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經解》~ 卷三 (1)
卷三 (1)
1. 卷三
2. 陽明經全篇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足陽明胃經,經氣屬燥金,多氣多血,兩陽合明之府。凡傷寒症,寒與濕陰盛之症,傳入陽明燥熱之經,病多自解。風與溫暑暍,陽盛之症,傳入陽明燥熱之經,則火焚就燥,其邪更甚。故經病府病,屬胃實者居多,所以陽明之為病,為胃家實也。
此節,乃陽明經病一篇經病總綱也。)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此以食之能否,辨陽明風與寒也。蓋陽明主水穀,風能食,陽化谷也;寒不能食,寒不殺穀也。中寒即傷寒之互詞。)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陽明病脈遲者,太陽之邪,初傳陽明,緩脈初變所以遲也。汗出惡風,太陽中風本症,因傳陽明經,氣燥實熱,故汗出多而惡寒微也。太陽病惡寒,陽明病不應惡寒。今微惡寒,則太陽未全罷,故曰表未解也。初入陽明,則從來路以驅之外出,故仍用桂枝湯。)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追言太陽經中風症也。日晡,申酉時。至申酉時發熱,故曰如瘧狀也。申酉是陽明旺時,申酉時熱,所以知屬陽明。脈實則內實,實則瀉之,故宜下也。脈浮虛者,浮則主表,故宜汗也。下以承氣湯,鹹寒瀉實熱也。汗宜桂枝湯,甘芍可以益陰,而治脈虛,且從太陽來路而解之也。)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鬚髮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風為陽邪,陽盛則燥,故不大便至六七日,則內實熱甚,故火炎於上,而頭痛身熱也。與承氣湯,鹹寒下泄其實也。內實熱者,小便必濁;若小便清,則熱邪在經不在府,經症仍宜汗解,故當鬚髮汗也。頭痛者,陽明火盛。陽明經結於鼻,火盛則血妄行,故必衄也。宜桂枝湯,解其經中之風邪,而火亦滅也。)
脈浮發熱,口鼻乾燥,能食者則衄。
(陽明經出口結鼻,脈浮能食為中風,發熱而口鼻乾燥,風火熾也。血熱上行,所以衄也。)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能食者為風,風乘高巔,故但頭眩;風為陽邪,客於陽明燥熱之經,故實熱而不惡寒。陽能化谷,故能食。陽明經循咽,火盛上炎,故咳而咽痛;火不上炎,故不咳者,則咽不痛也。)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不散精,則胃實而陽明病。脅下,肝之部分也。肝不散精,肝之部亦硬滿,而不大便也。肝主升,升則上逆而嘔。肝病則授氣於心,舌乃心之苗,故舌上白胎(苔)也。小柴胡湯,疏肝暢木,則精散而津液通,津液通則胃潤而和,胃既和,則穀精化汗,故濈然汗出解也。)
白話文:
陽明病,主要是因為胃裡面的東西積滯太多,變得太過於充實。
(足陽明胃經,經脈的氣屬性是燥金,氣血都很旺盛,是兩陽匯合而光明盛大的府。凡是傷寒,或是寒濕陰氣過盛的疾病,傳入陽明燥熱的經脈,通常病情就會自行好轉。如果是風邪、溫病或中暑等陽氣過盛的疾病,傳入陽明燥熱的經脈,就會像火燒一樣,讓燥熱更加嚴重,邪氣會變得更盛。所以經脈生病或是府臟生病,屬於胃部太過充實的情況比較多,因此說陽明病,主要就是胃部積滯太過充實。)
這一段,是總括說明陽明經病的綱領。
陽明病,如果還能吃得下東西,叫做「中風」;如果吃不下東西,叫做「中寒」。
(這是用能不能吃東西來分辨陽明病是中風還是中寒。因為陽明經主要負責消化水穀,能吃得下東西,表示陽氣可以消化食物;不能吃東西,表示寒氣阻礙了消化。中寒其實就是傷寒的另一種說法。)
陽明病,脈搏跳動比較慢,又流很多汗,稍微有點怕冷,表示病還在表層,沒有深入,可以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適合用桂枝湯。
(陽明病的脈搏跳動慢,是因為太陽經的邪氣剛傳入陽明經,脈象由快轉慢,所以變得比較慢。流汗又怕風,本來是太陽中風的症狀,因為傳到了陽明經,氣變得燥熱,所以才會流很多汗,同時又稍微怕冷。太陽病會明顯怕冷,陽明病不應該怕冷。現在出現稍微怕冷的情況,表示太陽經的病還沒完全好,所以說病還在表層。剛進入陽明經時,應該順著它來的方向,把邪氣驅趕出去,所以仍然可以用桂枝湯。)
病人感到煩躁發熱,流汗後就會舒服一些,又像瘧疾一樣,在午後發熱,這屬於陽明病。如果脈搏有力,適合用瀉下的方式;如果脈搏虛弱,適合用發汗的方式。用瀉下的方式,適合用承氣湯;用發汗的方式,適合用桂枝湯。
(病人感到煩躁發熱,流汗後就會舒服一些,這是在描述太陽經中風的症狀。午後,指的是申時和酉時,在申時和酉時發熱,所以說像瘧疾一樣。申時和酉時是陽明經氣最旺盛的時候,在這個時候發熱,所以知道是陽明病。脈搏有力表示體內太過充實,太過充實就應該瀉掉它,所以適合用瀉下的方式。脈搏虛弱,虛弱表示病在表層,所以適合用發汗的方式。用承氣湯瀉下,用鹹寒的藥性來瀉掉體內的實熱。用桂枝湯發汗,甘味的芍藥可以滋養陰液,治療脈虛,而且可以從太陽經來的方向,把邪氣解掉。)
傷寒導致六七天都沒有大便,而且頭痛發熱,應該用承氣湯。如果小便清澈,表示病不在體內,還在表層,應該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如果頭痛,一定會流鼻血,適合用桂枝湯。
(風邪屬於陽邪,陽氣過盛就會導致乾燥,所以才會六七天沒有大便,表示體內實熱嚴重,火氣往上衝,導致頭痛發熱。用承氣湯,用鹹寒的藥性來瀉掉體內的實熱。體內有實熱,小便一定會混濁,如果小便清澈,表示熱邪在經脈而不在腑臟,經脈的病仍然適合用發汗的方式治療。頭痛,是陽明經火氣旺盛的表現。陽明經脈結於鼻子,火氣旺盛,就會導致血亂跑,所以一定會流鼻血。適合用桂枝湯,解掉經脈中的風邪,火氣也會隨之消滅。)
脈搏浮起,身體發熱,口鼻乾燥,如果還能吃得下東西就會流鼻血。
(陽明經脈的出口在鼻子,脈搏浮起而且能吃得下東西,表示是中風,發熱而且口鼻乾燥,表示風火很旺盛。血熱往上衝,所以會流鼻血。)
陽明病,只是頭暈,不覺得怕冷,所以能吃得下東西又咳嗽,這個人一定會喉嚨痛;如果沒有咳嗽,就不會喉嚨痛。
(能吃得下東西,表示是風邪,風邪往頭頂上跑,所以才會頭暈;風邪屬於陽邪,停留在陽明燥熱的經脈,所以有實熱而不會怕冷。陽氣可以消化食物,所以能吃得下東西。陽明經脈循著喉嚨,火氣旺盛就會往上燒,所以會咳嗽喉嚨痛;火氣沒有往上燒,所以不咳嗽的人,就不會喉嚨痛。)
陽明病,脅下感覺硬脹滿,沒有大便而且想吐,舌苔是白色的,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讓上焦(胸腔)的氣機順暢,津液就能往下,胃氣就會平和,身體就會微微出汗而痊癒。
(飲食進入胃,會把精華輸送到肝臟;如果肝臟沒有把精華輸散開來,就會導致胃部積滯而引發陽明病。脅下,是肝臟的部位。肝臟如果沒有輸散精華,肝臟的部位也會感到硬脹滿,而且沒有大便。肝臟主要負責升發,升發功能失常就會導致想吐。肝臟生病就會把氣傳給心臟,舌頭是心臟的苗,所以舌苔會是白色的。小柴胡湯,可以疏通肝氣,讓精華散開,津液就能順暢流動,津液順暢流動,胃就會得到滋潤而平和,胃氣平和,水穀的精華就能化成汗液排出,所以身體會微微出汗而痊癒。)