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六 (8)

回本書目錄

卷六 (8)

1. 少陰經全篇

豬膚湯

豬膚(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渣,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溫分六服。

(豬,水獸也,取其膚作湯。膚,革外薄皮,色黑入腎,潤燥之品也。蓋熱耗陰液,腎水泛而失開合之機,故下利胸滿。一切苦寒,概不用者,以腎惡燥。味苦者能堅,堅則必燥也。佐以粉蜜,培土和金,金不以下利介意,然利亦少陰燥利耳。所以除燥潤水,水制火,則咽愈;腎能合,則利止也。)

少陰病,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

(少陰,水藏也。脈細則無水,沉主陰分也。脈數則有火,陰分有火無水,故為病在裡,不可發汗也。)

少陰病,咳而下利譫語者,被火氣劫故也。小便必難,以強責少陰汗也。

(脈細沉數,不可發汗,如強出汗,汗出則血愈虛,火愈盛。火乘肺則咳,火下注則利,火盛則胃燥而譫語。被火氣劫故者,言咳利譫語,總被火氣劫奪陰津之故耳。陰津被截,故小便必難。蓋少陰主二便,因強責汗傷津液也。)

少陰病,但厥無汗,而強發之,必動其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為難治。

(陰虛於下,則為熱厥。但厥無汗,陰虛熱厥也。強發其汗,必動血者,汗乃血化,陰虛無汗而強發之,汗藥上升,助火炎上,故必動血也。從口鼻出者,脾胃血也。脾竅於口,胃絡絡鼻。從目出者,肝血也。肝竅於目也。下厥上竭者,腎位下,腎水枯則熱深於內而厥,故曰下厥。口鼻目位上,血出於上,故曰上竭。陰虛而又奪血,所以難治也。)

少陰脈弱而澀,弱者微煩,澀者厥逆。

(弱澀為陰虛火盛之診。陰弱不能制火,故煩。澀則陽有餘,熱深於內,故厥逆也。)

少陰,八九日,一身[及]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

(陰寒之症,喜其有熱,熱則陽復,寒邪自退。陽熱之症,畏其有熱,熱邪不減,陰津愈竭。少陰病八九日,則陰氣當復,乃反一身及手足盡熱,熱邪在表。表乃膀胱經行之地,膀胱為太陽,陽盛則血妄行,所以必便血也。)

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可刺。

(少陰燥熱,則下利燥熱膿血。可刺者,刺幽門穴,以瀉少陰衝脈之熱也。穴在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者中,刺應五分。)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乾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少陰病二三日,病初得也。口燥咽乾者,腎水枯而燥熱盛也。急下以大承氣湯,燥土以救真陰也。)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六七日,應陰復之時。腹脹不大便者,胃實而有燥屎也。急下以大承氣湯,瀉土以救水也。)

少陰病,自利清水,色純青,心下必痛,口乾燥者,[急](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白話文:

少陰經全篇

豬膚湯:取豬皮一斤,加水十升,煮成五升,去渣,加入蜂蜜一升、白麵粉五合,熬煮至香,混合均勻,溫熱分六次服用。豬是水獸,其皮色黑入腎,能潤燥。下痢胸滿是因熱耗陰液,腎水不足,導致開合失調所致。所有苦寒之藥都不用,因為腎臟怕燥,苦味藥能收斂,收斂則必燥。用白麵粉和蜂蜜來輔助,以滋補脾土,調和金氣,這樣就不會繼續下痢,即使下痢也是少陰經燥熱引起的。此方旨在除燥潤水,水克火,則咽喉疼痛會好轉;腎水充足,則下痢自止。

少陰病,脈象細微沉弱而頻數,病情在裡,不可發汗。少陰屬水,脈象細微說明水液不足,沉弱屬陰分,頻數說明有火。陰分有火無水,所以病在裡,不能發汗。

少陰病,咳嗽、下痢、神志不清,是因火氣劫奪陰津所致。小便不利,是因為強行發汗損傷了少陰經的津液。脈象細微沉弱而頻數,不可發汗,如果強行發汗,則會使血液更加虛弱,火氣更加旺盛。火邪犯肺則咳嗽,火邪下注則下痢,火邪旺盛則胃燥而神志不清。咳嗽、下痢、神志不清,都是火氣劫奪陰津所致。陰津被劫奪,所以小便不利。少陰經主宰大小便,強行發汗損傷了津液所致。

少陰病,僅僅厥逆無汗,而強行發汗,必然會傷及血液,血液可能會從口、鼻或眼睛流出,這叫做下厥上竭,難以治療。下焦陰虛則為熱厥,僅僅厥逆無汗,是陰虛熱厥。強行發汗必然傷及血液,因為汗液是由血液化生而來,陰虛無汗而強行發汗,汗藥上行,助長火邪上炎,必然傷及血液。從口鼻流血,是脾胃之血,脾開竅於口,胃絡絡鼻;從眼睛流血,是肝血,肝開竅於目。下厥上竭,是指腎臟在下,腎水枯竭則內熱深重而厥逆,所以叫做下厥。口、鼻、眼在上,血液從上部流出,所以叫做上竭。陰虛又傷及血液,所以難以治療。

少陰病脈象微弱而澀滯,微弱則微煩,澀滯則厥逆。脈象微弱而澀滯是陰虛火盛的表現。陰氣虛弱不能制約火邪,所以煩躁;澀滯則陽氣有餘,內熱深重,所以厥逆。

少陰病,八九天後,全身及手足都發熱,這是熱邪在膀胱經,必然會便血。陰寒證候喜歡有熱象,熱則陽氣恢復,寒邪自退。陽熱證候則害怕發熱,熱邪不減,陰津更加枯竭。少陰病八九天,陰氣應該恢復,卻反而全身及手足都發熱,這是熱邪在表。表是膀胱經循行的地方,膀胱屬太陽經,陽氣盛則血妄行,所以必然便血。

少陰病,下痢排出膿血,可以針刺治療。少陰經燥熱,則下痢排出燥熱的膿血。可以針刺治療,刺幽門穴,以瀉少陰經衝脈之熱。幽門穴在巨闕穴兩旁各五分,凹陷處為穴位,針刺深度約五分。

少陰病,發病二三日,口乾咽燥,應急下通便,宜用大承氣湯。少陰病二三日,屬病初起。口乾咽燥,是腎水枯竭,燥熱盛的表現。急下通便用大承氣湯,瀉燥土以救護真陰。

少陰病,六七日,腹脹,不大便,應急下通便,宜用大承氣湯。六七日,應是陰氣恢復的時候。腹脹不大便,是胃腸實滿,有燥屎的表現。急下通便用大承氣湯,瀉土以救水。

少陰病,自利清稀水樣便,顏色碧綠,心下疼痛,口乾,應急下通便,宜用大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