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五 (6)

1. 太陰經全篇

(脾為統血之藏,血不潤,則大便閉結。陽結者,火有餘,血不足也。火能化谷,故能食。血不潤腸,故大便閉。脈浮數者,浮無血,數火盛也。火盛故曰實。十七日劇者,陽數九而性速,故不及兩周而劇也。陰結者,血枯而寒也。寒不化谷,故不能食。寒而食少,則大氣虛,故身重。

血枯,故大便難。脈沉遲者,寒而枯澀也。十四日劇者,陰數六而性遲,遲則兩周之後,更俟二日而始劇也。期二九、二六者,陰陽以兩而定,加倍法也。)

脈藹藹如車蓋者,名曰陽結也。脈累累如循長竿者,名曰陰結也。脈瞥瞥如羹上肥者,陽氣微也。脈縈縈如蜘蛛絲者,陽氣衰也。脈綿綿如瀉漆之絕者,亡其血也。

(車蓋者,士大夫之絹傘也。藹藹如車蓋,脈浮緩、上大而中空也,乃火盛血枯之症,故病陽結。長竿,長竹木也。壘壘如循長竿,脈長遲而勁急也,乃血虛寒滯之診,故病陰結。羹上肥,羹湯上面油脂也。瞥瞥如羹上肥,脈輕浮無根而乍聚乍散也。縈縈如蜘蛛絲,脈柔弱無力而忽來忽去也,故為陽氣衰微之診。

瀉漆者,傾漆於器也。綿綿如瀉漆之絕,脈欲絕不絕、連綿大耎、軟而忽斷,故為亡血之診也。

此二節,因結症而詳辨脈症之陽陰也。)

太陰[症](證)欲解時,從亥至醜上。

(亥子醜,太陰所為旺之三時也。欲解者,正王則邪(不)勝而解也。)

白話文:

太陰經全篇

脾臟是統攝血液的臟器,若血液不足時,會導致大便閉結。
「陽結」是因火氣過盛、血液不足所致。火氣能消化食物,所以患者仍能進食,但血液無法滋潤腸道,因此大便閉結。脈象浮數者,浮表示血虛,數代表火旺。火旺故稱為實症。症狀在十七日加劇,是因陽數為九且特性迅速,故不需兩周便會惡化。
「陰結」則是血液枯竭且寒氣凝滯。寒氣無法消化食物,因此患者無法進食。寒氣導致進食減少,元氣虛弱,故身體沈重。血液枯竭,所以大便困難。脈象沈遲者,是因寒氣凝滯且氣血枯澀。症狀在十四日加劇,陰數為六且特性緩慢,故需兩周後再過兩日才會惡化。二九、二六的推算,是以陰陽兩數為基礎的加倍法則。

脈象如車蓋般輕軟浮大,稱為「陽結」。脈象如長竹竿般堅硬而長,稱為「陰結」。脈象如浮油般輕飄無根,是陽氣微弱。脈象如蜘蛛絲般細弱不定,是陽氣衰微。脈象如倒漆般細軟欲斷,是血液流失的徵兆。

(車蓋指士大夫用的絹傘。脈象如車蓋般浮緩、上大而中空,是火盛血枯之症,故屬於陽結。長竿指竹木,脈象如長竿般長遲而緊繃,是血虛寒滯之象,故為陰結。羹上肥指湯麵浮油,脈象如浮油般輕飄聚散不定。脈如蜘蛛絲柔弱無力、忽來忽去,是陽氣衰微的表現。倒漆指傾倒漆汁到容器中,脈象如倒漆般欲斷不斷、軟弱間歇,是失血的徵兆。)

(這兩節詳述結症的脈象與陰陽辨別。)

太陰症狀緩解的時間,是從亥時到醜時之間。
(亥、子、醜是太陰經氣旺盛的三個時辰。症狀緩解是因正氣旺盛而邪氣不敵,故病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