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六 (4)

回本書目錄

卷六 (4)

1. 少陰經全篇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下利清穀,手足厥冷,脈微欲絕而裡寒者,陰甚於內也。身反不惡寒,面赤色而外熱者,陽氣格於外也。陰陽不相通,所以逆亂而為諸症。利止,即欲罷也。脈不出,陽未復也。夫脈者,氣血之道路。血,陰也,非陽不行。姜附辛熱,助陽也。甘草甘平,益氣也。湯本四逆而分兩殊,通脈加蔥之謂也。

上節同一脈微,同一下利厥逆嘔吐,所異者,發熱面赤咽腹之痛與不痛耳。乃一加尿、膽而脈暴出者死,一與通脈四逆而脈即出者愈。此其故,不可不思也。上節少陰病,先與白通湯,不但利不止,反致厥逆無脈,乾嘔而煩。一切陽藥,先已拒格不入,何由通脈外出,此南陽不得已,有熱因寒用之法也。

因思其人,陽藥格拒不得入,內之陰寒已極,症復厥逆無脈,外之陽氣又無,則其陽不在內不在外,駸駸乎一線幾絕矣。爾時引陽,助彼回春,雖曰脈續,其實復也。復元陽於無有之鄉,銖積寸累而漸起,設暴不亦和盤托出,毫無蘊蓄耶!故暴出主死。若裡寒外熱,反不惡寒,面色帶赤,雖有下利、厥、嘔、痛種種寒症,而其陽尚在體中,且其人陰至格陽於外,雖外之為熱屬假,陽猶未至立散,內之真陽有根。

其陽既內非盡出,外不立亡,所以一招即至,爾時飲以通脈四逆,招其外亡之陽返於舊舍,雖曰即出,猶云歸也。不瞬息而神即守元,故曰愈也。兩條前後對看,生死同參,方可入南陽之室矣。)

通脈四逆湯

甘草(二兩),乾薑(四五兩),附子(生用,一大枚),蔥白(四莖)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渣,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腹中痛,去蔥加芍藥二兩;嘔者,加生薑二兩;咽痛者,去芍加桔梗一兩;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病皆與方相應者,乃服之)

(乾薑、附子、甘草,甘溫成大熱,以回其陽,陽回而陰寒自祛。加蔥白者,蔥能通陰陽,無捍格之虞也。面色赤,陽格甚也。加蔥九莖,通陽氣也。腹痛,脾陰虛也。去蔥,走表也;加芍,益陰也。嘔者,氣上逆也。加姜,通能止逆也。咽痛,氣結也。去芍,性斂也。加桔梗,苦能開也。利止脈不出,元氣虛也。加參,補元也;去桔梗,惡其開也。)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者,四逆湯主之。

(脈浮而遲,浮則真陽有外格之虞機,故表熱;遲則真陽少生動之氣,故里寒也。寒甚利清穀,四逆湯以回陽也。)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少陰病,不必諸症具,但脈沉,則內陰寒矣,宜急溫以四逆,回陽以祛寒也。)

白話文:

少陰經全篇

少陰病症,患者下痢稀薄的飲食,內裡寒冷外在發熱,手腳冰冷發麻,脈搏微弱幾乎絕跡,但身體反而不覺得寒冷,臉色卻發紅,可能伴隨腹痛、乾嘔、咽喉痛,或者大便停止脈搏仍未恢復者,皆可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脈搏恢復跳動即表示病情好轉。

下痢稀薄飲食、手腳冰冷、脈搏微弱幾乎絕跡且內裡寒冷,代表陰寒之氣過盛於內;身體反而不覺得寒冷、臉色發紅而外在發熱,代表陽氣被阻滯於體表。陰陽之氣不通暢,因此造成各種逆亂的病症。大便停止,意指病情將要好轉;脈搏未恢復,表示陽氣尚未恢復。脈搏是氣血運行的通道,血液屬陰,沒有陽氣的推動,血液就不能運行。生薑、附子辛辣溫熱,能幫助恢復陽氣;甘草甘平,能益氣。通脈四逆湯是四逆湯的變方,加蔥白即為通脈四逆湯。

先前提到脈搏微弱,同時伴有下痢、手腳冰冷、嘔吐等症狀,不同之處在於是否伴隨發熱、臉色發紅、咽喉及腹部疼痛。其中一種情況是服用其他藥物後,尿液及膽汁暴增,脈搏突然恢復跳動,卻導致死亡;另一種情況是服用通脈四逆湯後,脈搏立刻恢復跳動而痊癒。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先前治療少陰病,先使用白通湯,不僅大便不止,反而導致手腳冰冷、脈搏消失、乾嘔且煩躁不安。所有溫陽藥物,先前已被阻擋無法吸收,又如何能使脈搏恢復跳動呢?這是南陽醫家不得已而為之的,運用溫熱藥物治療寒症的辦法。

設想一下,患者因溫陽藥物被阻擋無法吸收,體內陰寒之氣已達極點,症狀又出現手腳冰冷、脈搏消失,體表陽氣又不足,則其陽氣既不在體內也不在體表,如同懸於一線,岌岌可危。此時引導陽氣,幫助其回春,雖然脈搏得以恢復跳動,但其實是陽氣的復甦。在虛無之境中恢復元陽,一點一滴逐漸增強,如果突然暴增,豈不就像全部傾瀉而出,毫無儲備?所以脈搏突然恢復跳動,預示著死亡。如果內裡寒冷外在發熱,反而不覺得寒冷,臉色略帶紅潤,雖然有下痢、手腳冰冷、嘔吐、疼痛等各種寒症,但其陽氣尚存於體內,而且患者的陰寒之氣已嚴重阻滯陽氣於體表,雖然體表發熱是虛假現象,但陽氣尚未完全散失,體內的真陽之氣還有根基。

由於陽氣既未完全耗盡,又未完全散失,所以只要稍微施以治療就能奏效。此時服用通脈四逆湯,將體表散失的陽氣引導回歸原位,雖然脈搏立刻恢復跳動,但更像是陽氣回歸。頃刻之間,精神便恢復元氣,所以稱為痊癒。將這兩種情況前後對照比較,生死之間的關聯,方能真正理解南陽醫家的精髓。

通脈四逆湯方劑

甘草(二兩),乾薑(四五兩),附子(生用,一大枚),蔥白(四莖)

將以上四味藥材,用三升水煎煮成一升二合,過濾渣滓,分次溫服。(脈搏恢復跳動即表示痊癒。)臉色發紅者,加蔥九莖;腹部疼痛者,去掉蔥白,加芍藥二兩;嘔吐者,加生薑二兩;咽喉疼痛者,去掉芍藥,加桔梗一兩;大便停止脈搏未恢復者,去掉桔梗,加人參二兩。(疾病與處方相符者,才能服用。)

乾薑、附子、甘草,甘溫之性,合而為大熱,用以回補陽氣,陽氣回補,則陰寒之氣自然消除。加蔥白,是因為蔥能通達陰陽,避免藥物阻滯。臉色發紅,表示陽氣阻滯嚴重,加蔥九莖,可以通達陽氣。腹部疼痛,表示脾胃陰虛,去掉蔥白,是為了使藥力直達表層;加芍藥,是為了滋補陰氣。嘔吐,是氣體逆上,加生薑,能通氣止逆。咽喉疼痛,是氣機鬱結,去掉芍藥,是因為芍藥性味收斂;加桔梗,因為桔梗味苦能開鬱。大便停止脈搏未恢復,表示元氣虛弱,加人參,可以補益元氣;去掉桔梗,是因為其性味辛散,與補益元氣相沖。

脈搏浮而遲,體表發熱內裡寒冷,下痢稀薄飲食者,四逆湯主之。

脈搏浮而遲,浮則表示真陽有外泄之虞,故體表發熱;遲則表示真陽生機少,故內裡寒冷。寒邪嚴重導致下痢稀薄飲食,四逆湯用以回補陽氣。

少陰病,脈搏沉者,需緊急溫補,宜用四逆湯。

少陰病,不需所有症狀都出現,只要脈搏沉,就表示內裡陰寒,應該緊急溫補,用四逆湯回補陽氣,驅除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