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三 (7)

回本書目錄

卷三 (7)

1. 陽明經全篇

若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

(陽明燥熱之經,脈浮而緊者,浮則無血,緊則邪甚也。蓋邪氣來而勁急耳。燥熱之症,而見無血邪甚之脈,故咽燥舌苦也。陽明脈,挾口絡咽。苦者,火之味也。陽明熱甚,故身熱,惡熱而不惡寒。腹者,肝脾之分。肝藏血,脾統血。陰虛,肝脾無藏無統,陽亢不和而滿也。

陽明之氣應下行,熱則不下行,而反上逆,故喘而汗出也。身重者,壯火食氣,氣傷而身重也。誤發其汗,汗乃心液,故昏心昏憒而躁煩;津液傷,胃燥而譫語矣。若誤燒(溫)針,火氣入心,心血枯,故怵惕、煩躁不寧。火氣入胃,胃不和而臥不安也。蓋發汗燒(溫)針,本治陰盛之症而非所以治陽盛之症之法。

若下之(法),乃治陽盛之症者,然病在經而下之早,胃不大實下之,則空虛而經邪內陷胸膈矣。陽邪陷陽分,故心中懊憹者,舌上胎生也。梔子豉湯,苦寒上湧,邪在高位,因其高而越之也。若下後陽邪內陷,消爍津液,口乾舌燥,渴欲飲水,則非上湧之法可治,而宜人參白虎湯救其津液矣。

若下後脈僅浮,身仍熱,雖渴欲飲水,而口舌不幹燥,兼之小便不利者,此渴因水蓄之故,而非陽邪爍陰。利水清熱,惟豬苓相宜耳。然陽明病,經氣燥熱,若汗出太多,則胃中更燥,而渴欲飲水,即小便不大利,又不可服豬苓湯,以重竭其津液也。)

豬苓湯

豬苓(一兩),白茯(一兩),阿膠(一兩),滑石(飛,一兩),澤瀉(一兩)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內阿膠,烊消盡,溫服七合,日三服。

(熱甚飲水,水停不行,故用豬苓、白茯、澤瀉之淡滲,與五苓不異。而此易白朮以阿膠者,白朮燥,而阿膠則益血也。易桂以滑石者,桂性熱,而滑石清冷也。然所蓄之水去,則熱消矣。津液之味投,則滋陰渴除矣。)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汗多則內必燥熱,重發其汗,津液枯涸,故胃燥而譫語。曰亡其陽,亡其濡潤之真陽也。脈短者死,短則氣病,陰虛而無氣故死。脈自和者不死,陰陽相配,故可治也。)

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

(膀胱津液亡,則目直視;胃經津液亡,則譫語;脾之津液亡,則腹滿而喘。腎之津液(亡),則下利。直視譫語而喘滿者死,陽明太陰俱病也。直視譫語而下利者亦死,太陽少陰俱病也。蓋脾腎乃陰氣之原,燥症而真陰原絕,故必死也。)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

(陽明為津液之原,燥則水不制火而妄言,妄言雖皆由燥,燥有虛實之分。實者名譫語,聲高語重,胃燥而實熱也。虛者名鄭聲,輕淺低盪,句語重疊,如鄭國樂聲,靡靡之聲,故曰鄭聲重語也,一語而重疊言之也。此胃燥而虛也。)

白話文:

陽明經全篇

若脈搏浮現,發熱,口渴想喝水,小便不利,可用豬苓湯治療。陽明病症,出汗很多又口渴的,不可使用豬苓湯,因為汗多導致胃中乾燥,而豬苓湯又會利尿,這樣會加重病情。

陽明經燥熱,脈搏浮而緊,脈搏浮則血少,緊則邪氣很盛。這是因為邪氣入侵而導致脈搏緊急。燥熱症狀,卻出現血少邪氣盛的脈象,所以咽喉乾燥舌頭苦。陽明經脈絡通咽喉,苦味是火的特性,陽明熱盛,所以全身發熱,惡熱不惡寒。腹部是肝脾的分區,肝藏血,脾統血。陰虛則肝脾失其功能,陽氣亢盛失調而腹部脹滿。

陽明之氣應該向下運行,熱盛則向下運行受阻而逆行向上,所以會喘息並出汗。身體沉重,是因為內火過盛消耗氣血,氣血受損而導致身體沉重。錯誤地大量出汗,汗液是心液,所以會神志昏迷、躁動不安;津液受損,胃燥而胡言亂語。若錯誤地使用灸針或溫針,火邪入侵心臟,心血枯竭,所以會心悸、煩躁不安。火邪入侵胃部,胃失和諧而睡不安穩。因為發汗和灸針或溫針療法,本是用於治療陰盛的病症,而非治療陽盛病症的方法。

若使用下瀉法,是用於治療陽盛病症,但是疾病在經脈上而過早使用下瀉法,胃部又不是非常實滿就使用下瀉法,則會導致虛弱,邪氣內陷胸膈。陽邪陷於陽分,所以心中懊惱不安,舌苔上會出現胎垢。梔子豉湯,苦寒上行,邪氣在高位,利用其上行的特性將其排出。若下瀉後陽邪內陷,損耗津液,口乾舌燥,口渴想喝水,則不能用上行的方法治療,而應該使用人參白虎湯來補充津液。

若下瀉後脈搏僅僅浮現,身體仍然發熱,雖然口渴想喝水,但是口舌不乾燥,而且小便不利,這是因為水液停滯導致的口渴,而非陽邪損傷陰液。此時應利水清熱,只有豬苓湯適合。但是陽明病,經氣燥熱,若出汗太多,則胃中更加乾燥,而且口渴想喝水,小便也不利,又不可服用豬苓湯,以免加重津液的損耗。

豬苓湯:

豬苓(一兩)、白茯苓(一兩)、阿膠(一兩)、滑石(飛粉,一兩)、澤瀉(一兩)

以上五味藥,用水四升,先煮除阿膠外的四味藥,煎至二升,去渣,加入阿膠,烊化至融解,溫服七合,每日三次。

熱盛喝水,水液停滯不行,所以用豬苓、白茯苓、澤瀉的淡滲作用,與五苓散相似。而此方用阿膠代替白朮,是因為白朮燥,而阿膠則可以補血;用滑石代替桂枝,是因為桂枝性熱,而滑石清涼。停滯的水液排出了,則熱邪也就消除了;補充津液,則陰液不足引起的口渴也消除了。

出汗太多,若再次大量出汗,則陽氣耗損,胡言亂語,脈搏短促者,會死亡;脈搏自和者,則不會死亡。

出汗太多則內必燥熱,再次大量出汗,津液枯竭,所以胃燥而胡言亂語。所謂亡其陽,是失去濡潤之真陽。脈搏短促者會死亡,因為脈搏短促代表氣虛,陰虛而無氣則會死亡。脈搏自和者則不會死亡,因為陰陽調和,所以可以治癒。

眼睛直視,胡言亂語,喘滿者會死亡,下痢者也會死亡。

膀胱津液不足,則眼睛直視;胃經津液不足,則胡言亂語;脾的津液不足,則腹部脹滿而喘息;腎的津液不足,則下痢。眼睛直視,胡言亂語,又喘滿者會死亡,是陽明太陰兩經同時患病;眼睛直視,胡言亂語,又下痢者也會死亡,是太陽少陰兩經同時患病。因為脾腎是陰氣的根本,燥症而真陰耗竭,所以必然死亡。

實證則胡言亂語,虛證則語聲低沉重複。語聲低沉重複,是語氣沉重的意思。

陽明是津液之源,乾燥則水不能制火而胡言亂語,胡言亂語雖然都是因為乾燥,但是乾燥又有虛實之分。實證稱為胡言亂語,聲音高亢語氣沉重,是胃燥而實熱。虛證稱為語聲低沉重複,聲音輕淺低弱,語句重複,像鄭國的音樂一樣,聲音低回綿長,所以稱為語聲低沉重複,一句話重複多次說。這是胃燥而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