故煩。澀則陽有餘,熱深於內,故厥逆也。)

少陰,八九日,一身[及]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陰寒之症,喜其有熱,熱則陽復,寒邪自退。陽熱之症,畏其有熱,熱邪不減,陰津愈竭。少陰病八九日,則陰氣當復,乃反一身及手足盡熱,熱邪在表。表乃膀胱經行之地,膀胱為太陽,陽盛則血妄行,所以必便血也。)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少陰燥熱,則下利燥熱膿血。可刺者,刺幽門穴,以瀉少陰衝脈之熱也。穴在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者中,刺應五分。)

白話文:

少陰脈弱而澀

少陰脈如果虛弱而澀滯,虛弱的人會有些煩躁,而澀滯的人會出現厥逆。

(弱澀為陰虛火盛之診。陰弱不能制火,故煩。澀則陽有餘,熱深於內,故厥逆也。)

(虛弱與澀滯是陰虛火盛的診斷。陰虛不能抑制火氣,因此會煩躁。澀滯則是陽氣過剩,熱邪深入內部,因此會出現厥逆症狀。)

少陰,八九日,一身[及]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陰病,到了八九天,全身和手腳都發熱的人,是因為熱邪在膀胱,必然會出現便血。)

(陰寒之症,喜其有熱,熱則陽復,寒邪自退。陽熱之症,畏其有熱,熱邪不減,陰津愈竭。少陰病八九日,則陰氣當復,乃反一身及手足盡熱,熱邪在表。表乃膀胱經行之地,膀胱為太陽,陽盛則血妄行,所以必便血也。)

(陰寒證喜歡有熱氣,因為熱氣可以恢復陽氣,寒邪自然退去。陽熱證害怕有熱氣,因為熱邪不減,陰液就會耗盡。少陰病到八九天,陰氣應該恢復,卻反而全身和手腳發熱,說明熱邪在體表。體表是膀胱經循行的地方,膀胱屬於太陽經,陽氣過盛則血氣妄行,因此必然會便血。)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少陰病,出現便膿血的,可以針刺。可刺的穴位是幽門穴,用以瀉除少陰衝脈的熱氣。此穴位於巨闕穴兩側各五分,凹陷的部分就是穴位所在,針刺深度應為五分。)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二三日,病初得也。口燥咽乾者,腎水枯而燥熱盛也。急下以大承氣湯,燥土以救真陰也。)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六七日,應陰復之時。腹脹不大便者,胃實而有燥屎也。急下以大承氣湯,瀉土以救水也。)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自利清水者,燥屎結於中,旁流清水也。色純青者,青為木色,肝乃木藏,肝不散精,木色見也。心下,胃口也。燥邪結胃,所以痛也。口乾燥者,水竭火炎也。急下以大承氣湯,瀉土以救水也。

白話文:

少陰病

初起兩三天,口乾舌燥,應立即瀉下,使用「大承氣湯」。

起病六、七天,肚子脹,大便不通,應立即瀉下,使用「大承氣湯」。

少陰病,自動腹瀉清水,顏色純青,心窩必定疼痛,口乾舌燥,可以考慮瀉下,使用「大承氣湯」。

以上十一節,少陰熱病也。)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

(少陰病下利,病濕也,濕勝則濡瀉也。六七日,一候也。濕熱乘肺,故咳。濕搏脾藏,故嘔。濕蓄則水道不通,故渴而心煩也。不得眠者,濕熱勝則胃不和而臥不安也。豬苓湯,利濕清熱,以益陰也。)

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陰虛於下,則為熱厥。四逆者,手足厥逆也。咳者,陰火乘肺也。悸者,水氣乘心也。小便不利,氣化不及州都,水不行也。腹中痛,陰虛而陽亦虛也。泄利下重,氣滯於下也。四逆散主之,養陰通滯也。)

白話文:

以上十一節,皆為少陰熱病。

少陰病患者拉肚子,六七天後,咳嗽嘔吐、口渴,心煩睡不着,適用「豬苓湯」。

(少陰病腹瀉,是因為濕氣作祟,濕氣過盛就會導致泄瀉。六七天,是一個時辰。濕熱之氣侵襲肺部,所以會咳嗽。濕氣阻滯脾臟,所以會嘔吐。濕氣積聚,水道不通,所以會口渴心煩。睡不着是因為濕熱過盛,胃部不和,難以入眠。「豬苓湯」利濕清熱,以滋陰。)

少陰病四肢逆冷,患者可能出現咳嗽、心跳加快、小便不利、腹部疼痛、腹瀉下墜等症狀,適用「四逆散」。

(下焦陰虛,則會出現熱厥。四逆是指手腳逆冷。咳嗽是陰火侵襲肺部所致。心跳加快是水氣侵襲心臟所致。小便不利是氣化不足,導致水液無法運行。腹部疼痛是陰虛陽虛所致。腹瀉下墜是氣滯於下部所致。「四逆散」可以養陰通滯。)

四逆散

甘草(炙),枳實(炙),柴胡,芍藥(各十分)

上四味,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渣,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溫再服。

(芍藥、甘草,補血以行氣於陰。柴胡、枳實,升陽散滯,以行氣於陽。陰陽相接,則厥愈也。咳加五味、乾薑,(遵)導陰火也。並主下利,溫腎也。悸加桂枝,伐腎邪也。小便不利,加茯苓,利水也。腹痛加附子,扶陽也。泄利下重,加薤白,通滯氣也。

白話文:

四逆散

甘草(烤過的)、枳實(烤過的)、柴胡、芍藥(各 10 分)

將上述四味藥材研磨過篩,以白開水沖服,每次一湯匙,每天服用三次。咳嗽者,加入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可治療腹瀉。心悸者,加入桂枝五分;小便不順者,加入茯苓五分;腹中疼痛者,加入附子一顆。腹瀉、下墜嚴重者,先取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到剩三升,去除渣滓,加入研磨後的藥材三湯匙,再煮成一升半,溫熱後服用。

(芍藥、甘草,補血以促進陰分氣血運行。柴胡、枳實,升陽散滯,以促進陽分氣血運行。陰陽相接,病症自然會痊癒。咳嗽加入五味、乾薑,引導陰火。並可治療腹瀉,溫暖腎臟。心悸加入桂枝,驅除腎臟邪氣。小便不順,加入茯苓,利尿。腹痛加入附子,扶助陽氣。腹瀉、下墜嚴重,加入薤白,疏通滯氣。)

以上二節,少陰濕熱症也。)

少陰病,惡寒而蜷,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

(陽直陰曲。蜷,曲臥也。少陰病,惡寒而蜷,寒症也。自煩欲去衣被,寒病而見(現)陽症也,故可治也。)

少陰病,下利,若利自止,惡寒而蜷臥,手足溫者,可治。

(下利惡寒而蜷臥,寒症也。利能自止,少陰真陽猶能翕合也。手足,諸陽之本,溫則陽存,所以可治也。)

少陰病,惡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陰下利惡寒身蜷,內外陰寒盛矣。手足,諸陽之本,逆冷則真陽已絕,故為不治。)

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

(由吐利而躁煩,陰陽離脫而擾亂也。加之四逆,真陽絕矣。不死何待?此與茱萸湯症,只從躁煩四逆先後上辨,一則陰中尚現陽神,一則陽盡惟存陰魄耳。)

白話文:

以上兩條,都是少陰濕熱證。)

少陰病,惡寒蜷臥,有時自行煩躁不安,想要脫去衣被的,可以醫治。

(陽氣正盛,陰氣衰弱。蜷臥,指曲身臥著。少陰病,惡寒蜷臥,是寒症。自感煩躁不安,想要脫去衣被,寒症而出現陽症,所以可以醫治。)

少陰病,腹瀉,如果腹瀉自止,惡寒蜷臥,手足溫暖的,可以醫治。

(腹瀉惡寒蜷臥,是寒症。腹瀉能自止,說明少陰真陽還能收斂。手足,是諸陽的根源,溫暖就表示陽氣存在,所以可以醫治。)

少陰病,惡寒蜷臥且腹瀉,手足冰冷的,不能醫治。

(少陰腹瀉惡寒蜷臥,說明內外陰寒嚴重了。手足,是諸陽的根源,冰冷就表示真陽已經絕了,所以不能醫治。)

少陰病,嘔吐腹瀉煩躁不安,四逆的,會死亡。

(由於嘔吐腹瀉而煩躁不安,陰陽離脫而混亂。加上四逆,真陽已絕。不死亡,還能期待什麼?這種情況與茱萸湯證的差別,只在於煩躁不安、四逆的先後順序:前者陰中還有陽氣存在,後者陽氣盡失,只有陰氣存在。)

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

(四逆、惡寒、身蜷,陽虛極矣。脈者,血之府。脈不至,陰亦亡也。不煩而躁者,無陽故不煩,陰盛故擾亂也。所以主死也。)

少陰病,下利止而頭眩,時時自冒者,死。

(少陰病下利,則陰亡於下矣。頭眩者,陰亡於下,火炎於上也。至於時時自冒,則火炎於上者,無寧時矣,不死何待?蓋陽回利止則生,陰盡利止則仍死也。)

少陰病,脈沉微細,但欲寐,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

(少陰病,微脈沉細,不獨陽衰,而陰亦枯,故欲臥汗出不煩。陰陽俱虛,則濁火上逆,故噁心嘔吐。濁火升則清陽下滯,故自利也。煩躁者,吐利傷其陰陽,陽亡則躁,陰亡則煩也。不能臥寐,陽不歸陰,陰陽分離,所以死也。)

白話文:

少陰病

**證狀:**畏寒、身體蜷縮、脈搏微弱,沒有發燒但煩躁不安。 **預後:**死亡。

**註解:**四逆、畏寒、蜷縮,表示陽氣極度虛弱。脈搏微弱,表示陰氣也已經虛弱。沒有發燒但煩躁,表示沒有陽氣所以不發燒,陰氣旺盛所以煩躁。因此預後不佳。

少陰病

**證狀:**腹瀉停止,但是頭暈目眩,時常自己發作。 **預後:**死亡。

**註解:**少陰病出現腹瀉,表示陰氣已經從下方流失。頭暈目眩,表示陰氣從下方流失,火氣上升到上方。至於時常自己發作,表示火氣上升到上方,沒有休息的時候。不死還有什麼好等待的?陽氣回復腹瀉停止則會生還,陰氣耗盡腹瀉停止則會死亡。

少陰病

**證狀:**脈搏沉微細弱,只想睡覺,出汗不發燒,想嘔吐,到了五六天腹瀉,又煩躁不安無法入睡。 **預後:**死亡。

**註解:**少陰病,微脈沉細,不僅陽氣衰弱,陰氣也枯竭,所以想睡覺、出汗不發燒。陰陽氣虛,濁火上升,所以噁心嘔吐。濁火上升,清陽下降滯留,所以腹瀉。煩躁不安,表示嘔吐腹瀉傷及陰陽氣血,陽氣虛弱則煩躁,陰氣虛弱則煩躁。無法入睡,表示陽氣無法歸陰,陰陽分離,因此預後不佳。

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陰病七日,乃應陰復之時,反能呼不能吸而息高者,以少陰亡於下,太陰氣促於上也。蓋腎為氣原,氣為息本,息不及腎。)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子、醜、寅三時辰乃少陰旺時,少陰病將得旺氣而解。)

白話文:

少陰病持續六至七天,呼吸急促的人,會死亡。

(少陰病到第七天,應該陰氣恢復,但如果反而是能呼氣不能吸氣,而且呼吸急促,是因為少陰陽氣在下面消失,太陰陰氣在上面促迫導致。腎是氣的來源,氣是呼吸的根本,呼吸不及於腎。)

古代文字

少陰病欲解時,從子至寅上。

少陰病快要好轉的時候,從子時到寅時(凌晨11點到早上5點)。

(子時、醜時、寅時三個時辰是少陰氣最旺的時候,少陰病將會得到旺氣而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