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陽明經全篇

下劑能治瘀熱身黃,不能治寒濕谷疸,故雖下之,而腹滿如故也。再曰脈遲,欲人從遲脈,辨其為寒濕而治之也。)

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後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穀不別故也。

(陽明乃胃土,土賴火生,中寒不能食,土失火養而不納也。真氣者,得於天,充於谷,谷少食,則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矣。水道不通,則濕滯。手足,脾主之。濈然汗出者,濕滯於脾,壅而沁出也。固,同痼。瘕者,假濕而成之痼積也。寒濕積於胃,則胃中冷,而水穀不分,並於大腸,故大便初硬後溏也。)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症](證),不可攻之。

(寒則谷不納,濕則水易泛,所以嘔多。寒濕之症,全賴陽明經氣之燥熱,故有陽明實症,亦不可攻也。)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心下,諸陽受氣之區也。硬滿者,陽不布氣,寒濕滯於胸中也。不可攻之,寒濕為陰,陰邪不可攻也。利不止,真陽亡也,故死。利止者,陽猶能翕合也。或借溫炙為鸞膠,故云可愈也。

以上四節,陽明經寒濕症也。)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乾,不得[安](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後腫,刺之[少](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餘[症](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滿加噦者,不治。

(此陽明中風,而兼寒濕症也。病在陽明,太陽未罷,少陽已兼見。弦脈,少陽;浮脈,太陽;大脈,陽明。故脈弦浮大也。三陽主氣。短氣者,三陽俱病,陽虛而氣短也。腹滿者,風勝則肝橫,濕勝則脾滯,寒凝則氣脹也。脅下,肝之分。風氣通肝,肝病授氣於心,故脅下及心痛也。

久按之,按脅下與心也。氣不通者,按之,阻左右升降之路,則胸中大氣不布,而不通也。風為陽邪,陽明絡鼻,故鼻乾。胃不和則臥不安。寒濕在胃,胃不和,而臥不安也。嗜臥者,寒則陽虛,濕則脾困也。黃乃土色,一身及面目悉黃,脾濕,而土色現於身面目也。小便氣化乃出,氣短,則氣化不及州都,而小便難也。

潮熱,一日兩次,如潮發熱也。時噦,胃寒土濕,土敗而噦也。耳前後,少陽經行之地,風甚則腫,刺之少差,風邪泄也。外不解,外症不解也。病過十日,蓋五日一候,病過兩候,氣血少變也。脈續浮,浮主風。少陽乃風木之府,與小柴胡湯,從少陽而解之也。若脈但浮而外無他症,則浮主表(矣)。

與麻黃湯,從太陽而表之也。若病過十日,既不歸少陽,又不走表,而腹滿小便難,內之寒濕瘀塞,噦症比前更甚,則濕土無陽,三陽邪壅,而無愈日矣。

白話文:

陽明經全篇

瀉下藥能治療瘀熱導致的身體發黃(黃疸),卻不能治療寒濕引起的黃疸(谷疸),所以即使瀉下,腹脹仍然如故。再說,脈象遲緩,就要根據遲脈判斷是寒濕證,然後再治療。

陽明病,如果患者感受了寒邪,就會不思飲食,小便不利,手腳發冷並伴有汗出,這預示著將要形成頑固的腫塊,大便先硬後溏;原因是胃中寒冷,水穀不能分別所致。

(陽明經屬胃,胃屬土,土需要火來生,感受寒邪導致不思飲食,是因為土失去了火的溫煦而不能吸收食物。真氣來自先天之氣,又依靠後天飲食來充實,飲食少,則氣化不足,所以小便不利。水道不通,則濕邪停滯。手腳屬脾,手腳發冷並伴有汗出,是因為濕邪停滯在脾,壅塞而從體表滲出。痼,同頑固;瘕,指因濕邪停滯而形成的頑固腫塊。寒濕積聚在胃中,使胃中寒冷,水穀不能分清,一起進入大腸,所以大便先硬後溏。)

傷寒嘔吐較多,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也不能攻伐。

(寒邪則食物不能吸收,濕邪則水液容易上泛,所以嘔吐較多。寒濕證都需要依靠陽明經的燥熱之氣來化解,因此即使有陽明實證,也不能攻伐。)

陽明病,心下堅硬脹滿,不能攻伐。攻伐,如果瀉利不止,則會死亡;如果瀉利停止,則能痊癒。

(心下是諸陽之氣聚集的地方。心下堅硬脹滿,是因為陽氣不能布散,寒濕停滯在胸中。不能攻伐,是因為寒濕屬陰邪,陰邪不可攻伐。瀉利不止,真陽之氣耗竭,所以死亡。瀉利停止,陽氣仍然能收斂,或者借助溫熱療法,所以能痊癒。)

以上四節,都是陽明經寒濕證。

陽明中風,脈象弦而浮大,呼吸短促,腹部脹滿,脅肋下和心口疼痛,久按則氣機不通暢,鼻乾燥,不能出汗,嗜睡,全身及面容都發黃,小便困難,有潮熱,時時呃逆,耳前後腫脹,針刺後略微好轉,外在症狀未解,病程超過十天,脈象持續浮大者,服用小柴胡湯。脈象只是浮大而無其他症狀者,服用麻黃湯。如果小便不通,腹部脹滿並加重呃逆,則不可治療。

(這是陽明中風,兼有寒濕證。病情在陽明經,太陽經的病氣未盡,少陽經的病證已經出現。弦脈屬少陽,浮脈屬太陽,大脈屬陽明,所以脈象弦而浮大。三陽經主氣。呼吸短促,是因為三陽經都病變,陽氣虛弱,氣息短促。腹部脹滿,是因為風邪則肝氣橫逆,濕邪則脾氣阻滯,寒邪則氣機壅滯。脅肋下是肝的部位。風邪侵入肝,肝病又影響到心,所以脅肋下和心口疼痛。

久按,是按壓脅肋下和心口。氣機不通,是因為按壓阻礙了氣機的升降,使胸中之氣不能布散,所以不通暢。風邪屬陽邪,陽明經絡循行於鼻,所以鼻乾燥。胃氣不和則睡眠不安。寒濕在胃,胃氣不和,所以睡眠不安。嗜睡,是因為寒邪則陽氣虛弱,濕邪則脾氣困倦。黃色是土的顏色,全身及面容都發黃,是因為脾濕,土色顯現在身體和面容上。小便依靠氣化才能排出,氣短,則氣化不足,所以小便困難。

潮熱,一天發熱兩次,如同潮水般發熱。時時呃逆,是因為胃寒濕盛,土氣受損而呃逆。耳前後是少陽經循行的地方,風邪盛則腫脹,針刺後略微好轉,是因為風邪得以宣洩。外在症狀未解,是指外在症狀未見好轉。病程超過十天,大約五天為一候,病程超過兩候,氣血已經發生變化。脈象持續浮大,浮脈主風。少陽經是風木之臟,服用小柴胡湯,從少陽經疏解。如果脈象只是浮大而無其他症狀,則浮脈主表。

服用麻黃湯,從太陽經疏解表邪。如果病程超過十天,既不屬於少陽經病證,又不屬於表證,而腹部脹滿,小便困難,內部寒濕瘀阻,呃逆症狀比以前加重,則濕土無陽,三陽邪氣壅盛,則無痊癒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