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六 (2)
卷六 (2)
1. 少陰經全篇
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
(此太陽直轉少陰之寒症也。太陽主表,表應發熱。今太陽初病不熱,轉入少陰,身反發熱,故曰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也。發熱何以知少陰?脈沉,故屬少陰也。既屬少陰,而又發熱,則仍連及表矣。故用少陰表劑,麻黃附子細辛湯,以發少陰之汗也。)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附子(炮,一枚),細辛(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辛附,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附子補少陰之真陽,陽回寒自解。細辛散少陰之寒邪,邪去熱自除。太陽者,少陰寒邪之來路。用麻黃者,從其來路而發之也。)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里症](證),故微發汗也。
(此承上節而言。上節始得之而身熱脈沉,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以表少陰之寒。此節得之二三日,邪逗留少陰已久,身熱之外,並無里症,故以前方,去細辛之表劑,加甘草之和中,故曰微發汗。汗乃太陽津液所化,蓋亦從來路以驅之也。)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甘草(二兩),附子(炮,一枚)
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甘附,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日三服。
(二三日,不同始得之時。易細辛以甘草者,甘緩之性,發汗亦微。同附子,則四逆之二,而溫經亦專也。)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陽已虛,尺脈弱澀者,復不可下之。
(經云:微者,陽氣衰也。少陰病脈微,則陽虛不可發汗,汗多則亡陽也。尺主腎,弱主澀,則陰陽俱衰,故又不可下,下多亡陰也。前二節,脈不微澀者,故曰無里症,而可汗也。)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此屬少陰,法當咽痛而復吐利。
(脈緊為寒,脈陰陽俱緊,寒症也。汗乃心液,熱則沁出皮毛。寒症而汗出,則無陽衛外。而汗沁出皮毛,所以為亡陽也。少陰腎元陽之藏,亡陽故屬少陰。腎絡於咽,腎陽逆於絡故痛。內寒不生土,故吐利也。)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少陰者,水火之原也。少陰脈浮,則腎經水火俱虛。衛氣出於下焦,腎虛則衛陽不固,而汗自出。腎氣不納而小便數,水不制君火而煩,衛陽虛而惡寒,氣血不呴濡而腳攣急。醫以脈浮惡寒,有似太陽中風,投以桂枝攻其表,故曰誤也。服藥即厥者,蓋陽虛於下為寒厥,陰虛於下為熱厥,厥由於腎也。
白話文:
少陰經全篇
少陰病初期,出現發熱但脈象沉弱的,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
(這是太陽經病邪直接轉入少陰經引起的寒症。太陽經主司肌表,表證應該表現為發熱。現在太陽經初期並未發熱,病邪轉入少陰經,反而出現發熱,所以稱為「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為何能判斷是少陰經病證?因為脈象沉弱,所以屬於少陰經。既屬少陰經,又發熱,說明表證也仍然存在。因此使用針對少陰經表證的藥方——麻黃附子細辛湯,以發散少陰經的汗。)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二兩),附子(炮製,一枚),細辛(一兩)
以上三味藥,用水一斗,先煎煮麻黃至減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再加入細辛和附子,煎煮至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附子溫補少陰經的真陽之氣,陽氣回升,寒邪自然消除。細辛散寒,驅除少陰經的寒邪,邪氣去除,發熱自然退去。太陽經是少陰經寒邪入侵的途徑,使用麻黃,是從寒邪入侵的途徑來發散寒邪。)
少陰病,發病二三日,用麻黃附子甘草湯輕微發汗,因為二三日內沒有裡證(內臟病變的症狀),所以只輕微發汗。
(這是承接上一節的說明。上一節講到初期發熱脈沉,所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少陰經的寒邪。這一節說的是發病二三日,邪氣在少陰經停留已久,除了發熱之外,沒有裡證,所以用之前的方子,去掉發散表邪的細辛,加入具有調和脾胃作用的甘草,所以說輕微發汗。汗液是太陽經津液的變化,驅除寒邪也從邪氣入侵的途徑入手。)
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甘草(二兩),附子(炮製,一枚)
以上三味藥,用水七升,先煎煮麻黃一二沸,去掉上面的浮沫,再加入甘草和附子,煎煮至三升,去掉藥渣,溫服一升,一日三次。
(發病二三日,與初期不同。用甘草代替細辛,是因為甘草性緩和,發汗也較輕微。同時使用附子,則能溫補少陰經,治療陽氣不足。)
少陰病,脈象微弱,不可以發汗,因為這是陽氣虛損的緣故;陽氣已虛,尺脈(寸關尺三部脈診中的尺脈,反映腎氣)弱而澀的,更不可以服用瀉下藥。
(經書記載:脈象微弱,表示陽氣衰弱。少陰病脈象微弱,則陽氣虛弱,不可以發汗,出汗太多會導致陽氣更加虛損。尺脈主腎,弱而澀,則陰陽俱衰,所以更不可以使用瀉下藥,瀉下太多會導致陰液更加虧虛。前面兩節,脈象不微弱澀滯,所以說沒有裡證,可以發汗。)
病人脈象陰陽俱緊,反而出汗的,是陽氣虛脫,這屬於少陰經病證,通常會伴有咽喉疼痛以及嘔吐腹瀉。
(脈象緊緊的表示寒證,陰陽俱緊,寒證更甚。汗液是心液,發熱會沁出皮膚毛髮。寒證反而出汗,說明陽氣不能護衛肌表。汗液從皮膚毛髮沁出,所以是陽氣虛脫。少陰經是腎臟元陽之氣的藏府,陽氣虛脫所以屬於少陰經病證。腎經與咽喉相連,腎陽逆於經絡所以咽喉疼痛。內寒不能生化脾土,所以嘔吐腹瀉。)
傷寒,脈象浮,自汗出,小便頻繁,心煩,輕微惡寒,腳部攣縮,反而用桂枝湯治療,想攻治其表證,這是錯誤的。發病後立刻厥逆,咽喉乾燥,煩躁嘔吐的,用甘草乾薑湯治療,以恢復陽氣;如果厥逆好轉,腳部溫暖了,再用芍藥甘草湯治療,腳部就能伸直;如果胃氣不和,神志不清的,少量的服用調胃承氣湯;如果再次發汗,並且加用燒針,用四逆湯治療。
(少陰經是水火之原。少陰經脈象浮,說明腎經水火俱虛。衛氣來自下焦,腎虛則衛陽不固,所以自汗出。腎氣不能收藏,所以小便頻繁,水不制火所以心煩,衛陽虛弱所以輕微惡寒,氣血不能滋潤濡養所以腳部攣縮。醫生因為脈象浮,輕微惡寒,類似太陽經中風,用桂枝湯攻治其表證,所以是錯誤的。服藥後立刻厥逆,是因為陽氣虛損,下焦寒厥,陰虛則為熱厥,厥逆都源於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