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三 (14)
卷三 (14)
1. 陽明經全篇
陽明病,發熱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明經氣燥熱,而發熱汗多,熱爍於內。陰亡於外,立致枯涸矣。急下以大承氣湯,救陰也。)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症](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陽極於六,七日則陰來復。七日真陰不復,則五臟之精,不能上奉,故目中不了了而睛不和也。雖無表裡症,而大便難,身微熱,陽已亢而陰垂絕。陽邪實熱,故用大承氣湯,急下以救陰也。)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故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減不足言者,腹滿至十分,即減去一二分,不足以殺其勢也。大滿為實,故當下以大承氣湯。)
傷寒噦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則](即)愈。
(噦而腹滿,邪熱結中,胃氣逆也。前後,大小便也。何部不利,即邪熱所結之處也。利之,則邪去而愈也。)
大下後,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滿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
(大下後,是用承氣下之也。用過承氣湯,則燥結應解。何仍六七日不大便、腹滿痛而煩不解?內有燥屎也。蓋因前所下者,是宿食也。宿食(去)而少寬,故六七日後,燥邪仍結,胃燥滿痛而煩,內有燥屎也。用大承氣湯,去其燥屎也。)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後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
(陽明病下之,是用承氣也。症重藥輕,燥邪未盡,因而再結。燥邪並心,故懊憹而煩。腹滿甚,則胃有燥屎也,可攻以大承氣湯。若腹滿而不甚,則內不燥結,必初硬後溏,即懊憹而煩,是無形陽邪,而不可攻也。末二句,申上可攻之法。
以上二十七節,陽明風熱症歸府症也。)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憹,飢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熱邪在表,下之早矣。下早陽邪不陷,故不結胸;外有熱,而手足仍溫也。心中懊憹,熱邪未清也。陽邪盛則脾陰虧,故雖飢而食不納也。頭汗,陽邪逼汗走陽位也。梔子豉湯,上撤其陽邪也。
此節,陽明清理餘邪之法也。)
咽中閉塞,不可下。下之則上輕下重,水漿不[行]下,臥則欲蜷,身急痛,下利日數行。
(腎絡於咽,腎虛火逆,則咽閉塞。下之傷陰,則陽上浮,故飄飄然神氣飛而上輕,下身大氣不舉而下重也。腎虛,胃關不利,而水漿不下。腎陽虛,則臥不直而欲蜷。氣不能呴,血不能濡,而身急痛。腎司二便,陽不吸而陰不守,故下利日數十行也。)
諸外實者,不可下。下之則發微熱,亡脈厥者,當臍握熱。
(下法所以去實邪,實在外而下其內,內為營,營傷則陰虛而熱。熱微者,不如陽邪之熱熾也。脈者,血之府。營傷故脈亡,而陰衰於下為熱厥也。臍為神闕,屬腎而藏陰,陰虛故握熱。握者,定而不移之謂也。)
白話文:
陽明經全篇
發高燒又出很多汗的陽明病,要趕快用大承氣湯瀉下。 (陽明經氣血燥熱,發高燒又出很多汗,裡面的熱氣灼傷,體外的陰液耗損,造成身體乾枯。急用大承氣湯瀉下,是為了救助陰液。)
傷寒病發病六七天,眼睛看不清、眼球不舒服,沒有表裡症狀,大便不通,身體微微發熱,這是實證。要趕快用大承氣湯瀉下。(陽氣到第六、七天時,陰氣會回來。但如果七天陰氣還沒回來,五臟精氣就無法上輸到眼睛,所以眼睛看不清、眼球不舒服。雖然沒有表裡症狀,但大便不通,身體微微發熱,說明陽氣亢盛,陰氣將要絕滅。這是陽邪實熱,所以用大承氣湯急瀉來救助陰氣。)
肚子脹滿,瀉下後脹滿情況沒有明顯好轉,就要瀉下,宜用大承氣湯。(瀉下後脹滿情況沒有明顯好轉的意思是,肚子脹滿十分,就算瀉下後減輕了一二分,也無法遏止其勢頭。肚子非常脹滿屬於實證,所以要用大承氣湯瀉下。)
傷寒病患者呃逆且腹脹,觀察大小便,知道哪個部位不通暢,使之通暢就能痊癒。(呃逆且腹脹,是邪熱結聚在中焦,胃氣逆亂。前後指大小便。哪個部位不通暢,就是邪熱結聚的地方。使之通暢,邪氣就能去除而痊癒。)
瀉下之後六七天沒有大便,煩躁不安,肚子脹痛,這是因為有乾結的糞便。原因是本來就有宿食積滯,宜用大承氣湯。(瀉下之後,是指用承氣湯瀉下。用了承氣湯,乾結的應該要解。為什麼仍然六七天沒有大便,肚子脹痛又煩躁不安呢?是因為裡面有乾結的糞便。因為先前瀉下的,是宿食。宿食排出後稍微寬鬆些,所以六七天后,燥邪又結聚,胃部燥熱脹痛又煩躁,裡面有乾結的糞便。用大承氣湯,來去除乾結的糞便。)
陽明病瀉下後,心裡煩躁不安,胃裡有乾結的糞便,可以攻下。肚子微微脹滿,一開始硬,後來會變稀,不可以攻下。如果是有乾結的糞便,宜用大承氣湯。(陽明病瀉下後,是指用了承氣湯。症狀嚴重但藥力不足,燥邪沒有完全去除,因此又結聚。燥邪侵犯心臟,所以煩躁不安。肚子非常脹滿,則胃裡有乾結的糞便,可以用大承氣湯攻下。如果肚子脹滿但不嚴重,則裡面沒有乾結,必然是先硬後稀,即使煩躁不安,這也是無形的陽邪,不可以攻下。最後兩句,是說明上述可以攻下的方法。以上二十七節,是陽明風熱證的歸納總結。)
陽明病瀉下後,體表還有熱,手腳溫暖,沒有胸部脹滿,心裡煩躁不安,餓卻吃不下東西,只有頭部出汗,用梔子豉湯治療。(陽明病瀉下後,體表還有熱,說明熱邪還在表,瀉下太早了。瀉下太早,陽邪沒有深入,所以沒有胸部脹滿;體表有熱,但手腳仍然溫暖。心裡煩躁不安,是熱邪沒有清除。陽邪盛則脾陰虧,所以雖然餓卻吃不下東西。頭部出汗,是陽邪逼迫汗液從陽位排出。梔子豉湯,是為了去除表面的陽邪。此節,是陽明病清理餘邪的方法。)
咽喉阻塞,不可以瀉下。瀉下則上輕下重,水液無法下行,躺下就想要蜷縮,身體疼痛緊繃,大便稀溏多次。(腎經與咽喉相連,腎虛火逆,就會咽喉阻塞。瀉下會傷陰,則陽氣上浮,所以感覺頭輕腳重。腎虛,胃關不利,所以水液無法下行。腎陽虛,所以躺下就想要蜷縮。氣無法溫煦,血無法濡養,所以身體疼痛緊繃。腎主二便,陽氣不吸納,陰氣不固守,所以大便稀溏多次。)
所有外邪實證的,不可以瀉下。瀉下則會發微熱,脈象消失,手腳冰冷,要用溫熱的手掌捂住肚臍。(瀉下的方法是用來去除實邪,如果實邪在外而瀉下內臟,內臟受損則陰液虛損而發熱。微熱,不如陽邪的熱熾盛。脈象,是血液的府庫。內臟受損,所以脈象消失,陰氣衰弱,下肢冰冷。肚臍是神闕穴,屬於腎經而藏陰,陰虛所以要溫熱。捂住,是指穩定不動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